开学半个多月,健泉对班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有了了解。学习态度,性格脾性,智力能力,活动交往,家庭背景,父母工作,经济状况,兴趣爱好,等等等等,分门别类地梳理了一遍。唯独她父亲的去世,还是一个谜。她母亲后来给出的解释是:得了急性病,突然去世的。但健泉还是心存疑惑,因为她母亲没有说明白究竟是得了什么病。
有一点可以肯定,父亲的突然离去,对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此开学两周来,她不像其他学生,热衷于结交新友,讨好老师,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环境。她似乎对周边的状况漠然处之。同学们和她说话,她只是简单地应答;老师上课提问,从不主动回答,叫到她名字,才站起来说话。每次的回答却都正确无误,且话语简练,思路清楚,颇得老师好感。而当老师想进一步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却被她三言两语冰冷地打发了。她不会主动巴结老师,甚至开学不久的教师节,没有一个老师收到过她的贺卡,连健泉也不例外。她似乎刻意地把自己包裹起来,与外界隔绝。然而唯独对学习从不放松。每堂课,她都认真地听讲,做笔记,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这样的学生,按照行话来说,属于“问题学生”。学校对每个班主任都有交代:要重视“问题学生”,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健泉自然在她的身上多花了一些心思。他曾几次找她交谈,但又总觉得无从谈起。不像其他学生,可以从他的学习情况上找到话题,或者从他的课间纪律上打开缺口。对于她,健泉觉得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没法挑剔。她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规范清晰,课外循规蹈矩,放学就回家里,甚至没有人看见她在外面逛街玩耍。总不能这么问她:“你为什么总是独来独往?”“为什么不愿和别人多说一句话?”
健泉还是找到了打开堡垒缺口的契机。
语文课上,读到一篇课文《我的哑巴父亲》。作者是一个大学毕业的青春女孩,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幼年丧母,靠父亲磨豆子卖豆浆养活兄妹几个。因父亲是个哑巴,她从小受到街坊伙伴小学同学的歧视,于是对父亲产生了怨恨,就此不再称呼“爸爸”一声。父亲惭愧着,痛苦着,但依然疼爱着她,养育着她,每天不辞辛劳,靠卖豆浆赚来的钱供她上了大学。一天发生了严重的车祸,女孩在路上被一辆车子撞倒,头颅遭到重创,生命垂危。未几,医生向家属宣告不治,女孩的哥哥姐姐虽然悲痛,但也无奈,便按照医嘱准备后事。岂料父亲大发雷霆,他撕碎了姐姐为她置办的寿衣,跑到医院,跪倒在医生面前,嘶哑着嗓子用手势恳求医生再想想办法,一定要救活他的女儿。医生被这番举动感染,但又表示实属无奈,况且即使再施行手术,需要一大笔费用,还不一定有把握。父亲明白了医生的意思后,立马从衣服的前胸口袋里掏出一摞折卷得凌乱不齐的钞票,塞到医生的手里,表示只要救活他的女儿,再多的钱他一定设法偿付,他“说”他有钱,他会卖豆浆赚钱。医生为之大受感动,答应再试一下。
奇迹终于出现,女孩救活了。哥哥姐姐高兴地来接她出院,告诉了她发生的一切。女孩的心震颤了,她四下寻找父亲,发现父亲退缩在人群后面,面对她时,仍然像当年她向他抱怨时的一副惭愧模样。女孩的眼泪夺眶而出,冲上前去,紧紧地抱住父亲,大声地叫道:“爸爸!”
健泉在课堂上分析这篇课文时,把人物心理、场景氛围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们纷纷被感动得眼眶发红,教室里甚至发出了些许低低的唏嘘声。
健泉注意到,她的眼睛里也透出了一滴发亮的东西。
在今天拜读,更有意义
回复 @心葵: 谢谢心葵!
今日拜读更有意义,期待
情节展开,时光穿插,主人公以课文打开学生的心灵。迟迟交来的作文搅动的是读者殷殷的期盼,而作者却戛然驻笔,好精巧的构思啊!
情节展开,时光穿插,主人公以课文打开学生的心灵。迟迟交来的作文搅动的是读者殷殷的期盼,而作者却戛然驻笔,好精巧的构思啊!
小说描写的故事和细节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的影子吗?好丰富啊。赞一个。
今天一口气看完九章,文采奕奕!生动感人!怪不得会被首页推荐。期待后续。
很多年不看小说。《七七级》也只看一半。这次一定看下去,看完它。期待。
很多年不看小说。《七七级》也只看一半。这次一定看下去,看完它。期待。
简练的笔法,清晰的思路。确实好文章!赞!
又看到老同学的美文!谢谢你的精神食粮!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