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处于年轻气盛的林诚,回到座位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种忍耐从他进展华担任市场经理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年了,想起过去为奋飞、艾德文业绩下滑背黑锅的种种,他的火气直窜胸膛。他望着桌子上厚厚的项目计划书,把它们拿起又狠狠地摔在桌子上,心里愤愤不平地说:“凭什么,凭什么,我只能为他们做嫁衣?”
项目书砸在桌子上的声音吸引了团队成员的目光,他们纷纷用关切的目光打量着林诚。有志者事竟成的古训深深地影响着林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尤其喜欢汪国真《热爱生命》的诗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这些诗句烙在了他的脑海上,激励着他的成长,他在不得志时总会翻出来,一遍又一遍地默念了着这首诗句,使内心重新燃起他对于成功的渴望。
他突然想起,之前萱诺给他提起过的组织变革计划,由于他接手华东区IT行业后业绩每个季度在全国都是遥遥领先,萱诺有意让他负责展华中国区IT行业事业线。他灵机一动,如果实施Daniel的组织变革方案,打破展华中国区目前的区域矩阵藩篱,设置纵向行业产品线,贯穿全国,而海、卫华、响连这三家客户都属于高科技IT行业,归在他的业务线,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他把萱诺说过的话,反复琢磨了两三遍:“2007年,我暂时不希望进行组织变革,先观望一下经济形势。但是这是亚太区的计划,迫于Daniel的压力,可能会考虑从局部行业开始。”
想到这里,他本想找萱诺争取此事。但又想到萱诺字里行间流露的推迟组织变革的想法,以及她上午迫于奋飞、艾德文区域合作的压力,在卫华、响连项目上的妥协,让他感到窝火。萱诺显然应该不会为了他的利益,去冒得罪奋飞、艾德文的风险。思酌再三,他觉得推动此次变革的关键人物应该是Daniel。
在企业里,越级汇报是十分忌讳的事情。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正当他准备给Daniel发邮件时,他的手机响了,电话是竟然是Daniel打来的。
“是林诚吗?你好,我是Daniel。”一个男中音居高临下,从话筒那头传过来。
刚开始林诚还以为是客户打来的,他在脑海里搜索了一遍,还是没想到有哪位客户叫Daniel,而且客户的联系方式他总是第一时间加到电话簿里的,显然手机里并没有存这个手机号。他正在继续猜想的时候,那男中音继续接着说,“我是展华区亚太区总裁,Daniel。”
林诚感到十分意外,没想到居然和Daniel这么心有灵犀,林诚赶忙回答到:“你好,Daniel。我是林诚。很高兴接到你的电话。”
Daniel继续说:“萱说是你在负责而海、卫华还有响连的项目,我非常想知道这三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
林诚不明白为什么Daniel会突然给他打电话,但他听萱说过,Daniel十分重视中国区的这三个项目。鉴于之前充足的资料准备,林诚成竹在胸,用流利而又标准的英语为Daniel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进展。
林诚比美国人还要准确与标准的发音,令Daniel感到十分意外,因为他原来并不看好这个没有留学背景经验的中国年轻人,不由内心暗暗赞叹林诚的能力,或许他真如萱诺说的那样,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在林诚介绍完项目后,Daniel问道:“而海项目已经签订,而且已经支付了预付款。现在我不是十分担心了,关键是卫华、响连,这两个项目预期中标结果什么时候出来?”
林诚回答说:“预期顺利的话,十一月底结果可以出来。”
Daniel言辞犀利地反问道:“预期?我不要预期,我希望得到一个准确的时间期限!”
林诚遗憾地说:“现在这两个项目已经不归我负责了,卫华归到了华南区,由华南区的区域总监艾德文负责,响连归到了华北区,由华北区的区域总监奋飞负责。刚开会决定的。”
“为什么会这样,一开始就改变项目的负责人,将会带来重复的沟通成本,会给客户带来十分不好的印象,不利于我们后面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我们收预付款。这个和客户沟通过了吗?萱为什么会这么决定?”Daniel好奇地问。
林诚语气略带委屈地说:“现在展华中国区是区域式组织架构,卫华、响连的总部分别位于深圳与北京,在地理分布上归华南与华北区域管制。而且此次的客户采购金额如此之大,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这也应该是这些区域总监突然要出来争夺这块肥肉的原因。目前我们内部还没有进行项目的交接,客户还不知道我们这边的变动情况。”
Daniel用愤愤的语气说:“哦,我还听说中国区区域间还在内耗,区域间相互争夺客户。看来组织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听到组织变革,林诚兴奋的说:“我非常支持组织变革,按照产品线进行组织规划,将使顾问团队更加专业,客户的满意度提升。同时,这种运营模式可以打破区域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减少内耗,优化内部的资源,打通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像我现在所在的IT行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主要聚集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以四川、陕西为主的西部地区;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产业集群多依托于城市,主要分布在各省会城市和各省内的一些大型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济南等地的集群规模较大,发展较快。”
Daniel对这个滔滔不绝的年轻人有着如此的胆识,感到惊喜。尤其是他十分支持自己组织变革的想法。而林诚那时的想法却很简单,他只是想要回他的客户,应属于他的收益,仅此而已。
林诚看了下时间,再差半个小时就十二点了。他希望Daniel尽快给萱诺打电话。
Daniel一挂断林诚的电话,就拨打了萱诺的电话,他用责备的语气说:“萱,我听说你现在让区域总监们分别负责卫华、响连的项目。这些项目之前你告诉我不是林诚在负责吗?为什么要向区域总监妥协?全球总部希望尽快看到亚太区突破性的业务进展。我希望项目能够快速顺利地进行,不要节外生枝。”
“鉴于目前的情况,我建议你同步推进组织变革,当前的这种境地,是打破区域化组织管理模式的好时机。明天我会飞到上海办公室,你安排一下林诚我们三个人的会议。我要详细了解下这三个项目的进展。如果卫华与响连的项目进展十分顺利的话,我不建议更换其他区域的负责人,最好还是林诚来负责,在最后环节还是要尽量减少沟通摩擦与风险。”
听完Daniel的一大通话,萱诺对Daniel这么快知道消息,以及对林诚态度的急速好转感到非常吃惊,针对提议她缜密地分析道:“是的,这些风险我也有考虑到,但是鉴于大局现在华北区和华南区涉及到北京、天津、大连、广州、深圳、厦门等热点城市,目前这些城市是客户业务拓展的热点城市,尤其是天津、大连、厦门,同时这些城市也是竞争对手招兵买马重点布局的活跃区域,无论是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还是外资竞争对手,他们把苗头都盯上了展华,已经挖走了我们不少员工。如果这些地区的区域总监产生动摇离职的话,后果将很难想象。组织的动荡,更容易让竞争对手从我们这里选择性地挖走一些优秀员工,不但会促进竞争对手的人才配置,还会对展华造成严重打击。尤其在华北较为密集的IT、金融、消费品领域,还有华南区的制造业领域。我们长期建立起来的行业优势,将随着人员流失重归被动局面。”
Daniel在电话里长叹了一口气说:“这些我都知道,萱。之前我们已经实施了财务紧缩计划,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深入,展华全球正在进行差旅计划外的裁员计划,中国目前是亚太区域中最庞大的组织,亚太区实施裁员计划的话,难免会波及到中国。如果是你说的那种情况,刚好借着这个组织变革行动清场,让不愿意待在展华的员工主动离职,这样还可以减少赔偿金的预算,也未尝不是一个一箭三雕的好办法。我看就这样决定了,明天我会进一步和你沟通全球的财务紧缩计划。”
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这句话在20世纪中叶疯狂流传的墨菲定律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提出的这一心理学效应,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
在一段简短的争论后,卫华、响连项目的负责人选尘埃落定。萱诺对Daniel越俎代庖的行为十分不满,但她又能怎么样呢?正如Daniel说的那样,他是展华亚太区的负责人,对结果负责人的应该是他。她的选择只有顺从。
中午十二点,会议重新开始,萱诺的面部表情十分复杂,看着气色明显好转但仍精神不安的林诚。她想祝福年前的年轻人如愿以偿,但又忐忑不安,担心电话那头华北华南区在此次会议结束后出现如她所料的僵局。
萱诺语气沉重而又缓慢地说:“刚Daniel针对中国区的项目打来电话,现在展华全球整体的情况受经济危机影响,不容乐观。中国作为表现良好的经济体,备受展华全球总部的关注。而海、卫华、响连亚太区希望尽快签订双方合作协定。鉴于前期是林诚对项目进行的沟通协调,为减少后续的沟通障碍,亚太区决定仍由林诚负责卫华与响连的项目。华南区与华北区派出相关人员作为区域支持。”
话音刚落,林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喜悦的表情。而电话的那两头,正如萱诺料想的那样,没有任何声响,陷入了少有的沉静。那股蕴藏依旧的抵触与排斥,在不久的几天,爆发为展华中国区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离职行动。
继续加油哦!zp
回复 @编辑部: 谢谢
写得不错,支持一下,继续加油
回复 @Mark: 谢谢,一起努力!
写的不错,题材有看头。
回复 @郭小米: 谢谢鼓励:)
学习了,写的很好哦
回复 @杨一半: 谢谢欣赏
照你这神速,十万字已经指日可待啦。
回复 @江雪: 谢谢,一起加油!
希望各位朋友佳人分享意见,谢谢
这次看到了:)特荐,棒棒的!
回复 @云舒丫丫: 谢谢支持
你这题材有深度,我是不敢涉猎的。你这下笔比我顺畅多了,看来我得加油。你得慢点走,好让我们赶得上啊。
回复 @江雪: 谢谢支持,还请组长多提意见
错误章节已删除啦!希望日更哦!加油!she
回复 @编辑部: 谢谢
回复 @云舒丫丫: 还在申请修改中,谢谢支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