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贪婪

  今天想说的主题,不是指股市里永恒的人性----恐惧与贪婪所导致的潮涨潮落,而是时下非常流行的网络理财消费。

  年初,身边的一些朋友手牵手,一个接一个进去了某个网络消费平台。那个平台画了个很诱人的饼:只要你存入一定数额的现金(至少两千,因为里面商品的标价最低是五百,所有商品的标价都是五百的倍数),就能貌似免费地“购买”架上商品。所谓“免费”,即你购买了商品(标价虚高,至少是市场价一倍),这笔资金将被搁置一段时间(短则三五天,长则数周),到期时再以“报销”方式返还。

  听上去真不错,似乎可以白吃白喝。且不论里面的商品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品牌,质量也比较可疑;我十分好奇这个“免费”商城如何维持运作?它究竟通过投资什么如此高收益的项目,才能实现对消费者商品的免费和支付商家货款?还是又一个变相的击鼓传花的庞氏骗局?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也没能独善其身。2015年震惊国人的股灾,之后的房价飞涨,商品期货此起彼伏,汇率下跌,到处没有安全的容身之所。国家加紧了对影子银行、地下钱庄和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实体经济萧条,传统加工企倒的倒,转的转;加上各种社会保障不健全,又要填养老金窟窿搞延迟退休;此种情形下,难怪人们更加攥紧手里的钱,不肯投入更多消费。于是,“免费商城”应运而生,投其所好。还有各种网络理财平台,你在上面开户会送红包,每日签到送红利。

  数月间,这群朋友一个拉一个犹如传销,每天研究买东西,签到领红利乐此不疲。平日里舍不得吃喝的,舍不得去商店买新衣的,顾不上究竟好不好吃,适合不适合穿,都买!反正不要钱嘛!譬如捡来的。捡来的,你要求就别那么高嘛!有人甚至屯起了货,家里床上用品四件套就堆成山,看着都有满足感。送礼更不在话下,成箱的鸡蛋、食用油、红酒、茶叶保健品,不要钱嘛,送!多有面子!上千的服装,平时看都不敢看的,更别说掏钱买,此时毫不犹豫,买!你穿得好看,我也买。一时间,这群人竟不怕撞衫,穿起了同样款式的衣服。还有更大胆的,买标价上万的空调、电视机、手机、扫地机器人,甚至出国旅游。钱不够,再加几万进去。不要钱!怎么说都划算!一切都那么美好,仿佛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

  但实际上人人心里都很清楚,总会有最后接盘的倒霉蛋出现,只不过又都存侥幸心理,对自己的智商和运气过于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及时脱身。殊不知,你贪的是利息和免费商品、服务,平台贪的是你的本金。道理再清楚不过。社会上也不时传来平台倒闭,掌控人卷款出逃,投资者血本无归的新闻。去年炒有色金属号称有政府背书的泛亚,今年由明星代言冠名人气电视节目的中晋,都风光一时,财大气粗过,资产据说都上百亿。可是这种拿后来者的钱填先来者窟窿的方式,注定不可持续。

  可惜,就算崩盘的先兆已经出现两次,局里人却浑然不知,或自欺欺人。我本来就觉得不靠谱,是唯一朋友群里唯一没有入局的,可能正因为我是局外人,所以旁观者清。一次,商场商品标价全都突然翻番,她们有点慌了。可能有很多人在平台上提出抗议,过了一天,又恢复了老样子。朋友们也就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是一时的技术故障,没什么大不了的。我隐隐觉得不对劲。提醒她们尽快取出资金,因为这可能是资金链即将断裂的预兆。她们也就紧张纠结个三五天,看到货品,又忍不住下手买,就又被套了进去。如此温水煮青蛙,先前的警示忘了个干净。

  再次,突然不能正常登录网站了,好不容易打开,却见到一行通知:系统维护升级,将于一周后重新开启。嘴上都说:哦,是升级,不要紧,就一周嘛!再说之前买的东西早就值回价格了!顶多算自己花钱买的。我只能说,你们心态真是好!一周后,居然开了,但“报销时间普遍延长了。我又做了回乌鸦嘴:别再买了,也别再投入更多资金,快撤吧!可是,我理性的声音又被淹没于非理性的激情里了。人人都被贪婪主宰,忘记了应有的恐惧。继续买买买。

  终于,又一次突然的“系统维护➕升级”,网站又关闭了。拖了半个月,到时间却没开。又说还需要半个月。这回人们心里多少有点准备了,但又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误,万分煎熬地翘首等待。可惜,最后的出逃窗口已经关闭。“免费”商城再也没重新开启。

  据传,这个商城同时欠着商家和消费者双方的资金,控盘人不知所踪。此时再恐惧,来不及了。

  

评论
  • 支持!力顶!好看!已赞,欢迎回访我的作品《命运的樱花树》和《随笔★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