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爆款”

  某宝上有个专有名词:爆款,泛指某种销量很大的商品,暗指十分受欢迎。好家伙,若想购买,还得"秒杀"、“爆杀”,搞得好象下手晚一秒就没了,不是悠闲地逛商场,而是急吼吼地进了屠宰场,血淋淋的。

  想买衣服,搜索一下,排在头几位的就是这些所谓的爆款。手贱点进去一看,乖乖,简直亮瞎眼!似曾相识的版面,排列得密密匝匝;配色一律接地气得“三俗”;模特儿个个网红脸,搔首弄姿。到处都是bling bling 亮闪闪,还价格奇低。唯独对商品的介绍模模糊糊,模棱两可。商品仿佛流水线上下来的克隆羊,胜在规模,没有个性。款式偏向基础款,但做工粗糙,面料疏松可疑,甚至标签也简易潦草。不明白为何有那么多人买。一看评论,还多数好评!只是少有具体的文字评论。令人不禁联想到横行网购的隐秘“刷单”业务。

  笔者也算是个资深网购买家了。因为有追求品质和个性的强迫症,所以从来不买爆款。看见这两个字,总觉得山寨味儿扑鼻。也许是闲功夫太多,喜欢研究“好评”下的具体文字评论,特别是有图有真相的。觉得这才比较真实。一般人网购了什么东西,不论满不满意,都想一吐为快吧!不满意的更想吐槽。有些人为避免直接给中评、差评,遭到卖家骚扰,就干脆给好评后在文字里把憋屈发泄一通。所以,我认为这更有参考价值。

  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对一样商品满意。不满意里的字里行间也要小心甄别,对那种过于吹毛求疵,无限上纲上线的评论,相对于多数言之有物的好评,可以过滤掉忽略不计。另外,卖家对不满意评论的回复,也体现出卖家的涵养,间接反映店铺的格调,商品的品质,以及他对自家商品的信心。尤其厌恶那种彼此上升至人身攻击的买卖双方。立刻降低我对此家店铺的信任度。

  拜此劳心费神的笨办法,迄今为止,我成功避开了那些丑陋的爆款和不诚信的店家,找到许多有意思、有品质、有特色、有好货的傲娇小铺。

  后来,买而优则思卖。我也倒饬了家小小网店,玩玩票。没想到非常艰难。上了卖家论坛瞧瞧,原来大家都一样为店铺没流量苦恼,倾诉碰到骗子、求刷单的遭遇。也有人提出过类似的问题,我把多年网购经验集结成一篇如何躲过爆款陷阱,更有效率地买买买的小文,发表在论坛里,希望广大卖家能以此为鉴,诚信经营,更好地为买家服务,没成想,竟然触动了某些利益集团的神经,封杀了我的文章。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从只图温饱转向更高层次,要求更高品质的消费品。不是那些粗制滥造的爆款再能满足了。看看每年多少人出国爆买的新闻就有数了。崛起的庞大中产阶级,将推升消费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靠欺骗,追销量的时代必定要过去。

  刚刚花了八十多元看了场歌剧电影,发现票子居然十分紧张,且座无虚席。而同期其他电影,则惨淡到上座率不足一成。为什么呢?说明年轻的,有眼界和消费力强的一代,不缺钱,缺的是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消费品。爆米花电影不对胃口了,正象他们也不屑花哪怕很少的钱买爆款衣物装扮自己。

  这是时代的进步,说明我们总算也爬上了马斯洛金字塔的较高一层的阶梯,向着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前进。

  

评论
  • 支持!力顶!好看!已赞,欢迎回访我的作品《命运的樱花树》和《随笔★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