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

  年前接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一看,居然是失联将近二十年的老朋友发来的问候。顿时激动起来。没有片刻犹豫,立马拨通了她的手机号码。

  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我们丝毫不生分,热烈地聊了起来,仿佛这二十年只不过是二十天甚至二十分钟。一聊就是一个多钟头,除了各自近况,恨不得将过去到现在统统八卦一番。她生性热情,辗转打听到我的联系方式,马上就来跟我联络。我很感动。二十年了,有个人一直记挂着你,总是十分暖心的事。

  接下来还有更兴奋的事。她把我拉进了一个微信群,全是二十年前的老同学。说是今年晚些时候将举办二十周年老同学聚会,牵头人是从前的班长。

  真是难以置信。仔细看看那些名字,很多都已经模模糊糊,甚至面容也记不得。我初中毕业便离开家乡,往魔都求学,断断续续只和两三好友通信,几年后渐渐断了联系。群里自然也没什么人记得我。

  到了晚上,大家都下班回家后,群里才渐渐热闹起来。都是将近不惑之人,聊得无非是子女教育,追忆一下美好的学生时代。我静静旁观,也回想起许多趣事糗事,心情无比愉快,眼前似乎浮现出那一张张稚气纯真的脸。

  那时的时间好像也是慢悠悠的,最大的担忧是考试成绩不好。男孩打打闹闹,女孩窃窃私语。春夏秋冬就这么有惊无险地溜过去了。

  时间是个过滤器,滤掉了焦虑,紧张,忧郁,毛玻璃似地雾里看花,只剩下温柔如水。同学们全都显得亲切随和。

  但实际上群里的人差异极大。有远在异国他乡的,国内也是天南地北,大约一半留在当地。学历经历也不太一样。有的头脑灵活,走南闯北,颇有见识;有的木纳老实,固守原地,安居乐业;个别几个精明强干,出人头地,多数忙于生计,照顾家庭。不禁感慨,当初不谙世事的少年啊!都当爹做妈了!

  大家对聚会一致抱以很大的热情和期盼,女同学们更是欢呼雀跃,张罗着联系更多的老同学,与老班长商量拟定聚会事宜日期。感觉几乎所有人,都要暂时告别工作,家庭,从国外,从各地赶回曾经梦萦魂牵的故乡一聚,把酒言欢,道不尽的同学情谊。好一幅和谐聚会图景!连我都深受感染,勾画起见面时又兴奋又温馨的画面。真不容易啊!这么多年,这么多人。

  但人和人毕竟不同。而且人是会变的。年幼时少不更事,不拘小节,可能就因为生活的磨难,变得尖酸刻薄,粗俗不堪。但同样的磨难,也可能令原本豪放不羁、得过且过的人生出百折不挠的上进心,变得眼界开阔,处变不惊。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总是价值观相同的会聚在一起。而价值观跟一个人的见识心胸直接相关。渐渐地,群里开始分化:移民国外的或国内大都市的有更多共同话题,基调积极进取;留守当地,跑东跑西讨生活的,觉得受了歧视,被排挤,看不惯那些“城里人”,言词里刺多了,慢慢有了攻击性。

  一个自称做老师的首先对组织者---老班长发难。不知两人之前是否在工作中有过什么过节,他总是冷不丁针对班长甩出几句冷嘲热讽;班长从政多年,见过大世面,开始也顾念同学情面,打打哈哈,或干脆不予理会。谁知那人越加得寸进尺,说话越加难听,言语间似乎暗讽班长要权,还嘲笑国外的同学做了汉奸,大家只能转移话题,或者干脆沉默。恰逢新加入一个男同学,性子说好听点是豪爽粗旷,不好听就是粗鄙下流,竟不顾那么多女同学的面子,经常在群里发些粗俗,不堪入目的图片、文字,而这是群主---班长明令禁止的。且班长屡次警告要踢他出去,此君却置若罔闻。之前的“老师”则不时怂恿,两头撺掇,言明班长无权随便踢人,甚至还威胁要爆什么猛料,叫班长吃不了兜着走。班长忍无可忍,回击他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要爆料随便,谁爱做群主谁做,他没意见。其他一直观望,保持沉默的女同学出来打圆场,说那粗鄙之徒本性豪爽,不坏,班长器量大些,不要与之计较,都是老同学,谁都不能走,一个都不能少。这回班长怒了!他认为他为了维护同学间单纯的友谊,也为了尊重女同学,才定的规矩,怎么大家却似乎一边倒,反而帮着做错的人,简直没有是非之分。一气之下,他退出了。

  不久,另一个在南方大城市打拼的同学,也看不下去,走了。虽然经别人强行拉回了他俩,但从此以后,再没见他们发过言。群里弥漫着尴尬的安静。很少有人再主动聊天,之前轻松愉快的氛围一去不返。

  聚会,自然再也没人提起了。我也退出了,没有丝毫遗憾。

  我也突然意识到:真的过去二十年了。虽然还惦念着过去,但也仅此而已。我眼里看到的已经是将来,而这将来,跟他们大多数人,完全不同。这曾经相濡以沫的同学情谊,莫如相忘于江湖吧!

  

评论
  • 支持!力顶!好看!已赞,欢迎回访我的作品《命运的樱花树》和《随笔★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