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我偶尔会和朋友们去爬山。香港人把我们通常所说的爬山叫做“行(hang)山”,是粤语的说法,很容易被我们在犹豫中念作“行(xing)山”。爬山的过程中,有一些发现,引起了我的思考。
首先要说明一下。也许在很多对香港了解不多的朋友看来,香港不过是弹丸之地,还有什么山可爬?其实这种想法是一种误解,香港不仅多山,而且行山这项活动在香港非常流行,因为老少咸宜,又没有什么设备、技术方面的过高要求,所以是很受民众欢迎的户外活动。周末的时候,说漫山遍野都人潮汹涌也不为过。
第一次去行山,难度不高,走的是相对平缓的行山步行道。首先吃惊的是,所爬的山上,竟然会有所谓步行道的存在。步行道是水泥砌成,看起来年代久远。后来才知道,香港有好多经典行山路线,例如“卫奕信径”、“麦理浩径”等,据说都是当年的港督在位时发起修建的,现在还运行良好,叫人赞叹。在某些危险地段,一般设有金属护栏,坚固结实,摸上去感觉用料十足,质地优良。一起行山的朋友是个在内地打拼数年、非常熟悉内地风土人情的香港当地人,和他说起我的感受,他打了个哈哈,开玩笑地说:这种设在深山老林里的金属护栏要是在内地,一般会有出现几种情况。一是根本不会有管理者想到要安装护栏,因为没有多少人会注意这种需求,再说装了也没人看见,无法创造政绩,所以根本就没有必要。二是即使要设置护栏,也会采用内地常见的那种轻飘飘的铝合金管材,但价格却不一定低。三是就算是真的安装了护栏,估计连一个星期都不用,就会在山下村民的猪圈羊栏中发现它们的踪影,因为“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听后深以为然,但碍于面子,唯有尴尬一笑,后悔不该和这个“内地通”探讨这么不讨喜的话题。
又有一次去行山,再次有了新发现。那就是在道路一侧,每隔一段距离,都会设置一个长方形的小沙坑,面积大概一平方米不到,旁边还饰以整齐的低矮木栅栏。起初还以为是为了扑救山火的储备用沙子,后来驻足仔细打量,才发现自己确实有点想当然了。原来这个小沙坑是为了方便宠物狗方便所用,沙坑旁边还立着个牌子,写着大意为“爱狗人士请让宠物狗使用此处方便”的文字。条件反射般,不禁又想起如果在内地,这种设施不仅会被视为多余,就算有人提起动议这么干,估计还要被人骂一句“矫情”吧。在我们的观念里面,高山密林里面,动物便溺本就浑然天成,还专门搞什么给宠物便溺的沙坑,不是吃饱了撑的,就是借机“寻租”。有了前车之鉴,我这次没有和同行的朋友分享观点,只是在心里暗暗地道一声“港府真有钱”便匆匆离去。
后来和内地来港旅游的一个朋友去著名的南丫岛,兴之所至,也在索罟湾方向做了一次远足,就是乘船登岛后左转翻山到岛的背面,然后再一路翻山回到索罟湾。由于是第一次走这路线,我们俩人兴致颇高,加上途中海滩静美,古村悠然,一路寻古探幽过去,心情大好。路上游人寥寥,所以更有一种“苍山碧海,皆为我所有”的豪迈感。后来在一处山坳中,我俩正好内急,刚要“就地解决”,竟然发现不远处赫然有一个厕所。虽然当时四下无人,“就地解决”也无伤大雅,但既然有厕所,还是不要那么“野蛮”为好。“方便”完毕,朋友就发话了:香港真文明。问为何?答曰:在这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破地方,还正经八百地修了个厕所,真是土豪。修个厕所也就罢了,里面还灯火通明,设施设备和市内一模一样,连芳香剂也一直不知疲倦地喷洒着,明显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维护管理的嘛。对照这地方的使用率来看,简直可用“奢侈”来形容。我听后默然,心里又不自觉地在做一番比较:如果在内地……和朋友对视,大家心有戚戚,嘿嘿一乐,然后继续发力前行。
行山的次数多了,还有更多新鲜发现,例如狭路相逢的时候,下山者会自觉地让上山者先行;例如和素不相识的行山者相遇,总要热情地打个招呼,好像平时陌生的人们一旦走到户外,就都成了“自来熟”一样;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味着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冲突的感情交流,也看到两地之间存在着并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着的差距,观念上的,管理水平上的,经济实力上的,甚至是全方位的。
欢迎入驻,加紧更新哦!(棠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