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族也叫翟,因居于北方,又叫北狄或北翟。
北狄部落众多,春秋时以赤狄、白狄、长狄最为著名。
赤狄人尚红衣,因名赤狄,隗姓。居住于太行山脉,势力范围主要在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以及周边地区。赤狄有十五大部落,最强的有六个,即:潞氏、皋落氏、甲氏、留吁氏、铎辰氏、廧咎如氏。
白狄人尚白衣,姬姓。春秋早期居住在陕北,到了春秋中叶,赤狄渐衰以后,逐步迁移到今天河北省石家庄一带。
长狄族又号大人族,可见其族人的高大威猛。据此,孔子断定长狄是夏初防风氏的后代。长狄强部名鄋瞒,活动于齐、鲁、宋、卫之间。
北狄各部占有今天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北方的广大地区,与中原诸侯杂居,势力强大。这个时候,赤狄最强,白狄和长狄迫于压力,听从它的指挥。赤狄以皋落氏为盟主,后来晋国世子申生大败皋落氏,北狄诸部又受潞氏节制。
公元前662年,也就是鲁庄公薨逝那一年,赤狄攻邢。
第一代邢侯是周公姬旦的第四个儿子姬苴,从这个意义上说,邢国称得上根正苗红的华夏诸侯。
重兵压境,邢侯派人向齐国求援。
本来,对兄弟国家施以援手,作为霸主的齐国当仁不让。只是,鲁庄公新丧,齐桓公还要考虑对鲁方略,因此行动上有些迟缓。
管仲急了:戎狄犹如豺狼,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安居逸乐等于毒药(宴安鸩毒),是不能长久的。中原诸侯相互亲近,是不能丢弃的。主公,出兵吧!
齐桓公听了吗?
仲父的建议他基本上是照单抓药不走样,只是程序上有些烦琐。先是召开常委会议,然后重点谈话,然后派出使臣照会宋陈郑曹,使臣回来确认联合行动后,接着召开誓师大会,士兵们挨个写血书表决心,然后放假一月,回去与妻儿告别。
有必要吗?太有了。北狄绝对不像山戎那样不经打,齐桓公心里没底。没有把握也得打,小弟被人欺侮做老大的不能坐视,管仲不说,他也懂得这道理,要不然谁还跟你混?
齐国出兵了,等到与中原诸侯合兵一处,时间已过去了两年。
当联军不急不许赶到的时候,邢国国都只剩下一座空城。赤狄呢?他抢了个兴起,看中原诸国哑巴一样,屁股一掉,打卫国去了。
惊闻兵祸,卫懿公丢掉怀中的鹤,傻了。邢卫邻邦,其实他早该警觉,只是他的心思都在鹤身上,谁敢给他汇报啊。
快,集结军队,保卫朝歌!
军队松松垮垮地站在他的面前,他还没开始训话呢,下面就嗡嗡开了。
派你的鹤去吧,它们又有爵位又有俸禄,我们有什么呀?
派你的鹤去吧,我们哪会打仗啊!
走了,走了,回家哄孩子喽——
就这样,军队跑了一大半,其中不乏一些高级将领。
卫懿公没诀掐了,只得硬着头皮亲自出征。
他给石祁子一块玉玦、宁速一支箭。二位大夫,凭此全权处理国事,国都就交给二位了。接着,又给他的夫人留了一件绣袍:内宫之事也要听从二位大夫主张。
玉玦代表决别,这就算交待后事了。空气很凝重,人人心生悲凉。
在荧泽(河南淇县北),卫军与赤狄迎头相遇,毫无悬念地败了,几乎全军覆没。卫懿公打仗没经验,败逃之时依然高张着帅旗,暴露了目标,结果自己也被乱刀砍死。
在败军中,赤狄俘虏了华龙滑与礼孔。礼孔说:我二人均为太史,掌管祭祀,如果不让我们先回去祁祷神灵,你们是拿不下卫国的。狄人竟然相信了,放他们先回朝歌。
二人找到石祁子与宁速,说:狄师强盛,不要坐以待毙了。
当天夜里,在石祁子和宁速的带领下,全城大转移。
赤狄占领朝歌,将卫懿公的宝贝鹤全部宰杀充了军粮。吃饱喝足,然后分兵追赶,在黄河渡口又一次大败殿后的卫军。
好在宋桓公已经率兵在渡口迎接,赤狄不敢轻进,又听说齐、曹等国正向这里开拔,索性带着抢来的宝贝,打道回府了。
出使陈国的大夫弘演回来了,听说懿公战死,胡乱抹了一把眼泪,坚持去找他的尸体。
别去了,听说主公的肉都被狄人当烧烤的食材了……石祁子说不下去了。
那我更得去!弘演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还真找到了,因为有那杆残破的帅旗为标记。卫懿公只剩了一具骨架,还好,肝脏是全乎的。
我不能让主公死无葬身之地啊。说着,弘演拔出佩刀,划开了自己的肚子,接着,把懿公的肝脏塞了进去。后来,小日本切腹谢罪不知是不是向弘大夫学习的。
他的手下人根本没有时间去阻拦,这一切已行云流水般完成了。
主公,弘演以身为棺,对得起卫国了。这是弘演最后一句遗言。
“弘演纳肝”的典故最初出现在《吕氏春秋》,经过后来儒家的大肆渲染,成了忠君爱国的典范。这到底是不是历史真实呢?如今,再讨论它的真假有意义吗?
卫国人厚葬了弘演与卫懿公,当夜渡过黄河,清点下人数,只剩下七百三十人,加上共邑、滕邑之民,全国男女老幼也不过区区五千人。宋桓公立公子申暂居在漕邑,为卫戴公。
卫国辈份乱,宋桓公是卫懿公奶奶宣姜的女婿,还是他爸爸卫惠公的侄女婿。卫戴公和卫惠公一个娘生的,卫戴公还是卫惠公的侄子(事见“二子乘舟”)。你掰扯掰扯,看头疼不?
齐国终于来了,尽管有些姗姗来迟。
齐桓公派他的儿子公子无亏率车三百、甲士三千戍守漕邑。随车送来四匹马、五套祭服,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头,做门墙的木材若干。还赠送给卫戴公夫人鱼皮装饰的马车,以及三十匹细软的锦绸。
卫戴公原本身体不好,又遭逢惊变,做国君后一月而薨。卫国人招回逃到齐国避难的公子毁(卫戴公的弟弟)为新国君,迁都于楚丘(河南省滑县东),是为卫文公。
史载卫文公登基之后,穿大布衣,戴粗帛冠,劝课农商,重视教化,任贤使能。卫文公元年有兵车三十乘,一大半还是同盟国赞助。到了卫文公末年,已经发展到三百多乘了。
连遭劫难,许穆夫人坐不住了,因为,她是卫戴公的亲妹妹。她的出兵请求被许穆公一口回绝。年纪大了,胆子小了,他怕狄人过后找他麻烦。
许穆夫人很鄙夷地瞪了他一眼,带领仆从,驾一辆车,向卫国疾驰而去。
这小娘们儿,反了不成!许穆公派出几拨大夫阻拦,哪里还拦得住。
一路上,许穆夫人愤懑不能自已,做《载驰》一诗。原文收录在《诗经.国风.墉风》中,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请看翻译:
驾起战车快驰骋,回去吊唁卫侯兄。挥鞭赶马路远遥,漕邑依然在前头。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我在田野急速行,垄上麦子密如缝。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救?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怨尤。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亲自去一宿。
专家考证,许穆夫人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女诗人。你肯定会说,前面不是还有庄姜吗?是的,那些貌似庄姜写的诗,其实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安定下卫国,齐桓公又召集陆续赶来的诸侯开了个会,一致同意支援邢国。
在邢国国都,狼狈的邢侯对列位诸侯长跪不起,涕泪横流。各位君侯,如今寡人连个安身之地都没有了!
齐桓公听的心酸,邢侯不必忧伤,寡人帮你建城。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齐宋曹等国帮邢国在夷仪(山东聊城西南)建造了一座新都城,宗庙、朝堂、民舍、街市一应俱全。齐桓公又让鲍叔牙准备牛马禽畜、粮食布匹若干运到邢国,以做日常之用。
邢国老百姓在夷仪生活很安逸,竟至于“乐不思蜀”。卫国在卫文公勤俭治国的思想指引下,很快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史载,邢迁如归,卫国忘亡。
只是,邢国、卫国皆迁都于黄河之南(旧黄河),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沦陷于赤狄之手。
伐戎救燕,安定鲁君,城邢迁卫,齐桓公的霸业已达顶峰。
中原国家搞的轰轰烈烈,南方霸主楚国也没闲着。楚成王虽然年纪小,也同样懂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那么长,看作者勤奋,给个好评。
事业一定是利他的,才有价值。只要想一想你的事业是否帮助了他人?如果是,就该自信欣慰!帮助他人写作,培训和出版,培养人才培育作品,真做也是有价值的了。欢迎加盟翼书网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