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说春秋之 老鹤乘轩

  周惠王是个记愁的人。

  也不怪他,本来他这周王做的好好的,突然有人把他从宝座上硬生生拽了下来,还被迫流亡了一年多,寄人篱下,受尽白眼,搁谁谁不生气?

  王子颓死了,他觉得气还没出。卫国助纣为虐,是不是也该修理他一下?

  打卫国可是不容易,因为这时候的卫国实力还是相当的可以。怎么办呢?

  乘周惠王纠结的当儿,我们再来看一下国际形势。

  公元前671年,楚成王将临近周国的屁股大一片地儿献给了周惠王。周惠王这个高兴啊,赐给楚成王一块祭祀祖宗的干肉,那时候叫“赐胙”。和他祖宗神灵共餐,这礼遇不是一般的高。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他承认了楚国南方霸主的地位,称王这事也不再追究了。

  齐桓公一看,周王这家伙是给点好处就卖乖呀,这不行,于是召集鲁庄公盟于扈邑(河南原阳)。

  人家楚成王还有动作,立即派出使节聘问鲁国。蛮子懂礼貌,世界乱了套。楚国此番用意,就是从内部分化瓦解中原联盟。

  公元前670年,北戎入侵曹国,俘虏了曹僖公,后来看中原国家跃跃欲试,害怕了,又放了他。

  公元前669年,卫惠公薨,世子姬赤嗣位为卫懿公。

  公元前667年,齐桓公、鲁庄公、宋桓公、郑文公、陈宣公又一次在幽邑盟会。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周惠王觉得机会来了。

  联合国大会开的热烈的时候,周王的特使到了,带来了周惠王的诏命:

  一、命齐桓公为侯伯。

  “侯伯”这俩字要分开来解,侯是诸侯,伯是老大。兄弟之间从老大开始依次为伯、仲、叔、季,侯伯就是诸侯的老大。也就是说,周王室不但默认并且正式册封齐桓公为霸主。

  二、讨伐卫国。

  不磨五斗麦子,不去叫个驴。齐桓公对周惠王这种“先给好处再派活”的作风早已经习惯了。干不干?打卫国那还不玩儿似的,一切尽在掌握,油水还不少捞,为什么不干。啥叫尊王,这和“孝就是顺”同样道理,王下的令你照办,这就是尊王。

  按说,卫惠公是齐桓公的外甥,那卫懿公该叫他小舅爷。卫国对齐国也算毕恭毕敬,早在卫惠公时代就嫁给齐桓公两个宗室女子,大的叫长卫姬,小的叫少卫姬。这两个女人不是卫惠公的平辈就是晚辈,长辈们都人老珠黄了,白给他也不要啊。你琢磨琢磨,这辈分该怎么论。

  有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亲戚关系,依然摆脱不了挨打的命运。所以说,国与国之间利益在前,哪会讲亲情啊。

  卫惠公虽然心狠手辣,但实话说他做的还算不错。在他的治理之下,卫国依然保持着二流偏上的水平。卫懿公就不同了,这家伙没有夺嫡的压力,整个一个官二代加富二代。他有个爱好,爱养牛?错。他爱玩鸟。什么鸟?鹤。

  鹤长的漂亮又爱干净,确实招人喜欢。武则天不就弄了个“控鹤府”吗,养了七十二“羽士”,说白了,就是她的后宫。

  到了宋朝,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留下了许多佳话。这老先生一生未娶,是个隐士,独往独来的,有些爱好,谁也不影响。卫懿公就不同了,他是国君,国民的吃喝拉撒睡,哪样不得他操心,玩鸟能玩出国泰民安吗?

  不怕不上套,就怕有爱好。玩鸟的卫懿公,早已遭到国民的集体唾弃,这就更坚定了齐桓公伐卫的决心。

  公元前666年春天,齐桓公出动六百乘战车,浩浩荡荡杀奔朝歌而来。

  六百乘,比朝歌的总人口都多,卫懿公吓得快尿了。

  小舅爷,别打了,我给你几只鹤好不啦?

  滚球吧!

  那,我再给你俩闺女?

  滚球吧!

  那什么,我把城门打开,看啥好你随便拿。

  这还差不多。

  齐桓公纵兵入城,抢了个盆满钵溢。

  还军的时候,有个人跪在路边求见齐桓公。不是别人,正是卫懿公的大儿子公子开方。

  请君侯带我回齐国吧。

  你将来是要做国君的,怎么就想来我们齐国呢?再说了,你投齐国,跟你家长说了吗?

  君侯啊,跟他们说他们还放吗?齐国富庶啊,齐国强大啊,齐侯贤明啊,齐国想扁谁扁谁,听说临淄的女闾个个都天仙似的……得,他把实话说出来了。

  这马屁一点也不高级,但句句入耳,齐桓公乐开了花。

  好吧,你就跟寡人走吧,从下大夫干起,指不齐还能做到卿呢。他根本没在乎管仲递来的眼神,就匆忙做了决定。

  经此一役,卫懿公是彻底沉沦了。他整天与他的鹤泡在一起,皇宫的女人他也无暇照顾了,政事全部撂给了上卿石祁和宁速。

  宁速是谁啊?

  却说卫武公有个儿子叫季亹,封地在宁(河南省获嘉县),他们家就姓了宁。还记得宁跪吗?那就是季亹的孙子。宁家在卫国那是书香门第,有才。所以呢,卫惠公复位以后又起复了宁家。宁速是宁跪的孙子,谥为“庄”,又叫宁庄子。

  卫懿公给他的鹤建了华丽的宫苑,还给它们封了爵位。这些“鹤卿”、“鹤大夫”们可是经过人事部门正经下文的,并且在财政部领有俸禄。他出行的时候,鹤大夫们全部陪王伴驾(鹤有乘轩者,为君前驱)。

  卫国公卿不干了,纷纷跑到鹤苑劝谏,劳民伤财,玩物丧志云云。卫懿公头都大了,索性在鹤苑前钉了块告示:再有劝谏者,杀无赦!

  剁了几个大夫拌了鹤粮之后,卫国朝野集体失声。卫懿公很得意,他哪里知道,暴风雨来临之前是会有一段安静的时光的。

  不只卫懿公,子元也有爱好,他的爱好是跳舞。

  楚成王登基后,子元做了令尹。成王还是少年,子元那是为所欲为。他把自己的宫室建在了后宫的旁边,聚一帮人整天跳“万舞”。按照郑玄的解释,万舞分为两部分,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用以显示肌肉。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估计还要唱歌,用以显示才华。明眼人一看便知,他这是要诱惑文夫人。

  文夫人听到后,哭了。先君让人跳万舞,是用来演练军阵的。现在令尹不杀仇敌而吵闹一个寡妇,不是很奇怪吗?

  楚国对周王室和中原国家抛媚眼,也来源于子元的授意,文夫人很反感。

  妇人尚不忘报仇,我却忘了吗!就在齐国伐卫这年秋天,子元带了六百乘兵车,伐郑去了。

  郑国是楚国的仇敌吗?挡了他入侵中原的道,或许是吧。

  一路势如破竹,攻进了新郑的外城。这时,新郑的内城门还没有落下。这说明郑国人根本没来的及抵抗,或者已无力抵抗。

  灭郑就在眼前,子元反倒犹疑了,听说鲁、宋已经磨刀霍霍,这会不会是他们摆的空城计?

  郑国有人才啊!子元神神叨叨撂下一句话,带领大军撤了。

  郑文公正与公卿商量迁都呢,斥候来报,楚国人跑了。

  怎么个情况?郑国人集体惊诧了。

  楚国大帐上有乌鸦,那肯定是没人了。原话是“楚幕有乌”。

  楚幕有乌是个典故。典故者,精典且精炼的故事或传说。而成语则是约定俗成的固化用语。成语、典故常常连称,但细究起来,还是有区别的。“二子乘舟”就是典故,鄙人太喜欢这个故事了,所以当作成语保留了下来。

  事后证明,这个计策出自于郑国上卿叔詹,他是郑文公的弟弟。鲁宋救援不及,郑文公是个没主意的,眼看灭国在即,叔詹无奈剑走偏锋,出了个险招。

  子元回来了,手下一帮拍马屁的齐来道贺:大破郑国,令尹神勇啊!

  是啊,我这么神勇,还搞不定一个女人?他一高兴,又搬到王宫去了。他的想法很简单,这里接近文夫人更方便啊。这一下,问题来了,因为他再怎么牛掰也不是楚王啊,王宫岂是他能住的。

  斗廉看不下去了,过来劝他。他来劲了,把斗廉撂进了天牢。

  申公斗斑看不起斗廉,真是年纪大了没脾气,这事就不该这样弄。咋弄?好弄。他带一彪人马杀进王宫,把子元宰了。

  至少从这时候开始,楚国北方重镇申县的军政大权已握在了斗氏一族手中。

  斗斑的身份与子文有关,一说是子文的儿子,一说是子文的兄弟,对此,专家们也是傻傻分不清楚。子文可大有来头,他是斗伯比的儿子。子元死后,子文接任了令尹。

  偷腥不成,反弄了个身死族灭,子元真是悲哀啊。

  有人说,这一切都是文夫人设计好的。事实如何,只有天知道了。

  齐军大败卫国还军临淄,燕庄公派使臣来了,原来令支国乘齐军南返,在燕国背后捅了刀子。

评论
  • 那么长,看作者勤奋,给个好评。


  • 事业一定是利他的,才有价值。只要想一想你的事业是否帮助了他人?如果是,就该自信欣慰!帮助他人写作,培训和出版,培养人才培育作品,真做也是有价值的了。欢迎加盟翼书网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