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儿戏村野里

  孙中山出生时,翠亨村共有六七十户人家,是一个多姓氏村民共处大村,村民人数较多的姓氏是杨、陆、冯、孙,孙姓在村里并不强势,村中田地大部分为杨、陆两姓地主所有,父亲孙达成很年轻时已经陷入贫困,祖父留下的一些田地早就变卖完了,孙达成曾到澳门做过鞋匠,因家中有老人小孩要随时照应,他又不得不回到村中租别人的田地耕种,孙中山降生时,孙达成一共租了六亩田,其中两亩是祖上传下来的孙姓家族祠堂所有,四亩为弟弟孙学成之妻娘家程姓所有,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所以孙达成还兼了村中的更夫,为村民守夜,多少补贴一些家中所需。

  孙中山的出生无疑给孙达成一家带来许多欢乐与新的生机,旧时农村虽然也有贫富之分,但大家更重视家族中男丁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一个健康男孩的降生肯定要给家族带来不少积极的影响。

  孙中山出生时并不叫孙中山,孙中山是他投身反抗清王朝的职业生涯后在日本取的名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慢慢交待。孙中山一生到底用了多少名字,他自己没有讲过,后辈学人在历史文献里扒梳出数十个,但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一个百分百的准确数字,所以,孙中山的名字,就如他的人生一样,有些东西是根本说不清的。有人称这种情况为“迷”,其实大可不必,我们每一个人生都会经历很多事情,那些人生经历本来就是一个自然过程,根本无迷可言,甚至我们也会在某种场合为了应对一些状况,报上一个并不真正属于自己的名字,您说这有必要弄清楚吗?现在公布的学者们关于孙中山名字的研究成就大致有这么一些:中山樵、高野长雄、陈文、陈载之、中山二郎、吴仲、高达生、杜嘉诺、艾斯高野、阿罗哈(DR.Alaha)、孙逸仙、孙文、孙日新、孙帝象、孙德明等。在这些名字中,真正由父母起的名字是孙帝象,这个名字中虽然有一个“帝”字,也许会有人将其与孙中山后来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但这个“帝”其实与“皇帝”没有任何关系,据说是与翠亨村中一座北帝庙中的北帝神有关,“象”是供人骑的又大又笨的动物,生活在南方的热带雨林里,所以孙达成将自己的二儿子取名为孙帝象,其用意是希望用北帝神的坐驾大象作为儿子的名字,这样听起来就显得低贱一些,以便孩子能健康长命,因为在此之前他毕竟有一男一女早夭了。用贱名来换取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旧时中国农村较为通常的取名习俗。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帝象"与我们平时在偏远农村听到的"王二狗"、“赵麻子”、“周大驴”这样的名字没有什么两样。

  孙帝象出生后,他的家族和国家都发生了许多对他来说没有多大意义的大事,他两岁时,正值三十七岁盛年的三叔孙观成去世了,这一年在祖国的西北有一个叫阿古柏的人在新疆闹独立,死活不服大清王朝的皇帝治理,建了一个什么“哲德沙尔汗国”。三岁时,反抗清朝统治的捻军领袖赖文光在江苏扬州被捕牺牲,继太平天国之后的东西捻军起义相继失败,被称为清朝中兴大臣的曾国藩等在上海建的江南制造局设立了翻译馆,聘请英美传教士和华衡芳、徐寿等专门翻译外文书著,开启了中国人主动学习外文的新时代,这当然也算是洋务运动的新起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或者说曾是大清帝国的臣服国的日本则在清理被西方裂侵略的伤口,痛定思痛,开始了振兴大和民族的明治维新。四岁时,祖母黄氏去世,兄长孙眉辍学到邻乡南朗一个叫程名桂的地主家做长工。五岁时,中国北方发生天津教案,名重一时的曾国藩因调解天津教案搞得里外不是人,被他在天津的湖南老乡们骂得狼狈不堪,这件事却促成了曾国藩支持孙中山的老乡容闳提出的幼童留学美国的计划,遗憾的是孙中山当时年龄太小,没有赶上容闳招收赴美留学幼童这个时机,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著名学者王韬在香港买下了英华书院,并创办了《循环日报》,开启了中国人利用现代媒体宣传变法自强主张之先河。这些事情似乎与年幼的孙帝象没有任何关系,但却对他日后的人生旅程有着潜在的影响。

  孙帝象能记事的时间大概在他六岁的时候(我们这里讲的都是民间贯用的虚岁),这一年的秋天,他的妹妹孙秋绮出生,这是非常非常令他兴奋的事情,因为妹妹出生时亲友们要送很多食物上门祝贺,孙帝象吃了许多平时无法尝到的美食。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他一生的事情,那就是他的大哥孙眉去檀香山务工。其实当地很早就有人被卖猪仔到海外务工,有些人历尽千辛万苦,确实从海外寄了一些钱回家乡,并把家乡的泥砖房改建为砖瓦房,这让身强力壮的年轻村民们有些心动了。孙眉的雇主程名桂是一个小地主,而且他与孙家还有点亲戚关系,他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人,听早前出洋的乡人们说檀香山有发财机会,决定到海外一试身手,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孙眉,问孙眉是否愿一同前往,孙眉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可是因为家中贫困无法筹措去檀香山需要的路费。好在婶娘程氏是个贤慧之人,她让娘家把租给孙达成种的水田抵押了两亩出去,总算为孙眉筹足了去檀香山的路费。记得孙眉离家的时候,六岁的孙帝象并不知道哥哥这次出门要走多远,这次远行又意味着什么,他看到的是正值十八岁花季少年的哥哥三步一回头不断地回望着,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母亲杨氏抱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小妹,眼睛都哭肿了。因为有父母在身边,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当时根本感觉不到生离死别的忧伤!

  哥哥孙眉离开了,似乎一切又都回归了平静,随着小妹的出生,家中添丁加口虽是好事,但多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一张嘴吃饭,父母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地加大,

  孙帝象不得不开始跟随着年长自己四岁的姐姐孙妙茜做些劳务活动,以大带小,这本来就是旧时中国农养育儿女的传统模式。从六岁时候开始,孙帝象就跟着孙妙茜到离翠亨村不远的金槟榔山打柴,有时还要提着蓝子到周边野外采摘喂猪的野菜。当时因为家里穷,没有耕牛,孙帝象就跟着姐姐帮有牛的人家放养耕牛,这样就可以在农忙时换取牛主人的牛过来耕犁自家租种的田地,农家的粗活、细活总是不少,回到家里时,孙帝象还要帮母亲做些家务,包括喂猪、打扫卫生、看护小妹之类。

  婶娘程氏对孙帝象的童年有一定的影响,因为程氏的娘家算是个小地主,家境比孙帝象家要好一些,她的见识也广一些,农闲时,她会饶有兴味地向侄子侄女们讲些她的见闻。有时程氏还会对孙帝象讲一些关于外国人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她望着村口的远方,谈起了离村子不远处的金星门轮船上关于洋人的情况,她说:“不晓得那些鬼佬为什么要跑到我们大清国来,他们把船停在我们国家的河上,真是怪怪的!”

  孙帝象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不知如何应对,程氏又说:“帝象,你怕不怕那些鬼佬?”

  孙帝象说:“我都没见过他们,怎么怕他们啊?”

  程氏说:“你们小孩子千万别靠近那些鬼佬,听说他们会把小孩子抓去剥皮抽筋,然后捞了心,洗了肝,蒸了,煮了,都说不清楚呢!”

  孙帝象好奇地问:“他们会吃人啊?”

  程氏很肯定地点了点头。

  孙帝象说:“那些鬼佬长得什么样啊?”

  程氏说:“你别问了,那些鬼佬长得简值不象人,男人一个人头上都没有辫子,有些甚至头上头发也剃光了,又不是和尚,真是不可思议!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真是怪怪的。我倒是远远地见过他们,他们虽然没有辫子,但都留有浓浓的胡须,有的胡须满脸都是,红红的,好可怕,简值就是红毛鬼。你们千万别靠近他们啊!”

  孙帝象撇着小嘴,看着程氏那很认真的目光,心想鬼佬真的那么可怕吗?好奇心使他心中甚至想到,有机会,我真想看看那些红毛鬼到底是怎么样的。其实,包括父亲孙达成和村民们平时也有讲到洋人的时候,而婶娘程氏所谈的洋人的事情给幼小的孙帝象印象应该是最为深刻的。

  八九岁的时候,孙帝象也如乡间的其他村童一样,变得淘气起来。与村中同龄的小孩打架,那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他被别人打得哭,有时候,他把别人打得哭,孙达成夫妇不得不常常因此而向其他家长道歉或者评理,有些年幼体弱的小孩常常被他扯破了衣服,母亲杨氏不得不亲自帮别人亲手缝补。孙帝象还喜欢爬树,到高高的榕树上取鸟蛋,他经常在空旷的路边或水塘边扔石头,投掷低空飞过的小鸟或水中的游动的鱼,他那活泼好动而又淘气的样子,特别是脾气不有些倔强,有时候让村民感到很无奈,于是乡亲们送他一个并不太雅的绰号:石头仔。意思是说这是一个喜欢到处乱扔石头的淘气仔!孙帝象对此并不在意,如有人这样叫他,他也爽快地答应着。生于贫穷之家,也使他养成了爱打抱不平和不服输的品性,有时候,看到强者欺侮弱者,不管是否与他有关,他也会伸出援手。

  翠亨村因为有六七十户人家,算是个大村子了,所以有些村民在农闲时也做些服务本村村民的小本生意,孙帝象的邻居中有一户人家是做豆腐生意的,村民们称其为“豆腐秀”,“豆腐秀”有两个儿子年龄都比孙帝象要大,因为孙眉早就成年,且出洋在外,平时孙帝象一个人就受“豆腐秀”家里两个男孩欺侮,也许是积怨太深,被惹怒了的孙帝象暗下决心,决定要给这两兄弟来一次狠一点的教训,于是在一次大争大吵之后,他在衣裳服中藏了一块石头,跑到“豆腐秀”的店里,用石头击破了那一家的豆腐锅,这下可惹了大祸,豆腐秀自知是自己的孩子惹出的事,虽感到理亏,但这做豆腐的锅给砸了,不得不跑到孙达成和杨氏夫妇那儿去诉苦,看着“豆腐秀”一把眼泪一把鼻滴在自己面前流,杨氏感到很过意不去,好在这时在外打工的孙眉能寄些钱回来,孙家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杨氏也知道“豆腐秀”一家不容易,于是自愿赔偿了“豆腐秀”家的豆腐锅。

  这件事情之后,“豆腐秀”家的两个儿子再也不敢欺侮孙帝象了,同时,村里那些同龄孩子们知道孙帝象是一个不能随便可以欺侮的人。

评论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