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天意民意 -天授圣图

  舆论,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三人成虎”,又说:“人言可畏”,可见舆论之重要。封建君王制造舆论的本事并不亚于掌握了高技术工具的现代人,尤其在他们举事创业,登基临位之时,运用舆论更是炉火纯青。据说周武王伐纣时,率大军渡过孟津,到了黄河中流,有一条白鱼从水中跳进周武王的船上,周武王取白鱼祭神;渡过孟津后,有颗赤色的流星落在周武王所住的房子上,然后化为一只乌鸦。武王和大臣们都认为这是吉祥的兆头,说这是上天示意支持周武王。这大概是历代帝王和臣子们寻找祥瑞之物制造舆论的先河。

  来,陈胜、吴广准备起义造反,他们说在鱼肚中发现了写有“陈胜王”三个字的布条,于是,那些兵士便推陈胜为首,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刘邦为了证明自己是真命天子,说他担任亭长时,在押送囚徒的途中曾经酒后斩杀了一条白蛇,而这条白蛇是白帝子的化身,斩白蛇的人就是赤帝子的化身;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称帝的根据更为直接,说他生来有异相,左右两手的掌心下端各有一回旋螺纹,迎着太阳,掌纹组成一个“王”字,真可谓是天生的龙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武则天对老祖宗的这一套把戏十分熟悉,并且深暗此道,她比前人更高明,更有气派。

  武则天想名正言顺地当皇帝,必须要找到合法依据。古代建国,不论是打来的江山还是篡夺的江山,都设法找到合法的根据,这样才冠冕堂皇,不与正统的君权观念相违背,以冀得到臣民的拥戴。武则天当然也要遵守这个惯例,使自己夺取皇位尽量顺利一些。

  很巧的是,武则天想找依据,依据就送上门来了。

  公元六八八年四月的一天,武则天在她的宫殿里接见了一个叫唐同泰的雍州人。唐同泰是来向武则天上奏表的,同时还呈上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唐同泰说这是他无意中在洛水中打捞上来的。武则天看了十分高兴,认为这是自己名正言顺当皇帝、统治天下的祥瑞之兆,可以为自己大造舆论。于是她将此石赐名为“宝图”,并封唐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里,她下了一道诏书,说天降“宝图”,应亲至洛水拜受,并命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等在拜洛前十天聚集神都,届时同去洛水。武则天还以“宝图”上的刻字“圣母”自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七月间,武则天大赦天下,更名“宝图”为“天授圣图”,封洛水为永昌洛水,封洛水神为显圣侯,禁止在洛水打鱼和垂钓,祭祀和长江、淮河、黄河、济水的规格相同,又命名“宝图”所出之处为“圣图泉”,在泉侧设置永昌县。随后,率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前往洛水。

  据史书上说,这轰动唐廷的“天授圣图”不过是武承嗣导演的一幕闹剧。这块石头根本不是什么“瑞石”,而是他秘密派人镌刻,投入洛水的。此后,他又指使唐同泰下水求石,假称祥瑞,进献给武则天 。他这样做,是企图制造“天授皇权”的舆论,使武则天名正言顺地登上女皇的宝座,他自己也可实现继皇嗣的美梦。

  武则天并未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这并不难理解。因为武则天朝思暮想当女皇,但又担心朝臣的不服和传统观念的阻碍,特别需要舆论上的帮助。而上天的示意则是最有力、最令人信服的舆论。天莫大焉,天莫尊焉,天的示意任何人都不可违背。武则天巴不得得到这种天的“示意”,使自己荣登皇座蒙上一层“受命于天”的神秘色彩,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武承嗣假造的瑞石正好符合她的心意。所以,她借此机会兴师动众,大造舆论。一时间,“天授圣图”成了举朝上下议论的话题,种种离奇的传闻,蛊惑人心的说教,编织成一种神秘的、具有强大控制力的网。在它的笼罩下,心存异议的朝臣缄了口,传统的旧观念失去了威力,人们的意识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奇异的改变:当皇帝不仅是男人们的事,女人照样可以穿龙袍、戴皇冠。这是天意,天意是天然合理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