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嫔成群的后宫历来是争宠的场所,王皇后身为女主,何以如此让人?难道她真的有这样的胸怀?原来,王皇后有她的算计。
这位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北周重臣的后裔。她的曾祖父王思政是南北朝时西魏的大将,受任镇守河南,很得重用。王皇后与李唐王室还是旧亲,她的从祖母是唐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长公主。此外,她外祖母家柳氏和唐室也有旧亲。她舅舅柳奭的叔母是李渊的外孙女。当初,唐太宗为李治择妃时,同安长公主以王氏貌美,向唐太宗推荐。唐太宗曾言不欲使子孙生于微贱,便选定了王氏之女为晋王妃。李治当太子后,又册为太子妃。唐太宗对此是满意的,她临终时还将这“佳儿佳媳”嘱托给长孙无忌。
作为高宗李治的结发妻子,王氏是深得宠爱的。但是,自从李治登基以后,她却遇到了一件烦恼事。
后宫中有一个萧淑妃,性情刚直,举止风流,姿色出众。她的这种性格初看起来与儒弱的高宗不甚和谐,却奇怪地受到高宗的喜欢。像这种性格相反而关系甚密的现象在人群中并不少见。这大概也是一种和谐。唐高宗与萧妃便是这种情况。
此外,萧妃为高宗生了一个儿子,叫李素节。她在高宗的四个儿子中地位最高。生燕王李忠的刘氏、生原王李孝的郑氏、生泽王李上金的杨氏都不及萧妃尊贵。王皇后无子,嫡系无传,萧妃因此身价百倍。
萧妃的受宠引起了王皇后的嫉妒。她知道萧妃得势后将意味着什么。所以,终日耿耿于怀,恨不得将她轰出后宫,只奈势单力薄,又无良策,郁郁不快。今见皇上害了单相思,不由得想到,皇上既然对武才人情深意切,莫如请皇上速召她还宫,这样,一则顺水作了人情,博得皇上高兴,二则可以给萧妃增加个敌手,给自己增加一份力量。待她二人争斗起来,两败俱伤以后,她再坐享受宠之利。
王皇后的打算是太精明了。她本人也为这一坐山观虎斗的良策而惊喜。她甚至比高宗更急迫,五次三番地派人到感业寺去探望,看武才人的头发是否长起来,巴不得让她马上回宫,将那个趾高气扬的萧妃泡在醋坛子里,煞一煞她的威风。
一个白雪皑皑的冬日,皇帝亲自派来的使者向武则天宣布了召她返宫的圣旨。接着,一行宫人、太监捧着御赐服饰、用物来到感业寺。此时此刻的武则天感慨万分,她不敢相信,黄卷青灯旁难挨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感业寺的钟声将伴随着岁月的流水,永远地消逝。
然而,初返后宫的日子并不平静。人们不理解,为什么这个比皇上还大四岁的前宫旧人会得到皇上的青睐,难道六宫粉黛都不及这个已经三十岁的妇人?私下里,人们在议论,在评说,在发泄着怨怒。武则天意识到形势的不妙,但并不悲观泄气,并不畏惧慌张。几年的尼庵生活已使她变得如男人般的刚强。她在思索着,怎样才能在这个敌手如林的宫廷站稳脚跟?她深知强则存、弱则亡的道理,她鄙薄退却、犹豫和怯懦。她认真地体察着周围人的情绪,以高傲的姿态迎对着不怀好意的目光,她下决心要较量一番。
她的第一目标是萧妃。萧妃容貌艳丽,举止高雅使她难受。她恨不得剪掉萧妃那巍巍撩人的高发髻,撕破她如美玉般的面皮。毫无疑问,萧妃的存在是对她的威胁,萧妃时刻都会使她好不容易得来的一切化为乌有。水火难相容,冰炭不同器,欲在宫中立足,必须搬开这块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