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主后宫-自酿的苦酒(上)

  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什么比为人臣妾更屈辱的事了。而臣妾的最高理想就是把他人变成自己的臣妾,从而把自己变成他人的帝王。在这一点上,武则天大概是后宫嫔妃中唯一的成功者。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地位低下,受人摆布,小心谨慎服侍太宗皇帝。二十六岁时,太宗皇帝去世,去世前下达最后一道残酷的旨令:后宫妃嫔,一律出宫削发为尼。武则天也在其中。从此她清灯孤影,在感业寺度过了五个春秋。三十一岁她再度入宫,侍奉太宗的儿子高宗皇帝。返宫之初,不少人对这个前宫旧人给予的是轻视和鄙薄、白眼和非议。但武则天忍受屈辱,并不泄气,她表面上对皇后卑躬屈膝,处处投其所好,但内心却在打算着一个梦寐以求的目标。

  她在等待机会,更确切地说,她在创造机会。

  

  唐高宗李治是太宗皇帝的第九子,长孙皇后所生。他是个孝子,也是个重感情的人。

  公元六五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是唐太宗的忌日。高宗皇帝趁国事之暇率侍从前往感业寺。他是来进香的。但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看看他当太子时就倾心已久、现已削发为尼的太宗才人武则天。二人相见,半晌无言。往日的旧情,今日的重逢,使高宗顿增对武则天的怜爱。他安慰说:“朕未尝一日忘情,只因丧服未满,不便传召。今日到此,便是为了重续旧情。”高宗表示一定争取尽速降旨,召她返宫。

  但是真正要实践诺言,高宗又有点踌躇不定:武才人虽然对他情深意长,但毕竟是先帝的妃子,况且现在又已削发为尼,如将她召还,朝中会作何议论?国人将有何反应?他现在已不是东宫太子,而是一国之君。先王文皇帝曾有言: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身正影方直,为君之道不可不慎。她还想到皇后和后宫妃嫔。皇后虽仁厚温顺,后宫也算平静谐和,可是召武才人进宫则有可能顿生波澜。宫中古来多怨火,最是娥眉不让人。倘若互相攻讦,打起脂粉战,岂不愁煞人?思前想后,高宗举棋难定。优柔寡断的皇帝陷入难以解脱的矛盾之中。

  然而,使高宗皇帝大出意外的是,王皇后居然十分热心武则天回宫的事,并且一再催促高宗:“既然陛下有意,那就尽快降旨好了。”

  高宗简直不敢相信皇后竟然这样豁达大度,甚至怀疑皇后之言不过是出于对皇上的畏惧,并不是她心理的话。他仔细观察着皇后的表情,看那副安详俊美的面容上是否暗含着什么情绪。皇上的灼灼目光分明是在询问:这是真的吗?

  王皇后用坦白的、诚恳的语调向高宗表白,说她能幸备椒房,恩宠已过,不敢专宠于后宫。她视皇上之喜为喜,以皇上之忧为忧。只要是皇上喜欢的事,决无二诺。况且,她与武才人已有初识,情同姐妹,请皇上不要多心。

  听了王皇后这番真诚的话语,唐高宗深为王皇后的宽广胸怀所感动,将她大加赞扬一番。当下,便派了一名贴身太监,到感业寺去传口谕:武才人可从即日蓄发,准备返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