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书话
◇前尘书影——【近人书话】
◇前尘书影——【近人书话】
这是民国十四年九月在武昌大学讲演的大意,曾经刘大杰君笔记,登在《艺林旬刊》(《晨
报副刊》之一)第二十期发表;又收在艺林社《文学论集》。笔记颇有许多大错误。现在我修
改了一遍,送给顾颉刚先生发表在《古史辨》里。
二十,九,十一。
《诗经》在中国文学上的位置,谁也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古的有价值的
文学的一部,这是全世界公认的。
《诗经》有十三国的国风,只没有《楚风》。在表面上看来,湖北这个
地方,在《诗经》里,似乎不能占一个位置。但近来一般学者的主张,《诗
经》里面是有《楚风》的,不过没有把它叫做《楚风》,叫它做《周南》、
《召南》罢了。所以我们可以说:《周南》、《召南》就是《诗经》里面的
《楚风》。
我们说《周南》、《召南》就是《楚风》,这有什么证据呢?这是有证
据的。我们试看看《周南》、《召南》,就可以找着许多提及江水汉水汝水
的地方。像“汉之广矣”,“江之永矣”,“遵彼汝坟”这类的句子,想大
家都是记得的。满[汉]水江水汝水流域不是后来所谓“楚”的疆域吗?所以
我们可以说《周南》、《召南》大半是《诗经》里面的《楚风》了。
《诗经》既有《楚风》,我们在这里谈《诗经》,也就是欣赏“本地风
光”。
我觉得用新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古代的东西,确能得着很有趣味的效果。
一字的古音,一字的古义,都应该拿正当的方法去研究的。在今日研究古书,
方法最要紧;同样的方法可以收同样的效果。我今天讲《诗经》,也是贡献
一点我个人研究古书的方法。在我未讲研究《诗经》的方法以前,先讲讲对
于《诗经》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一)《诗经》不是一部经典。从前的人把这部《诗经》都看得非常神
圣,说它是一部经典,我们现在要打破这个观念;假如这个观念不能打破,
《诗经》简直可以不研究了。因为《诗经》并不是一部圣经,确实是一部古
代歌谣的总集,可以做社会史的材料,可以做政治史的材料,可以做文化史
的材料。万不可说它是一部神圣经典。
(二)孔子并没有删《诗》,“诗三百篇”本是一个成语。从前的人都
说孔子删《诗》、《书》,说孔子把《诗经》删去十分之九,只留下十分之
一。照这样看起来,原有的诗应该是三千首。这个话是不对的。唐朝的孔颖
达也说孔子的删《诗》是一件不可靠的事体。假如原有三千首诗,真的删去
了二千七百首,那在《左传》及其他的古书里面所引的诗应该有许多是三百
篇以外的,但是古书里面所引的诗不是三百篇以内的虽说有几首,却少得非
常。大概前人说孔子删《诗》的话是不可相信的了。
(三)《诗经》不是一个时代辑成的。《诗经》里面的诗是慢慢的收集
起来,成现在这么样的一本集子。最古的是《周颂》,次古的是《大雅》,
再迟一点的是《小雅》,最迟的就是《商颂》、《鲁颂》、《国风》了。《大
雅》、《小雅》里有一部分是当时的卿大夫作的,有几首并有作者的主名;
《大雅》收集在前,《小雅》收集在后。《国风》是各地散传的歌谣,由古
人收集起来的。这些歌谣产生的时候大概很古,但收集的时候却很晚了。我
们研究《诗经》里面的文法和内容,可以说《诗经》里面包含的时期约在六
七百年的上下。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诗经》不是那一个人辑的,也不是那
一个人作的。
《大雅》收集在前,《小雅》收集在后。《国风》是各地散传的歌谣,由古
人收集起来的。这些歌谣产生的时候大概很古,但收集的时候却很晚了。我
们研究《诗经》里面的文法和内容,可以说《诗经》里面包含的时期约在六
七百年的上下。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诗经》不是那一个人辑的,也不是那
一个人作的。
《诗经》的研究,虽说是进步的,但是都不彻底,大半是推翻这部,附
会那部;推翻那部,附会这部。我看对于《诗经》的研究想要彻底的改革,
恐怕还在我们呢!我们应该拿起我们的新的眼光,好的方法,多的材料,去
大胆地细心地研究;我相信我们研究的效果比前人又可圆满一点了。这是我
们应取的态度,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上面把我对于《诗经》的概念说了一个大概,现在要谈到《诗经》具体
的研究了。研究《诗经》大约不外下面这两条路:
第一,训诂。用小心的精密的科学的方法,来做一种新的训诂功夫,对
于《诗经》的文字和文法上都从新下注解。
第二,解题。大胆地推翻二千年来积下来的附会的见解;完全用社会学
的,历史的,文学的眼光从新给每一首诗下个解释。
所以我们研究《诗经》,关于一句一字,都要用小心的科学的方法去研
究;关于一首诗的用意,要大胆地推翻前人的附会,自己有一种新的见解。
现在让我先讲了方法,再来讲到训诂罢。
清朝的学者最注意训诂,如戴震、胡承珙、陈奂、马瑞辰等等,凡他们
关于《诗经》的训诂著作,我们都应该看的。戴震有两个高足弟子,一是金
坛段玉裁,一是高邮王念孙及其子引之,都有很重要的著作,可为我们参考
的。如段注《说文解字》,念孙所作《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等;尤其
是引之所作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对于《诗经》更有很深的见解,
方法亦比较要算周密得多。
坛段玉裁,一是高邮王念孙及其子引之,都有很重要的著作,可为我们参考
的。如段注《说文解字》,念孙所作《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等;尤其
是引之所作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对于《诗经》更有很深的见解,
方法亦比较要算周密得多。
如“终风且暴”,前人注是——终风,终日风也。但清代王念孙父子把
“终风且暴”来比较“终温且惠”,“终窭且贫”,就可知“终”字应当作
“既”字解。有了这一个方法,自然我们无论碰到何种困难地方,只要把它
归纳比较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诗经》中常用的“言”字是很难解的。汉人解作“我”字,自是不通
的。王念孙父子知道“言”字是语词,却也说不出它的文法作用来。我也曾
应用这个比较归纳的方法,把《诗经》中含有“言”字的句子抄集起来,便
知“言”字究竟是如何的用法了。
我们试看: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驾言出游。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这些例里,“言”字皆用在两个动词之间。“受而藏之”,“驾而出游”,
..
岂不很明白清楚?(看我的《诗三百篇言字解》,十三版《胡适文存》页
335—340)
苏东坡有一首“日日出东门”诗,上文说“步寻东城游”,下文又说“驾
言写我忧”。他错看了《诗经》“驾言出游,以写我忧”的“驾言”二字,
以为“驾言”只是一种语助词。所以章子厚笑他说:“前步而后驾,何其上
下纷纷也!”
上面是把虚字当作代名词的。再有把地名当作动词的,如“胥”本来是
一个地名。古人解为“胥,相也。”这也是错了。我且举几个例来证明。《大
雅·公刘》一篇有“于胥斯原”一句,《毛传》说:“胥,相也。”《郑笺》
说:“相此原地以居民。”但我们细看此诗共分三大段,写公刘经营的三个
地方,三个地方的写法是一致的:
(1)于胥斯原。
(2)于京斯依。
(3)于豳斯馆。
我们比较这三句的文法,就可以明白,“胥”是一个地方的名称,假使
有今日的标点符号,只要打一个“—”儿就明白了。《绵》篇中说太王“爰
及姜女,聿来胥宇”,也是这个地方。
还有那个“于”字在《诗经》里面,更是一个很发生问题的东西。汉人
也把它解错了,他们解为“于,往也。”例如《周南·桃夭》的“之子于归”,
他们误解为“之子往归”。这样一解,已经太牵强了,但还勉强解得过去;
若把它和别的句子比较起来解释,如《周南·葛覃》的“黄鸟于飞”解为“黄
鸟往飞”,《大雅·卷阿》的“凤凰于飞”解为“凤凰往飞”,《邶风·燕
燕》的“燕燕于飞”解为“燕燕往飞”,这不是不通吗?那末,究竟要怎样
解释才对呢?我可以说,“于”字等于“焉”字,作“于是”解。“焉”字
用在内动词的后面,作“于是”解,这是人人可懂的。但在上古文法里,这
种文法是倒装的。“归焉”成了“于归”;“飞焉”成了“于飞”。“黄鸟
于飞”解为“黄鸟在那儿飞”,“凤凰于飞”解为“凤凰在那儿飞”,“燕
燕于飞”解为“燕燕在那儿飞”,这样一解就可通了。
燕》的“燕燕于飞”解为“燕燕往飞”,这不是不通吗?那末,究竟要怎样
解释才对呢?我可以说,“于”字等于“焉”字,作“于是”解。“焉”字
用在内动词的后面,作“于是”解,这是人人可懂的。但在上古文法里,这
种文法是倒装的。“归焉”成了“于归”;“飞焉”成了“于飞”。“黄鸟
于飞”解为“黄鸟在那儿飞”,“凤凰于飞”解为“凤凰在那儿飞”,“燕
燕于飞”解为“燕燕在那儿飞”,这样一解就可通了。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这些句法明明是上一句问,下一句答。“于以”即是“在那儿?”“以”字
等于“何”字。(这个“以”字解为“那儿?”我的朋友杨遇夫先生有详说)
在那儿采蘩呢?在沼在沚。又在那儿用呢?用在公侯之事。在那儿采蘩
呢?在涧之中。又在那儿用呢?用在公侯之宫。
像这样解释的时候,谁也说是通顺的了。又如《邶风·击鼓》“于以求
之?于林之下”,解为“在那儿去求呢?在林之下”。所以“于以求之”的
下面,只要标一个问号(?),就一目了然了。
《诗经》中的“维”字,也很费解。这个“维”字,在《诗经》里面约
有二百多个。从前的人都把它解错了。我觉得这个“维”字有好几种用法。
最普通的一种是应作“呵,呀”的感叹词解。《老子道德经》也说“唯之与
阿,相去几何?”可见“唯”、“维”本来与“阿”相近。如《召南·鹊巢》
的: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若拿“呵”字来解释这一个“维”字,那就是“呵,鹊有巢!呵,鸠去
住了!”此外的例,如“维此文王”即是“呵,这文王!”“维此王季”即
是“呵,这王季!”你们记得人家读祭文,开首总是“维,中华民国十有四
年”。“维”字应顿一顿,解作“呵”字。
我希望大家对于《诗经》的文法细心地做一番精密的研究,要一字一句
地把它归纳和比较起来,才能领略《诗经》里面真正的意义。清朝的学者费
了不少的时间,终究得不着圆满的结果,也就是因为他们缺少文法上的知识
和虚字的研究。
上面已把研究《诗经》训诂的方法约略谈过,现在要谈到《诗经》每首
诗的用意如何,应怎样解释才对,便到第二条路所谓解题了。
这一部《诗经》已经被前人闹得乌烟瘴气,莫名其妙了。诗是人的性情
的自然表现,心有所感,要怎样写就怎样写,所谓“诗言志”是。《诗经·国
风》多是男女感情的描写,一般经学家多把这种普遍真挚的作品勉强拿来安
到什么文王武王的历史上去;一部活泼泼的文学因为他们这种牵强的解释,
便把它的真意完全失掉,这是很可痛惜的!譬如《郑风》二十一篇,有四分
之三是爱情诗,《毛诗》却认《郑风》与男女问题有关的诗只有五六篇,如
《鸡鸣》、《野有蔓草》等。说来倒是我的同乡朱子高明多了,他已认《郑
风》多是男女相悦淫奔的诗,但他亦多荒谬。《关雎》明明是男性思恋女性
不得的诗,他却在《诗集传》里说什么“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
之配”,把这首情感真挚的诗解得僵直不成样了。
不得的诗,他却在《诗集传》里说什么“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
之配”,把这首情感真挚的诗解得僵直不成样了。
《野有死麕》的诗,也同样是男子勾引女子的诗。初民社会的女子多欢
喜男子有力能打野兽,故第一章:“野有死麕,白茅包之。”写出男子打死
野麕,包以献女子的情形。“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便写出他的用意了。
此种求婚献野兽的风俗,至今有许多地方的蛮族还保存着。
《嘒彼小星》一诗,好像是写妓女生活的最古记载。我们试看《老残游
记》,可见黄河流域的妓女送铺盖上店陪客人的情形。再看原文: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
我们看她抱衾裯以宵征,就可知道她的职业生活了。
《芣苢》诗没有多深的意思,是一首民歌,我们读了可以想见一群女子,
当着光天丽日之下,在旷野中采芣苢,一边采,一边歌。看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著》诗,是一个新婚女子出来的时候叫男子暂候,看看她自己装饰好
了没有,显出了一种很艳丽细腻的情景。原文: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我们试曼声读这些诗,是何等情景?唐代朱庆馀上张水部有一首诗,妙有这
种情致。诗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你们想想,这两篇诗的情景是不是很相像。
总而言之,你要懂得《诗经》的文字和文法,必须要用归纳比较的方法。
你要懂得三百篇中每一首的题旨,必须撇开一切《毛传》、《郑笺》、《朱
注》等等,自己去细细涵咏原文。但你必须多备一些参考比较的材料:你必
须多研究民俗学、社会学、文学、史学。你的比较材料越多,你就会觉得《诗
经》越有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