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A和
67A这两封信。1975年新发现的一封,由于至今尚未收进国外《斯宾
诺莎著作集》标准版里,我们暂以附录形式附在最后。为了便于读者了解《遗
著》版书信序号和《斯宾诺莎著作集》标准版书信序号的不同,我们在本文
后面附有一张两种版本书信序号对照表。
哲学家的书信,对于理解哲学家的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斯宾诺
莎的书信对于理解他的哲学思想,相对来说可能更为重要,究其原因可能有
如下几点:(1)斯宾诺莎自己的哲学代表作《伦理学》是用几何学方式陈述
的,虽然这种方式在他看来是最明白清楚的,但对我们现代读者来说,却不
免晦涩,因此要正确全面理解他的真正思想,我们还得借助于他的书信;(2)
在十七世纪,学者们之间的通信与后来的生活通信不同,大多是进行学术的
讨论,我们可以说当时的书信实际上就是一篇篇学术论文,如洛克给斯蒂林
弗利特的信、莱布尼兹给克拉克和阿尔诺等人的信就是这样,当然斯宾诺莎
的书信也大部分是这样,所以斯宾诺莎的书信就等于斯宾诺莎在其他正式著
作之外又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些宝贵的学术论著。(3)由于斯宾诺莎的书信大
部分是针对友人或论敌对他学术思想提出的疑问进行回答,因而对于深入透
澈地了解他的思想无疑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毫不夸大他说,如果不读
斯宾诺莎的书信,要了解他的真正哲学思想可能是非常困难的。(4)在哲学
史上,斯宾诺莎是强调认识论和伦理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求真和至善统一
的伟大哲学家之一,专门的著作可能是从理论上阐明这种统一,而书信则可
能具体而主动地表现这种统一,《斯宾诺莎书信集》特别提供了这位伟大哲
学家如何把哲学理论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宝贵材料。(5)斯宾诺莎的书信
展现了一幅十七世纪有关社会政治事件、科学研究和发现,以及人们精神面
貌的画面,我们从中既可以了解到斯宾诺莎个人生活、性格和著述的具体情
况,又可以得知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和人们普遍的思想倾向。因此我
们可以说,《斯宾诺莎书信集》不仅是了解斯宾诺莎个人传记和哲学思想的
重要材料,而且也是了解当时社会背景、科学研究和宗教思想的宝贵历史资
料,正因为如此,歌德曾说:“斯宾诺莎的书信是我们在正直和人道的世界
里所能读到的一本最有趣的书”①。总之,《斯宾诺莎书信集》的价值决不低
干他的其他一些专门哲学著作。
下面我们就斯宾诺莎哲学几个重要问题谈谈他的《书信集》给予我们的
启示。
实体是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最根本范畴,究竟如何理解这一范畴,是我
们正确理解斯宾诺莎哲学的关键。《书信集》保存了一封极珍贵的信件使我
们犹如黑暗摸索中瞥见了一线光明。斯宾诺莎在这封信(第
32封)中说)我
们人类生活在宇宙中,就如同寄生虫生活在血液里一样,如果我们要想正确
认识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我们就决不能象那个短视的寄生虫那样,把围
绕我们四周的物体看成是彼此独立的整体,而应当把它们看成是一个整体的
部分,而这个整体又是另一个更大整体的部分,他说:“每一个物体,就它
们以某种限定的方式存在而言,必定被认为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与宇宙的
整体泪一致,并且与其他的部分柏联系”。②实体在斯宾诺莎看来就是无限的
宇宙整体,而个别事物(他称之为样态)乃是这整体的部分,部分的性质是
①爱克尔曼编:《歌德对话录》
1903年德文版,第
1卷,第
35页。
②见本书第
144页。
由整体的一般性质决定的,离开了整体,部分既不能存在也不能被理解。由
此可见,斯宾诺莎哲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一种我们现在可以称之为系统论的认
识论观点,它不是以个别对象或个别现象作为研究的中心,而是以个别对象
或现象所隶属的整体或系统作为认识的中心,它否认那种以个别事物或个别
现象本身来进行孤立研究和认识的实物中心论观点,而是主张把个别事物或
个别现象当成它们所隶属的整体的体现者来认识、把事物当作它们所隶属的
那个系统的一个部分来加以揭示的系统中心论观点,它认为只有把一种现象
和所有其他与之相关的现象的共同性质弄清楚,把该现象所隶属的那一系统
的根本规律弄清楚,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这一现象的个别性和特殊性。正因为
如此,所以斯宾诺莎主张最完善的认识方法乃是那种从能够表示自然全体的
根源和源泉的观念(即他所谓神、实体或自然)进行推导的方法,也就是他
所谓从实体到样态,从神到万物的理性演绎方法。这样,我们在读《伦理学》
时,就有了一盏明灯,使我们在那些抽象晦涩的词句里把握了作者内心真正
的思想。
由整体的一般性质决定的,离开了整体,部分既不能存在也不能被理解。由
此可见,斯宾诺莎哲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一种我们现在可以称之为系统论的认
识论观点,它不是以个别对象或个别现象作为研究的中心,而是以个别对象
或现象所隶属的整体或系统作为认识的中心,它否认那种以个别事物或个别
现象本身来进行孤立研究和认识的实物中心论观点,而是主张把个别事物或
个别现象当成它们所隶属的整体的体现者来认识、把事物当作它们所隶属的
那个系统的一个部分来加以揭示的系统中心论观点,它认为只有把一种现象
和所有其他与之相关的现象的共同性质弄清楚,把该现象所隶属的那一系统
的根本规律弄清楚,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这一现象的个别性和特殊性。正因为
如此,所以斯宾诺莎主张最完善的认识方法乃是那种从能够表示自然全体的
根源和源泉的观念(即他所谓神、实体或自然)进行推导的方法,也就是他
所谓从实体到样态,从神到万物的理性演绎方法。这样,我们在读《伦理学》
时,就有了一盏明灯,使我们在那些抽象晦涩的词句里把握了作者内心真正
的思想。
第三,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究竟是一个纯粹的逻辑构造,还是具有实在的
因果关系。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是,在斯宾诺莎体系里,只有纯粹的逻辑关
系,而不存在实在的时间因果关系,其理由是他使用了几何学表述方式和“原
因或理由”(causa seu ratio)这一术语,以理由来代替原因、以数学推理
来代替实在的因果关系,这表明,在他看来,宇宙里只有一种纯粹逻辑一数
学的关系,因而象.. w。文德尔班这样的哲学史家在其《近代哲学史》和《哲
学导论》里把斯宾诺莎哲学称之为“数学泛神论”。显然,这样一种观点是
不符合斯宾诺莎哲学性质的,我们从书信集中只举出一封信(第.. 60封)就可
看得很清楚,斯宾诺莎在这封信中说:“为了我可以知道从事物的许多观念
中找出什么观念能推知对象的一切性质,我只注意一点,即该事物的观念或
界说应当表现它的动因(causa efficienti)”在斯宾诺莎看来,最好的观
念或界说一定是表现动因的观念或界说,如圆就应当定义为“由一端固定另
一端旋转的直线所描绘的空间”。这里的动因就是最近因。只有从事物的最
近因才能推知该事物其他一切性质,这表明,推导关系决不只是数学一逻辑
的关系,而且也是实在的因果关系。如果我们借助斯宾诺莎在《笛卡尔哲学
原理》第三篇开始所讲的话,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在那里,斯宾诺
莎说,认识事物本性的最好方法乃是观察这些事物如何从某些原胚中逐渐产
生和发展的,我们应当设想一些基本原理,使得能从这些基本原理,如同从
原胚中一样,推出星球、大地以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起源,他认为用这种方
法比起对事物现状作简单描述要好得多。
近因才能推知该事物其他一切性质,这表明,推导关系决不只是数学一逻辑
的关系,而且也是实在的因果关系。如果我们借助斯宾诺莎在《笛卡尔哲学
原理》第三篇开始所讲的话,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在那里,斯宾诺
莎说,认识事物本性的最好方法乃是观察这些事物如何从某些原胚中逐渐产
生和发展的,我们应当设想一些基本原理,使得能从这些基本原理,如同从
原胚中一样,推出星球、大地以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起源,他认为用这种方
法比起对事物现状作简单描述要好得多。很明显,斯宾诺莎之所以采用几何
学陈述方式,只是为了更深刻揭示客观世界的因果关系。在斯宾诺莎那里,
逻辑必然性和因果必然性是统一的。
最后,关于斯宾诺莎体系的动态(动力学)解释和静态(静力学)解释
问题。很长时期,哲学史上对斯宾诺莎体系保持一种静态解释,认为他的实
体和属性概念类似于爱利亚学派的“存在”或柏拉图的“理念”。实际上这
种解释忽视了斯宾诺莎体系里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活动性(Activity,
主动性)概念和力量(Powers,能力)概念。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说:
“一物具有圆满性愈多,那它就愈是主动,愈少被动;反之,一物愈能主动,
那它就愈是圆满。”“神的力量不是别的,只是神的主动的本质,所以认神
不动作与认神不存在,在我们是同样不可能设想的。”①因而正确的解释应当
是动力学解释。这种解释在斯宾诺莎的书信里可以得到进一步证实。斯宾诺
莎在答复谢恩豪斯提出的笛卡尔的物质概念是否能推知一切自然现象这一问
题时说(见第
81、83封),笛卡尔的物质概念只是惰性广延,从这样的物质
和广延概念是不可能推知一切自然现象的。这里清楚表现了斯宾诺莎发展了
笛卡尔的物质概念,对于斯宾诺莎来说,广延或物质本质上是一种物理能力,
它表现在运动和静止的无限样态里,运动和静止不是从外面引人的,而是物
质自身所具有。因此我们认为,虽然斯宾诺莎和笛卡尔使用了同一个广延概
念,但他们两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根本的区别,应当说,斯宾诺莎更接近
于辩证地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斯宾诺莎书信集》在消除一些对斯宾诺莎哲学观点过分夸大的
理解方面也起了明显的纠正作用。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对其“规定就是否定”
(我们在此书中译为“限定就是否定”)的理解。众所周知,黑格尔对斯宾
诺莎这一命题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个伟大的命题:一切规定都是
否定。规定的东西就是有限的东西:对于任何东西,包括思想(与广延相对
立)在内,都可以说,这是一个规定的东西,所以自身中包含着否定,它的
本质是建立在否定上的”①。哲学史上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哲学家提
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当时这位哲学家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往往与后人赋予这个
命题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其实斯宾诺莎的这一命题(第
50封信,同时可参阅
第
36封信),是作为说明一个绝对无限的东西不可能是受限定的理由提出来
的,因为“限定”(determinatio)在他看来只是表示事物限制或局限在一
个有限的范围,因而它不是什么肯定的东西,而只是一种否定。在这里,“限
定”一词很少有黑格尔所谓的辩证规定的意思,因此我们与其说斯宾诺莎辩
证地理解这一命题,还不如说他仍是在形而上学意义上提出这一命题为好,
①斯宾诺莎:《笛卡尔皙学原理》
1980年中译本,第
124页。
①《伦理学》1959年中译本,第
246,44页。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1978年商务版,第四卷,第
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