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老同学聚会

  在宁波老同学的盛情邀请下,静文乘高铁来到宁波光明宾馆,参加初中老同学的首次大聚会。

  见到了这么多的老同学,静文特别激动和兴奋。大家相互握手、相互问候,诉说着学生时代的友谊和离别后的思念。

  小林过来对静文说:“黄老师来了。”静文:“真的?那我们快去见见。”

  小林陪着静文来到了原数学任课教师黄德明老师面前,对黄老师介绍:“这是鲁静文,您还记得吗”?静文上前一步,握住了黄老师的手,向黄老师问好。

  黄老师:“名字还能想起来,就是和人对不上号了。”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老师还能记得学生的名字已经很不错了,静文好感动。

  静文说:“黄老师,您不但是我的数学老师,您还是我大弟弟鲁宏阳的班主任呢。”

  黄老师:“鲁宏阳是你的大弟弟?记得记得,特别调皮,所以对他是有印象的…….”

  黄老师是宁波教育界上的精英人物,联欢会上,主持人请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讲话,黄老师讲了自己从教五十年的经历:

  “你们是我从教后接手的第一届学生....... 当我年满六十岁要退休的时候,当时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陈燕平找我谈话,希望我能接任市少体校校长一职,重振宁波青少年竞技体育的雄风。我服从了组织的安排,虽然对体育我是外行,但领导对我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动力。我又返聘到了宁波少体校担任校长的职务.......”

  听到陈燕平的名字,静文傻眼了,难道真有这么巧的事吗?

  陈燕平副市长——静文的大恩人,原先的岚山市副市长。静文的思绪穿越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是1989年,静文还是一名在农垦单位当纺织工人的老知青,陈市长偶然从静文的同事小孟那里听到静文曾经去部队当过体育兵,而现在还有一个女儿在杭州游泳少体校上学,当即就说了一句话:“把这个鲁静文调到体委来。”

  就是陈市长的这句话,从此改变了静文的命运。使静文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转机,有了闪光,有了小小的辉煌。也使静文从前途渺茫的留守知青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游泳教练员。

  记得刚借调上来时,体委还没有游泳池。当地有一所中专学校,只有25米室外游泳池。那所学校和体委势不两立,矛盾很深。后来,经陈市长多次做工作,终于落实了游泳培训班的教学场地。

  首届少儿游泳培训班开办了,因岚山是从来没有办过这类游泳培训班的,所以大家对游泳班了解得很少,来参加学游泳的学生也不多,这就为组建岚山青少年游泳队带来了困难。尽管静文想尽办法,亲自跑到学校和幼儿园去招生动员,但大多数学生家长看中的却是高科技的电脑班、时髦的舞蹈班,还有美术绘画班等等。陈市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支持静文办游泳班,她让自己的儿子放弃了学电脑的热门班,先报名到游泳班里来学游泳。她不但鼓励静文大胆工作,而且还抽空多次来游泳池看静文游泳教学和训练,陈市长是很欣赏静文干练、泼辣的工作作风的。

  不久陈市长调到省里工作去了,但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岚山的青少年游泳队。为了落实静文的编制问题,她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最后在她的帮助下,静文终于顺利地调进了体委工作。

  静文想不到陈市长竟来宁波当副市长了,而且自己原来的数学老师黄德明担任了少体校校长,这难道是天意,暗示着让一心想回宁波的静文能返回故乡了?

  静文想起女儿珊珊,2002年体育专业本科毕业,本想到宁波少体校工作。因后来宁波家里不安宁,静文自己都没有地方住,加上少体校又来了一位不认识的新校长.......

  当时的静文是想给新校长黄老师打电话的,但因不认识这位陌生的校长,静文是有顾虑,万一黄校长在电话里回答:“少体校不要游泳教练。”那就会一下子谈崩,以后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了。想想还是自己亲自到宁波去找黄校长面谈为好,所以没有给黄校长拨通电话。

  静文把这事的前后经过都讲给黄老师听了,黄老师也感到很诧异。他对静文说:“我们宁波的游泳是比较落后的,当时少体校是非常需要优秀教练员的。你为什么不来找我呢? 凡是我的学生,只要帮得上的,我都会尽力相帮的……”

  

  在老同学为静文安排好的宾馆房间里,挤满了聚会结束后的老同学们,大家还是余兴未了地聊呀笑呀,直到深夜才告辞离去。

  静文躺在床上,失眠了!“月是故乡明,人是同学亲”,在宁波的家乡,有这么多的同学。乡情难忘,友情可贵。要是我现在也在宁波有多好,可以经常和大家一起玩玩聚聚聊聊。初中同学的聚会,只是一部份的老朋友,静文在宁波还有好多的老朋友呢。金窝银窝不及老家草窝,现在静文一人在上海,是太孤单了。

  如果女儿当年毕业时,能回到宁波工作,第二年自己就退休了,也可以顺利地回到家乡来。 这么美好的计划,都被宁波老家所谓的“亲人”们破坏了,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