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的童年伙伴李朝阳,从那时起已经能背诵唐诗宋词。我并不羡慕他,因为我的顺口溜比他的唐诗宋词说得流利。
到了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又开始教我背诵中国中医历史名人:伏羲、黄帝、神农、扁鹊、岐伯、华佗、张仲景、皇甫谧、王叔和、葛洪、范汪、雷斅、巢元方、王冰、孙思邈、孟宪、陈自明、郭雍、王唯一、王怀隐、钱乙、成无己、刘元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滑寿、王肯堂、张介宾、吴有性、李时珍、赵学敏、叶天士、徐大椿、傅山、王清任。我能一口气一个不落地背诵出来。在父亲的影响下,我熟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中国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我更喜欢古代那些用药名编写的古诗词,它赋予了中国文化内涵,也赋予了中国传统中医。譬如南宋时期的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有趣地用药名连缀写成的那首《满庭芳·静夜思》:“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褛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词中巧妙地运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磺、黄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缩砂仁、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5味中药的药名。
还有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精于中药,在《西游记》中有很多用中医中药治病的故事,写得很符合医理。他用中药写的药名词《西江月》,描写孙悟空大战进犯花果山的猎户,激烈拼杀的情景跃然纸上:“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骨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把打斗的场面描写得惟妙惟肖。词中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等药名。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也曾用药名写过一首《桂枝儿》:“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地为伊担心,白芷儿写不尽离别意,嘱咐使君子切莫作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愿对着天南星彻夜地等。”其中用了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破故纸、人参、甘草、黄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等药名。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曹操听说华佗名声很大,于是就想法考一考华佗的本事,他随口说了一首四言诗:“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接骨医生,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华佗听后挥笔行墨,写了十六种中草药的名字,穿心莲、杭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草、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续断、厚朴、白术、没药。曹操不由得折服。这个故事可能是后人的附会,但听起来也很有意思。
多年后,父亲却死于蛇毒。我们李氏族人都说,父亲是个好人,短短一辈子给人抓药治病,救死扶伤,医人无数。可我常常在冥冥之中对自己说:好人怎么就死了呢?其实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命竟如此脆弱,一条蛇就夺走了我父亲年轻的生命。而让我一直困惑的是,父亲救治了无数人的生命,却没能拯救自己的性命。我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的命运。
山村的黄昏单纯而宁静。当我突然想起过去,父亲像是又活过来了。我瞬间感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风从我脚底穿过,然后扑向山坡上的草,此起彼伏,像无数条行走的毒蛇,生动得让我心生害怕。我一个转身,沿着熟悉的山路,一步一步地走了回来。
父亲去世的那个夏天,也就是我高考后的暑假。整整两个月,我静静地呆在家里等待录取通知书。可以说那个暑假是我最难忘也最难过的。李朝阳有一次跑过来安慰我说:人是生命体,有生就有死,没有人能够活到天长地久,生不过是死的必经之路。我因此告诉自己:是的,人总有一死,没有人能找到除了死之外的其他的路。
父亲就那样走了,意外而突然。此后母亲将中药铺上了门锁,再也没有打开过,我也不再去到中药铺。直到高考完一个月后,也就是父亲去世的头一个月,我怀着不安而悲痛的心情,打开中药铺的大门。那一刻,我闻到了满屋的药香,像爷爷和父亲的气息,瞬间向我扑面而来。但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我不再看见往日父亲抓药看病的情景。曾经带给我童年快乐的中药铺安静地像一个隔了音的世界,在我内心中沉寂。
我搬来一把椅子,将父亲的遗像挂到爷爷遗像的旁边,我看见父亲的笑容依然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