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旁边蜿蜒的小河静静地流淌,在早春的阳光下发出鱼鳞般的细碎光芒。河畔上金银花正伸展柔软的长长花瓣拥抱的早春的信息,小草吐出丝丝绿芽蔓延直到天际,碧水青草与远处的蓝天勾嵌,芳草碧叶连天,斜阳追忆青山,一片春景,让人陶醉。
罗老师微笑地说:““张春生,我们去河边走走好吗”?罗老师走过来,手上拿了一本文革前出版的数学书。“张春生,好日子到了。”
张春生心想什么好日子?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奶奶刚刚被送进医院,我每星期带到学校来的就是这一竹筒子咸菜或者是干豆角,还要遭受许多人的白眼和侮辱。
“罗老师这个学我也不要上了,我要回家去帮我爸爸妈妈赚钱。”张春生忍不住叫了起来,用脚踢飞了一块小石头,掉到水里发出叮咚的响声。
罗老师有点疑惑地问:“张春生,出了什么事?” 张春生忍不住了,泪眼汪汪的把他把遭受的那一场侮辱告诉了罗老师。
晨曦像蛋清一样模糊发亮,寒风像鞭子一样,飞舞在他和妈妈的头上。在一条满是荆棘的小路上,他和妈妈拿了爸爸起早摸黑偷偷打来的鱼去赶集,他们以为在这条路上绝对不会有人拦截他们,可是就在这条隐蔽的小路到达车水马龙的大路接口之处,他们被大队民兵张连长截住了,几个基干民兵,身上背着没有子弹的老套筒步枪,大声地叫道:“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不许私人卖鱼。”凶神恶煞的张连长抓住他的肩头猛地一拉,他如同柴垛一样被摔倒在地。张连长抓住鱼篓子连同妈妈一起在地上拖,妈妈紧紧地攥住张连长的胳膊,躺倒在地,膝盖磨出了血,张连长仍然气势汹汹地不肯松手,要不是刚好碰上高雅的父亲,他和妈妈就要被抓到大队部去了。鱼被收走了,奶奶却重病在床,谢谢高雅的父亲,他给了20块钱给奶奶看病。
他又讲起他那被称之为家的住处,一个木头架子撑起了一片天,芦苇三重为顶,茅草几圈为墙,冬天寒风簌簌像千军万马,早上起来,被子上一层白霜,晓寒侵肌透骨凉,夏天酷热如灸,暖气氤氲,像个大蒸笼,里里外外一样焖热,无处求阴凉。
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吃大锅饭的生产队里,冬天霜风渐紧,关河冷落。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水轻波荡漾,水鸟掠过湖面,激起点点涟漪,农民们正在有气无力地清理田埂,锄掉杂草。光秃秃的田里,稻桩阡陌成行,一片青灰屋顶和黑色泥土筑成的墙在土黄色的原野上显得毫无生气。爸妈辛苦劳作一年,有时尽然不能买下家里人一年的粮食,更不要说穿衣,读书了。
懊恼和沮丧侵润着他小小的脑袋,贫穷和屈辱使他丧失了发愤努力的梦想。他不想读书了,他要回家去帮助爸爸妈妈。填饱一家人的肚子更重要,他实在看不出读书有什么用? 碧水蓝天,白云缭绕的洞庭湖,曾经是鱼米之乡,为什么现在上面只要“以粮为纲”,而不要渔呢?为什么种一点自留地,抓一点鱼,就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呢?
“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的不公平?为什么我张春生就要受这么多罪?为什么我出生在一个地主的家庭?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终日劳苦仍然是一贫如洗?难道这就是命运吗?”张春生气愤地咕哝着。
“命运”二字像雷电一样,击中了罗老师的心底。他来到张庄公社中学快二十年了,作为一个右派,没有人敢和他交往,二十年的凄风苦雨使他从一个意气风发小伙子变成了一个秃顶、消沉、深度近视的中年人;没有朋友、没有前途、看不到希望,曾经的漂亮女友,抛却了海誓山盟离他而去。雄性激素所引起的躁动,使他渴望生活,追求爱情,幻想女人的身体;在这蛮荒之地,抬头只见天上孤雁,湖边芦苇,耳中响起的是呀咦难听的村声,口中吞咽那粗糙饮食,心灵深处时时刻刻还要感受呢无处不在的鹰眼一般的萧索监督。一切的美好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往事依稀,浑似旧梦。
近几年来他经常偷偷摸摸的给张春生、高雅几个特别灵的孩子讲数理化知识,文学、音乐、艺术,他鼓励他们要他们不要自暴自弃,将来有一天,大学还是要开放的。如果没有张春生,高雅这些勤奋好学的学生,使他忘记了那无时不在的压力和那漫天弥漫的令人心悸的氛围,他也不知道他是否能够熬过这最后的几年。与其说是他给张春生,高雅他们带来希望,倒不如说是这帮学生给他带来了光明。他生命火炬的燃烧,实实在在地照亮这帮孩子的前程,他对得起自己的心,他生命的油膏没有做无谓的虚耗。他虽然没有家,这帮孩子都是他的孩子,就是他的亲人。
1976年底全国第一次统考,张庄中学派出了三十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全军覆没。多年的荒芜,老师们无心教学,学生有意逃避。听不见朗朗的读书声,到处都是嘈杂的浮动,为了贯彻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他们可以用一个整月去支援插秧,名之曰学农,他们也可以将全校拉到20里地以远的军垦农场去学军一个月,名之曰开门办学。许多农村孩子,本来对读书就不抱多少希望,大多数都自暴自弃,顽劣异常,将一个不大的校园变成了嘈杂纷咧的游乐场。
这次学校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把他提升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虽然他的右派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他已经顾不得许多了,他要利用一切机会,把这帮学生带出来,要让他们走出湖区,去看看世界。想到这里,罗老师的心在燃烧,激情澎拜,仿佛又回到上大学时那样青春荡漾,晓寒轻浅,莺莺燕燕,桃红柳绿的日子。
他拍拍张春生的肩膀说:“张春生,科学的春天到了,我有信心把你们带出湖区,让你们考上大学。张春生你要努力啊。千百年来农民要出人投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参加考试,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在文化大革命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被批的体无完肤,大家都说:‘不要学好数理化,只要有个好爸爸。’张春生,你知道你没有一个好爸爸,所以你在你的人生中受尽了屈辱。 现在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一个好时光,你知道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就是真理,张春生你要努力,要争取考上大学,为你的父母争光,为你们的村庄争气,给我罗老师争脸面。”
张春生显然已被罗老师的话所激动了,远方太阳慢慢的西沉,波光浩荡,洞庭湖沉静在夕阳的暮色之中,在天水相接的地方,红彤彤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天和地都沐浴在一层层紫红色、橙黄色和金色的光线之中,各种颜色交相辉映,将张春生和罗老师的脸上和全身染得通红。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和美丽的景色,张春生的思绪在飞翔,在洞庭湖的那一边是什么呢?在山的外面又是什么呢?自己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够离开这个地方,才能够为父母和家人争光,才报答罗老师的恩情。
他紧紧地握住了罗老师的手说:“罗老师,我考不上大学,此生誓不为人。”
好评给您,欢迎回访我的《神秘208》和《吹出生活的泡泡儿》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回复 @易先生: 谢谢指导,我们早期留学生的一段血和泪!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回复 @食梦者: 谢谢老师指导,一段人生的经历。
回复 @食梦者: 谢谢老师指导,一段人生的经历。
谢谢各位老师的评论,学习了。这里有我的一段血和泪的凝聚,这是我们相当一批八十年代留学生的真实经历。
语言简单,看着不累。还是喜欢。就是情节有些杂糅,人物太多!
回复 @丁当: 谢谢指导,人物多,大部分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
逻辑非常强,就是有些情节太杂糅了。需要跳着看,总体感觉还好了,只要了买了不后悔。我想说的是网晓东那个人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吗?
回复 @张晓东: 应该是个人的经历加一些虚构吧。虽然很真实,但是也充满了小说的元素构建。
看了,总体感觉很棒,很有故事情节。有点儿像电影。
回复 @金龙成: 确实像电影,镜头转换非常快。
回复 @张晓东: 我到觉得这部小说恰到好处了。这种结构非常好,看着不累。
这部小说,应该更多地引起关注啊!
欢迎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