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高健妈妈桌上的电话发出银铃般的响声,她不慌不忙地拿起白色的话筒。
“请问您是高健的家长吗?”电话里传来急促的话语。
“您的儿子高健,还有刘国庆、王兵,涉嫌流氓斗殴,现在请您到玉渊潭派出所来画押取保领人。”
“是怎么回事?快告诉我!”高建妈妈飞一般地骑着自行车,一到派出所就没好气劈头盖脸地问道。
一九七七年,十六岁的高建无忧无虑,丝毫也不考虑他的将来,他心似野马,无心向学,灵魂常常溜到半山之外,心思每每飞到云里雾中。他和好朋友刘国庆,王兵要么去玉渊潭公园挤在一群群乱哄哄的人群中弯腰溜冰,或去颐和园在碧波中挥起双桨划船,或去香山顶峰汗流浃背地攀岩,或去八达岭火烧火燎地野炊。高建妈妈好说歹说,劝阻不听,只有长吁短叹。高健的父亲高智权仍然在湖南省当劳改农场副场长,刘国庆的父亲在监狱里服刑,王兵的父亲被隔离审查,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这三个孩子凑在一起,精力过剩,奇思异想,心理失衡,无事也要生非,有事更要惹事。
那天,三位孩子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想看电影《天云山传奇》,人们前心贴后心,闻着热气腾腾的汗臭味排着队。眼看快要排到窗口,来了一帮小子往里面加塞,高建他们被远远地挤在后面了。一个个子高高,脸上一堆肉肉疙瘩,四肢发达得像粗壮的树干的小伙子,也许是看中了他们穿的北京城少见的海军旧军装,特别是高建穿的蓝色呢质的将官服,还有军用挎包,便存心找茬,硬说高建他们插队,嘴里骂骂咧咧地念着三字经,伸出青筋爆裂的手将高建往队伍外面拉。他还有四五个同伙,都不怀好意的看着高建三人。
高健素有鬼才之称,他决定不放过这帮家伙。他对刘国庆和王兵眨眨了眼,发出了主动进攻的信号。高健微笑地跳出了队列,大叫一声:“嗨!哥们今天我给大家玩一个新鲜,凑个热闹。”
这帮军队干部子弟,平时都在军用挎包里放了半块砖,以备万一。他把军挎甩的呼呼直响,“啪”一下就撞到那个家伙的身上,那个家伙没吱声就倒在地上了。周边的那些朋友,个个气的满脸发红,浑身战栗。他们都变戏法似地拿出了一尺多长的棍子将高健围住,只是慑于高建的军挎抡得浑圆,转悠得天衣无缝,那般家伙无人可以近身。其中一个矮胖的黑乎乎的家伙,乘高建背对他的时候,拿起满是钉子的棍子对着高建的脑袋就要打,说时迟那时快,刘国庆发出凛冽的喊声,右手拿起挎包一下子甩到了这个人的背上,那人捂着头跌跌撞撞地离开了战场。此时,一股冷风“哗哗”从后面吹起,王兵像甩链球一样,将挎包横着飞舞,杀入敌阵。他们齐心协力,把那五六个青年打得落荒而逃,很不幸高建脑袋上被砸了一下,鲜血将他的眼睛盖住了,刘国庆右边肩膀上掉了一块皮,正在呲牙咧嘴地轻轻哼叫,王兵脸上挨了一拳,左边的眼睛肿了起来。
高健的妈妈听完这一切,悲愤的思虑像洒满蓝天的缎带铺天盖地,满心的恼怒似潮水奔腾而下。恢复高考了,各个中学都在狠抓教学质量,学生们也都非常认真的学习,准备高考。高中一年级的高建,仍然在这里寻衅滋事,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将来,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混小子。
高健妈妈又想起了丈夫高智权,至今仍然在血吸虫泛滥,疟疾横行的湖南省团湖农场。沉重的思想压力,贫瘠的营养和无休止的劳动,使得高智权身体一天一天坏下去。为了把他调到北京,她不知道求了多少人情,托了多少门子,每次都在最后的关头功败垂成,反党集团的成员,没人敢管这茬事。她白天要骑自行车去北京郊区上班,工作的压力山一样大,还要忍受大家冷冰冰的异样眼光。丈夫不在身边,孩子又不争气,回到家里得不到任何休息和缓解,还得给这帮混小子们做饭。
在这几年中,白发已经从她的脸颊旁边发出银灿灿的光影,她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位闺中少妇,不喑世事。她心里充满着悲愤,这是何苦呢,真是造孽啊。孩子们的父母原来都是好朋友,好战友,却因为莫名奇妙的政治原因,遭遇无穷无尽的灾变。刘国庆的父亲在寒气逼人的班房里苦度春秋,高建的父亲发配到山高水远的瘴疠之地与犯人为伍,可怜又可叹的王大鹏关禁闭一年多,没有结论。这么多苦难给孩子们带来多少的辛酸?一股冤屈无处投诉,满心憋屈不能发泄。想到这里高健妈妈突然悲从中来,她想放声大哭,几年来笼罩在心里苦凄的乌云再也承受不住了,现在要结结实实地下一场倾盆大雨。她抓住高健的手,怔怔的望着孩子们,突然眼前一黑,两手张开,直直地摔倒在地上。
“妈妈,妈妈”高健拼命的叫着,刘国庆和王兵拍着警察的门说:“叔叔,叔叔赶快,赶快,高妈妈昏过去了”。
警车拉上高妈妈风驰电掣地驶向了医院。及时的抢救使高妈妈终于醒了过来,她一睁开沉重的双眼,便看到高健。
“你想气死我呀!”高建妈妈流着泪说。
“妈妈,对不起!我再也不气您了!”高建显得很后悔。
古语说“家贫出孝子,多难兴邦国”一件坏事给高健的人生火车头添加了熊熊燃烧的煤炭,给漫无目标的高建带来了新的方向。高健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他不能再瞎玩瞎闹了,他要考上大学,让爸爸妈妈放心。
好评给您,欢迎回访我的《神秘208》和《吹出生活的泡泡儿》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回复 @易先生: 谢谢指导,我们早期留学生的一段血和泪!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回复 @食梦者: 谢谢老师指导,一段人生的经历。
回复 @食梦者: 谢谢老师指导,一段人生的经历。
谢谢各位老师的评论,学习了。这里有我的一段血和泪的凝聚,这是我们相当一批八十年代留学生的真实经历。
语言简单,看着不累。还是喜欢。就是情节有些杂糅,人物太多!
回复 @丁当: 谢谢指导,人物多,大部分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
逻辑非常强,就是有些情节太杂糅了。需要跳着看,总体感觉还好了,只要了买了不后悔。我想说的是网晓东那个人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吗?
回复 @张晓东: 应该是个人的经历加一些虚构吧。虽然很真实,但是也充满了小说的元素构建。
看了,总体感觉很棒,很有故事情节。有点儿像电影。
回复 @金龙成: 确实像电影,镜头转换非常快。
回复 @张晓东: 我到觉得这部小说恰到好处了。这种结构非常好,看着不累。
这部小说,应该更多地引起关注啊!
欢迎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