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两地相隔,生死茫茫

  湖南省洞庭湖边的团湖五七农场用几根原木搭成的大门口,一面红旗有气无力地低垂着脑袋,高智权带着女儿高雅怔怔地看着也许要在这里度过余生的地方。

  一排排低矮的干打垒工房,油毛毡铺成的屋顶在夕阳下闪烁着乌黑的光芒。灰色的墙壁是用洞庭湖的湖泥,掺杂着芦苇的枝干和烧过的煤渣,放到一个模块,经过压榨,晒干以后做成的“砖块”砌成。这种工棚,可以挡风,不能防水。江南的梅雨季节,斜风细雨,润物无声,不紧不慢,潇潇洒洒,搅得周天蕴润,空气中随便挤压一下,就能摸出一把一把的水分和霉菌出来。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水汽,侵墙掠地,将干打垒的砖墙慢慢熏软,透筋入骨。几场雨下来,常有屋塌人伤的事情发生。不远处,泛黄发黑的湖水,发出哗哗的响声,不知疲倦地冲刷着湖边的芦苇。一座一人多高的大堤圈住了大约500多亩的湖边湿地,许多的芦苇刚刚被砍去,露出了白惨惨的根茎,一群一群的劳改犯们,有气无力地用锄头挖掘这些根茎,他们是围湖造田,向洞庭湖要土地和粮食。

  曾经是副军级的高智权被发配到团湖劳改农场当副场长分管后勤,高智权心里想我在北京主要管理的是海军的业务,所有的舰艇的发动机,电力系统、操作系统都归我管。现在我要管锅、碗、瓢、勺,管全农场四百号人的吃、喝、拉、撒。人生不过如此,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我都看淡了。我与天地为伍、与江河作伴、日月伴我睡眠,星辰和我一起唱歌,我出自于尘土,仍然归于尘土,有什么不好呢?

  一天,厨房派两个老右派送中饭,一位是从天津大学来得老李,原来是哲学系的教授,还有一位是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老杜。他们两个都是高高瘦瘦,带着深度眼镜,雨后的田埂非常滑,一不留神,老李失去了平衡,一筐白花花的大米饭倒在田埂旁的稀泥里面,俩位老右派站在那里,呆若木鸡,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不知是谁发现饭倒在了稀泥里,有人大叫一声:“该死的,饭怎么倒了?”每一个劳改犯都像疯了一样冲过来,手抓着稀泥和着饭团往嘴里塞。有些没吃上饭的人,就对老李,老杜动了手,推推搡搡,脸上都被抹上了泥巴,还有人对他们打开了嘴巴,青一块紫一块的脸上,眼睛肿了起来。老李和老杜,任凭人们的暴力,一声不响。血从他们的嘴角流出,眼镜也找不着了。

  “住手!”高智权高叫一声,“你们为什么要打人?”

  当高智权看到这些人时,他的心不禁颤动起来,上百号人,每一个人都是瘦骨伶仃,高高的颧骨,眼窝深凹。颈脖子底下,两条高悬的锁骨,像衣架一样,吊起了一个细细条条的骨架。胸廓上青筋暴露,一条条纤长的肋骨,像小麻花一样交缠在一起,形成像鸡胸脯一样向前凸起的胸廓。每条肋骨,都带有一串串像珠子一样的隆起。胸廓下面是大大的肚皮,晃动着满肚子的黄水,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漂流游移。每个人都眼神流离,暗淡无光,面黄肌瘦,远远看去,像一群孤魂野鬼,行尸走肉。

  没有一个人说话,静静地,就像一片暗夜的坟墓。只有微动的身躯和饥饿的白色眼光,一声不响地提示这里站着一群活人。突然有一个人跪了下来,大声叫道:“高场长,我们饿呀,您救救我们吧!”这群人全都跪了下来,黑压压的一片,一起乱叫着:“高场长,我们饿呀,您救救我们吧!”

  每天高强度的劳动,烈日熏蒸,暴雨侵肌,一天只有九两再生米的定量,更使他们无时不刻,饥肠辘辘,形销骨立。所谓的再生米,就是将劣等大米在水里面浸泡一个晚上,将里面的纤维泡粗膨胀,再称出米来放到蒸笼里去蒸。蒸出的米饭大大圆圆,清香可口,只是不耐饱,好像是吃了稀饭一样,饱胀一会儿,肚子里就又会传出青蛙一般的清脆叫声。每一粒米饭,在他们的眼里,都有磨盘那么大,绝对不能浪费。在湖边劳动,他们只要看见青蛙,老鼠之类的小动物,抓起来就往嘴里送,他们甚至将茅房的蛆,洗净后变成充饥的食物。他们浮肿的身体,失神的眼光,紧紧地盯住就是这每天送来的九两米饭,如今倒到了稀泥里,他们怎么不会失魂落魄,丧失心智呢?为了不被饿死,一群像乌鸦一样漆黑的人跪在高智权面前,已经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尊严。

  这群人大部分都是各个学校和文化单位送来的右派分子和各种思想犯。他们来到这里,没有宣判,没有刑期。他们干着各种各样无法胜任的体力活,美其名曰劳动教养,改造世界观,成为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高智权的心在流血,他以前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现在和他们比起来,就像一杯黄土和泰山相比。他决定今天,就在今天,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事情。他们也是人,也要有人的尊严。

  “同志们,我答应你们,再做饭送来,你们不会挨饿的。”高智权高声地喊道,不知道为什么要叫他们同志,他觉得对他们的尊重,也就是对一个基本人权的尊重。

  从那以后,高智权积极和场部其他的领导沟通,试图改善这些劳动改造者的伙食,他准备了许多胡萝卜汤预防夜盲症,利用小池塘养鱼,并圈养了鸡鸭,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许多。

  暮霭沉沉,楚天低阔的洞庭湖面闪烁着片片粼光,微风吹过送来一阵细微的波涛。高智权无心欣赏那碧云漫天,黄叶遍地,秋色连波,寒烟笼翠的江南美色,只是想念那千里烟波,关山阻隔的亲人,特别是儿子高建,你们在北京活的如何?王大鹏是否放过你们呢?

  高雅张着大嘴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她第一次深刻地思考苦难,父亲的遭遇和农场人们的悲惨人生,就像一本大书在她面前缓缓打开,她将这一切都储存在她生命的仓库里,投进她一生的熔炉作为燃料,激励她坚定不移地走向将来,将她人生的缆索炼的又刚硬又有韧性。从爸爸的身上,她体会到要有具有容纳一切的美德,不管在她面前将要有灾难还是艰险,她都要勇敢地承受下来。

评论
  • 好评给您,欢迎回访我的《神秘208》和《吹出生活的泡泡儿》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徐俊 作者

    回复 @易先生: 谢谢指导,我们早期留学生的一段血和泪!


  •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徐俊 作者

    回复 @食梦者: 谢谢老师指导,一段人生的经历。


    徐俊 作者

    回复 @食梦者: 谢谢老师指导,一段人生的经历。


  • 徐俊 作者

    谢谢各位老师的评论,学习了。这里有我的一段血和泪的凝聚,这是我们相当一批八十年代留学生的真实经历。


  • 语言简单,看着不累。还是喜欢。就是情节有些杂糅,人物太多!


    徐俊 作者

    回复 @丁当: 谢谢指导,人物多,大部分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


  • 逻辑非常强,就是有些情节太杂糅了。需要跳着看,总体感觉还好了,只要了买了不后悔。我想说的是网晓东那个人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吗?


    回复 @张晓东: 应该是个人的经历加一些虚构吧。虽然很真实,但是也充满了小说的元素构建。


  • 看了,总体感觉很棒,很有故事情节。有点儿像电影。


    回复 @金龙成: 确实像电影,镜头转换非常快。


    回复 @张晓东: 我到觉得这部小说恰到好处了。这种结构非常好,看着不累。


  • 这部小说,应该更多地引起关注啊!


  • 欢迎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