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盗墓文学的写作特点4美剧的流行元素

  盗墓文学的写作特点4美剧的流行元素

  盗墓小说不仅在写作素材上借鉴了颇有噱头可供利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写作的手法上也同样借鉴了商业流行方式。因为盗墓小说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一部追求商业性目的的创作,只有把握住流行的时尚元素才能把握住当下的阅读群体。同当代中国文坛的大多数作家一样,盗墓小说家们将眼光看向西方,并从中筛选出适合在中国生存的,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写作潮流。在包括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等人在内的很多盗墓作家的访谈录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西方,尤其是美国在二十一世纪初创作出的一系列的探险类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甚至是游戏作品对当代商业化文学写手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些作品诸如《 24》、《Lost》、《Heros》、CS,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引起了广泛的参与,探险类的作品因此引起一股全球的热潮。至此,我们才能够看见西方的价值观以及其他生活观念对中国精英人群的冲击以及对盗墓小说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详述西方主要是美国探险类作品在盗墓小说中的折射。在中国的盗墓小说中依然能够看到

  在西方观念对写作结构、情节设置上还借鉴了美国一批优秀的探险类电视剧,等的流行元素。情节起伏大,情节发展快。

  1、 个人英雄主义

  读者会因为自身的欲望而从文学作品中获取不一样的感受及所需。同样,艺术创作者也需要将自己的欲望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释放出来,并通过艺术作品和读者进行连接,从而使自己的欲望被读者了解,最终双论新世纪盗墓文学 方共享欲望满足的愉悦。弗洛伊德解释道:“艺术家的首要目的是自我释放;然而随着其作品的广泛传播,其他遭受着类似欲望折磨的人也得以从中获得了解脱。”

  于是,透过文本的表达,我们事实上能够看到作家实际的痛苦和压抑以及他自身的追求和理想。可以说,作品是作家所做的一个乌托邦式的梦。同样,正因如此,在《鬼吹灯》中天下霸唱艺术的趣味和审美的追求,决定了他在塑造人物的时候,看重的是人物身上的民族正气、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正因如此,在肯定的基调上,采用豪迈的语气,怀着饱满的激情,挥洒语言的美感,共同构成的三个主人公的形象就十分的突出。

  具体来看,胡八一和王胖子,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万千革命者中的一员,对于毛主席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说话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经典的红色语录。胡八一当过兵、打过仗,使他具有军人强健的体魄、钢铁般的意志和临危不乱的镇定。对于祖传家卷的越来越深的了解和实践体会,使他比王胖子身上多一份成熟和稳重,他足智多谋,对人生、对生命,都有着自己的体验。但是他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他重义气,但也很冲动。他稳重,但也很热血。他很坚强,但一想到战友,还是会热泪盈眶。战争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盗墓的经历更是帮他重塑了价值观和人生观。他和王胖子身上都有些许的英雄气概,这或许是那个年代人都有的一种情结。王胖子是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俗人,他就像猪八戒,和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贴近一些。他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图小便宜,说他爱慕金钱可是一点也不为过。由于出生在一个将军的家里,他也有着军人的气质和制敌的法宝。他水性好、枪法准、重义气,虽然有时会有点

  磕绊,但关键时候决不退缩。他胆子大,脑筋也直溜,有时还能以他简单的思路解决盗墓中遇到的难题。他和胡八一一样都很冲动,做事的时候往往一根筋走到底。作为万千男人中的一点红,Shirley 杨的出现,可说是弥补了这两位男主人公身上的不足。Shirley 杨是探险世家出身,她的血液里继承了许多探险家的基因,绝不是一个能闲得住的人。她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虽然后来放弃从军,选择成为《国家地理》杂志的一名普通摄影师,但她身上仍然具有典型的美国海军

  军官气质,卓越但不高傲,从不缺乏冒险的精神与勇气。Shirley 杨虽然聪慧机敏,但她却不攻诡辩之道,对人对事都肯往好处去想。所以易被人利用。她虽在海外长大,却通晓江湖上的山经暗语。她弥补了胡八一和王胖子容易冲动的性格,也有着和他们不一样的知识体系和生活观念。

  表象上看来,这三个人物都是有缺点的,然而在探险盗墓的过程中,这三个人实际上渐渐的融为一体,隐去了彼此的缺点,更多的结合成一个百战百胜的人。同时,作为主角的胡八一虽然被描述成经历丰富的样子,然而在一次次的盗墓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力还是超出常人,很多读者都对这种突然拥有的神力和思考判断力感到吃惊。他一次次的带领大家在最后关头突围,在这一方面横扫古今的盗墓者,所向披靡。个人的王者气质、英雄主义的情结也就在小说中表现的淋

  漓尽致。此外,八卷中其他许许多多的人物,像是大金牙、鹧鸪山、明叔等等有着不同特点的人物成为了这三个人尤其是胡八一英雄画面上的背景。

  2、 两性关系

  盗墓小说在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同时也淡化了文学作品中一贯表现的情爱纠葛。不管是哪本盗墓小说,两性关系在书中一直是一个被简写的部分。要么如《盗墓笔记》那般一直没有稳定的女主角出现,要么如《鬼吹灯》般的淡化感情发展的各种心理过程,直接跳到最后的结果。同时,女性在整个故事结构中的作用相比之前女性在作品中有了改变:更多的是一种负面的形象。这种负面的形象包括,强势的带有灭绝人性特质的女王、幽怨的勾引男子并致死的怨妇、美艳却包含祸心的禁婆、背叛团队的队友……而对 Shirley 杨这样极少数的优秀的女子的描绘也是个有着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的毫无性格变化最终平平淡淡的就跟男主角在一起的形象。在美国的文学作品中,就算是到了妇女解放高度发展的今天,也仍旧是女性受制于男性的局面,妖魔化女强人形象,只安排一个温顺、听话的女人给男主角。这些在盗墓小说中展现的很清楚。这也是面对女性在社会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时候,男性霸权下的话语上的价值观念的改变。

  另一方面来说, 很多的读者都觉得主角之间的情感变化来得太快而缺少过程。主角之间平淡的爱情之路,甚至没有任何欲望的表现,也能从西方传统观念中寻到一些踪影。这样的一种抑制欲望的表达源于最初西方战场,那时不仅士兵自己,他们远在家乡的妻子、朋友都要为他们禁欲,这样士兵在战场上才能战无不胜。当然,这样的禁欲毫无道理可言,然而因为这种虚妄的信念,一代代的人类进行自我克制。在盗墓小说中也是,由于面对的是极其复杂的环境,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反应力,那么为了能获取最终的成功,在途中忽略男女之间的情爱以及人类欲望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根据弗雷泽在《金枝》中的说法,“因为一个种族正如一个人,其品质的优劣,主要在于能否为了未来而牺牲目前,为论新世纪盗墓文学了长远的永恒的幸福而抵制眼前短暂的欢愉引诱。这种能力表现得越突出,其品质就越高烧,以致最后达到英雄主义的高度,为了维护或赢得人类未来的自由、真理和幸福,能够放弃个人的物质享乐甚至自己的生命。”从这个角度上,也就不难理解书中对于两性关系的淡化了。

  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在后期的读者的反馈中,这种压抑性描写并没有阻断读者对于两性关系的遐想。也就是说,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等作家在其盗墓小说中砍去了一般小说中情感戏份的比重,换为一笔带过的写法与其说是抑制了性的描写,不如说成是将性(尤其是两性关系)的种种可能在读者的脑中创造了出来。在读者群中,自觉的生成了各种人物之间的配对关系,不仅是男主角女主角之间存在两性间的爱恋关系,男主角与二号男主角等这件也被读者建构出了超正

  常的爱恋。这种读者奇怪的搭配会在之后的一节中详细的加以分析。

  正如福柯所言,“我们关于性的‘知识’与‘权利––知识’关系乃是在话语中生成的。”

  在小说中,作者笔下各类人物间对白的话语并非仅仅是有关于性,

  恰恰是建构了性,给读者更加无穷的想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