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在这里当然不是指本人去相亲。
相亲,是时下比较流行的男女寻找结婚对象的一种方式,这种情况让我有种退步的错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可不喜欢相亲,觉得那种方式太封建,太土老冒了。谁都想要邂逅一段浪漫自由的姻缘,谁都想要遇上一个情投意合的伴侣。在农村,相亲倒是是常见的。不过,那时可没有这么高调,在没有成功之前,甚至是双方定下结婚日子前,只要没有正式办喜宴,姑娘们一般都不好意思公开。
我的姑姑们的情况便都是如此的。
八岁那年,我第一次参加这种相亲活动,是陪燕姑姑去的。燕姑姑是待字闺中的姑姑中年龄较小的,比她年长的还有五个,可是没有什么机会相亲,媒婆也不见登门。有媒婆最先给燕姑姑提亲,大家都觉得有点意外:一是农村里都讲究长幼有序,出嫁也是这样;二是年龄尚小,谁都不会替她着急;三是燕姑姑相貌也不是最出众的。唯一可以猜测得到的可能是,燕姑姑性格最为实诚,不与人论长短,不搬弄是非,干活不挑肥拣瘦,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村里的妇女应该是最清楚的,媒婆肯定能够打听得到。那时很多人争着去广东打工挣钱了,她还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干农活,后来才到圩上的饭店打工,一干就是两年,活儿累钱少,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的,可是燕姑没抱怨过。老板很喜欢她,四处托人,帮她找了份好姻缘,给她介绍了一个和她同样老实勤劳的青年结婚了,生了一个独生子,一直过得很幸福。这自然是后话了。
燕姑姑的这次相亲,除了上面那些令人意外又令人羡慕之处外,还有就是,相亲的对象竟然是同一个大队的。一般来说,同大队的人都看不上本大队的人,可能知根知底的,没什么好处吧,或者说将来夫妻俩有点矛盾第一时间就会传遍,再者,如果相亲不成,那以后进进出出,抬头不风低头见怪难为情的,所以,一般不找同一大队的人。更难得的是,听说男方家就在大队旁,那是一个好地方,家里的农田就在附近,地势平坦,不用翻山越岭地去干农活;全大队唯一一个供销社就在百米开外,日常生活用品购买很方便,大队小学紧邻村公所,村公所也不过二百米远。这样的村庄的位置,不亚于首府的位置:政治经济中心;也可以用今天的房地产广告里经常用的词:“黄金地段”来形容。
燕姑姑觉得条件不错,答应第二天就去男方家里相亲。她指定我陪她去相亲,说是我读书最多,会说话。那时我才第十岁,还在读小学四年级,不想掺和大人的这种事,可是对此很好奇。再者,在众多女孩子里,燕姑姑只叫我一个,我也倍感荣幸,于是就陪她去了。
男方家所在的小村庄,座落在马路边的一个小山腰,是我们到大队必经的村庄。小村庄不大,看起来十户人家不到,小山看似一顶帽子,那小村庄就象是插在帽子的一支花,别致、秀气。
男方家就在小村庄的最外头,从马路边上拐进去,上了一段斜而长的泥坡后就到了。媒婆驾轻就熟地带着我们来到了男方家,相亲的小伙子早已在家等候多时。厅堂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正中间摆着一张矮矮的小圆桌,小木凳围着桌子绕了一圈,桌面上摆着茶壶茶杯、糖果瓜子,大家纷纷落座后,媒婆的三寸不烂舌便展开了攻势。她先要攻下的是姑姑,一般都是女方嫌弃男方,看不上男方。在媒婆的眉飞色舞、唾沫横飞中, 我们了解了男方家是做下豆腐卖的,豆腐渣养了几头猪。除了种田,这有了较为稳定的日常收入,家有副业,这便是农村里较为富裕的家庭了。媒婆一直在滔滔不绝,男女双方都很腼腆,尤其是姑姑。姑姑本来就是老实又怕羞的女孩,此刻更是不敢多说一句话,眼睛也不敢到处张望,更不敢直视小伙子,双手一直搓着上面印满花花草草的玻璃杯。小伙子也不敢多言,只是简单地回答着媒婆的有意提问。其实,媒婆对男女双方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只不过现在是借问答来了解男女双方情况,那其实都是替双方问的。就象今天的媒体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与嘉宾的一问一答,其实那根本用不着问与答,所有的问题与答案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只不过是演示给观众看的而已,而姑姑和小伙子当时就是那观众。
见面似乎比较顺利,从小伙子的脸上没有看出有不妥不满意的地方。大概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就告辞了,男方礼貌地挽留我们留下吃饭,我们婉拒了。回去的路上,燕姑姑表示了她对男方的好感,综合起各种条件来说,应该算是不错的,虽然男方的个子并不高,相貌也不太出众。
第二天,媒婆来了。一进门,一帮姑姑就都围过来,给她倒了热茶,都很八卦地围着她问情况。一开始媒婆并不急着回答大家的问题,而是慢慢地喝了半杯茶,说她早上干了什么活,走了多远的路才来到这里的。等到大家急得快要扑上来拷问时,她才慢悠悠地说:“我说啊,这个男仔对阿燕是很满意的。人老实,干活又勤快,家庭也不错,个个都出来干活了,没有什么负担。”绕了一大圈后,她才告诉我们说,别的什么也不嫌弃,只是有一个担心。我们迫不及待地问她担心什么。她整理了一下,道出原委:男方说,看起来燕姑姑老老实实的样子,担心以后赚了钱她会不会花。什么?我们听到这个理由都有点意外。燕姑姑的老实巴交的样子很明显,但是不至于到了被人误认为是傻子,是白痴那种,傻到有钱也不会花的地步。
农村的青年男女相亲便是这样的,通常是在一个多小时的初次见面中便基本决定了成功与否。燕姑姑的第一次相亲,竟然就这样失败了,当然,这也是我第一次见识相亲。相亲失败的原因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可是,她失败的原因,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一直没有忘记。若干年后,当我把这个小故事告诉了老公时,我总是感叹:怎么就没有人象那样小看我呢?怎么就没有人跟我说过同样的话,质疑我会不会花钱呢?或者干脆出一个考题:给我十万块钱,或者一百万,考一考在一天里让我在玉林能不能花完!我真希望有人这样侮辱我的智商!
当初那个小伙子竟然说出那样的话来,是何等的大气与豪爽啊!三十后我估计也没有男人敢这样放话!
第二次相亲是陪小姑去的,那时,虽然小姑上面还有两个姐姐没有出嫁,但是,长相高挑,皮肤白净,面容姣好的小姑却是被媒婆早就盯上的。那时,家里经常有媒婆上门闲聊,奶奶和邻居的大婶们就开玩笑说,不要整天只看见这个小的,还有几个大的没有谈成呢。媒婆也呵呵地笑着说,哪个合适就谈哪个呗,五婆,你的女儿个个都那么出色,还怕嫁不出去呀!奶奶哪说得过媒婆的嘴呀,被忽悠高兴了也同意颠倒了长幼顺序了。
那次是春节前,小姑从广东打工回来,第三天就被媒婆叫去了。小姑不愿意叫那些姐姐们作陪,就叫了我,她说,芳,你陪我去吧,你比较有文化,比较会看人。我才读初中,小说看过不少,谈情说爱的事情,也会纸上谈兵,被小姑戴了这个高帽,我就欣然陪同了。
相亲地点在一间饭店,其实也就是大排档,这里的大排档都叫“饭店”。这个饭店是镇上最有名的,也是最大的,一共有两层楼,楼下人多,为避嘈杂,我们选择了二楼。我们先到的,那个男青年还未到,媒婆让我们先点东西,小姑点了一壶大叶茶,五香瓜子、熟花生、牛耳酥等常见的小吃点了几碟。小姑不停地嗑着瓜子,眼睛时不时地瞟着楼梯口,假装什么事也没有,其实她的脸火红火红的,烧得似乎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等了大概二十分钟,相亲的小伙子来了,媒婆走在前面,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桌前。小伙子理了个中分头,暗红色的棉衣,拉链一直拉到脖子下,老实,拘谨,眼睛也不敢看向我们,更不敢看小姑。坐下后,媒婆快言快语:不好意思啦,让你们等得太久了。家伟要喂完那些猪才有空闲出来。他养了几十头猪,母猪猪娃大猪都有,大大小小几十头。全村就数他养得最得最多了。现在他们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
一分钟的功夫里,媒婆的嘴巴一张一合,这么多信息就在我脑子里炸开了。以致于若干年后,我想到,如果你想到要听点恭维的话,想听点表扬的话,那可以花点钱请个媒婆,她可以将你的“潜能”发扬得最为极致,也可以将你重塑得可以进精英人物馆,供人瞻仰膜拜。
小伙子不必开口,媒婆便是最好的代言人,他只是沉默,或者说是默认吧。小姑一直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时不时地与我对视,羞涩,是那时我对这种眼神的解读。能干,老实,长相还过得去,家所在的村子离镇上也不远,不象我们那,开门见山。山垌多,田地活还得绕过几个山坳才到,收个稻谷、花生、木薯什么的,全靠肩挑背扛,辛苦自不必说了。村里的姑娘都想嫁到离镇不远的村子里,土地开阔,就算肩挑背扛也没有那么辛苦。这样条件的小伙子,应该是很多姑娘理想的对象吧。
两个媒婆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男女双方便在媒婆的对话中了解对方。大概半个小时,小姑提出要回家了,“我们要回去了,不回的话就太晚了。”集市一般是在午后一时才成集的,赶集后回家也要及早,冬季一般六点钟前就天黑了,五点钟左右路上行人就很稀少了。马上就过年了,天又冷,人们早就回家烤火了。想想夜路我们就害怕,不管其他人怎么挽留,我们执意要走了。
两个媒婆贴身跟着我们下楼,小伙子结了帐也追下来。
对方的媒婆往小姑的手里塞了个红包,说道:“给个利市,利利市市,平平安安!”小姑刚开始推辞了,脸涨得很红,可能是不好意思拿这个红包,或者是不想让来往的人猜测到她是来相亲的,可是,媒婆坚持着,她一定怕小姑拒绝红包拒绝这个好事。小姑不想在人来人往的饭店门口拉拉扯扯的,于是赶紧把红包揣进那件黑白大格子大衣的大口袋里。相亲时,男方给女方红包是当地的风俗,是想让好事成功。当然,媒婆的红包也是少不了的。而陪着去相亲的人,象我,则是没有红包的。
回去时,我踩车,小姑坐在后座上。她从口袋里掏出红包,在后面叫道:“十块钱,还真大方。”据我所知,那时,相亲一般就给五块,三块的,也有两块的,象这样出手就给十块,还不知道成不成功呢,算是大方的了,也可以说明男方对女方印象好,希望这个大红包能赢得女方的好感。
我还没来得及问,小姑就说:“大方,捞得到钱,又不是山垌里的人。不错。但是,我不想嫁个养猪的,以后每天都是一身猪屎味。”
原来小姑是这样考虑婚姻的。我知道,小姑不喜欢的人就是不喜欢。或者,小姑是刚刚开始相亲,而且又是年纪轻轻的,恐怕不会这么急着定下来。第二天,媒婆马上上门打听消息了,小姑一口就回绝了,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不过,那也没有关系了,媒婆已经拿到了男方的介绍费,还有我奶奶给的几斤好猪肉,几斤面条,这个年呀,已经足够丰盛了,她还有什么遗憾呢?奶奶还指望她着给几个女儿介绍好婆家呢!
第二年春节,我又回老家了,照例地又陪着小姑去相亲。小姑指定我陪她去相亲,而我又表示不太情愿,所以,其他姑姑即使很想叫我陪去,也开不了这个口。我猜那时她们争相让我陪着去相亲,可能是我的嘴巴比较牢靠,不乱爆内幕。可是,她们做梦也想不到,今天我会把相亲的内容写下来。如果她们看到了,一定想说:这些事有吗?不会是你编出来的吧?反正我是什么都不记得了。
小姑成功相亲是第三年的春节了。那时,她的姐姐们都已经出嫁了。按照她的话说,就是挑都不挑一下就嫁了,难得有男人要就嫁了。她表示十分地鄙视。可是,相亲太多,远近的好青年她都相过了,这些曾经被她挑剩的男青年,要么结婚了,要么当爸了,她也开始着急了。这一年,她相的是离村子很近的人家,男方也是个老实人,长相清秀,个子不高,与高挑的小姑差不多高。我记得相亲那天是到男方家去的。小伙子没有多说一句话,问什么就答什么,脸一直没敢抬起来看。在小姑众多的相亲对象中,这样的条件是算不得出众的。但是,他有个唯一的长处,就是他是高中毕业的,这在当地当时来说,是极少有的。关键的是他会修电器,电视机、电扇、电饭煲等都不在话下。那是,家用电器在农村还是少有的,见过的用过的人家是很少的,这些东西就是当时的高科技,而会修这些电器的人那简直就是神人。
小姑刚刚回到家,媒婆的长舌已在村子里卷起了一阵风,邻里的姑嫂叔侄们都在议论这个事情。完了大家都劝小姑:这么好的人家还不嫁,你还想挑什么样的?再挑下去人就老了。奶奶也插话说这样的人家可以。只上过两年小学的小姑,就这样嫁给当地当时少有的高中生,算是知识分子,也算是技术人员,全凭小姑的出众容貌与高挑身材。村子里人都这样认为。
若干年后,各种电器在农村里逐渐多了,会修电器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还是到过职业技校专门学过维修的蓝领。后来,小姑丈又鼓捣电脑,刚开始帮人组装电脑,后来,竞争太大了,普及了,生意也淡了,电脑维修的生意也日渐变淡。当谋生都成问题的时候,小姑也曾对当初的选择后悔过,有一回她还问过我,如果我当初我选了那个养猪的,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呢?
没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小姑她可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女人不管嫁了哪种男人,都会有遗憾的。嫁个有钱的男人,可能他太拼命了,没有时间陪你,你华丽的外表下只有寂寞空虚的内心;嫁了个老实的男人,你的发型换了,你去整容了,可能他都不会注意,你会觉得他缺少情趣。那有没有各种优点集一身的男人呢?有啊,可能你配不上他。
现在网络上很流行这样的心理辅导。女人们看了可能多少都安份安心一些。相亲的女人,如果也能这样想,那当初的相亲便会成为更加甜蜜的回忆。
细腻的文笔,有味道的生活。老师欢迎回访。
细腻的文笔,有味道的生活。老师欢迎回访。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很多事情不写出来,自己都不知道原来它们那么有意义。老师加油!
淳朴的人,淳朴的事,便是一首最美的抒情诗!好文!
回复 @翼书网编辑部: 谢谢了!
细腻的笔触,温暖的表达,总让人不忍释卷。
回复 @张立勇: 谢谢!
一部创意写作实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