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王集镇之行
一 序幕
2011年11月19日上午9点钟我和彭建斌先生、周艳芳女士匆匆忙忙赶到湖南省洞口县汽车总站,乘上洞口至长沙的长途客运车,汇合在长沙等队的谢道生先生一同乘坐当天19点14分K356次火车赶往湖北省宜城市, 参加世界作家协会国际考察团。没有直达宜城的火车票, 火车经过荆门站 ,我们在湖北省荆门站下的火车,荆门距离宜城约85公里,这时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多钟, 我打世界作家协会国际事务督察刘立国先生的电话, 通了, 但没有接听, 接着打马万原先生的电话, 他们俩人是这次负责参加考察团人员的联络人。马万原先生接了电话,他告诉我一个新电话号码联系, 打过去关机, 我只好再打马万原先生的电话, 是刘督察接的,叫我们去宜城, 到了宜城再打他的电话, 我们到了宜城, 已是凌晨4点半钟, 刘督察叫我们先找过地方住下来, 我们叫司机开往市政府, 一会, 司机说,到了。便把车停放在万联快捷大酒店门外, 我们下了车就在酒店里住下, 凌晨7点半钟, 我刚开机, 刘督察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说马主席要见我们, 我马上叫醒谢和彭两先生, 又去敲住在走廊对面的周女士, 我们洗漱完毕, 提着行李下了楼, 结了账, 周女士还没有下来,我跑上楼去催她。半个小时过去了, 我们准备动身时, 刘督察又来电话了, 我告诉他还在酒店, 他说你们不要动了,就在酒店门外等, 我来接你们。
刘督察乘着一辆小车。他中等个子,步屐轻快。我们相互握手喧寒了几句,马上上车,车飞速驶往目的地,我和刘督察只在网上视屏上见过,这次见面后更感到亲切, 我们是邵阳人,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们没有泪汪汪, 心却贴近了。我们到达万联大酒店, 门外路旁已停放了一排小车, 门口有人出出进进,我们见过了世界作家协会总会主席马万平先生, 上议会会长黄岩女士后,国际中文总部常务副部长代廷全先生带着我们乘电梯上楼把行李集中放入马主席住的房间里。因房门打不开, 代先生只好去请服务员开门, 拖延了一些时间。马主席给我电话, 催促我们赶紧下楼, 马上出发去王集镇考察。我们下楼, 大部分人都乘坐在小车里, 我和谢先生、周女士乘坐在一辆车里, 刘立国先生坐在副驾驶座位上, 马主席走来叫他坐另一辆车, 刘督察没有动身,说就坐这里。马主席没再说什么。随之, 成一字长蛇阵的小车, 浩浩荡荡, 迤逦前行,前往王集镇。别开生面的考察就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二 王集镇的廉政文化墙
我们坐在车里,司机是本地人,对乡下的路线非常熟悉。因去王集镇主道坎坷不平,坑坑洼洼,司机开了一段路后脱离车队,选路况较好的村路穿插而行,路的两边是星罗棋布的田畴,生长着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远远看去,不见山,也不见水,怎谈得上是丘陵地带,说是平原还名符其实,我们是最先到达王集镇的。我在王集镇政府大院内转了一圈,最显眼的是王集镇政府院内的两面廉政文化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明心”......一幅幅精美的书法绘画作品蕴涵深厚、品味高雅,这些书法和绘画作品均以墙为纸,以廉为题。听镇里人说,是该镇邀请宜城市知名书画家亲自创作的。这种廉政教育形式新颖,在提升群众艺术品味的同时潜移默化廉政理念,在我们家乡是见不到的。我们停留了一会,长蛇似的车队陆续开进镇政府大院,我们略做停留,在院内的走廊上成一列队,大家相互认识一下,我们一共十六人,还有几个人在路上正往宜城赶来,这次上王集镇考察显然落空了,我庆幸我们及时赶到,如果今天从荆门赶往宜城,显然是赶不上这支考察队伍的。来了,也只能呆在酒店里,等待这支队伍回来,也丧失了这次考察实地的机会。我为那几个没有赶上队伍的考察人员遗憾。
三 王集镇的面条
王集镇是一个双向体制单位,又称王集农场,直隶湖北省农垦局,位于汉江中下游的宜城市东北部, 距宜城市二十公里,汉江自境内而过,东听编钟乐,西抒三峡情,南观荆州城,北读隆中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解放前属于襄阳, 后划归宜城市, 是由上王集乡和下王集乡(现李街)合并而成,镇政府位于上王集方阁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麦冬和山药已经小有名气。然而对于小有名气的麦冬和山药, 我没有看到, 最先接触的却是王集镇的面条, 王集镇的面条很普通,只是小吃食的一种,因而没有名气, 也不会引起人的关注,也很少有人提起,但对于空着肚子的过客却是最实惠最经济不过、恰到好处的了,在家里很少吃面条的我,却来品尝王集镇的面条,权当取乐子来了吧。为了赶时间,我们要的是汤面,小吃店的老板忙活起来,我们就近坐在桌边等待。王集镇的面条口感还不错,我这个很少吃面条的人,风卷残云似的一扫而光,连汤水全倒进肚子里了。这碗看似简单的汤面条,其实讲究颇多,做出来的汤面,面金黄,口感脆,偏硬,面条里面是软的,并且热气被封在里面。出锅的时候,在面条上浇上清炒肉丝酱,好一点的加些清炒虾仁。可吸取浇头的鲜味,吃起来口感更好,比较独特面食一般都会加浇头,特别是汤面。“浇头”这个词的引申义很有趣,有指插足爱情婚姻的“第三者”,也有指赌博时的赌注。葱油是最为讲究的一个环节。有人说评判一家本帮餐厅的菜肴是否够功力,就尝一尝那里的葱油汤面,别小看这一碗汤面,即便是在大城市,能做得地道的餐厅也不多。在这么一个小镇的路边小店,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相当不错,没什么可挑剔的。
四 王集镇的白鹭
我们吃了汤面,接着又乘上小车,由镇上领导带队赶往汉江荒山考察,我坐在车里,眼睁睁地望着车窗外,这一片平原似的丘陵地,在我的眼里终于出现了馒头状的小山丘,小车驶过了一家家小院,越过了一片片柳树林,胡扬树林,在一个村头的路边停了下来,前面正在修建水泥路,车过不去,我们全都下了车步行,沿途的右边是一个小村庄,左边远处是沙滩,透过沙滩上绰约的树影可以看见汉江优美的身姿,弯弯延延地流淌着,看到汉江,顿感神清气爽,全身轻松,我突然想起在家乡的资水河岸,和朋友们嬉戏玩耍,还常常去河岸边挖山野菜,在荆棘丛中釆野果子,想起在河岸边垂钓,在这里,竞然也有了这种冲动,我不得不压抑自已,以免脱离队伍,独自奔向远处的汉水河岸,越往前走,汉江离我们越来越近,差不多我们挨着汉江的河岸边走,这时我发现汉江似乎是静止的,如一面长长的平镜静静地摆放在我的左边。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瞧,白鹭” 。 我抬头望去,在我们的前头,居然可以看见几只白鷺的身影在岸边沙滩上自由、酣畅地嬉戏着,它们时而飞舞灵动,时而缠绵悱恻,时而婆娑起舞,雪亮白皙的身体,在沙滩上留下了一次次精彩的瞬间,也许是为了我们这支不速之客的到来而欣喜若狂,相互献艺吧。或者是为了留下一道和谐共生的景致,好让我们这支外来之客提起笔来颂歌这美好的年代吧。
王集镇的汉江吟
我们一行没有前去惊动这些献艺的白鹭,而是沿着汉江荒山的山脚下水渠堤岸边走。走在前面的马万平先生把荒山具体方位划分了一下,做了初步设计和安排,经求大家的意见,做为商机,我不便言说,之后,我们大家走到进山的拱桥旁边,便停了下来,点到为此,不再进山攀登,只是在拱桥旁边合影留念,留下这值得纪念的瞬间。返回时,随同的张先生突发奇想,他望着汉江中漂流着那一叶小舟,诗兴大发,便高声呤诗一首:
王集汉江吟
七绝
汉江河中一叶舟
映出两岸碧水流
世界作家江边游
王集万年成永久
大家拍手称好,却没有人应和。这是一种遗憾。接着马万平先生唱起王老五的歌,逗得大家开心极了,一路欢笑着离开了大山。
六 王集镇的庞居寺
我们乘上来时的车,说是去庞居村看庞居寺洞,庞居寺洞是国家重点道教圣地。车停在庞居村大院外的路边,我们就下了车,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田埂路往庞居寺洞走去,新播的麦子齐削削地冒出泥士,贪婪呼吸着,兴奋地望着我们这支似乎是从天而降的大队人马,随着微风的吹拂,向我们点头致意。油菜苗直起腰肝,老气横秋地装饰着冬,在这微风中,看着我们,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庞居寺洞真的值得一观,庞居寺是一座道观,庙里的菩萨是很灵验的。
庞居洞背靠霸王山和庙门山。传说东汉末名士庞德公在此隐居,庞德公,是襄阳人,躬耕于襄阳城南岘山。与司马徽、诸葛亮、徐庶等友善。其从于庞统“凤雏”,以知人著称。刘表为荆州牧时,他拒绝礼请,隐居鹿门山,采药以终。如今,庞居洞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道教圣地之一。
洞系一天然石室,前宽后狭,冬暖夏凉,颇适居住。洞门为拱圆形,两旁石柱上镌刻对联:“山中日月闲来住,洞山烟霞自古今。”横额是:“隐士居”。传说洞前原有房屋数十间,惜已毁废。今有一合抱之树,称为“红叶树”,每当秋末冬初,叶红似火,色灿如霞。洞南北两边还有祠堂洞、牛洞、青蛙洞等,均掩映于翠林之中,野趣天成。
道教和佛教不同,佛教是从国外传入,而道教却是本土本生的,进寺烧香敬菩萨是所有生者的一大幸事,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愿望,只有在菩萨面前才能倾其所有,求其保佑。
心诚则灵,我们每个敬香的人都跪拜在菩萨面前,诉说着自已的心愿,我相信菩萨会保佑我们的。
七 王集镇的午宴
我们返回王集镇政府大院,早已饥肠辘辘,镇政府的招待宴安排在两间隔开的房间里,我去了隔壁的房间,房间里两张圆桌上摆着美酒佳肴,热气腾腾,围着圆桌旁都是和我一样的小人物,因为肚子特别地空,大家顾不得斯文,顾不上保持形象,狼吞虎咽,鱼和虾特别地香,火锅鸡肉嫩而不腻,吃了几盘之后垫了底,才文雅起来,彬彬有礼向陪同的镇干部请教每道菜的名称和原料以及桌上的酒和饮料,酒和饮料都是本地的特产,在座的喝酒,我只喝花生奶,花生奶纯正味浓,我拿花生奶当酒连敬他们,他们端着酒杯相互敬酒,边品边评。酒足饭饱后,我们纷纷离开房间,到院子里的空地上悠哉游哉,一会,雷隆燕女士喊我们进屋去坐,马万平先生和镇政府的头头们围在酒桌上喝得正浓,火热极了,他们边喝边议事,双方争论十分激烈,我们坐在旁边的沙发上,茶几上摆着一些龙眼、香蕉之类的鲜水果,我时不时地剥去龙眼皮慢慢品味,耳朵却张得老大老大的,听听他们因什么事而这么激烈的争执。许久,我才明白这次考察的主题,等我明白过来,事情已经过去了。马万平先生以其过人的才智和胆略,最后把桌面上争执不下的,以致到了白热化程度的问题,像踢皮球一样踢给了双方的随同人员,化干戈为玉帛,让双方的领导人和随同人员把问题带回去思考和讨论。马先生这一招真是绝处逢生,给人一种“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得不令人敬佩,真乃君子也。
喜欢这种怀旧,陈酿的酒。互动哦。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