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隆中揽胜
我们一行六人在襄阳火车站广场坐公交512路到了古隆中。我们分别走进 “三国兵器馆” 和“木牛流马馆”。此时,我们已经走进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 -----古隆中。
我们从“木牛流马馆” 出来,路过了隆中建筑群之一丹青苑。这副题词引起我的注意,于是,我录之备用。
西亩躬耕,岩端神犹在;嘉宾时来,余典歌未衰。——云轩题丹青苑 此联落款署有“丹青苑落成,题此联以恭候嘉宾。
翻阅有关资料得知 “西亩躬耕” 出于《诸葛亮故宅铭》的“躬耕西亩,咏啸东峦,迹遗林中,神凝岩端”。余典:余下可作为典范的书籍。此处指诸葛亮的品德、精神和著作。西晋永兴二年,太傅缘李兴同镇南将军、荆州刺史刘弘一起来到隆中,写下了《祭诸葛丞相文》,文中写到:“咏歌余典,懦夫将励”。此后60余年,著名史学家、襄阳人习凿齿也瞻仰了隆中,并写下了《诸葛故宅铭》,该铭文有言:“躬耕西亩,咏啸东峦,迹遗中林,神凝岩端”。这副对联就是根据这两篇铭文而撰。可见作者云轩的才思敏捷,令人叹为观止。
我不敢久留,赶紧跟上我们的队伍,往隆中山脚下的老龙洞走去。这是一口历史悠久的泉水古洞,当年诸葛亮躬耕隆中时就是利用此洞泉水灌溉农田。这里山峦回旋,隐若玉簪;修竹苞茂,林木葱郁,奇石林立,花香鸟语,真是别有天地。这里的题词更多,妙极了,赶紧录之:
泉深岩穴古,时有老龙眠。门掩云中石,功成涧下田。一溪青草合,千古碧萝悬。欲觅英雄迹,高风尚宛然。——吴绶题老龙洞。
老龙洞泉水,滋故土莘野;诸葛公智慧,济西蜀生灵。 ——佚名题老龙洞
竹下满宾朋,半盏香淳堪慰己;座上无虚言,一席清谈亦醉人。 ——涂廷多题老龙洞。
让彼苍松翠竹,共绘人间美景;得此古洞幽泉,尽销眼底俗尘。 ——刘鸣冈撰、王树人书题老龙洞。
老龙洞泉水不竭,应思躬耕古贤者;小虹桥溪流焉断,该想开拓今后人。 ——佚名题老龙洞。
我们在老龙洞拍照留影后,赶紧又去了抱膝亭。这里是三层六角亭,“高四丈有奇,周七丈余”。 只见石柱上镌刻一副对联:“亭势凌云,抱膝迥留千古胜;台形丽日,观星总括万年奇。”联句表明,作者对诸葛亮预言天下三分称奇不已。它是湖北提督程文炳于光绪十四年(1888)所建。建造此亭目的在于后人来游来歌时联想到诸葛亮在隆中抱膝长吟时的情景,从而“慨然思巾扇之度,虽在小隐,未尝须臾忘天下事焉”。
我们一行绕过抱膝亭向上就到了草庐。这里风景很幽静,四周绿荫环抱,两只神兽背驮着石碑,上书苍劲有力的‘草庐’。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 ——佚名摘赵宏恩诗句题草庐亭。 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傍依明襄简王墓。此处本是草庐故址,明襄简王朱见淑仰慕隆中山水,于弘治二年(1489)毁草庐建陵墓。清康熙五十九年(1794),郧襄观察使赵宏恩为了纪念诸葛亮于草庐故址修建了此亭。
我们沿着石阶向左走就到了三顾堂。首先看见一只龙头龟壳的神兽威风凌凌的驮着石碑。它的头已被人摸的发亮, 听人说;摸摸神兽头,全年无忧愁。我们也都上去摸了一下, 满足私欲,
小院正门大厅里有栩栩如生的诸葛亮与刘关张4人塑像。
诸葛先生正和小童把写好的‘出师表’拿给刘备过目。刘一脸赞赏的表情,一旁的关张二人遥望过来。正所谓‘一对流千秋,两表酬三顾’。
真正诸葛先生17至27岁的会宾室在草堂。草堂带小院的三居室,左边小室是琴室,靠前窗摆放一架古琴,后室有小塌。右边小厅格局一样,只是茶室。中间的大厅才是接见客人的地方,同样很简朴,只是塌大一些,可容两人的样子。挨着塌放了一座屏风,上面绘有金色的凤凰,很是古朴。外面的小院里有两铁轱辘马车,还有一些生活用具。
它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纪念堂。传说,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拴马的古柏至今耸立门前。其内金匾银对,古碑林立,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研究价值。我录之备用: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游俊题三顾堂。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佚名题三顾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王任重题三顾堂。
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 ——董必武题三顾堂。
往时文采动人主;万古云霄一羽毛。 ——朱佑保题三顾堂。
问鼎三分三顾地;出师两表两朝心。 ——阎钧江题三顾堂。
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 ——陆定一题三顾堂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曹立庵题三顾堂。
风雪历三番,欲致高贤甘折节;江山谋一统,愿撑危局藉酬知, ——吴丈蜀题三顾堂。
凤凰台栖凤凰,凤凰行影何在?三顾堂纪三顾,三顾遗迹尚存。 ——佚名题三顾堂。
隆中对、出师表,壮志未遂,长使英雄泪;三顾堂、梁父吟,遗址尚在,想见古人心。 ——沈鹏题三顾堂。
与孟德同时,先后相汉,而行谊判若霄壤,大节凛孤忠,孟德能无死悔;为仲达所畏,进退视蜀,倘将星不陨渭滨,王师捷六出,仲达焉得生还。 ——杨铎题三顾堂。
我们离开三顾堂,走进诸葛亮和他的亲朋密友聚会畅怀处所——卧龙深处。这里隆山怀抱,松鹤常鸣,庭园幽深清静。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其内庞德公、黄承彦、庞统、少年诸葛亮等名人志士的塑像栩栩如生。两旁回廊里镶嵌着8块苍劲有力的石碑,一块饱经风霜的清雍正七年重修记事碑,傲然挺立在庭园中央。有许多题词,照样录之,回家慢慢品味。
楚国离骚兴废鉴;南州多土栋梁才。 ——李国平书卧龙深处
文章两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李尔重题卧龙深处.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单家驹题卧龙深处
才堪王佐,松风犹识隆中对;业济两朝,世上常叹蜀道难。 ——静庵题卧龙深处。
隆中山有幸,龙蟠虎踞留遗貌;大业功未成,鞠躬尽瘁感后人。 ——波啸书题卧龙深处。
躬耕志未忘,终成伯业西川富;三顾迹长存,赢得隆中草木香。 ——静轩再题卧龙深处。
不识荆山贵璞,景升父子长遗笑;若无玄德诚意,卧龙先生空抱膝。 ——云轩题卧龙深处。
才须学也,自布衣且致卿相,耕读本始;法以威之,亲贤臣而远小人,纪纲当先。 ——方滨生书卧龙深处。
鹿门乃沔南名士,水镜知人,伏龙、凤雏皆俊杰,崔、徐独谓信然,魏何多士,屈石韬、孟建,为有同志才相酬;豫州系汉室后裔,高祖风气,云长、翼德敌万人,周、程尝称枭雄,军无善计,奔袁绍、刘表,不得卧龙定难飞。 ——静轩题卧龙深处。
我们看过卧龙深处后,都感到有些累了,尤其是雷女士,一瘸一瘸地,有多辛苦就有多辛苦,考虑雷女士脚的缘故,我们决定乘着景区内的游车出去,雷女士和停在路边的游车司机谈价,并开车带我们到每个景点看一遍,以50元的价格成交,我们上了车,车往我们来的方向开去,这里的景点,我们都看了,雷女士提出去武侯祠,武侯祠是隆中传统十景之一 ,隆中的主要建筑,系明代重建,并在嘉靖,万历及清康熙时重修,乾隆时定名为“汉诸葛丞相武侯祠。武侯祠系四进三院的四合院建筑,山门以高矗的仿木结构砖雕牌坊构成。祠内建筑多采用木步架与硬山砖墙组合,屋脊多施雕饰,其风貌在朴实素雅中又显得多姿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武侯祠在隆山的东山梁上。司机不肯返回,雷女士据理力争,司机极不情愿地又将车子开回去,开到东山梁上停下,我们登上台阶来到武侯祠。祠前有石狮一对,造型十分生动,雕作极其精美,须弥座式的基座上还有奔马,舞风等浮雕,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祠内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及蜀汉政权中功勋显赫的文武大臣塑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真是“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这句诗出自苏轼的《隆中》。题词更多,琳琅满目,令人称奇,再录之如下: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郭沫若题武侯祠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董必武1965年1月题武侯祠。
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 ——黎天才集杜甫句题武侯祠。
二表深心透武略;三分鼎足见文韬。 ——王学仲题武侯祠。
问鼎三分三顾地;出师两表两朝心。 ——阎钧天题武侯祠。
当年正气扶元气;万世人心仰赤心。 ——静轩题武侯祠三义殿。
空山苹藻思灵泽;故国松楸梦惠陵。 ——佚名题武侯祠
抱膝梦回梁父吟;鞠躬泪洒老臣心。 ——襄阳王树人题武侯祠。
三顾草庐知节操;两出师表见精忠。 ——襄阳王树人题武侯祠。
冈枕南阳,依旧田园谈泊;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 ——佚名题武侯祠。
大猷是经,谋国早读隆中对;谈泊明志,慕公好为梁父吟。 ——襄阳县政府地方财务委员会题武侯祠。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曹立庵题武侯祠。
隆中山育英才,英才弼国家;武侯祠敬先贤,先贤作楷模。 ——佚名题武侯祠
沧海正横流,策笔敢忘天下计;云霄一羽毛,耕桑长见古人心。 ——徐源泉题武侯祠。
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李云题武侯祠。
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静轩题武侯祠三义殿。
使先帝不三顾茅庐,笑布衣贱当如我;若后主可终承社稷,想巴蜀乐亦如人。 ——白雉山题武侯祠
才须学也,自布衣且致卿相,耕读本始;法以威之,亲贤臣而远小人,纪纲当先。 ——方滨生题武侯祠。
出处媲耕莘,寄命托孤,卓尔卧龙诚国士;忠勤昭伐魏,大星遽陨,咄哉司马叹奇才。 ——尧城题武侯祠。
汉室溯臣劳,当运际扶危,合让先生出头地;蜀都崇庙祀,幸恩承秉臬,更从遗像仰擎天。 ——白英祥题武侯祠。
鹿门学道,跪床下,不耻下问,方得一声聪慧;西蜀施政,坐府中,非慎不断,才使八方肃静。 ——佚名题武侯祠
此邦是南北咽喉,筹策定孙刘,毕竟不无遗恨;今日又河山板荡,驰驱遍荆楚,何从更觅先生。 ——陶继侃题武侯祠。
谁谓将略非其所长?当时予智矜才,终逊此一生谨慎;可惜天心未曾厌乱,至今知人论世,岂徒传两表文章。 ——杨霈题武侯祠。
行藏以道、出处因时,使无三顾频烦,亦以水镜鹿门甘心肥遁;成败论人、古今同慨,似此全才难得,尚有子由承祚刻意讥评。 ——张曜孙题武侯祠
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庵频顾,收起潜龙,蜀承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惟两代,汉祚初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 ——吴耀斗题武侯祠。”
少年时,失双亲,流寓襄阳苦读;青年时,交流士林,躬耕陇亩;受任时,内困外乱,国中惊扰;托孤时,一身国任,君主诚信;临终时,巧安排,死而后已;新野时,烧博望,取信关张众服;赤壁时,出使东吴,运筹帷幄;联川时,东念北顾,天下知晓;南片时,七擒夷酋,孟获悦服;北伐时,任指挥,鞠躬尽瘁。 ——佚名题武侯祠
我们心满意足,游兴未尽地乘上游车来到景区大门内的停车坪。我们下了游车,见到我们应该最先看到的大门牌坊,结果,我们却是最后才来品味。
大门牌坊亦称牌楼,为昔时 旌 表所谓忠贞之纪念建筑。为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古隆中”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其建造材料为青石开榫组装而成,依外观形式为柱不出头有楼,四柱三牌楼式。“古隆中”牌坊宽三间,中为中间,两旁为次间,四柱脚深埋土中,四周出土处铺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个纹头砷石支撑。牌坊定盘枋斗口架正昂板,两正昂间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纹,以为装饰。正昂上平铺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发戗,戗角作鸽尾形。牌坊脊板两端并饰鱼龙吻,中央置火焰珠。
“古隆中” 牌坊中间上、下枋以“古隆中”字碑分隔,上、下枋面浮雕渔樵耕读及二龙戏珠,两边门柱正面上雕刻“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在牌坊背面的字碑上刻着“三代下一人”,门柱上雕刻“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古隆中” 牌坊次间上、下枋雕双凤朝日、鹿鹤同寿、麒麟送子、赤虎朋寿等浮雕,中间字碑雕刻“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们很愉快的结束了这次隆中之行。我没有想到“古隆中”这一遭走得如此丰富多彩。
我想诸葛亮的智慧如果只表现在:隆中三分天下,博望火烧曹营,江东舌战群儒,出师未捷身先死,骂死王朗空城吓跑司马等等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他没有那种耐于寂寞的平常心何以明志?如果他没有那种对知识和文化的执著,没有那种静观万物和天地变化的那种沉静心态何以淡泊?没有那种寂静的灵魂看大自然的“云起云涌,花开花落”的洒脱何以致远?就是这深刻的对人对大自然对世间万物的领悟,造就了诸葛亮的智慧。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才是我终生应该学习和追求的精髓,也是我隆中之行最大的收获。
喜欢这种怀旧,陈酿的酒。互动哦。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