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中次八(经)[山]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sh))

  檀(t2n)①。雎(j&)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

  【注释】①杼:杼树,就是柞树。

  【译文】中央第八列山系荆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景山,山上有丰富的

  金属矿物和玉石,这里的树木以柞树和檀树最多。雎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

  南流入江水,水中有很多粟粒大小的丹沙,还生长着许多有彩色斑纹的鱼。

  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其中多犛(l!)牛①,多

  豹虎,其木多松柏,其草多竹,多橘櫾(y^u)②。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

  于雎(j&),其中多黄金,多鲛(ji1o)鱼③。其兽多闾(lǘ)麋。

  【注释】①犛牛:一种毛皮纯黑的牛,属于牦牛之类。②櫾:同“柚”。柚子与橘子相似而

  大一些,皮厚而且味道酸。③鲛鱼:就是现在所说的鲨鱼,体型很大,性凶猛,能吃人。

  【译文】往东北一百里,是座荆山,山北面有丰富的铁,山南面有丰富

  的黄金,山中生长着许多犛牛,还有众多的豹子和老虎,这里的树木以松树

  和柏树最多,这里的花草以丛生的小竹子最多,还有许多的橘子树和柚子

  树。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雎水,水中盛产黄金,并生长着很

  多鲨鱼。山中的野兽以山驴和麋鹿最多。

  又东北百五十里,曰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雘(hu^),其木多松

  柏,多桃枝鉤端。神■(tu$)围处之,其状如人(面)[而]羊角虎爪,恒

  游于雎(j&)漳之渊,出入有光。

  【译文】再往东北一百五十里,是座骄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有

  丰富的青雘,这里的树木以松树和柏树居多,到处是桃枝和鉤端一类的丛生

  小竹子。神仙■围居住在这座山中,形貌像人而长着羊一样的角,虎一样的

  爪子,常常在雎水和漳水的深渊里畅游,出入时都有闪光。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兽多豹虎,

  多闾(lǘ)麋、麖(j9ng)、麂(j9)①,其鸟多白■(ji1o)②,多翟(d@),

  多鸩(zh6n)③。

  【注释】①麂:一种小鹿。②白■:也叫“■雉”,一种像野鸡而尾巴较长的鸟,常常是一

  边飞行一边鸣叫。③鸩:鸩鸟,传说中的一种身体有毒的鸟,体形大小如雕鹰,羽毛紫绿色,长脖子

  红嘴巴,吃有毒蝮蛇的头。

  【译文】再往东北一百二十里,是座女几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

  黄金,山中的野兽以豹子和老虎最多,还有许许多多的山驴、麋鹿、麖、麂,

  这里的禽鸟以白■最多,还有很多的长尾巴野鸡,很多的鸩鸟。

  又东北二百里,曰宜诸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hu^)。洈(gu!)

  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漳,其中多白玉。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宜诸山,山上多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多出产青雘。洈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漳水,水中有很多白色

  玉石。

  又东北二百里,曰纶山,其木多梓(z!)、枏(n2n),多桃枝,多柤

  (zh1)、栗、橘、櫾(y^u)①,其兽多闾(lǚ)麈(zh()麢(l!ng)、

  ■(zhu^)②。

  【注释】①柤:柤树的形状像梨树,而树干、树枝都是红色的,开黄色花朵,结黑色果子。

  ②■:一种大鹿。■:形貌与兔子相似,却长着鹿脚,皮毛是青色。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纶山,在山中茂密的丛林中多的是梓树、

  楠木树,又有很多丛生的桃枝竹,还有许多的柤树、栗子树、橘子树、柚子

  树,这里的野兽以山驴、麈、羚羊、■最多。

  又东二百里,曰陆■(gu@)之山,其上多■(y()琈之玉,其下多垩

  (6),其木多杻(ni()橿(ji1ng)。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陆■山,山下盛产■琈玉,山下盛产各种

  颜色的垩土,这里的树木以杻树和橿树居多。

  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水]。神计蒙处之,

  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①。

  【注释】①飘风:旋风,暴风。

  【译文】再往东一百三十里,是座光山,山上到处有碧玉,山下到处流

  水。神仙计蒙居住在这座山里,形貌是人的身子而龙的头,常常在漳水的深

  渊里畅游,出入时一定有旋风急雨相伴随。

  又东百五十里,曰岐(q@)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珉(m0n)①,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hu^),其木多樗(ch&)。神涉■(tu$)处之,

  其状人身而方面三足。

  【注释】①珉:一种似玉的美石。

  【译文】再往东一百五十里,是座岐山,山南面多出产黄金,山北面多

  出产白色珉石,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青雘,这里的

  树木以臭椿树居多。神仙涉■就住在这座山里,形貌是人的身子而方形面孔

  和三只脚。

  又东百三十里,曰铜山,其上多金、银、铁,其木多(穀)[榖](g%u)、

  柞(zu^)、柤(zh1)、栗、橘、櫾(y^u),其兽多犳(zhu$)。

  【译文】再往东一百三十里,是座铜山,山上有丰富的金、银、铁,这

  里的树木以构树、柞树、柤树、栗子树、橘子树、柚子树最多,而野兽多是

  长着豹子斑纹的犳。

  又东北一百里,曰美山,其兽多兕(s@)、牛,多闾(lǘ)、麈(zh(),

  多豕(sh!)、鹿,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hu^)。

  【译文】再往东北一百里,是座美山,山中的野兽以兕、野牛最多,又

  有很多山驴、麈,还有许多野猪、鹿,山上多出产金,山下多出产青雘。

  又东北百里,曰大尧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z!)桑,多机①,其草

  多竹,其兽多豹、虎、麢(l0ng)、■(zhu^)。

  【注释】 ①机:机木树,就是桤(q9)木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木材坚韧,生长很快,容

  易成林。

  【译文】 再往东北一百里,是座大尧山,在山里的树木中以松树和柏

  树居多,又有众多的梓树和桑树,还有许多机木树,这里的草大多是丛生的

  小竹子,而野兽以豹子、老虎、羚羊、■最多。

  又东北三百里,曰灵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hu^),其木多桃、

  李、梅、杏。

  【译文】再往东北三百里,是座灵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盛产青雘,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桃树、李树、梅树、杏树。

  又东北七十里,曰龙山,上多寓木①,其上多碧,其下多赤锡②,其草

  多桃枝、鉤端。

  【注释】①寓木:又叫宛童,即寄生树。又分两种,叶子是圆的叫做茑木,叶子像麻黄叶的

  叫做女萝。因这种植物是寄寓在其它树木上生长的,像鸟站立树上,所以称作寄生、寓木、茑木。俗

  称寄生草。②锡:和本书中所记载的金、银、铜、铁等都是指未经提炼的矿石或矿沙一样,这里的锡

  也是指未经提炼的锡土矿。以下同此。

  【译文】再往东北七十里,是座龙山,山上到处是寄生树,还盛产碧玉,

  山下有丰富的红色锡土,而草大多是桃枝、鉤端之类的小竹丛。

  又东南五十里,曰衡山,上多寓木、(穀)[榖(g%u)]、柞,多黄垩

  (6)、白垩。

  【译文】 再往东南五十里,是座衡山,山上有许多寄生树、构树、柞

  树,还盛产黄色垩土、白色垩土。

  又东南七十里,曰石山,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hu^),多寓木。

  【译文】再往东南七十里,是座石山,山上多出产金,山下有丰富的青

  雘,还有许多寄生树。

  又南百二十里,曰若山,其上多■(y()琈之玉,多赭(zh6),多(邽)

  [封]石①,多寓木,多柘(zh6)。

  【注释】①封石:据古人说是一种可作药用的矿物,味道是甜的,没有毒性。

  【译文】再往南一百二十里,是座若山,山上多出产■琈玉,又多出产

  赭石,也有很多封石,到处长着寄生树,还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柘树。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彘(zh@)山,多美石,多柘(zh6)。

  【译文】 再往东南一百二十里,是座彘山,有很多漂亮的石头,到处

  生长着柘树。

  又东南一百五十里,曰玉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碧、铁,其木多柏。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五十里,是座玉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

  石,山下有丰富的碧玉、铁,这里的树木以柏树居多。

  又东南七十里,曰彘山,其木多檀(t2n),多(邽)[封]石,多白锡。

  郁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砥(d0)砺(l0)。

  【译文】再往东南七十里,是座讙山,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檀树,还盛产

  封石,又多出产白色锡土。郁水从这座山顶上发源,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

  多磨石。

  又东北百五十里,曰仁举之山,其木多(穀)[榖(g^u)]柞(zu^),

  其阳多赤金,其阴多赭(zh7)。

  【译文】再往东北一百五十里,是座仁举山,这里的树木以构树和柞树

  居多,山南面有丰富的黄金,山北面多出产赭石。

  又东五十里,曰师每之山,其阳多砥(d!)砺(l0),其阴多青雘(hu^),

  其木多柏,多檀(t2n),多柘(zh6),其草多竹。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师每山,山南面多出产磨石,山北面多出

  产青雘,山中的树木以柏树居多,又有很多檀树,还生长着大量柘树,而草

  大多是丛生的小竹子。

  又东南二百里,曰琴鼓之山,其木多(穀)[榖](g^u)、柞(zu^)、

  椒、柘(zh6)①,其上多白珉,其下多洗石,其兽多豕(sh!)、鹿,多白

  犀(x9),其鸟多鸩(zh6n)。

  【注释】①椒:据古人说,这种椒树矮小而丛生,如果在它下面有草木生长就会被刺死。与

  上文所记椒树指花椒树者似略有不同。

  【译文】再往东南二百里,是座琴鼓山,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构树、柞树、

  椒树、柘树,山上多出产白色珉石,山下多出产洗石,这里的野兽,以野猪、

  鹿最多,还有许多白色犀牛,而禽鸟大多是鸩鸟。

  凡荆山之首,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十三山,二千八百九十里。其神

  状皆鸟身而人面。其祠:用一雄鸡祈瘗(y@),用一藻圭,糈(x()用稌(t*)。

  骄山,冢也。其祠:用羞酒少牢祈瘗,婴(毛)[用]一璧。

  【译文】总计荆山山系之首尾,自景山起到琴鼓山止,一共二十三座山,

  途经二千八百九十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鸟的身子而人的面孔。祭祀山

  神:在毛物中用一只公鸡祭祀后埋入地下,并用一块藻圭献祭,祀神的米用

  稻米。骄山,是诸山之宗主。祭祀骄山山神:用进献的美酒和猪、羊来祭祀

  而后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

  中次九(经)[山]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ni6)①,其

  木多杻(ni()僵(ji1ng),其草多菊、■(zh*)②。洛水出焉,东注于

  江③。其中多雄黄,其兽多虎、豹。

  【注释】①石涅:当即涅石,一种矿物,可做黑色染料。②菊:通称菊花,品种繁多,有九

  百种,于是古人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栽种在庭院中供观赏的,叫真菊;一类是在山野生长的,

  叫野菊,别名叫苦薏。这里就是指野菊。③江:古人单称“江”或“江水”而不贯以名者,则大多是

  专指长江,这里即指长江。但本书记述山丘河流的方位走向都不甚确实,所述长江也不例外,与今天

  用科学方法测量出的长江不甚相符。现在译“江”或“江水”为“长江”,只是为了使译文醒目而有

  别于其它江水。以下同此。

  【译文】中央第九列山系岷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女几山,山上多出产

  石涅,这里的树木以杻树、橿树居多,而花草以野菊、苍术或白术居多。洛

  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长江。山里到处有雄黄,而野兽以老虎、豹子最

  多。

  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

  (tu$)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x9)、象,

  多夔(ku0)牛②,其鸟多翰、鷩(bi5)③。

  【注释】①鼍:古人说是长得像蜥蜴,身上有花纹鳞,大的长达二丈,皮可以制做鼓用。也

  就是现在所说的扬子鳄,俗称猪婆龙。②夔牛:古人说是一种重达几千斤的大牛。 ③翰:就是上文

  所说的白翰鸟,野鸡的一种。鷩:就是上文所说的赤鷩鸟,现在叫锦鸡。

  【译文】再往东北三百里,是座岷山。长江从岷山发源,向东北流入大

  海,水中生长着许多优良的龟,还有许多鼍。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盛产白色珉石。山中的树木以梅树和海棠树最多,而野兽以犀牛和大象

  最多,还有大量的夔牛,这里的禽鸟大多是白翰鸟和赤鷩鸟。

  又东北一百四十里,曰崃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阳多黄金,

  其阴多麋麈(zh(),其木多檀(t2n)柘(zh6),其草多■(xi6)、韭,

  多药、空夺①。

  【注释】①药:指白芷,一种香草。空夺:就是上文所说的寇脱。

  【译文】再往东北一百四十里,是座崃山。江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

  入长江。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到处有麋鹿和麈,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檀树

  和柘树,而花草大多是野薤菜和野韭菜,还有许多白芷和寇脱。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崌(j*)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

  蛇①,多■(zh@)鱼②。其木多楢(qi&)杻③,多梅、梓(z!),其兽多

  夔(ku9)牛、麢(l0ng)、■(zhu^)、犀(x9)、兕(s@)。有鸟焉,

  状如鸮(xi1o)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窃脂,可以御火。

  【注释】①怪蛇:据古人讲,有一种钩蛇长达几丈,尾巴分叉,在水中钩取岸上的人、牛、

  马而吞食掉。怪蛇就指这样一类的蛇。②■鱼:不详何种鱼。③楢:一种木材刚硬的树木,可以用作

  制造车子的材料。

  【译文】再往东一百五十里,是座崌山。江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

  长江,水中生长着许多怪蛇,还有很多■鱼。这里的树木以楢树和杻树居多,

  还有很多梅树与梓树,而野兽以夔牛、羚羊、■、犀牛、兕最多。山中有一

  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猫头鹰却是红色的身子白色的脑袋,名称是窃脂,人

  饲养它可以辟火。

  又东三百里,曰高梁之山,其上多垩(6),其下多砥(d!)砺(l0),

  其木多桃枝、鉤端。有草焉,状如葵而赤华、荚实、白柎(f&),可以走马。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高梁山,山上盛产垩土,山下盛产磨石,

  这里的草木大多是桃枝竹和鉤端竹。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形状像葵菜却是红

  色的花朵、带荚的果实、白色的花萼,给马吃了它就能使马跑得快。

  又东四百里,曰蛇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垩(6),其木多栒(x*n),

  多豫章,其草多嘉荣、少辛。有兽焉,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名■(y!)

  狼,见(xian)则国内有兵。

  【译文】再往东四百里,是座蛇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垩土,

  这里的树木以栒树最多,还有许多豫章树,而花草以嘉荣、细辛最多。山中

  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却长着白尾巴和长耳朵,名称是■狼,在

  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有战争。

  又东五百里,曰鬲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白珉。蒲鹳(h#ng)之水出焉,

  而东流注于江,其中多白玉。其兽多犀(x9)、象、熊、罴(p0),多猿、

  蜼(w7i)①。

  【注释】①蜼:据古人说是一种长尾巴猿猴,鼻孔朝上,尾巴分叉,天下雨时就自己悬挂在

  树上,用尾巴塞住鼻孔。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鬲山,山南面盛产金,山北面盛产白色珉

  石。蒲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长江,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山中

  的野兽以犀牛、大象、熊、罴最多,还有许多猿猴、长尾猿。

  又东北三百里,曰隅阳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梓(z!)

  桑,其草多茈(z!)。徐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

  【译文】再往东北三百里,是座隅阳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有丰富的青雘,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梓树和桑树,而草大多是紫草。徐水

  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长江,水中有许多粟粒大小的丹沙。

  又东二百五十里,曰岐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铁,其木多梅梓(z!),

  多杻(ni()楢(qi&)。減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

  【译文】再往东二百五十里,是座岐山,山上有丰富的白银,山下有丰

  富的铁,这里的树木以梅树和梓树居多,还有许多杻树和楢树。減水从这座

  山发源,向东南流入长江。

  又东三百里,曰勾■(m@)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木多栎(l@)

  柘(zh6),其草多芍药。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勾■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黄金,

  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栎树和柘树,而花草大多是芍药。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其木多棷

  (z#u)椫(sh4n)①,多杨。宣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蛇。其

  兽多闾(lǘ)、麋,多麈(zh()、豹、虎,其鸟多白■(ji1o)

  【注释】①棷:不详何样树木。椫:椫树,也叫白理木。木质坚硬,木纹洁白,可以制做梳

  子、勺子等器物。

  【译文】再往东一百五十里,是座风雨山,山上多出产白银,山下多出

  产石涅,这里的树木以棷:树和椫树居多,杨树也不少。宣余水从这座山发

  源,向东流入长江,水中有很多水蛇。山里的野兽以山驴和麋鹿最多,还有

  许多的麈、豹子、老虎,而禽鸟大多是白■。

  又东二百里,曰玉山,其阳多铜,其阴多赤金,其木多豫章、楢(qi&)、

  杻(ni(),其兽多豕(sh!)、鹿、麢(l0ng)、■(zhu^),其鸟多鸩(zh6n)。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玉山,山南面多出产铜,山北面多出产黄

  金,这里的树木以豫章树、楢树、杻树最多,而野兽以野猪、鹿、羚羊、■

  最多,禽鸟大多是鸩鸟。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入神人。夏启而冬闭;

  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其上多白玉,其下多白金。其木多樗(ch&)柳,

  其草多寇脱。

  【译文】再往东一百五十里,是座熊山。山中有一洞穴,是熊的巢穴,

  也时常有神人出入。洞穴一般是夏季开启而冬季关闭;就是这个洞穴,如果

  冬季开启就一定发生战争。山上多出产白色玉石,山下多出产白银。山里的

  树木以臭椿树和柳树居多,而花草以寇脱草最多见。

  又东一百四十里,曰騩(gu@)山,其阳多美玉、赤金,其阴多铁,其

  木多桃枝、荆(芭)[芑](q!)。

  【译文】再往东一百四十里,是座騩山,山南面盛产美玉黄金,山北面

  盛产铁,这里的草木以桃枝竹、牡荆树、枸杞树最多。

  又东二百里,曰葛山,其上多赤金,其下多瑊(ji1n)石①,其木多柤

  (zh1)、栗、橘、櫾(y^u)、楢(qi&)、杻(ni(),其兽多麢(l0ng)

  ■(zhu^),其草多嘉荣。

  【注释】①瑊石:是一种比玉差一等的美石。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葛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瑊石,

  这里的树木以柤树、栗子树、橘子树、柚子树、楢树、杻树居多,而野兽以

  羚羊和■居多,花草大多是嘉荣。

  又东一百七十里,曰贾超之山,其阳多黄垩(6),其阴多美赭(zh6),

  其木多柤(zh1)、栗、橘、櫾(y^u),其中多龙脩①。

  【注释】①龙脩:就是龙须草,与莞草相似而细一些,生长在山石缝隙中,草茎倒垂,可以

  用来编织席子。

  【译文】再往东一百七十里,是座贾超山,山南面多出产黄色垩土,山

  北面多出产精美赭石,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柤树、栗子树、橘子树、柚子树,

  山中的草以龙须草最多。

  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

  皆马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瘗,糈(x()用稌(t*)。文山、勾■(m0)、

  风雨、騩(之)山①,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少牢具,婴(毛)[用]一

  吉玉。熊山,(席)[帝]也②。其祠:羞酒,太牢具,婴(毛)[用]一璧。

  干儛,用兵以禳(r2ng)③;祈,璆(qi*)冕舞④。

  【注释】①文山:指岷山。②帝:主体。这里是首领的意思。③禳:祭祷消灾。④璆:同“球”。

  美玉。冕:即冕服,是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服。这里泛指礼服。

  【译文】总计岷山山系之首尾,自女几山起到贾超山止,一共十六座山,

  途经三千五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马的身子而龙的脑袋。祭祀山神:在

  毛物中用一只公鸡作祭品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文山、勾■山、风雨

  山、騩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几座山的山神:进献美酒,用猪、羊作祭

  品,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吉玉。熊山,是诸山的首领。祭祀这个山神:进

  献美酒,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手

  拿盾牌舞蹈,为了禳除战争灾祸;祈求福祥,就穿戴礼服并手持美玉而舞蹈。

  中次十(经)[山]之首,曰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

  【译文】中央第十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首阳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

  物和玉石,没有花草树木。

  又西五十里,曰虎尾之山,其木多椒、椐(j&)①,多封石,其阳多赤

  金,其阴多铁。

  【注释】①椐:椐树,也叫灵寿木。树干上多肿节,古人用作手杖。

  【译文】再往西五十里,是座虎尾山,这里树木以花椒树、椐树最多,

  到处有封石,山南面有丰富的黄金,山北面有丰富的铁。

  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缋(ku@)之山,其木多楢(qi&)杻(ni(),其

  草多枝、勾①。

  【注释】①枝、勾:就是上文所说的桃枝竹、鉤端竹,矮小而丛生。

  【译文】再往西南五十里,是座繁缋山,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楢树和杻树,

  而草大多是桃枝、鉤端之类的小竹丛。

  又西南二十里,曰勇石之山,无草木,多白金,多水。

  【译文】再往西南二十里,是座勇石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白

  银,到处流水。

  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t2n),其阳多黄金。有鸟焉,

  其状如鸮(xi1o),而一足彘(zh@)尾,其名曰跂(q!)踵(zh^ng),见

  (xi4n)则其国大疫。

  【译文】再往西二十里,是座复州山,这里的树木以檀树居多,山南面

  有丰富的黄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猫头鹰,却长着一只爪子和

  猪一样的尾巴,名称是跂踵,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发生大瘟疫。

  又西三十里,曰楮(ch()山,多寓木,多椒、椐,多柘(zh6),多垩。

  【译文】再往西三十里,是座楮山,生长着茂密的寄生树,到处是花椒

  树、椐树,柘树也不少,还有大量的垩土。

  又西二十里,曰又原之山,其阳多青雘(hu^),其阴多铁,其鸟多鸜

  (q*)鹆(y))。

  【译文】再往西二十里,是座又原山,山南面有丰富的青雘,山北面有

  丰富的铁,这里的禽鸟以八哥最多。

  又西五十里,曰涿(zhu$)山,其木多(穀)[榖(g^u)]柞(zu^)杻

  (ni(),其阳多■(y()琈之玉。

  【译文】再往西五十里,是座涿山,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构树、柞树、杻

  树,山南面多出产■琈玉。

  又西七十里,曰丙山,其木多梓(z!)、檀(t2n),多弞(sh7n)杻

  (ni()①。

  【注释】①弞杻:杻树的树干都是弯曲的,而弞杻的树干长得比较直,不同于一般的杻树。

  【译文】再往西七十里,是座丙山,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梓树、檀树,还

  有很多弞杻树。

  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

  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糈(x()用五种之糈①。堵山②,冢也,

  其祠之:少牢具,羞酒祠,婴(毛)[用]一璧瘗(y@)。騩(gu9)山,帝

  也,其祠羞酒,太牢(其)[具];合巫祝二人儛③,婴一璧。

  【注释】①五种之糈:指黍、稷、稻、粱、麦五种粮米。②堵山:指楮山。③巫:古代称能

  以舞降神的人,即女巫。祝:古代在祠庙中主管祭礼的人,即男巫。

  【译文】总计首阳山山系之首尾,自首阳山起到丙山止,一共九座山,

  途经二百六十七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龙的身子而人的面孔。祭祀山神:

  在毛物中用一只公鸡献祭后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五种粮米。堵山,是诸山

  的宗主,祭祀这个山神:用猪、羊二牲作祭品,进献美酒来祭祀,在玉器中

  用一块玉璧,祀神后埋入地下。騩山,是诸山的首领,祭祀騩山山神要进献

  美酒,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让女巫师和男祝师二人一起跳舞,

  在玉器中用一块玉璧来祭祀。

  中次一十一山(经)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zhu1n)水出焉,东

  流注于济;贶(ku4ng)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①。其上多松柏,

  其下多漆梓(z!),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珉(m0n)。

  【注释】①蛟:据古人说是像蛇的样子,却有四只脚,小小的头,细细的脖子,脖颈上有白

  色肉瘤,大的有十几围粗,卵有瓮大小,能吞食人。

  【译文】中央第十一列山系荆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翼望山。湍水从这

  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济水;贶水也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汉水,水中有

  很多蛟。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山下有茂密的漆树和梓树,山南面多出产

  黄金,山北面多出产珉石。又东北一百五十里,曰朝歌之山。■(w()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x0ng),

  其中多人鱼。其上多梓(z!)、枏(n2n),其兽多麢(l0ng)、麋。有草

  焉,名曰莽(w4ng)草①,可以毒鱼。

  【注释】①莽草:就是上文所说的芒草,又叫鼠莽。

  【译文】再往东北一百五十里,是座朝歌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

  南流入荥水,水中生长着很多人鱼。山上有茂密的梓树、楠木材,这里的野

  兽以羚羊、麋鹿最多。山中有一种草,名称是莽草,能够毒死鱼的。

  又东南二百里,曰帝囷(q&n)之山,其阳多■(y()琈之玉,其阴多

  铁。帝囷之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多鸣蛇。

  【译文】再往东南二百里,是座帝囷山,山南面有丰富的■琈玉,山北

  面有丰富的铁。帝囷水从这座山顶上发源,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长着四

  只翅膀的鸣蛇。

  又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其上多韭。有井焉①,名曰天井,夏有水,冬

  竭。其上多桑,多美垩(6)、金、玉。

  【注释】①井:也和上文所说的井一样,是指自然形成的水泉,而非人工挖掘的水井。古人

  把四周高峻中间低洼的地形,或四面房屋和围墙中间的空地称作天井,因其形如井而露天。所以,这

  里也把处在低洼地的水泉叫做天井。

  【译文】再往东南五十里,是座视山,山上到处是野韭菜。山中有一口

  井,叫做天井,夏天有水,冬天枯竭。山上有茂密的桑树,还有丰富的优良

  垩土、金属矿物、玉石。

  又东南二百里,曰前山,其木多槠(zh&)①,多柏,其阳多金,其阴

  多赭(zh7)。

  【注释】①槠:槠树,结的果实如同橡树的果实,可以吃,木质耐腐蚀,常用来作房屋的柱

  子。

  【译文】再往东南二百里,是座前山,这里的树木以槠树居多,还有不

  少的柏树,山南面盛产金,山北面盛产赭石。

  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兽焉,其状如猿,赤目、赤喙(hu@)、黄

  身,名曰雍和,见(xi4n)则国有大恐。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l0ng)之

  渊,出入有光,见(xi4n)则其国为败。有九钟焉,是(知)[和]霜鸣。其

  上多金,其下多(穀)[榖](g^u)、柞(zu^)、杻(ni()、橿(ji1ng)。

  【译文】再往东南三百里,是座丰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

  却长着红眼睛、红嘴巴、黄色的身子,名称是雍和,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

  家里就会发生大恐怖。神仙耕父住在这座山里,常常在清泠渊畅游,出入时

  都有闪光,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就要衰败。这座山还有九口钟,它们都

  应和霜的降落而鸣响。山上有丰富的金,山下有茂密的构树、柞树、杻树、

  橿树。

  又东北八百里,曰兔床之山,其阳多铁,其木多(藷■)[槠(zh&)芧

  (x))]①,其草多鸡谷,其本如鸡卵,其味酸甘,食者利于人。

  【注释】①芧:芧树,即栎(l@)树。果实叫橡子、橡斗。树皮可以饲养蚕,树叶可以做染

  料。

  【译文】再往东北八百里,是座兔床山,山南面有丰富的铁,山里的树

  木以槠树和芧树最多,而花草以鸡谷草最多,它的根茎像鸡蛋似的,味道是

  酸中带甜,服食它是对人的身体有益的。

  又东六十里,曰皮山,多垩(6),多赭(zh7),其木多松柏。

  【译文】再往东六十里,是座皮山,有大量的垩土,还有大量的赭石,

  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松树和柏树。

  又东六十里,曰瑶碧之山,其木多梓(z!)枏(n2n),其阴多青雘(hu^),

  其阳多白金。有鸟焉,其状如雉(zh@),恒食蜚(f7i)①,名曰鸩(zh6n)

  ②。

  【注释】①蜚:一种有害的小飞虫,形状椭圆,散发恶臭。②鸩:鸩鸟,和上文所说的有毒

  鸩鸟不是一种鸟,是同名异物。

  【译文】再往东六十里,是座瑶碧山,这里的树木以梓树和楠木树最多,

  山北阴面盛产青雘,山南面盛产白银。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野鸡,

  常吃蜚虫,名称是鸩。

  又东四十里,曰(支)[攻]离之山。(济)[淯]水出焉,南流注于汉。

  有鸟焉,其名曰婴勺,其状如鹊,赤目、赤喙(hu@)、白身,其尾若勺,

  其鸣自呼。多■(zu$)牛、多羬(xi2n)羊。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是座攻离山。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汉

  水。山中有一种禽鸟,名称是婴勺,形状像普通的喜鹊,却长着红眼睛、红

  嘴巴、白色的身子,尾巴与酒勺的形状相似,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

  读音。这座山中还有很多■牛、羬羊。

  又东北五十里,曰祑(zh@)■(di1o)之山,其上多松、柏、机、(柏)

  [桓](hu2n)①。

  【注释】①机:即桤(q9)树。桓:桓树,树叶像柳叶,树皮是黄白色。古人说它又叫无患

  子,可以洗涤衣服,除去污垢。

  【译文】再往东北五十里,是座祑■山,山上有茂密的松树、柏树、桤

  树、桓树。

  又西北一百里,曰堇(q0n)理之山,其上多松柏,多美梓(z!),其

  阴多丹雘(hu^),多金,其兽多豹虎。有鸟焉,其状如鹊,青身白喙(hu@),

  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其鸣自叫。

  【译文】再往西北一百里,是座堇理山,山上有茂密的松树柏树,还有

  很多优良梓树,山北阴面多出产青雘,并且有丰富的金,这里的野兽以豹子

  和老虎最多。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喜鹊,却是青色的身子白色的

  嘴巴,白色的眼睛白色的尾巴,名称是青耕,人饲养它可以辟瘟疫,它发出

  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东南三十里,曰依轱(k&)之山,其上多杻(ni()橿(ji1ng),多

  苴(zh1)①。有兽焉,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l@n),善駚(y1ng)

  ■(f6n),食者不风。

  【注释】①苴:通“柤”。即柤树。

  【译文】再往东南三十里,是座依轱山,山上有茂密的杻树和橿树,柤

  树也不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狗,长着老虎一样的爪子而身上

  又有鳞甲,名称是獜,擅长跳跃腾扑,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风痺病。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即谷之山,多美玉,多玄豹,多闾(lǘ)麈(zh(),

  多麢(l0ng)■(zhu^)。其阳多珉,其阴多青雘(hu^)。

  【译文】再往东南三十五里,是座即谷山,这里多出产优良玉石,有很

  多黑豹,还有不少的山驴和麈,羚羊和■也很多。山南阳面盛产珉石,山北

  阴面盛产青雘。

  又东南四十里,曰鸡山,其上多美梓(z!),多桑,其草多韭。

  【译文】再往东南四十里,是座鸡山,山上到处是优良梓树,还有茂密

  的桑树,而花草以野韭菜为最多。

  又东南五十里,曰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

  之者不心痛。其上有金,其下有赭(zh7)。

  【译文】再往东南五十里,是座高前山。这座山上有一条溪水,非常冰

  凉而又特别清澈,是神仙帝台所用过的浆水,饮用了它就能使人不患心痛

  病。山上有丰富的金,山下有丰富的赭石。

  又东南三十里,曰游戏之山,多雘杻(ni()、橿(ji1ng)、(穀)[榖

  (g^u)],多玉,多封石。

  【译文】再往东南三十里,是座游戏山,这里有茂密的杻树、橿树、构

  树,还有丰富的玉石,封石也很多。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从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竹。从水出于其上,潜

  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枝尾①,食之无蛊(g()(疫)[疾]。

  【注释】①枝:分支的,分叉的。

  【译文】再往东南三十五里,是座从山,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山下

  有茂密的竹丛。从水由这座山顶上发源,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三足鳖,

  长着叉开的尾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疑心病。

  又东南三十里,曰婴■(zh5n)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梓(z!)、

  櫄(ch&n)①。

  【注释】①櫄:又叫杶树,形状像臭椿树,树干可制做车辕。

  【译文】再往东南三十里,是座婴■山,山上到处是松树柏树,山下有

  茂密的梓树、櫄树。

  又东南三十里,曰毕山。帝苑之水出焉,东北流注于(视)[瀙](q@n),

  其中多水玉,多蛟。其上多■(y()琈之玉。

  【译文】再往东南三十里,是座毕山。帝苑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北流

  入瀙水,水中多出产水晶石,还有很多蛟。山上有丰富的■琈玉。

  又东南二十里,曰乐马之山。有兽焉,其状如彙(w6i),赤如丹火,

  其名曰■(l@),见(xi4n)则其国大疫。

  【译文】再往东南二十里,是座乐马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

  的刺猬,全身赤红如丹火,名称是■,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会发生

  大瘟疫。

  又东南二十五里,曰葴(ji1n)山,(视)瀙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汝水,

  其中多人鱼,多蛟,多颉(ji2)①。

  【注释】①颉:据古人说是一种皮毛青色而形态像狗的动物。可能就是今天所说的水獭(t3)。

  【译文】再往东南二十五里,是座葴山,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

  入汝水,水中有很多人鱼,又有很多蛟,还有很多的颉。

  又东四十里,曰婴山,其下多青雘(hu^),其上多金玉。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是座婴山,山下有丰富的青雘,山上有丰富的

  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东三十里,曰虎首之山,多苴(zh1)、椆(di1o)、椐①。

  【注释】①椆:据古人说是一种耐寒冷而不凋落的树木。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虎首山,有茂密的柤树、椆树、椐树。

  又东二十里,曰婴矦之山,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婴矦山,山上多出产封石,山下多出产红

  色锡土。

  又东五十里,曰大孰之山。杀水出焉,东北流注于(视)[瀙]水,其中

  多白垩(6)。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大孰山。杀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北流入

  瀙水,沿岸到处是白色垩土。

  又东四十里,曰卑山,其上多桃、李、苴(zh1)、梓(z!),多纍(l7i)

  ①。

  【注释】①纍:又叫做滕,古人说是一种与虎豆同类的植物。虎豆是缠蔓于树枝而生长的,

  所结豆荚,成熟后是黑色,有毛刺外露,像老虎指爪,而荚中豆子有斑点,像老虎身上的斑纹,所以

  又叫虎櫐(l7i)。虎櫐,即今所说的紫藤。櫐,同“蘽”,蔓生植物。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是座卑山,山上有茂密的桃树、李树、柤树、

  梓树,还有很多紫藤树。

  又东三十里,曰倚帝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状如鼣(f6i)

  鼠①,白耳白喙(hu@),名曰狙(q&)如,见(xi4n)则其国有大兵。

  【注释】①鼳鼠:不详何种动物。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倚帝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有丰富

  的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鼣鼠,长着白耳朵白嘴巴,名称是狙如,在

  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会发生大战争。

  又东三十里,曰鲵(n0)山。鲵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美垩(6)。

  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hu^)。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鲵山。鲵水从这座山顶上发源,潜流到山

  下,这里有很多优良垩土。山上有丰富的金,山下有丰富的青雘。

  又东三十里,曰雅山。澧(l@)水出焉,东流注于(视)[瀙]水,其中

  多大鱼。其上多美桑,其下多苴(zh1),多赤金。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雅山。澧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瀙水,

  水中有很多大鱼。山上有茂密的优良桑树,山下有茂密的柤树,这里还多出

  产黄金。

  又东五十(五)里,曰宣山。沦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视)[瀙]水,其

  中多蛟。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q*),其叶大尺余,赤理、黄

  华、青雘(f&),名曰帝女之桑。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宣山。沦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瀙

  水,水中有很多蛟。山上有一种桑树,树干合抱有五十尺粗细,树枝交叉伸

  向四方,树叶方圆有一尺多,红色的纹理、黄色的花朵、青色的花萼,名称

  是帝女桑。

  又东四十五里,曰衡山,其上多青雘(hu^),多桑,其鸟多鸜(q*)

  鹆(y()。

  【译文】再往东四十五里,是座衡山,山上盛产青雘,还有茂密的桑树,

  这里的禽鸟以八哥最多。

  又东四十里,曰丰山,其上多封石,其木多桑,多羊桃,状如桃而方茎,

  可以为皮张(zh4ng)①。

  【注释】①为:治理。这里是治疗的意思。张:通“胀”。浮肿。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是座丰山,山上多出产封石,这里的树木大多

  是桑树,还有大量的羊桃,形状像一般的桃树却是方方的茎干,可以用它医

  治人的皮肤肿胀病。

  又东七十里,曰妪(y))山,其上多美玉,其下多金,其草多鸡谷。

  【译文】再往东七十里,是座妪山,山上盛产优良玉石,山下盛产金,

  这里的花草以鸡谷草最为繁盛。

  又东三十里,曰鲜山,其木多楢(qi&)、杻(ni()、苴(zh1),其

  草多■(m6n)冬①,其阳多金,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膜(大)[犬]

  ②,赤喙(hu@)、赤目、白尾,见(xi4n)则其邑有火,名曰■(y@)即。

  【注释】①■冬:就是现在称作蔷薇的蔓生植物,花,果、根都可入药或制造香料。②膜犬:

  据古人说是西膜之犬,这种狗的体形高大,长着浓密的毛,性情猛悍,力量很大。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鲜山,这里的树木以楢树、杻树、柤树最

  多,花草以蔷薇最多,山南阳面有丰富的金,山北阴面有丰富的铁。山中有

  一种野兽,形状像膜犬,长着红嘴巴、红眼睛、白尾巴,在哪个地方出现那

  里就会有火灾,名称是■即。

  又东三十里,曰章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美石。皋水出焉,东流注于澧

  (l@)水,其中多脃(cu@)石①。

  【注释】①脃石:一种又轻又软而易断易碎的石头。脃,即“脆”的本字。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章山,山南阳面多出产金,山北阴面多出

  产漂亮的石头。皋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澧水,水中有许多脃石。

  又东二十五里,曰大支之山,其阳多金,其木多(穀)[榖](g^u)柞

  (zu^),无草(木)。

  【译文】再往东二十五里,是座大支山,山南阳面有丰富的金,这里的

  树木大多是构树和柞树,但不生长草。

  又东五十里,曰区吴之山,其木多苴(zh1)。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区吴山,这里的树木以柤树为最繁盛。

  又东五十里,曰声匈之山,其木多(穀)[榖] (g^u),多玉,上多封

  石。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声匈山,这里有茂密的构树,到处是玉石,

  山上还盛产封石。

  又东五十里,曰大騩(gu9)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砥(d!)石。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大騩山,山南阳面多出产黄金,山北阴面

  多出产细磨石。

  又东十里,曰踵臼(ji))之山,无草木。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踵臼山,不生长花草树木。

  又东北七十里,曰历石之山,其木多荆、芑(q!),其阳多黄金,其阴

  多砥(d!)石。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xi4n)则

  其国有大兵。

  【译文】再往东北七十里,是座历石山,这里的树木以牡荆和枸杞最多,

  山南阳面盛产黄金,山北阴面盛产细磨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

  却长着白色的脑袋老虎一样的爪子,名称是梁渠,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

  里就会发生大战争。

  又东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中有美赭(zh7)。

  其木多苴(zh1),多■(m6i)。其阳多金,其阴多铁。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里,是座求山,求水从这座山顶上发源,潜流到

  山下,这里有很多优良赭石。山中到处是柤树,还有矮小丛生的■竹。山南

  阳面有丰富的金,山北阴面有丰富的铁。

  又东二百里,曰丑阳之山,其上多椆(di1o)椐(j&)。有鸟焉,其状

  如乌而赤足,名曰■(zh!)■(t*),可以御火。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丑阳山,山上有茂密的椆树和椐树。山中

  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红色爪子,名称是■■,人饲养它可

  以辟火。

  又东三百里,曰奥山,其上多柏、杻(ni()、橿(ji1ng),其阳多■

  (y()琈之玉。奥水出焉,东流注于(视)[瀙]水。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奥山,山上有茂密的松树、杻树、橿树,

  山南阳面盛产■琈玉。奥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瀙水。

  又东三十五里,曰服山,其木多苴(zh1),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译文】再往东三十五里,是座服山,这里的树木以柤树最多,山上有

  丰富的封石,山下多出产红色锡土。

  又东[三]百十里,曰杳(y3o)山,其上多嘉荣草,多金玉。

  【译文】再往东三百一十里,是座杳山,山上到处是嘉荣草,还有丰富

  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山,其木多楢(qi&)、檀(t2n)、杻(ni(),

  其草多香。有兽焉,其状如彘(zh@),黄身、白头、白尾,名曰闻膦(1@n),

  见(xi4n)则天下大风。

  【译文】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是座■山,这里的树木,以楢树、檀树、

  杻树最多,而草类主要是各种香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猪,却

  是黄色的身子、白色的脑袋、白色的尾巴,名称是闻膦,一出现天下就会刮

  起大风。

  凡荆山之首,自翼望之山至于■山,凡四十八山,三千七百三十二里。

  其神状皆彘身人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祈瘗(y@),[婴]用一珪,糈(x()

  用五种之(精)[糈]。禾山①,帝也。其祠:太牢之具,羞瘗,倒毛②;[婴]

  用一璧,牛无常。堵山、玉山,冢也,皆倒祠③,羞(毛)[用]少牢,婴(毛)

  [用]吉玉。

  【注释】①禾山:这一山系并未述及禾山,不知是哪一山的误写。②倒毛:毛指毛物,即作

  为祭品的牲畜。倒毛就是在祭礼举行完后,把猪、牛、羊三牲反倒着身子埋掉。③倒祠:也是倒毛的

  意思。

  【译文】总计荆山山系之首尾,自翼望山起到■山止,一共四十八座山,

  途经三千七百三十二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猪的身子而人的头。祭祀山

  神:在毛物中用一只公鸡来祭祀后而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珪

  献祭,祀神的米用黍、稷、稻、粱、麦五种粮米。禾山,是诸山的首领。祭

  祀禾山山神:在毛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进献后埋入地下,

  而且将牲畜倒着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献祭,但也不必三牲全备。

  堵山、玉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后都要将牲畜倒着埋掉,进献的祭祀品是

  用猪、羊,在祀神的玉器中要用一块吉玉。

  中次十二(经)[山]洞庭山首,曰篇遇之山,无草木,多黄金。

  【译文】中央第十二列山系洞庭山山系之首座山,是座篇遇山,这里不

  生花草树木,蕴藏着丰富的黄金。

  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①,甚毒,伤人必死②。其上

  多黄金,其下多■(y&)琈之玉。

  【注释】①桂竹:竹子的一种。古人说它有四、五丈高,茎干合围有二尺粗,叶大节长,形

  状像甘竹而皮是红色。②伤:刺的意思。作动词用。

  【译文】再往东南五十里,是座云山,不生长花草树木。但有一种桂竹,

  毒性特别大,枝叶刺着人就必死。山上盛产黄金,山下盛产■琈玉。

  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穀)[榖](g^u)、柞(zu^)、

  椆(di1o)、椐(j&),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多扶竹①。

  【注释】①扶竹:即邛(qi$ng)竹。节杆较长,中间实心,可以制做手杖,所以又叫扶老

  竹。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三十里,是座龟山,这里的树木以构树、柞树、

  椆树、椐树最为繁盛,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石青、雄黄,还有很多

  扶竹。

  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①,多黄金、铜、铁,无木。

  【注释】①筀竹:就是桂竹。据古人讲,因它是生长在桂阳地方的竹子,所以叫做桂竹。

  【译文】再往东七十里,是座丙山,有茂密的桂竹,还有丰富的黄金、

  铜、铁,但没有树木。

  又东南五十里,曰风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痠(su1n)石、文石

  ①,多铁,其木多柳、杻(ni()、檀(t2n)、楮(ch()。其东有林焉,

  曰莽浮之林,多美木鸟鲁。

  【注释】①痠石:不详何样石头。

  【译文】再往东南五十里,是座风伯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盛产痠石、色彩斑斓的漂亮石头,还盛产铁,这里的树木以柳树、杻树、

  檀树、构树最盛多。在风伯山东面有一片树林,叫做莽浮林,其中有许多的

  优良树木和禽鸟野兽。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

  桑、楮(ch(),其草多竹、鸡鼓①。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手]

  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注释】①鸡鼓:即上文所说的鸡谷草。鼓、谷二字音同而假借。

  【译文】再往东一百五十里,是座夫夫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

  产石青、雄黄,这里的树木以桑树、构树最多,而花草以竹子、鸡谷草最为

  繁盛。神仙于儿就住在这座山里,形貌是人的身子却手握两条蛇,常常游玩

  于长江水的深渊中,出没时都有闪光。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

  (zh1)、梨、橘、櫾(y^u),其草多葌(ji1n)、蘪(m6i)芜、芍药、

  芎(xi$ng)①。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l@)沅之风,交潇

  (xi1o)湘之渊②,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

  而载蛇③,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注释】①蘪芜:一种香草,可以入药。②潇:水又清又深的样子。③载:戴。这里是缠绕

  的意思。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二十里,是座洞庭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

  出产银和铁,这里的树木以柤树、梨树、橘子树、柚子树居多,而花草以兰

  草、蘪芜、芍药、芎等香草居多。天帝的两个女儿住在这座山里,她俩常

  在长江水的深渊中游玩。从澧水和沅水吹来的清风,交会在幽清的湘水渊潭

  上,这里正是九条江水汇合的中间,她俩出入时都有旋风急雨相伴随。洞庭

  山中还住着很多怪神,形貌像人而身上绕着蛇,左右两只手也握着蛇。这里

  还有许多怪鸟。

  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棕、枏(n2n)、荆、芑(q!)、

  竹、箭、■(m6i)、箘(j)n)①,其上多黄金、玉,其下多文石、铁,其

  兽多麋、鹿、■(j!)②,[其鸟多]就③。

  【注释】①箘:一种小竹子,可以制做箭杆。②■:同“麂”,一种小型鹿,仅雄性有角。

  ③就:即鹫,一种大型猛禽,属于雕鹰之类。就、鹫二字同音而假借。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八十里,是座暴山,在茂密的草木中以棕树、楠

  木树、牡荆树、枸杞树和竹子、箭竹、■竹、箘竹居多,山上多出产黄金、

  玉石,山下多出产彩色花纹的漂亮石头、铁,这里的野兽以麋鹿、鹿、麂居

  多,这里的禽鸟大多是鹫鹰。

  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y()琈之玉,其

  木多柳、杻(ni()、檀(t2n)、桑。有兽焉,其状如龟,而自身赤首,名

  曰蛫(gu!),是可以御火。

  【译文】再往东南二百里,是座即公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

  ■琈玉,这里的树木以柳树、杻树、檀树、桑树最多。山中生长着一种野兽,

  形状像一般的乌龟,却是白身子红脑袋,名称是蛫,人饲养它可以辟火。

  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曰尧山,其阴多黄垩(6),其阳多黄金,其木

  多荆、芑(q!)、柳、檀(t2n),其草多薯(sh()■、■(zh*)。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是座尧山,山北阴面多出产黄色垩土,

  山南阳面多出产黄金,这里的树木以牡荆树、枸杞树、柳树、檀树最多,而

  草以山药、苍术或白术最为繁盛。

  又东南一百里,曰江浮之山,其上多银、砥(d!)砺(l0),无草木,

  其兽多豕(sh!),鹿。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里,是座江浮山,山上盛产银、磨石,这里没有

  花草树木,而野兽以野猪、鹿居多。

  又东二百里,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穀)[榖]

  (g^u)、柞(zu^)、柳、杻(ni(),其草多荣草。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真陵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玉

  石,这里的树木以构树、柞树、柳树、杻树最多,而草大多是可以医治风痹

  病的荣草。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阳帝之山,多美铜,其木多橿(ji1ng)、杻、

  檿(y3n)、楮(ch()①,其兽多麢(l0ng)麝(sh6)。

  【注释】①檿:即山桑,是一种野生桑树,木质坚硬,可以制做弓和车辕。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二十里,是座阳帝山,到处是优质铜,这里的树

  木大多是橿树、杻树、山桑树、楮树,而野兽以羚羊和麝香鹿最多。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汵](j9n)

  石、赭(zh7),其木多柳、芑(q!)、楮(ch()、桑,其兽多麋、鹿,多

  白蛇、飞蛇①。

  【注释】①飞蛇:即螣(teng)蛇,也作“腾蛇”。传说是能够乘雾腾云而飞行的蛇,属于

  龙一类。

  【译文】再往南九十里,是座柴桑山,山上盛产银,山下盛产碧玉,到

  处是柔软如泥的汵石、赭石,这里的树木以柳树、枸杞树、楮树、桑树居多,

  而野兽以麋鹿、鹿居多,还有许多白色蛇、飞蛇。

  又东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q!),

  其虫多怪蛇、怪虫①。

  【注释】①虫:古时南方人也称蛇为虫。

  【译文】再往东二百三十里,是座荣余山,山上多出产铜,山下多出产

  银,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柳树、枸杞树,这里的虫类有很多怪蛇、怪虫。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

  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p@n)豚(t*n)刏(j9),

  糈(x()用稌(t*)。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

  其祠:皆肆瘗(y@)①,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用]一吉玉。洞庭、

  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②。

  【注释】①肆:陈设。②惠:这里是绘的意思。惠、绘二字同音而假借。

  【译文】总计洞庭山山系之首尾,自篇遇山起到荣余山止,一共十五座

  山,途经二千八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鸟的身子龙的脑袋。祭祀山神:

  在毛物中宰杀一只公鸡、一头母猪作祭品,祀神的米用稻米。凡夫夫山、即

  公山、尧山、阳帝山,都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几座山的山神:都要陈列牲

  畜、玉器而后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献祭,在毛物中用猪、羊二牲作祭品,

  在祀神的玉器中要用吉玉。洞庭山、荣余山,是神灵显应之山,祭祀这二位

  山神:都要陈列牲畜、玉器而后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及猪、牛、羊齐全的

  三牲献祭,祀神的玉器要用十五块玉圭十五块玉璧,用青、黄、赤、白、黑

  五样色彩绘饰它们。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译文】以上是中央经历之山的记录,总共一百九十七座山,二万一千

  三百七十一里。

  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译文】总计天下名山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分布在大地之东西南北中

  各方,一共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

  其《五臧(z4ng)》①,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

  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

  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②,戈矛之所发也,

  刀铩(sh1)之所起也③,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④,禅(sh4n)

  于梁父⑤,七十二家,得失之数⑥,皆在此内,是谓国用⑦。

  【注释】①五臧:即五脏。臧,通“脏”。五脏,指人的脾、肺、肾、肝、心等五种主要器

  官。这里用来比喻《五臧山经》中所记的重要大山,如同人的五脏六腑似的,也是天地山海之间的五

  脏。②树:种植,栽培。谷:这里泛指农作物。③铩:古代一种兵器,即铍(p9)。大矛。④封:古

  时把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的活动称为“封”。太山:即泰山。⑤禅:古时把帝王在泰山南面的小山

  梁父山上辟基祭地的活动称为“禅”。⑥数:命运。⑦据学者研究,这一段话非本书原有,是先秦人

  的相传之语及注释的话,后被校勘本书的人采录而附于此。因底本原有,故一仍其旧。

  【译文】大禹说:天下的名山,经历了五千三百七十座,六万四千零五

  十六里,这些山分布在大地东西南北中各方。把以上山记在《五臧山经》中,

  原因是除此以外的小山太多,不值得一一记述。广阔的天地从东方到西方共

  二万八千里,从南方到北方共二万六千里,江河源头所在之山是八千里,江

  河流经之地是八千里,出产铜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出产铁的山有三千六百

  九十座。这些是天下地上划分疆土、种植庄稼的凭借,也是戈和矛产生的缘

  故,刀和铩兴起的根源,因而能干的人富裕有余,笨拙的人贫穷不足。国君

  在泰山上行祭天礼,在梁父山上行祭地礼,一共有七十二家,或得或失的运

  数,都在这个范围内,国家财用也可以说是从这块大地取得的。

  右《五臧山经》五篇,大凡一万五千五百三字。

  【译文】以上是《五臧山经》五篇,一共有一万五千五百零三个字。

  山海经卷六

  海外南经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①,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

  四时②,要之以太岁③。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注释】①六合:古人以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为六合。②四时:古人以春、夏、秋、

  冬四季为四时。③太岁:又叫岁星,即木星。木星在黄道带里每年经过一宫,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

  所以古人用以纪年。

  【译文】大地所负载的,包括上下四方之间的万物,在四海以内,有太

  阳和月亮照明,有大小星辰经历,又有春夏秋冬记季节,还有太岁正天时。

  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灵造化所生成,故万物各有不同的形状,有的夭折而有

  的长寿,只有圣明之人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海外自西南陬(z#u)至东南陬者①。

  【注释】①陬:角。又本书自《海外南经》以下各篇,大概最早成书时先有图画,后有文字,

  而文字只是说明图画的 所以,每篇一开始都有表示方位的一句话,像本篇的“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

  陬者”一句就是。

  【译文】海外从西南角到东南角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分别如下。

  结匈国在其西南①,其为人结匈②。

  【注释】①其:代指邻近结匈国的灭蒙鸟。而灭蒙鸟在结匈国的北边,参看本书《海外西经》。

  ②结匈:可能指现在所说的鸡胸。匈,同“胸”。

  【译文】结胸国在灭蒙鸟的西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像鸡一样尖削凸出

  的胸脯。

  南山在其东南①。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注释】①其:也是代指灭蒙鸟,否则,后面“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一句就重复而多余了。

  以下同此。

  【译文】南山在灭蒙鸟的东南面。从这座山来的人,把虫叫做蛇,把蛇

  叫做鱼。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南山在结胸国的东南面。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译文】比翼鸟在灭蒙鸟的东面,它作为一种鸟有青色、红色间杂的羽

  毛,两只鸟的翅膀配合起来才能飞翔。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比翼鸟在南山的东

  面。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

  颊(ji2)①。

  【注释】①颊:面颊,脸的两侧。

  【译文】羽民国在灭蒙鸟的东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长长的脑袋,全身

  生满羽毛。另一种说法认为羽民国在比翼鸟的东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一副

  长长的脸颊。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①。在羽民东,其为人小颊赤肩,

  尽十六人。

  【注释】①司:视察。这里是守候的意思。

  【译文】有叫二八的神人,手臂连在一起,在这旷野中为天帝守夜。这

  位神人在羽民国的东面,那里的人都是狭小的脸颊和赤红的肩膀,总共有十

  六个人。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译文】毕方鸟在它的东面,在青水的西面,这种鸟长着一副人的面孔

  却是一只脚。另一种说法认为毕方鸟在二八神人的东面。

  讙(hu1n)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hu@),方捕鱼①。

  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

  【注释】①方:正在,正当。因为是配合图画的说明文字,所以出现了这种记述具体的一举

  一动的词语。以下此类词语尚多。

  【译文】讙头国在它的南面,那里的人都是人的面孔却有两只翅膀,还

  长着鸟嘴,正在用它们的鸟嘴捕鱼。另一种说法认为讙头国在毕方鸟的东

  面。还有人认为讙头国就是讙朱国。

  厌火国在其(国)南,[其为人]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

  讙朱东。

  【译文】厌火国在它的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野兽一样的身子而且是黑

  色的,火从他们的口中吐出。另一种说法认为厌火国在讙朱国的东面。

  三(株)[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

  为树若彗①。

  【注释】①彗:即彗星。因为它拖着一条又长又散的尾巴就像扫帚,所以通常也称为扫帚星。

  这里实际是指树的形状像一把扫帚。

  【译文】三珠树在厌火国的北面,生长在赤水岸边,那里的树与普通的

  柏树相似,叶子都是珍珠。另一种说法认为那里的树像彗星的样子。

  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

  【译文】三苗国在赤水的东面,那里的人是一个跟着一个地行走。另一

  种说法认为三苗国就是三毛国。

  戴(zh@)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一曰(臷)[盛]国在三

  毛东。

  【译文】臷国在它的东面,那里的人都是黄色皮肤,能操持弓箭射死蛇。

  另一种说法认为盛国在三毛国的东面。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一曰在臷国东。

  【译文】贯胸国在它的东边,那里的人都是胸膛上穿个洞。另一种说法

  认为贯胸国在臷国的东面。

  交胫(j@ng)国在其东,其为人交胫①。一曰在穿匈东②。

  【注释】①胫:人的小腿。这里指整个腿脚。②穿匈:即贯匈国。穿、贯二字的音义相同。

  【译文】交胫国在它的东面,那里的人总是互相交叉着双腿双脚。另一

  种说法认为交胫国在穿胸国的东面。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考]①,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

  【注释】①考:老。指长寿。

  【译文】不死民在它的东面,那里人的都是黑色的,个个长寿,人人不

  死。另一种说法认为不死民在穿胸国的东面。

  (岐)[反]舌国在其东,[其为人反舌]。一曰在不死民东。

  【译文】反舌国在它的东面,那里的人都是舌根在前、舌尖伸向喉部。

  另一种说法认为反舌国在不死民的东面。

  昆仑虚(q&)在其东①,虚(q&)四方②。一曰在(岐)[反]舌东,为

  虚四方。

  【注释】①虚:大丘。这里是山的意思。②虚:所在地。这里指山下底部地基。

  【译文】昆仑山在它的东面,山基呈四方形。另一种说法认为昆仑山在

  反舌国的东面,山基向四方延伸。

  羿(y@)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①,羿射杀之。在昆仑虚(q&)东。羿持

  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持]戈。

  【注释】①羿:神话传说中的天神。凿齿:传说是亦人亦兽的神人,有一个牙齿露在嘴外,

  有五、六尺长,形状像一把凿子。

  【译文】羿与凿齿在寿华的荒野交战厮杀,羿射死了凿齿。地方就在昆

  仑山的东面。在那次交战中羿手拿弓箭,凿齿手拿盾牌。另一种说法认为凿

  齿拿着戈。

  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译文】三首国在它的东面,那里的人都是一个身子三个头。

  周饶国在其东,其为人短小,冠带①。一曰焦侥国在三首东②。

  【注释】①冠带:这里都作动词用,即戴上冠帽、系上衣带。②焦侥国:传说此国与周饶国

  的人只有三尺高。而“焦侥”、“周饶”都是“侏儒”之声转。侏儒是短小的人。则焦侥国即周饶国,

  就是现在所说的小人国。

  【译文】周饶国在它的东面,那里的人都是身材矮小的,戴帽子系腰带

  而整齐讲究。另一种说法认为周饶国在三首国的东面。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一曰在焦侥东,捕鱼海中。

  【译文】长臂国在它的东面,那里的人正在水中捕鱼,左右两只手各抓

  着一条鱼。另一种说法认为长臂国在焦侥国的东面,那里的人是在大海中捕

  鱼的。

  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k))葬于阴①。爰有熊、罴(p0)、文虎、

  蜼(w7i)、豹、离朱、视肉②。吁咽、文王皆葬其所③。一曰汤山。一曰

  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鸱](ch9)久、视肉、虖交④。

  【注释】①帝喾: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唐尧的父亲。②离朱:可能是神话传说中的三足鸟。这

  种鸟在太阳里,与乌鸦相似,但长着三只足。视肉: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形状像牛肝,有两只眼睛,

  割去它的肉吃了后,不长时间就又重新生长出来,完好如故。③吁咽:可能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虞舜。

  文王:即周文王姬昌,是周朝开国君主。④虖交:不详何物。

  【译文】狄山,唐尧死后葬在这座山的南面,帝喾死后葬在这座山的北

  面。这里有熊、罴、花斑虎、长尾猿、豹子、三足乌、视肉。吁咽和文王也

  埋葬在这里。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在汤山。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有熊、罴、

  花斑虎、长尾猿、豹子、离朱鸟、鹞鹰、视肉、虖交。

  (其)[有]范林方三百里①。

  【注释】①范林:树林繁衍茂密。

  【译文】有一片方圆三百里大小的范林。

  南方祝融①,兽身人面,乘两龙。

  【注释】①祝融:神话传说中的火神。

  【译文】南方的祝融神,长着野兽的身子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

  山海经卷七

  海外西经

  海外自西南陬(z#u)至西北陬者。

  【译文】海外从西南角到西北角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分别如下。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译文】灭蒙鸟在结胸国的北面,那里的鸟是青色羽毛,拖着红色尾巴。

  大运山高三百仞(r6n)①,在灭蒙鸟北。

  【注释】①仞:古代的八尺合一仞。

  【译文】大运山高三百仞,屹立在灭蒙鸟的北面。

  大乐(y6)之野,夏后启于此儛(w()《九代》①,乘两龙,云盖三层。

  左手操翳(y@)②,右手操环,佩玉璜(hu2ng)③。在大运山北。一曰大

  遗之野。

  【注释】①夏后启:传说是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的儿子,夏朝第一代国君。夏后,即夏王。儛:

  同“舞”。②翳:用羽毛做的像伞形状的华盖。③璜:一种半圆形玉器。

  【译文】大乐野,夏后启在这地方观看《九代》乐舞,乘驾着两条龙,

  飞腾在三重云雾之上。他左手握着一把华盖,右手拿着一只玉环,腰间佩挂

  着一块玉璜。大乐野就在大运山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夏后启观看乐舞《九

  代》是在大遗野。

  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译文】三身国在夏后启所在之地的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一个脑袋三

  个身子。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①。

  【注释】①手:这里指马的腿蹄。

  【译文】一臂国在三身国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一条胳膊、一只眼睛、

  一个鼻孔。那里还有黄色的马,身上有老虎斑纹,长着一只眼睛和一条腿蹄。

  奇(j9)肱(g#ng)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①。

  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注释】①文马:即吉良马,白身子红鬃毛,眼睛像黄金,骑上它,寿命可达一千年。

  【译文】奇肱国在一臂国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一条胳膊和三只眼睛,

  眼睛分为阴阳而阴在上阳在下,骑着名叫吉良的马。那里还有一种鸟,长着

  两个脑袋,红黄色的身子,栖息在他们的身旁。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①,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

  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注释】①形天:即刑天,是神话传说中一个没有头的神。形,通“刑”,割、杀之意。天

  是颠顶之意,指人的头。刑天就是砍断头。所以,此神原本无名,在被断首之后才有了刑天神的名称。

  【译文】刑天与天帝争夺神位,天帝砍断了刑天的头,把他的头埋在常

  羊山。没了头的刑天便以乳头做眼睛,以肚脐做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

  斧而舞动。

  女祭、女(戚)[薎(mi6)]在其北,居两水间,(戚)[薎]操(鱼薎)

  [鱼■(zh@)]①,祭操俎(z()②。

  【注释】①觛:就是小觯。觛是古代的一种酒器。②俎:古代祭祀时盛供品的礼器。

  【译文】叫做祭的女巫、叫做薎的女巫住在刑天与天帝发生争斗之地的

  北面,正好处于两条水流的中间,女巫薎手里拿着兕角小酒杯,女巫祭手里

  捧着俎器。

  ■(c@)鸟、■(zh1n)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在女祭北。■鸟人

  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集。

  【译文】一种■鸟、一种■鸟,它们的颜色是青中带黄,经过哪个国家

  那个国家就会败亡。■鸟和■鸟栖息在女巫祭的北面。■鸟长着人的面孔,

  立在山上。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两种鸟统称维鸟,是青色鸟、黄色鸟聚集在一

  起的混称。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译文】丈夫国在维鸟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穿衣戴帽而佩带宝剑的模

  样。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zh@)杀之①。在丈夫北。以右手鄣(zh4ng)

  其面②。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注释】①炙:烧烤。②鄣:同“障”。挡住,遮掩。

  【译文】有一具女丑的尸体,她生前是被十个太阳的热气烤死的。她横

  卧在丈夫国的北面。死时用右手遮住她的脸。十个太阳高高挂在天上,女丑

  的尸体横卧在山顶上。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

  也。

  【译文】巫咸国在女丑的北面,那里的人是右手握着一条青蛇,左手握

  着一条红蛇。有座登葆山,是一群巫师来往于天上与人间的地方。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zh@),前后皆有首,黑。

  【译文】称作并封的怪兽在巫咸国的东面,它的形状像普通的猪,却前

  后都有头,是黑色的。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译文】女子国在巫咸国的北面,有两个女子住在这里,四周有水环绕

  着。另一种说法认为她们住在一道门的中间。

  轩(xu1n)辕(yu2n)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

  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译文】轩辕国在穷山的旁边,那里的人就是不长寿的也能活八百岁。

  轩辕国在女子国的北面,他们长着人的面孔却是蛇的身子,尾巴盘绕在头顶

  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译文】穷山在轩辕国的北面,那里的人拉弓射箭不敢向着西方射,是

  因为敬畏黄帝威灵所在的轩辕丘。轩辕丘位于轩辕国北部,这个轩辕丘呈方

  形,被四条大蛇相互围绕着。

  (此)诸(夭)[沃]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

  露①,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

  两鸟居前导之。

  【注释】①甘露:古人所谓甜美的露水,以为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

  【译文】有个叫做沃野的地方,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凤鸟自由自在地

  舞蹈;凤皇生下的蛋,那里的居民食用它;苍天降下的甘露,那里的居民饮

  用它:凡是他们所想要的都能随心如意。那里的各种野兽与人一起居住。沃

  野在四条蛇的北面,那里的人用双手捧着凤皇蛋正在吃,有两只鸟在前面引

  导着。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曰鰕(xi1)①。即有神圣乘此

  以行九野②。一曰鳖鱼在(夭)[沃]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注释】①鰕:体型大的鲵(n0)鱼叫做鰕鱼。鲵鱼是一种水陆两栖类动物,有四只脚,长

  尾巴,眼小口大,生活在山谷溪水中。因叫声如同小孩啼哭,所以俗称娃娃鱼。②九:表示多数。这

  里是广大的意思。

  【译文】既可在水中居住又可在山陵居住的龙鱼在沃野的北面,龙鱼的

  形状像一般的鲤鱼。另一种说法认为像鰕鱼。就有神圣的人骑着它遨游在广

  大的原野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鳖鱼在沃野的北面,这种鱼的形状也与鲤鱼

  相似。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p0)发①。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

  角,乘之寿二千岁。

  【注释】①被:通“披”。

  【译文】白民国在龙鱼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白皮肤而披散着头

  发。有一种叫做乘黄的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脊背上有角,人要是骑上

  它就能活两千年的长寿。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圣人代立],于此取

  之①。

  【注释】①圣人代立,于此取之:据古人解说,肃慎国的习俗是人们平时没衣服,一旦中原

  地区有英明的帝王继立,那么,常雄树就生长出一种树皮,那里的人取它可以制成衣服穿。

  【译文】肃慎国在白民国的北面。有一种树木叫做雄常树,每当中原地

  区有圣明的天子继位,那里的人就取雄常树的树皮来做衣服。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被(p0)发。一曰长脚。

  【译文】长股国在雄常树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披散着头发。另一种说法

  认为长股国叫长脚国。

  西方蓐(r))收①,左耳有蛇,乘两龙。

  【注释】①蓐收:神话传说中的金神,样子是人面孔、虎爪子、白毛发,手执钺(y)e)斧。

  【译文】西方的蓐收神,左耳上有一条蛇,乘驾两条龙飞行。

  山海经卷八

  海外北经

  海外自(东)[西]北陬(z#u)至(西)[东]北陬者。

  【译文】海外从西北角到东北角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分别如下。

  无(■)[启](q!)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启]①。

  【注释】①无启:无嗣。传说无启国的人住在洞穴中,平常吃泥土,不分男女,一死就埋了,

  但他们的心不腐朽,死后一百二十年就又重新化成人。

  【译文】无启国在长股国的东面,那里的人不生育子孙后代。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

  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

  色,居钟山下。

  【译文】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他睁开眼睛便是白昼,闭上眼睛便是

  黑夜,一吹气便是寒冬,一呼气便是炎夏,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

  呼吸就生成风,身子有一千里长。这位烛阴神在无启国的东面。他的形貌是

  人一样的面孔,蛇一样的身子,全身赤红色,住在钟山脚下。

  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译文】一目国在钟山的东面,那里的人是在脸的中间长着一只眼睛。

  另一种说法认为像普通的人有手有脚。

  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膝,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

  足反折。

  【译文】柔利国在一目国的东面,那里的人是一只手一只脚,膝盖反长

  着,脚弯曲朝上。另一种说法认为柔利国叫做留利国,人的脚是反折着的。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ju6)为泽

  溪①。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②。禹厥之,三仞(r6n)

  三沮(j()③,乃以为众帝之台④。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

  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y*)有

  一蛇⑤,虎色⑥,首冲南方。

  【注释】①厥:通“撅”。掘。②五谷:五种谷物。泛指庄稼。③三:表示多数。仞:通“■”,

  充满。沮:败坏。这里是陷落的意思。④众帝:指帝尧、帝喾、帝丹朱、帝舜等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⑤隅:角落。⑥虎色:虎文,即老虎皮毛的颜色纹理。

  【译文】天神共工的臣子叫相柳氏,有九个头,九个头分别在九座山上

  吃食物。相柳氏所触动之处,便掘成沼泽和溪流。大禹杀死了相柳氏,血流

  过的地方发出腥臭味,不能种植五谷。大禹挖填这地方,多次填满而多次蹋

  陷下去,于是大禹便把挖掘出来的泥土为众帝修造了帝台。这帝台在昆仑山

  的北面,柔利国的东面。这个相柳氏,长着九个脑袋和人的面孔,蛇的身子

  而是青色。射箭的人不敢向北方射,因为敬畏共工威灵所在的共工台。共工

  台在相柳的东面,台是四方形的,每个角上有一条蛇,身上的斑纹与老虎相

  似,头向着南方。

  深目国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曰在共工台东。

  【译文】深目国在相柳氏所在地的东面,那里的人总是举起一只手。另

  一种说法认为深目国在共工台的东面。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

  【译文】无肠国在深目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体高大而肚子里却没有肠

  子。

  聂(sh6)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①,为人两手聂其耳②。县(xu2n)

  居海水中③,及水所出入奇物。两虎在其东④。

  【注释】①文虎:即雕虎,老虎身上的花纹如同雕画似的。②聂:通“摄”。握持。③县:

  同“悬”。无所依倚。这里是孤单的意思。④两虎:即指上文的两文虎,原来图上的画像就是如此。

  这种说明图上画面的物像、人形、山状、方向、位置等文字,自《海外南经》以下比比皆是。因为原

  画已失,仅剩说明文字,图画与文字不能配合着视读,所以,文中所指所述往往有不甚了了之感。

  【译文】聂耳国在无肠国的东面,那里的人使唤着两只花斑大虎,并且

  在行走时用手托着自己的大耳朵。聂耳国在海水环绕的孤岛上,所以能看到

  出入海水的各种怪物。有两只老虎在它的东面。

  夸父与日逐(zh^u)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

  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神人夸父要与太阳赛跑而追赶它,已追上了太阳。这时夸父很

  渴,想要喝水,于是喝黄河和渭河中的水,喝完了两条河水还是不解渴,又

  要向北去喝大泽中的水,还没走到,就渴死在半路上了。他死时所抛掉的拐

  杖,变成了邓林。

  (博)[夸]父国在聂(sh6)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

  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译文】夸父国在聂耳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体高大,右手握着青色蛇,

  左手握着黄色蛇。邓林在它的东面,其实由两棵非常大的树木形成了树林。

  另一种说法认为夸父国叫博父国。

  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①,河水所入。

  【注释】①禹所积石之山:是一座山,即禹所积石山。传说大禹曾疏通积石山而导引黄河水

  流过。此积石山是另一座山,不是这里所说的禹所积石山。

  【译文】禹所积石山在博父国的东面,是黄河流入的地方。

  拘(缨)[瘿(y!ng)]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瘿]①。一曰利(缨)

  [瘿]之国。

  【注释】①瘿:因脖颈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囊状性赘生物,多肉质,比较大。

  【译文】拘瘿国在禹所积石山的东面,那里的人常用一只手托着脖颈上

  的大肉瘤。另一种说法认为拘瘿国叫做利瘿国。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瘿]南,生河上西北。

  【译文】有种叫做寻木的树有一千里长,在拘瘿国的南面,生长在黄河

  岸上的西北方。

  跂(q@)踵(zh%ng)国在拘(缨)[瘿]东①,其为人大,两足亦大。

  一曰(大)[反]踵②。

  【注释】①跂踵:走路时脚跟不着地。②反踵:脚是反转长的,走路时行进的方向和脚印的

  方向是相反的。

  【译文】跂踵国在拘瘿国的东面,那里的人都是身材高大,两只脚也非

  常大。另一种说法认为跂踵国叫反踵国。

  欧丝之野在(大)[反]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①。

  【注释】①据树:据古人解说,是凭依桑树一边吃桑叶一边吐出丝,像蚕似的。这大概是图

  画上的形状。欧:同“呕”。吐。

  【译文】欧丝野在反踵国的东面,有一女子跪倚着桑树在吐丝。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①,无枝。

  【注释】①仞:古时八尺为一仞。

  【译文】三棵没有枝干的桑树,在欧丝野的东面,这种树虽高达一百仞,

  却不生长树枝。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①。

  【注释】①洲:水中可居人或物的小块陆地。

  【译文】范林方圆三百里,在三棵桑树的东面,它的下面被沙洲环绕着。

  务隅之山,帝颛(zhu1n)顼(x&)葬于阳①。九嫔葬于阴②。一曰爰

  有熊、罴(p0)、文虎、离朱、(鸱)[鸱(ch9)]久、视肉。

  【注释】①颛顼:传说中的上古帝王。②九嫔:指颛顼的九个妃嫔。

  【译文】务隅山,帝颛顼埋葬在它的南面,九嫔埋葬在它的北面。另一

  种说法认为这里有熊、罴、花斑虎、离朱鸟、鹞鹰、视肉怪兽。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马]、视肉、杨柳、甘柤(zh1)、

  甘华①,百果所生②。(有)[在] 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注释】①遗玉:据古人说是一种玉石,先由松枝在千年之后化为伏苓,再过千年之后化为

  琥珀,又过千年之后化为遗玉。甘柤:传说中的一种树木,枝干都是红色的,花是黄色的,叶子是白

  色的,果实是黑色的。甘华:传说中的一种树木,枝干都是红色的,花是黄色的。②百:这里表示很

  多的意思,并非实指。

  【译文】平丘在三棵桑树的东面。这里有遗玉、青马、视肉怪兽、杨柳

  树、甘柤树、甘华树,是各种果树生长的地方。在两座山相夹的一道山谷上,

  有两个大丘处于其间,叫做平丘。

  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t2o)駼(t*)。有兽焉,其名曰駮

  (b$),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qi$ngqi$ng)。

  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

  【译文】北海内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马,名称是騊駼。又有一种

  野兽,名称是駮,形状像白色的马,长着锯齿般的牙,能吃老虎和豹子。又

  有一种白色的野兽,形状像马,名称是蛩蛩。还有一种青色的野兽,形状像

  老虎,名称是罗罗。

  北方禺彊(ji1ng)①,人面鸟身,珥(7r)两青蛇②,践两青蛇。

  【注释】①禺彊:也叫玄冥,神话传说中的水神。②珥:插。这里指穿挂着。

  【译文】北方的禺疆神,长着人的面孔而鸟的身子,耳朵上穿挂着两条

  青蛇,脚底下践踏着两条青蛇。

  山海经卷九

  海外东经

  海外自东南陬(z#u)至东北陬者。

  【译文】海外从东南角到东北角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分别如下。

  􊯤(ji5)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zh1)、甘华。甘

  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

  东。

  【译文】􊯤丘,这里有遗玉、青马、视肉怪兽、杨柳树、甘柤树、甘华

  树。结出甜美果子的树所生长的地方,就在东海边。两座山夹着􊯤丘,上面

  有树木。另一种说法认为􊯤丘就是嗟丘。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各种果树所存在

  的地方,在葬埋帝尧之地的东面。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sh4o)船①。一曰在􊯤(ji5)丘北。

  【注释】①削船:削、梢二字同音假借。梢是长竿子,这里作动词用。梢船就是用长竿子

  撑船。

  【译文】大人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身材高大,正坐在船上撑船。一

  种说法认为大人国在􊯤丘的北面。

  奢比之尸在其北①,兽身、人面、大耳,珥(7r)两青蛇。一曰肝榆之

  尸在大人北。

  【注释】①奢比:也叫奢龙,传说中的神。

  【译文】奢比尸神在大人国的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野兽的身子、人的

  面孔、大大的耳朵,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蛇。另一种说法认为肝榆尸神在大

  人国的北面。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①,食兽,使二(大)[文]虎在旁,其人好(h4o)

  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注释】①衣冠:这里都作动词用,即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译文】君子国在奢比尸神的北面,那里的人穿衣戴帽而腰间佩带着

  剑,能吃野兽,使唤的两只花斑老虎就在身旁,为人喜欢谦让而不争斗。那

  里有一种薰华草,早晨开花傍晚凋谢。另一种说法认为君子国在肝榆尸神的

  北面。

  ■■(h$ng h$ng)在其北①,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

  【注释】①■■:就是虹霓,俗称美人虹。据古人说,虹双出而颜色鲜艳的为雄,称作虹;

  颜色暗淡的为雌,称作霓。

  【译文】■■在它的北面,它的各端都有两个脑袋。另一种说法认为■

  ■在君子国的北面。

  朝(zh1o)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h$ng h$ng)北两

  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背]青黄。

  【译文】朝阳谷,有一个神人叫做天吴,就是所谓的水伯。他住在■■

  北面的两条水流中间。他是野兽形状,长着八个脑袋而是人的脸面,八只爪

  子八条尾巴,背部是青中带黄的颜色。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译文】青丘国在它的北面。那里有一种狐狸长着四只爪子九条尾巴。

  另一种说法认为青丘国在朝阳谷的北面。

  帝命竖亥(h4i)步①,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②。竖

  亥右手把算③,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注释】①竖亥:传说中一个走得很快的神人。②选:万。③算:通“筭”。古代人计数用

  的筹码。

  【译文】天帝命令竖亥用脚步测量大地,从最东端走到最西端,是五亿

  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拿着算筹,左手指着青丘国的北面。另一种说法

  认为是大禹命令竖亥测量大地。还一种说法认为测量出五亿十万九千八百

  步。

  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d4n)蛇①,一赤一青,在其旁。

  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②。

  【注释】①啖:吃。②这段文字所述都是原画面上的图像。

  【译文】黑齿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牙齿漆黑,吃着稻米又吃着蛇,

  还有一条红蛇和一条青蛇,正围在他身旁。另一种说法认为黑齿国在竖亥所

  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是黑脑袋,吃着稻米驱使着蛇,其中一条蛇是红色的。

  下有汤(y2ng)谷①。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

  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注释】①下有:“下有”是针对“上有”而言,原图上自然画着上面有什么,但图画已不

  存,而说明文字又未记述,故今不知何所指。汤谷:据古人解说,这条谷中的水很热。

  【译文】下面有汤谷。汤谷边上有一棵扶桑树,是十个太阳洗澡的地方,

  在黑齿国的北面。正当大水中间,有一棵高大的树木,九个太阳停在树的下

  枝,一个太阳停在树的上枝。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译文】雨师妾国在汤谷的北面。那里的人全身黑色,两只手各握着一

  条蛇,左边耳朵上挂有青色蛇,右边耳朵挂有红色蛇。另一种说法认为雨师

  妾国在十个太阳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是黑色身子而人的面孔,两只手各

  握着一只龟。

  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u)①,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

  妾北。

  【注释】①衣鱼:穿着用鱼皮做的衣服。食■:■也作“鸥”,即鸥鸟,在海边活动的叫海

  鸥,在江边活动的叫江鸥。食■即食鸥,就是吃鸥鸟产下的蛋。

  【译文】玄股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穿着鱼皮衣而吃鸥鸟蛋,使唤的

  两只鸟在身边。另一种说法认为玄股国在雨师妾国的北面。

  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译文】毛民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全身长满了毛。另一种说法认为

  毛民国在玄股国的北面。

  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

  黑。

  【译文】劳民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全身黑色。有的人称劳民国为教

  民国。另一种说法认为劳民国在毛民国的北面,那里的人脸面眼睛手脚全是

  黑的。

  东方句(g#u)芒①,鸟身人面,乘两龙。

  【注释】①苟芒:神话传说中的木神。

  【译文】东方的句芒神,是鸟的身子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

  建平元年四月丙戊,待诏太常属臣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龚、侍中奉车

  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主省①。

  【注释】①这段文字不是《山海经》原文,而是整理者对本卷文字作完校勘工作后的署名。

  建平是西汉哀帝的年号,而建平元年相当于公元前六年。秀即刘秀,原来叫刘歆,后来改名为秀,西

  汉末年人,是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他曾继承其父刘向的事业,领导主持整理古籍、编撰目录的

  工作,成就很大。

  【译文】建平元年四月丙戊日,待诏太常属臣丁望校对整理,侍中光禄

  勋臣王龚、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刘秀领衔主持。

  山海经卷十

  海内南经

  海内东南陬(z#u)以西者。

  【译文】海内由东南角向西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译文】瓯在海中。闽在海中,它的西北方有座山。另一种说法认为闽

  地的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zh1ng)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译文】三天子鄣山在闽的西北方。另一种说法认为三天子鄣山在海

  中。

  桂林八树,在番(p1n)隅东。

  【译文】桂林的八棵树很大而形成树林,处在番隅的东面。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

  [山]。一曰(相)[柏]虑。

  【译文】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都在郁水的南岸。郁水发源

  于湘陵南山。另一种说法认为伯虑国叫做柏虑国。

  枭(xi1o)阳国在北朐(q*)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

  见人(笑亦)[则]笑;左手操管。

  【译文】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面。那里的人是人的面孔而长长的嘴唇,

  黑黑的身子有长毛,脚跟在前而脚尖在后,一看见人就张口大笑;左手握着

  一根竹筒。

  兕(s@)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译文】兕在帝舜葬地的东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状像一般的牛,

  通身是青黑色,长着一只角。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译文】苍梧山,帝舜葬在这座山的南面,帝丹朱葬在这座山的北面。

  氾林方三百里①,在氾狌狌(x9ngx9ng)东。

  【注释】①氾林:就是前文所说的范林。

  【译文】氾林方圆三百里,在猩猩生活之地的东面。

  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sh!)而人面,在舜葬西。

  【译文】猩猩能知道人的姓名,这种野兽的形状像一般的猪却长着人的

  面孔,生活在帝舜葬地的西面。

  狌狌西北有犀(x9)牛,其状如牛而黑。

  【译文】猩猩的西北面有犀牛,它的形状像一般的牛而全身是黑色。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请)讼(s^ng)于孟涂之所,

  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

  [巴] 属也。

  【译文】夏朝国王启的臣子叫孟涂,是主管巴地诉讼的神。巴地的人到

  孟涂那里去告状,而告状人中有谁的衣服沾上血迹的就被孟涂拘禁起来。这

  样就不出现冤枉而有好生之德。孟涂住在一座山上,这座山在丹山的西面。

  丹山在丹阳的南面,而丹阳是巴的属地。

  窫(zh2)窳(y*)龙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貙]

  (ch&)①,龙首,食人。

  【注释】①貙:一种像野猫而体型略大的野兽。

  【译文】窫窳长着龙一样的头,住在弱水中,处在能知道人姓名的猩猩

  的西面,它的形状像貙,长着龙头,能吃人的。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①,其实如栾②,

  其木若苉(#u)③,其名曰建木。在窫(zh2)窳(y*)西弱水上。

  【注释】①罗:捕鸟的网。②栾:传说中的一种树木,树根是黄色的,树枝是红色的,树叶

  是青色的。③苉:即刺榆树。

  【译文】有一种树木,形状像牛,一拉就剥落下树皮,样子像冠帽上缨

  带、黄色蛇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结的果实,树干像刺榆,名称

  是建木。这种建木生长在窫窳所在地之西的弱水边上。

  氐(d!)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译文】氐人国在建木所在地的西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人的面孔却是鱼

  的身子,没有脚。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

  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译文】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后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有才能德品

  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类的病。这种巴蛇的颜色是青

  色、黄色、红色、黑色混合间杂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脑

  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旄(m2o)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译文】旄马,形状像普通的马,但四条腿的关节上都有长毛。旄马在

  巴蛇所在地的西北面,一座高山的南面。

  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译文】匈奴国、开题国、列人国都在西北方。

  山海经卷十一

  海内西经

  海内西南陬(z#u)以北者。

  【译文】海内由西南角向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贰负之臣曰危①,危与贰负杀窫(zh2)窳(y*)②。帝乃梏(g))之

  疏属之山③,桎(zh@)其右足④,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

  北。

  【注释】①贰负:神话传说中的天神,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②窫窳:也是传说中的天

  神,原来的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后被贰负及其臣子杀死而化成上文所说的样子——龙头,野猫

  身,并且吃人。③梏:古代木制的手铐。这里是械系、拘禁的意思。④桎:古代拘系罪人两脚的刑具。

  【译文】贰负神的臣子叫危,危与贰负合伙杀死了窫窳神。天帝便把贰

  负拘禁在疏属山中,并给他的右脚戴上刑具,还用他自己的头发反绑上他的

  双手,拴在山上的大树下。这个地方在开题国的西北面。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译文】大泽方圆一百里,是各种禽鸟生卵孵化幼鸟和脱换羽毛的地

  方。大泽在雁门的北面。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译文】雁门山,是大雁冬去春来出入的地方。雁门山在高柳山的北面。

  高柳在代北。

  【译文】高柳山在代地的北面。

  后稷(j9)之葬,山水环之。在氐(d!)国西①。

  【注释】①氐国:就是上文所说的氐人国。

  【译文】后稷的葬地,有青山绿水环绕着它。后稷葬地在氐人国的西面。

  流黄酆(f5ng)氏之国,中方三百里①,有涂四方②,中有山。在后稷

  葬西。

  【注释】①中:域中,即国内土地的意思。②涂:通“途”。道路。

  【译文】流黄酆氏国,疆域有方圆三百里大小。有道路通向四方,中间

  有一座大山。流黄酆氏国在后稷葬地的西面。

  流沙出钟山①,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q&)②,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注释】①流沙:沙子和水一起流行移动的一种自然现象。②虚:大丘。即指山。

  【译文】流沙的发源地在钟山,向西流动而再朝南流过昆仑山,继续往

  西南流入大海,直到黑水山。

  东胡在大泽东。

  【译文】东胡国在大泽的东面。

  夷人在东胡东。

  【译文】夷人国在东胡国的东面。

  貊(m^)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y1n),灭之。

  【译文】貊国在汉水的东北面。它靠近燕国的边界,后来被燕国灭掉了。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xi4nq)①。

  【注释】①乡:通“向”

  【译文】孟鸟在貊国的东北面。这种鸟的羽毛花纹有红、黄、青三种颜

  色,向着东方。

  海内昆仑之虚(q&),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

  仞①。上有木禾,长五寻②,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ji4n)③。面

  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④。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

  [夷]羿(y@)莫能上冈之岩⑤。

  【注释】①仞:古代的八尺为一仞。②寻:古代的八尺为一寻。③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

  杆。这里指井栏。④百:并非实数,而是言其多。⑤夷羿,即后羿,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善于射

  箭,曾经射掉九个太阳,射死毒蛇猛兽,为民除害。

  【译文】海内的昆仑山,屹立在西北方,是天帝在下方的都城。昆仑山,

  方圆八百里,高一万仞。山顶有一棵像大树似的稻谷,高达五寻,粗细需五

  人合抱。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眼井,每眼井都有用玉石制成的围栏。昆仑山

  的每一面有九道门,而每道门都有称作开明的神兽守卫着,是众多天神聚集

  的地方。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是在八方山岩之间,赤水的岸边,不是具有像

  夷羿那样本领的人就不能攀上那些山冈岩石。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

  【译文】赤水从昆仑山的东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东北方,又转

  向西南流而注到南海厌火国的东边。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

  所导积石山。

  【译文】黄河水从昆仑山的东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北面,再折

  向西南流入渤海,又流出海外,就此向西而后往北流,一直流入大禹所疏导

  过的积石山。

  洋(xi2ng)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

  南。

  【译文】洋水、黑水从昆仑山的西北角发源,然后折向东方,朝东流去,

  再折向东北方,又朝南流入大海,直到羽民国的南面。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译文】弱水、青水从昆仑山的西南角发源,然后折向东方,朝北流去,

  再折向西南方,又流经毕方鸟所在地的东面。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译文】昆仑山的南面有一个深三百仞的渊潭。开明神兽的身子大小像

  老虎却长着九个脑袋,九个脑袋都是人一样的面孔,朝东立在昆仑山顶。

  开明西有凤皇、鸾(lu2n)鸟,皆戴蛇践蛇,膺(y9ng)有赤蛇。

  【译文】开明神兽的西面有凤皇、鸾鸟栖息,都各自缠绕着蛇踩踏着蛇,

  胸前还有红色的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玕(y&)琪(q0)树、不死树①,凤皇、

  鸾鸟皆戴瞂(f2)②,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du@)③。

  一曰挺木牙交。

  【注释】①珠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珍珠的树。文玉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五彩美玉的树。

  玕琪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红色玉石的树。不死树: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长生不死的树,人服食了它可

  也长寿不老。②瞂:盾。③离朱:即太阳里的踆乌,也叫三足乌。甘水:即古人所谓的醴泉,甜美的

  泉水。圣木曼兑:一种叫做曼兑的圣树,服食了它可使人圣明智慧。

  【译文】开明神兽的北面有视肉怪兽、珠树、文玉树、玕琪树、不死树,

  那里的凤皇、鸾鸟都戴着盾牌,还有三足乌、像树似的稻谷、柏树、甘水、

  圣木曼兑。另一种说法认为圣木曼兑叫做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zh2)窳(y*)

  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①。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注释】①距:通“拒”。抗拒。

  【译文】开明神兽的东面有巫师神医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

  巫相,他们围在窫窳的尸体周围,都手捧不死药来抵抗死气而要使他复活。

  这位窫窳,是蛇的身子人的面孔,被贰负和他的臣子危合伙杀死的。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12ng)玕(g1n)树①。

  【注释】①琅玕树:传说这种树上结出的果实就是珠玉。

  【译文】有一种服常树,它上面有个长着三颗头的人,静静伺察着那就

  在附近的琅玕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f))、蛇、蜼(w7i)、豹、鸟秩树①,

  于表池树木②;诵鸟、鶽(s(n)、视肉③。

  【注释】①蛟:像蛇的样子,但有四只脚,属于龙一类。蝮:大蛇。鸟秩树:不详何种树木。

  ②树:这里是动词,环绕着、排列着的意思。③诵鸟:不详何种禽鸟。鶽:雕鹰。

  【译文】开明神兽的南面有种树鸟,长着六个脑袋;那里还有蛟龙、蝮

  蛇、长尾猿、豹子、鸟秩树,在水池四周环绕着树木而显得华美;那里还有

  诵鸟、鶽鸟、视肉怪兽。

  ]

  山海经卷十二

  海内北经

  海内西北陬(z#u)以东者。

  【译文】海内由西北角向东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b4ng)而东向立①。一曰龟山。

  【注释】①柸:即“棓”,音义同而字形异。棓,同“棒”。棍子,大棒。

  【译文】蛇巫山,上面有人拿着一根棍棒向东站着。另一种说法认为蛇

  巫山叫做龟山。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①。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

  (q&)北。

  【注释】①梯:凭倚,凭靠。几:矮或小的桌子。胜:古时妇女的首饰。

  【译文】西王母靠倚着小桌案而头戴玉胜。在西王母的南面有三只勇猛

  善飞的青鸟,正在为西王母觅取食物。西王母和三青鸟的所在地是在昆仑山

  的北面。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

  【译文】有个神人叫大行伯,手握一把长戈。在他的东面有犬封国。贰

  负之尸也在大行伯的东面。

  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杯]食①。有文马

  ②,缟(g3o)身朱鬣(li6)③,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注释】①方:正在。原图上就是这样画的,所以用这类词语加以说明。以下此类情况尚多。

  ②文马:皮毛带有色彩花纹的马。③缟:白色。

  【译文】犬封国也叫犬戎国,那里的人都是狗的模样。犬封国有一女子,

  正跪在地上捧着一杯酒食向人进献。那里还有文马,是白色身子红色鬃毛,

  眼睛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名称是吉量,骑上它就能使人长寿千岁。

  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面蛇

  身。

  【译文】鬼国在贰负之尸的北面,那里的人物是人的面孔却长着一只眼

  睛。另一种说法认为贰负神在鬼国的东面,他是人的面孔而蛇的身子。

  蜪(t2o)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始。

  【译文】蜪犬的形状像一般的狗,全身是青色,它吃人是从人的头开始

  吃起。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p9)发①。在蜪犬北。一曰

  从足。

  【注释】①被发:即披发。被,通“披”。这是原图画上的样子。

  【译文】穷奇的形状像一般的老虎,却生有翅膀,穷奇吃人是从人的头

  开始吃。正被吃的人是披散着头发的。穷奇在蜪犬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

  穷奇吃人是从人的脚开始吃起。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译文】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自有两座台,每座台

  都是四方形,在昆仑山的东北面。

  大蜂,其状如螽(zh#ng)①;朱蛾,其状如蛾②。

  【注释】①螽:螽斯,一种昆虫,体呈绿色或褐色,样子像蚂蚱。②蛾:古人说是蚍蜉,就

  是现在所说的蚂蚁。

  【译文】有一种大蜂,形状像螽斯;有一种朱蛾,形状像蚍蜉。

  蟜(qi2o),其为人虎文,胫(j@ng)有■(q!)①。在穷奇东。一曰

  状如人,昆仑虚(q&)北所有。

  【注释】①■:小腿肚子。

  【译文】蟜,长着人的身子却有着老虎一样的斑纹,腿上有强健的小腿

  肚子。蟜在穷奇的东面。另一种说法认为蟜的形状像人,是昆仑山北面所独

  有的。

  阘(t4)非,人面而兽身,青色。

  【译文】阘非,长着人的面孔却是兽的身子,全身是青色。据比之尸,

  其为人折颈被(p9)发,无一手。

  【译文】天神据比的尸首,形象是折断了脖子而披散着头发,没了一只

  手。

  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猬状如狗,黄色。

  【译文】环狗,这种人是野兽的脑袋人的身子。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刺猬

  的样子而又像狗,全身是黄色。

  祙(m6i)①,其为物人身、黑首、从(z^ng)目②。

  【注释】①祙:即魅,古人认为物老则成魅。就是现在所说的鬼魅、精怪。②从:通“纵”。

  【译文】袜,这种怪物长着人的身子、黑色脑袋、竖立的眼睛。

  戎,其为人人首三角。

  【译文】戎,这种人长着人的头而头上却有三只角。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ch*)吾,乘

  之日行千里。

  【译文】林氏国有一种珍奇的野兽,大小与老虎差不多,身上有五种颜

  色的斑纹,尾巴比身子长,名称是驺吾,骑上它可以日行千里。

  昆仑虚(q&)南所,有氾林方三百里①。

  【注释】①氾林:即上文所说的范林、泛林,意为树木茂密丛生的树林。

  【译文】昆仑山南面的地方,有一片方圆三百里的氾林。

  从(zh#ng)极之渊,深三百仞①,维冰夷恒都焉②。冰夷人面,乘两

  龙。一曰忠极之渊。

  【注释】①仞:古代的八尺为一仞。②维:通“惟”、“唯”。独,只有。冰夷:也叫冯(p0ng)

  夷、无夷,即河伯,传说中的水神。

  【译文】从极渊有三百仞深,只有冰夷神常常住在这里。冰夷神长着人

  的面孔,乘着两条龙。另一种说法认为从极渊叫做忠极渊。

  阳汙(y&)之山,河出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译文】阳汙山,黄河的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凌门山,黄河的另一

  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

  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译文】王子夜的尸体,两只手、两条腿、胸脯、脑袋、牙齿,都斩断

  而分散在不同地方。

  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

  登北氏。

  【译文】帝舜的妻子登比氏生了宵明、烛光两个女儿,她们住在黄河边

  上的大泽中,两位神女的灵光能照亮这里方圆百里的地方。另一种说法认为

  帝舜的妻子叫登北氏。

  盖国在鉅燕南①,倭(w#)北。倭属燕。

  【注释】①鉅:通“巨”。大。这里是形容词。

  【译文】盖国在大燕国的南面,倭国的北面。倭国隶属于燕国。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译文】朝鲜在列阳的东面,北面有大海而南面有高山。列阳隶属于燕

  国。

  列姑射(y6)在海河州中①。

  【注释】①河州:据古人说是黄河流入海中形成的小块陆地。州是水中高出水面的土地。

  【译文】列姑射在大海的河州上。

  (射)姑[射](y6)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译文】姑射国在海中,隶属于列姑射。射姑国的西南部,高山环绕着

  它。

  大蟹在海中①。

  【注释】①大蟹:据古人说是一种方圆千里大小的蟹。

  【译文】大蟹生活在海里。

  陵鱼人面①,手足,鱼身,在海中。

  【注释】①陵鱼:即上文所说的人鱼、鲵鱼,俗称娃娃鱼。

  【译文】陵鱼长着人的面孔,而且有手有脚,却是鱼的身子,生活在海

  里。

  大鯾(bi1n)居海中①。

  【注释】①鯾:同“鳊”。即鲂鱼,体型侧扁,背部特别隆起,略呈菱形,像现在所说的武

  昌鱼,肉味鲜美。

  【译文】大鯾鱼生活在海里。

  明组邑居海中①。

  【注释】①明组邑:可能是生活在海岛上的一个部落。邑即邑落,指人所聚居的部落、村落。

  【译文】明组邑生活在海岛上。

  蓬莱山在海中①。

  【注释】①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上面有神仙居住的宫室,都是用黄金玉石建造成的,飞

  鸟走兽纯白色,远望如白云一般。

  【译文】蓬莱山屹立在海中。

  大人之市在海中。

  【译文】大人贸易的集市在海里。

  山海经卷十三

  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z#u)以南者。

  【译文】海内由东北角向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鉅燕在东北陬(z#u)。

  【译文】大燕国在海内的东北角。

  国在流沙中者埻(d&n)端、玺(x!)■(hu4n),在昆仑虚(q&)东

  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译文】在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国、玺■国,都在昆仑山的东南面。另

  一种说法认为埻端国和玺■国是在海内建置的郡,不把它们称为郡县,是因

  为处在流沙中的缘故。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y2o)、月支之国。

  【译文】在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q&)

  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译文】西方胡人的白玉山国在大夏国的东面,苍梧国在白玉山国的西

  南面,都在流沙的西面,昆仑山的东南面。昆仑山位于西方胡人所在地的西

  面。总的位置都在西北方。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①。在吴西。

  【注释】①鼓:这里是动词,即鼓动,振作。据传这位雷神只要鼓动他的肚子就会响起雷声。

  【译文】雷泽中有一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他一鼓起肚子就响

  雷。雷泽在吴地的西面。

  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译文】都州在海里。一种说法认为都州叫做郁州。

  琅(l2ng)邪(y2)台在渤海间①,琅邪之东②。其北有山。一曰在海

  间。

  【注释】①琅邪台:据古人讲,琅邪台本来是一座山,高耸突起,形状如同高台,所以被称

  为琅邪台。②琅邪:指春秋时越王勾践修筑的琅邪台,周长七里,用来观望东海。

  【译文】琅邪山位于渤海与海岸之间,在琅邪台的东面。琅邪台的北面

  有座山。另一种说法认为琅邪山在海中。

  韩雁在海中①,都州南。

  【注释】①韩雁:难以断定是国名,或鸟名。如果是国名,则应在海中的岛屿上。

  【译文】韩雁在海中,又在都州的南面。

  始鸠在海中①,(辕厉)[韩雁]南。

  【注释】①始鸠:也难以断定是国名,或鸟名。

  【译文】始鸠在海中,又在韩雁的南面。

  会(gu@)稽(j@)山在大(楚)[越]南。

  【译文】会稽山在大越的南面。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成]

  都西。入海,在长州南。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蛮]东,在闽西北,入海,

  馀暨南。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淮水出馀山,馀山

  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

  一曰东南西泽。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濛水出汉阳西,入江,聂阳西。温水出崆峒,[峒崆]山在临汾南,入河,华

  阳北。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一曰缑氏。汝水出天息

  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一曰淮在期思北。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

  郁郅长垣北,(北)入渭,戏北。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

  白水出蜀,而东南注江,入江州城下。沅水(山)出象郡镡城西,(入)东

  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泗水

  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郁水出象郡,

  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肄水出临晋[武]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

  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洛水出[上]洛西山,东北注河,

  入成皋(之)西。汾水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南。沁水出井陉山东,

  东南注河,入怀东南。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鉅鹿泽,注渤海,入齐琅槐东

  北。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

  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①。

  【注释】①从“岷三江”至“入章武南”这一大段文字,据学者的研究,认为不是《山海经》

  原文,而是《水经》一书中的文字。但因这段文字为底本所原有,故仍保留它并作今译,唯不做注。

  【译文】从岷山中流出三条江水,首先是长江从汶山流出,再者北江从

  曼山流出,还有南江从高山流出。高山座落在成都的西面。三条江水最终注

  入大海,入海处在长州的南面。浙江从三天子都山发源,三天子都山在蛮地

  的东面,闽地的西北面,浙江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馀暨的南边。庐江也

  从三天子都山发源,却注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一种说法认为在天

  子鄣。淮水从馀山发源,馀山座落在朝阳的东面,义乡的西面。淮水最终注

  入大海,入海处在淮浦的北面。湘水从帝舜葬地的东南角发源,然后向西环

  绕流去。湘水最终注入洞庭湖下游。一种说法认为注入东南方的西泽。汉水

  从鲋鱼山发源,帝颛顼葬在鲋鱼山的南面,帝颛顼的九个嫔妃葬在鲋鱼山的

  北面,有四条巨蛇卫护着它。濛水从汉阳西面发源,最终注入长江,入江处

  在聂阳的西面。温水从崆峒山发源,崆峒山座落在临汾南面,温水最终注入

  黄河,入河处在华阳的北面。颍水从少室山发源,少室山座落在雍氏的南面,

  颍水最终在西鄢的北边注入淮水。一种说法认为在缑氏注入淮水。汝水从天

  息山发源,天息山座落在梁勉乡的西南,汝水最终在淮极的西北注入淮水。

  一种说法认为入淮处在期思的北面。泾水从长城的北山发源,北山座落在郁

  郅长垣的北面,泾水最后流入渭水,入渭处在戏的北面。渭水从鸟鼠同穴山

  发源,向东流入黄河,入河处在华阴的北面。白水从蜀地流出,然后向东南

  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江州城下。沅水从象郡镡城的西面发源,向东流而

  注入长江,入江处在下隽的西面,最后汇入洞庭湖中。赣水从聂都东面的山

  中发源,向东北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泗水从鲁地的东北方

  流出,然后向南流,再往西南流经湖陵的西面,然后转向东南而流入东海,

  入海处在淮阴的北面。郁水从象郡发源,然后向西南流而注入南海,入海处

  在须陵的东南面。肄水从临晋武的西南方流出,然后向东南流而注入大海,

  入海处在番禺的西面。潢水从桂阳西北的山中发源,向东南流而注入肄水,

  入肄处在敦浦的西面。洛水从上洛西边的山中发源,向东北流而注入黄河,

  入河处在成皋的西边。汾水从上窳的北面流出,然后向西南流而注入黄河,

  入河处在皮氏的南面。沁水从井陉山的东面发源,向东南流而注入黄河,入

  河处在怀的东南面。济水从共山南面的东丘发源,流过鉅鹿泽,最终注入渤

  海,入海处在齐地琅槐的东北面。潦水从卫皋的东面流出,向东南流而注入

  渤海,入海处在潦阳。虖沱水从晋阳城南发源,然后向西流到阳曲的北面,

  再向东流而注入渤海,入海处在章武的北面。漳水从山阳的东面流出,向东

  流而注入渤海,入海处在章武的南面。

  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待诏太常属臣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龚、侍中奉车

  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主省。

  【译文】建平元年四月丙戌日,待诏太常属臣丁望校对整理,侍中光禄

  勋臣王龚、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刘秀领衔主持。

  山海经卷十四

  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有]大壑(h6)①,少昊(h4o)之国②。少昊孺(r))帝颛

  (zhu1n)顼(x&)于此③,弃其琴瑟(s6)④。

  【注释】①壑:坑谷,深沟。②少昊: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叫挚,以金德王,所以号称金

  天氏。③孺:通“乳”。用乳奶喂养。这里是抚育、养育的意思。颛顼: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号称高

  阳氏,是黄帝的后代。④琴瑟:古时两种拨弦乐器。

  【译文】东海以外有一深得不知底的沟壑,是少昊建国的地方。少昊就

  在这里抚养帝颛顼成长,帝颛顼幼年玩耍过的琴瑟还丢在沟壑里。

  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①。

  【注释】①渊:水流汇积就成为深渊。

  【译文】有一座甘山,甘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流汇成甘渊。

  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译文】大荒的东南角有座高山,名称是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译文】东海以外,大荒当中,有座山叫做大言山,是太阳和月亮初出

  升起的地方。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①。有一大人踆

  (c&n)其上②,张其两(耳)[臂]。

  【注释】①大人之堂:本是一座山,因为山的形状就像是一座堂屋,所以称作大人堂。②踆:

  通“蹲”。

  【译文】有座波谷山,有个大人国就在这山里。有大人做买卖的集市,

  就在叫做大人堂的山上。有一个大人正蹲在上面,张开他的两只手臂。

  有小人国,名靖人①。

  【注释】①:靖人:传说东北极有一种人,身高只有九寸,这就是靖人。靖的意思是细小的

  样子。靖人即指小人。

  【译文】有个小人国,那里的人被称作靖人。

  有神,人面兽身,名曰梨■(l0ng)之尸。

  【译文】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野兽的身子,叫做梨■尸。

  有潏(ju6)山,杨水出焉。

  【译文】有座潏山,杨水就是从这座山发源的。

  有■(w7i)国,黍(sh()食①,使四鸟②:虎、豹、熊、罴(p0)。

  【注释】①黍:一种黏性谷米,可供食用和酿酒,古时主要在北方种植,脱去糠皮就称作黄

  米子。②鸟:古时鸟兽通名,这里即指野兽。以下同此。

  【译文】有一个■国,那里的人以黄米为食物,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

  老虎、豹子、熊、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叫做合虚山,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起的地

  方。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①,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

  罴(P0)。

  【注释】①帝俊:本书屡屡出现叫帝俊的上古帝王,具体所指,各有不同,而神话传说,分

  歧已大,历时既久,更相矛盾,实难确指,只可疑似而已。以下同此。这里似指颛顼。中容:传说颛

  顼生有才子八人,其中就有中容。

  【译文】有一个国家叫中容国。帝俊生了中容,中容国的人吃野兽的肉、

  树木的果实,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豹子、老虎、熊、罴。

  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译文】有座东口山。有个君子国就在东口山,那里的人穿衣戴帽而且

  腰间佩带宝剑。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

  夫①。食黍(sh(),食兽,是使四鸟。

  【注释】①思土不妻,思女不夫:神话传说他们虽然不娶亲,不嫁人,但因精气感应、魂魄

  相合而生育孩子,延续后代。

  【译文】有个国家叫司幽国。帝俊生了晏龙,晏龙生了司幽,司幽生了

  思土,而思土不娶妻子;司幽还生了思女,而思女不嫁丈夫。司幽国的人吃

  黄米饭,也吃野兽肉,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

  有大阿之山者。

  【译文】有一座山叫做大阿山。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译文】大荒当中有一座高山,叫做明星山,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起的

  地方。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①,帝鸿生白民②,白民销姓,黍(sh()食,

  使四鸟:虎、豹、熊、罴(p0)。

  【注释】①帝俊:似指少典,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二子。帝鸿:即

  黄帝,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所以号称轩辕氏。有土德之瑞,所以又号称黄帝。取代神农氏为天子。

  ②生:在本书中,“生”字的用法,并不一定都指某人诞生某人,也多指某人所生存、遗存的后代子

  孙。这里就是指后代而言。以下这种用意尚多。

  【译文】有个国家叫白民国。帝俊生了帝鸿,帝鸿的后代是白民,白民

  国的人姓销,以黄米为食物,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老虎、豹子、熊、罴。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译文】有个国家叫青丘国。青丘国有一种狐狸,长着九条尾巴。

  有柔仆民,是维嬴土之国①。

  【注释】①维:句中语助词,无意。②嬴土:肥沃的土地。

  【译文】有一群人被称作柔仆民,他们所在的国土很肥沃。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sh()食,使四鸟。

  【译文】有个国家叫黑齿国。帝俊的后代是黑齿,姓姜,那里的人吃黄

  米饭,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

  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

  【译文】有个国家叫夏州国。在夏州国附近又有一个盖余国。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译文】有个神人,长着八颗头而都是人的脸面,老虎身子而十条尾巴,

  名叫天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m4o),日月所出。[有神]

  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三座高山分别叫做鞠陵于天山、东极山、离瞀

  山,都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起的地方。有个神人名叫折丹,东方人单称他为

  折,从东方吹来的风称作俊,他就处在大地的东极主管风起风停。

  东海之渚(zh()中①,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

  禺■。黄帝生禺■,禺■生禺京②。禺京处北海,禺■处东海,是惟海神③。

  【注释】①渚:水中的小洲。这里指海岛。②禺京:就是上文所说的风神禺■。同一神人,

  一说是风神,一说是海神,大概因神话传说不同,或为一身而兼二职。③惟:句中语助词,无意。

  【译文】在东海的岛屿上,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鸟的身子,耳朵

  上穿挂着两条黄色的蛇,脚底下踩踏着两条黄色的蛇,名叫禺■。黄帝生了

  禺■,禺■生了禺京。禺京住在北海,禺■住在东海,都是海神。

  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sh()食,使四鸟。

  【译文】有座招摇山,融水从这座山发源。有一个国家叫玄股国,那里

  的人吃黄米饭,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

  有(困)[因]民国,勾姓,(而)[黍]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

  食其头①。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②。有易杀王亥③,取仆牛。河[伯]念

  有易④,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⑤,名曰摇民⑥。帝舜生戏⑦,戏生

  摇民。

  【注释】①方食其头:这是针对原画面上的图像而说的。②仆:通“朴”。大。③有易杀王

  亥:据古史传说,王亥对有易族人奸淫暴虐,有易族人愤恨而杀了他。④河伯念有易:据古史传说,

  王亥的继承者率兵为王亥报仇,残杀了许多有易族人,河伯同情有易族人,就帮助残存的有易族人悄

  悄逃走。⑤方食之:这也是针对原画面上的图像而说的。⑥摇民:即因民国。⑦帝舜:传说中上古时

  的贤明帝王。

  【译文】有个国家叫因民国,那里的人姓勾,以黄米为食物。有个人叫

  王亥,他用两手抓着一只鸟,正在吃鸟的头。王亥把一群肥牛寄养在有易族

  人、水神河伯那里。有易族人把王亥杀死,没收了那群肥牛。河伯哀念有易

  族人,便帮助有易族人偷偷地逃出来,在野兽出没的地方建立国家,他们正

  在吃野兽肉,这个国家叫摇民国。另一种说法认为帝舜生了戏,戏的后代就

  是摇民。

  海内有两人①,名曰女丑②。女丑有大蟹③。

  【注释】①两人:下面只说了一个,大概文字上有逸脱。②女丑:就是上文所说的女丑之尸,

  是一个女巫。③大蟹:就是上文所说的方圆有一千里大小的螃蟹。

  【译文】海内有两个神人,其中的一个名叫女丑。女丑有一只听使唤的

  大螃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ni6)摇頵(y&n)羝(d9)。上有扶木①,柱

  三百里②,其叶如芥(ji6)③。有谷曰温源谷④。汤(y2ng)谷上有扶木,

  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⑤。

  【注释】①扶木:就是上文所说的扶桑树,太阳由此升起。②柱:像柱子般直立着。③芥:

  芥菜,花茎带着叶子,而叶子有叶柄,不包围花茎。④温源谷:就是上文所说的汤谷,谷中水很热,

  太阳在此洗澡。⑤乌:就是上文所说的踆(c&n)乌、离朱鸟、三足乌,异名同物,除过所长三只爪

  子外,其它形状像乌鸦,栖息在太阳里。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一座山名叫孽摇頵羝。山上有棵扶桑树,高耸

  三百里,叶子的形状像芥菜叶。有一道山谷叫做温源谷。汤谷上面也长了棵

  扶桑树,一个太阳刚刚回到汤谷,另一个太阳刚刚从扶桑树上出去,都负载

  于三足乌的背上。

  有神,人面、(犬)[大]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译文】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大大的耳朵、野兽的身子,耳朵

  上穿挂着两条青色的蛇,名叫奢比尸。

  有五采之鸟①,相乡弃沙②。惟帝俊下友③。帝下两坛,采鸟是司。

  【注释】①五采之鸟:即五采鸟,属鸾鸟、凤凰之类。采,通“彩”。彩色。②乡:通“向”。

  弃沙:不详何意。有些学者认为“弃沙”二字是“媻娑”二字的讹误,而媻娑的意思是盤旋而舞的样

  子。

  ③惟:句首语助词,无意。

  【译文】有一群长着五彩羽毛的鸟,相对而舞,天帝帝俊从天上下来和

  它们交友。帝俊在下界的两座祭坛,由这群五彩鸟掌管着。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日月所(生)[出]。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一座山名叫猗天苏门山,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

  起的地方。

  有壎(xu1n)民之国。有綦(j9)山。又有摇山。有綦(z6ng)山。又

  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

  【译文】有个国家叫壎民国。有座綦山。又有座摇山。又有座■山。又

  有座门户山。又有座盛山。又有座待山。还有一群五彩鸟。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h6)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译文】在东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壑明俊疾山,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起

  的地方。这里还有个中容国。

  东北海外,又有三青马、三骓(zhu9)①、甘华。爰有遗玉、三青鸟、

  三骓、视肉、甘华、甘柤(zh1)。百谷所在②。

  【注释】①骓:马的毛色青白间杂。②百谷:泛指各种农作物。百,表示多的意思,不是实

  指。

  【译文】在东北海外,又有三青马、三骓马、甘华树。这里还有遗玉、

  三青鸟、三骓马、视肉怪兽、甘华树、甘柤树。是各种庄稼生长的地方。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鹓(w3n),北方曰鹓,来(之)风曰■(y3n),

  是处东(极)[北]隅以止日月①,使无相间出没②,司其短长。

  【注释】①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②间:这里是错乱、杂乱的意思。

  【译文】有个国家叫女和月母国。有一个神人名叫鹓,北方人称作鹓,

  从那里吹来的风称作■,他就处在大地的东北角以便控制太阳和月亮,使不

  要交相错乱地出没,掌握它们升起落下时间的长短。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①,杀蚩(ch9)尤与

  夸父②,不得复上,故下数(shu^)旱③。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注释】①应龙:传说中的一种生有翅膀的龙。②蚩尤:神话传说中的东方九黎族首领,以

  金作兵器,能唤云呼雨。③数:屡次,频繁。

  【译文】在大荒的东北角上,有一座山名叫凶犁土丘山。应龙就住在这

  座山的最南端,因杀了神人蚩尤和神人夸父,不能再回到天上,天上因没了

  兴云布雨的应龙而使下界常常闹旱灾。下界的人们一遇天旱就装扮成应龙的

  样子求雨,就得到大雨。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

  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ku@)。黄帝得之,

  以其皮为鼓,橛(ju6)以雷兽之骨①,声闻五百里②,以威天下。

  【注释】①橛:通“撅”。敲,击打。雷兽:就是上文所说的雷神。

  ②闻:传。

  【译文】东海当中有座流波山,这座山在进入东海七千里的地方。山上

  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是青苍色的身子却没有犄角,仅有一只蹄子,

  出入海水时就一定有大风大雨相伴随,它发出的亮光如同太阳和月亮,它吼

  叫的声音如同雷响,名叫夔。黄帝得到它,便用它的皮蒙鼓,再拿雷兽的骨

  头敲打这鼓,响声传到五百里以外,用来威震天下。

  山海经卷十五

  大荒南经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ch))踢。

  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译文】在南海以外,赤水的西岸,流沙的东面,生长着一种野兽,左

  边右边都有一个头,名称是■踢。还有三只青色的野兽交相合并着,名称是

  双双。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

  舜与叔均之所葬也①。爰有文贝、离俞、(■)[鸱]久、鹰、贾、委维、熊、

  罴(p0)、象、虎、豹、狼、视肉②。

  【注释】①叔均:又叫商均,传说是帝舜的儿子。帝舜南巡到苍梧而死去,就葬在这里,商

  均因此留下,死后也葬在那里。上文说与帝舜一起葬于苍梧之野的是帝丹朱,和这里的说法不同,属

  神话传说分歧。②文贝:即上文所说的紫贝,在紫颜色的贝壳上点缀有黑点。离俞:即上文所说的离

  朱鸟。贾:据古人说是乌鸦之类的禽鸟。委维:即上文所说的委蛇。

  【译文】有座山叫阿山。南海的当中,有一座氾天山,赤水最终流到这

  座山。在赤水的东岸,有个地方叫苍梧野,帝舜与叔均葬在那里。这里有花

  斑贝、离朱鸟、鹞鹰、老鹰、乌鸦、两头蛇、熊、罴、大象、老虎、豹子、

  狼、视肉怪兽。

  有荣山,荣水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zh()①。

  【注释】①麈:一种体型较大的鹿。它的尾巴能用来拂扫尘土。

  【译文】有一座荣山,荣水就从这座山发源的。在黑水的南岸,有一条

  大黑蛇,正在吞食麈鹿。

  有巫山者,西有黄鸟①。帝药②,八斋③。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注释】①黄鸟:黄,通“皇”。黄鸟即皇鸟,而“皇鸟”亦作“凰鸟”,是属于凤凰一类

  的鸟,与上文所说的黄鸟不一样,属同名异物。②药:指神仙药,即长生不死药。③斋:屋舍。

  【译文】有一座山叫巫山,在巫山的西面有只黄鸟。天帝的神仙药,就

  藏在巫山的八个斋舍中。黄鸟在巫山上,监视着那条大黑蛇。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①,生此三

  身之国。姚姓,黍(sh()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zh()

  黑水②,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z^ng)渊,舜之所浴

  也。

  【注释】①帝俊:这里指虞舜,即帝舜。②属:连接。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座不庭山,荣水最终流到这座山。这里有一种

  人长着三个身子。帝俊的妻子叫娥皇,这三身国的人就是他们的后代子孙。

  三身国的人姓姚,吃黄米饭,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这里有一个四方形的渊

  潭,四个角都能旁通,北边与黑水相连,南边和大荒相通。北侧的渊称作少

  和渊,南侧的渊称作从渊,是帝舜所洗澡的地方。

  又有成山,甘水穷焉。有季禺之国,颛(zhu1n)顼(x&)之子,食黍。

  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有卵民之国,其民皆生卵。

  【译文】又有一座成山,甘水最终流到这座山。有个国家叫季禺国,他

  们是帝颛顼的子孙后代,吃黄米饭。还有个国家叫羽民国,这里的人都长着

  羽毛。又有个国家叫卵民国,这里的人都产卵而又从卵中孵化生出。

  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穷焉。又有贾山,汔(q@)水出焉。又有

  言山。又有登备之山①。有恝恝(q@ q@)之山。又有蒲山,澧(l!)水出

  焉。又有隗(w7i)山,其西有丹②,其东有玉。又南有山,漂水出焉。有

  尾山。有翠山。

  【注释】①登备之山:即上文所说的登葆山,巫师们凭借此山来往于天地之间,以反映民情,

  传达神意。②丹:可能指丹雘,这里有省文。

  【译文】在大荒之中,有座不姜山,黑水最终流到这座山。又有座贾山,

  汔水从这座山发源。又有座言山。又有座登备山。还有座恝恝山。又有座蒲

  山,澧水从这座山发源。又有座隗山,它的西面蕴藏有丹雘,它的东面蕴藏

  有玉石。又往南有座高山,漂水就是从这座山中发源的。又有座尾山。还有

  座翠山。

  有盈民之国,於姓,黍(sh()食。又有人方食木叶。

  【译文】有个国家叫盈民国,这里的人姓於,吃黄米饭。又有人正在吃

  树叶。

  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①。

  【注释】①甘木:即不死树,人食用它就能长生不老。

  【译文】有个国家叫不死国,这里的人姓阿,吃的是不死树。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c6)。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①。

  【注释】①从“南极果”以下三句的意义不详,可能是巫师留传下来的几句咒语。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叫做去室山。南极果,北不成,去室果。

  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

  【译文】在南海的岛屿上,有一个神,是人的面孔,耳朵上穿挂着两条

  青色蛇,脚底下踩踏着两条红色蛇,这个神叫不廷胡余。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来]风曰(乎)民,处

  南极以出入风。

  【译文】有个神人名叫因乎,南方人单称他为因,从南方吹来的风称作

  民,他处在大地的南极主管风起风停。

  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①,故曰季厘

  之国。有缗(m0n)渊。少昊生倍伐,倍伐降处缗渊②。有水四方,名曰俊

  坛③。

  【注释】①帝俊:这里指帝喾(k)),传说是黄帝之子玄嚣的后代,殷商王室以他为高祖,

  号称高辛氏。②降:贬抑。③俊坛:据古人解说,水池的形状像一座土坛,所以叫俊坛。俊坛就是帝

  俊的水池。

  【译文】有座襄山。又有座重阴山。有人在吞食野兽肉,名叫季厘。帝

  俊生了季厘,所以称作季厘国。有一个缗渊。少昊生了倍伐,倍伐被贬住在

  缗渊。有一个水池是四方形的,名叫俊坛。

  有臷(zh@)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f6n)

  姓,食谷,不绩不经①,服也;不稼不穑(s6)②,食也。爰有歌舞之鸟,

  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yu2n)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注释】①绩:捻搓麻线。这里泛指纺线。经:经线,即丝、棉、麻、毛等织物的纵线,与

  纬线即各种织物的横线相交叉,就可织成丝帛、麻布等布匹。这里泛指织布。②稼:播种庄稼。穑:

  收获庄稼。

  【译文】有个国家叫臷民国。帝舜生了无淫,无淫被贬在臷这个地方居

  住,他的子孙后代就是所谓的巫臷民。巫臷民姓朌,吃五谷粮食,不从事纺

  织,自然有衣服穿;不从事耕种,自然有粮食吃。这里有能歌善舞的鸟,鸾

  鸟自由自在地歌唱,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这里又有各种各样的野兽,群居

  相处。还是各种农作物汇聚的地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叫做融天山,海水从南面流进这座山。

  有人曰凿齿,羿杀之。

  【译文】有一个神人叫凿齿,羿射死了他。

  有蜮(y))山者,有蜮民之国,桑姓,食黍(sh(),射蜮是食①。有

  人方扞(y&)弓射黄蛇②,名曰蜮人③。

  【注释】①蜮:据古人说是一种叫短狐的动物,像鳖的样子,能含沙射人,被射中的就要病

  死。②扞:拉,张。③域人:就是域民。

  【译文】有座山叫做蜮山,在这里有个蜮民国,这里的人姓桑,吃黄米

  饭,也把射死的蜮吃掉。有人正在拉弓射黄蛇,名叫蜮人。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①。枫木,蚩尤

  所弃其桎(zh@)梏(g))②,是为枫木。

  【注释】①枫木:古人说是枫香树,叶子像白杨树叶,圆叶而分杈,有油脂而芳香。②桎梏:

  脚镣手铐。神话传说蚩尤被黄帝捉住后给他的手脚系上刑具,后又杀了蚩尤而刑具丢弃,刑具就化成

  了枫香树。这与上文所说应龙杀蚩尤有所不同,属神话传说分歧。

  【译文】有座山叫做宋山,山中有一种红颜色的蛇,名叫育蛇。山上还

  有一种树,名叫枫木。枫木,原来是蚩尤死后所丢弃的手铐脚镣,这些刑具

  就化成了枫木。

  有人方齿虎尾,名曰祖(zh1)状之尸。

  【译文】有个神人正咬着老虎的尾巴,名叫祖状尸。

  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幾(j9)姓,嘉谷是食。

  【译文】有一个由三尺高的小人组成的国家,名叫焦侥国,那里的人姓

  幾,吃的是优良谷米。

  大荒之中,有山名■(xi()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

  曰栾。禹攻云雨①,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②。

  【注释】①攻:从事某项事情。这里指砍伐林木。②取药:传说栾树的花与果实都可以制做

  长生不死的仙药。取药就是指采摘可制药的花果。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涂山,青水最终流到这座山。还有

  座云雨山,山上有一棵树叫做栾。大禹在云雨山砍伐树木,发现红色岩石上

  忽然生出这棵栾树,黄色的茎干,红色的枝条,青色的叶子,诸帝就到这里

  来采药。

  有国曰[柏服],颛顼生伯服,食黍(sh()。有鼬(y^u)姓之国。有苕

  (sh2o)山。又有宗山。又有姓山。又有壑(h))山。又有陈州山。又有东

  州山。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①,昆吾之师所浴也②。

  【注释】①生:草木生长。引申为事物的产生、形成。这里即指形成的意思。②昆吾:传说

  是上古时的一个诸侯,名叫樊,号昆吾。

  【译文】有个国家叫伯服国,颛顼的后代组成伯服国,这里的人吃黄米

  饭。有个鼬姓国。有座苕山。又有座宗山。又有座姓山。又有座壑山。又有

  座陈州山。又有座东州山。还有座白水山,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流下来

  汇聚成为白渊,是昆吾的师傅洗澡的地方。

  有人曰张宏,在海上捕鱼。海中有张宏之国,食鱼,使四鸟。

  【译文】有个人叫做张宏,正在海上捕鱼。海里的岛上有个张宏国,这

  里的人以鱼为食物,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

  有人焉,鸟喙(hu@),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hu1n)

  头①。鲧(g(n)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

  食海中鱼,杖翼而行②。维宜■(q!)、苣(j))、穋(qi&)、杨是食③。

  有驩头之国。

  【注释】①驩头:又叫讙头、驩兜、讙朱、丹朱,不仅名称多异,而且事迹也有多种说法,

  乃属神话或古史传说分歧。这里就是异说之一。②杖:凭倚。③维:通“惟”。与,和。宜:烹调作

  为菜肴。■、苣:两种蔬菜类植物。穋:一种谷类植物。

  【译文】有一种人,长着鸟的嘴,生有翅膀,正在海上捕鱼。在大荒当

  中,有个人名叫驩头。鲧的妻子是士敬,士敬生个儿子叫炎融,炎融生了驩

  头。驩头长着人的面孔而鸟一样的嘴,生有翅膀,吃海中的鱼,凭借着翅膀

  行走。也把■、苣、穋、杨树叶做成食物吃。于是有了驩头国。

  帝尧、帝喾(k))、帝舜葬于岳山①。爰有文贝、离俞、(■)[鸱]久、

  鹰、[贾]、延维、视肉、熊、罴(p0)、虎、豹②;朱木,赤枝、青华、玄

  实。有申山者。

  【注释】①岳山:即上文所说狄山。②延维:即上文所说的委蛇、委维。

  【译文】帝尧、帝喾、帝舜都葬埋在岳山。这里有花斑贝、三足乌、鹞

  鹰、老鹰、乌鸦、两头蛇、视肉怪兽、熊、罴、老虎、豹子;还有朱木树,

  是红色的枝干、青色的花朵、黑色的果实。有座申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南]入焉。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天台山,海水从南边流进这座山中。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X9)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

  (日)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译文】在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个羲和国。这里有个叫羲和的女子,

  正在甘渊中给太阳洗澡。羲和这个女子,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

  有盖犹之山者,其上有甘柤(zh1),枝干皆赤,黄叶,白华,黑实。

  东又有甘华,枝干皆赤,黄叶。有青马。有赤马,名曰三骓(zhu9)。有视

  肉。

  【译文】有座山叫盖犹山,山上生长有甘柤树,枝条和茎干都是红的,

  叶子是黄的,花朵是白的,果实是黑的。在这座山的东端还生长有甘华树,

  枝条和茎干都是红色的,叶子是黄的。有青色马。还有红色马,名叫三骓。

  又有视肉怪兽。

  有小人,名曰菌(j)n)人。

  【译文】有一种十分矮小的人,名叫菌人。

  有南类之山。爰有遗玉、青马、三骓(zhu9)、视肉、甘华。百谷所在。

  【译文】有座南类山。这里有遗玉、青色马、三骓马、视肉怪兽、甘华

  树。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生长在这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