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北次二(经)[山]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 其名曰管涔(c6n)

  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译文】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座山,座落在黄河的东岸,山的首端枕着

  汾水,这座山叫管涔山。山上没有树木却到处是茂密的花草,山下盛产玉石。

  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黄河。

  又(西)[北]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①。酸

  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zh7)②。

  【注释】①赤银:最精最纯的银子。这里指天然含银量很高的优质银矿石。②赭:即赭石,

  一种红土中含着铁质的矿物。

  【译文】再往北二百五十里,是座少阳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赤

  银。酸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汾水,水中有很多优良赭石。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lǘ)麋①,

  其鸟多白翟(d@)白■(y$u)②。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

  鮆(z9)鱼,其状如儵(y$u)而赤(麟)[鳞]③,其音如叱(ch@)④,食

  之不(骄)[骚]。

  【注释】①闾:据古人讲,是一种黑母羊,形体似驴而蹄子歧分,角如同羚羊的角,也叫山

  驴。②白■:据古人讲,就是前面已说过的白翰鸟。③儵:通“鯈”,这里指的是小鱼。④叱:大声

  呵斥。

  【译文】再往北五十里,是座县雍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山下蕴

  藏着丰富的铜,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山驴和麋鹿;而禽鸟以白色野鸡和白翰鸟

  居多。晋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汾水。水中生长着很多鱽鱼,形

  状像小儵鱼却长着红色的鳞甲,发出的声音如同人的斥责声,吃了它的肉就

  使人没有狐骚臭。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

  汾水,其中多苍玉。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狐岐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青石

  碧玉。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汾水,水中有很多苍玉。73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W7i)

  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译文】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白沙山,方圆三百里大小,到处是沙

  子,没有花草树木和禽鸟野兽。鲔水从这座山的山顶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

  水中有很多白玉。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译文】再往北四百里,是座尔是山,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

  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译文】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是座狂山,没有花草树木。这座狂山,冬

  天和夏天都有雪。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浮水,水中有很多优良

  玉石。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余之水出

  焉,而东流注于旄(m2o)水。

  【译文】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是座诸余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铜和玉石,

  山下到处是茂密的松树和柏树。诸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m2o)水出

  焉,而东流注于(印)[邛(qi$ng)]泽。其中多■(b$)马,牛尾而白身,

  一角,其音如呼。

  【译文】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敦头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

  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邛泽。山中有很

  多■马,长着牛一样的尾巴和白色身子,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呼唤。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

  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p2o)鸮(xi1o)

  ①,是食人。

  【注释】①狍鸮:传说中的一种怪兽,非常贪婪,不但吃人,而且在吃不完时,还要把人身

  的各个部位咬碎。

  【译文】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鉤吾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铜。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是羊的身子人的面孔。眼睛长在腋窝下,有着老虎一

  样的牙齿和人一样的指甲,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哭啼,名称是狍鸮,是能吃

  人的。

  又北三百里,曰北嚻(xi1o)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有兽

  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zh@)鬣(li6),名曰独■(g*)。

  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b4n)■(m4o),宵飞而昼伏,食之已

  暍(y5)①。涔(c6n)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qi$ng)泽。

  【注释】①暍:中暑,受暴热。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北嚻山,没有石头,山南阳面多出产碧玉,

  山北阴面多出产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老虎,却长着白色身

  子狗脑袋,马的尾巴猪脖子上的硬毛,名称是独■。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

  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人的面孔,名称是■■,在夜里飞行而在白天隐伏,

  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暑。涔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邛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

  于雁门。其兽多居暨(j9),其状如彙(w6i)而赤毛①,其音如豚(t*n)。

  有鸟焉,其状如夸父②,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嚻(xi1o),其音如鹊,

  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d^ng)③。

  【注释】①彙:据古人讲,这种动物长得像老鼠,红色的毛硬得像刺猬身上的刺。②夸父:

  即前文所说的举父,一种长得像猕猴的野兽。③衕:腹泻。

  【译文】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梁渠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

  金属矿物和玉石,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雁门水。山中的野兽大

  多是居暨兽,形状像彙却浑身长着红色的毛,发出的声音如同小猪叫。山中

  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夸父,长着四只翅膀、一只眼睛、狗一样的尾巴,名

  称是嚻,它的叫声与喜鹊的鸣叫相似,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止住肚子痛,还

  可以治好腹泻病。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

  【译文】再往北四百里,是座姑灌山,没有花草树木。在这座姑灌山上,

  冬天夏天都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sh4n)①。有木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注释】①■:同“鱓”。即黄鳝。

  【译文】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是座湖灌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

  面盛产碧玉,并有许多个头小的野马。湖灌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

  大海,水中有很多鳝鱼。山里生长着一种树木,叶子像柳树叶而有红色的纹

  理。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hu2n)山,其上多金玉。三桑

  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①,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注释】①仞:古代的八尺为一仞。

  【译文】再往北行五百里水路,然后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洹山,山

  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生长着一种三桑树,这种树都不长枝

  条,树干高达一百仞,还生长着各种果树。山下有很多怪蛇。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是錞(ch*n)于北海①。

  【注释】①錞:依附。这里是座落、高踞的意思。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敦题山,这里不长花草树木,但蕴藏有丰

  富的金矿物和玉石。这座山座落在北海的岸边。

  凡北次二(经)[山]之首,自管涔(c6n)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

  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zh@)瘗

  (y@);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x()。

  【译文】总计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自管涔山起到敦题山止,一共十

  七座山,途经五千六百九十里。诸山山神都是蛇的身子人的面孔。祭祀山神:

  把毛物中用作祭品的一只公鸡、一头猪一起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

  块玉璧和一块玉珪,一起投向山中而不用米祀神。

  北次三(经)[山]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

  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10ng)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①,其名曰■(hu9),

  善还(xu2n)②,其名自訆(ji4o)。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

  足,其名曰■(b5n),是善惊,其鸣自詨(ji4o)③。

  【注释】①距:雄鸡、野鸡等跖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里指鸡爪子。②还:通“旋”。

  旋转。③詨:叫,呼。

  【译文】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太行山。太行山的首端叫归山,

  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出产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

  羚羊却有四只角,长着马一样的尾巴和鸡一样的爪子,名称是■,善于旋转

  起舞,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

  的喜鹊,长着白身子、红尾巴、六只脚,名称是■,这种■鸟十分惊觉,它

  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

  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t0)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

  痴(ch9)疾。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龙侯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

  属矿物和玉石。決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人鱼,

  形状像一般的■鱼,长有四只脚,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哭啼,吃了它的肉就能

  使人不得疯癫病。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

  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ji4o)。有鸟焉,其状

  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q))鶋(j&),其鸣自詨(ji4o),

  食之不饥,可以已寓①。

  【注释】①寓:古人认为寓即“误”字,大概以音近为义,指昏忘之病,就是现在所谓的老

  年健忘症,或老年痴呆症。也有另一种意见认为寓当是“■”字的假借,指疣病,就是中医学上所谓

  的千日疮,是因病毒感染而在皮肤上生出小疙瘩。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马成山,山上多出产有纹理的美石,山

  北阴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里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白狗却长

  着黑脑袋,一看见人就腾空飞起,名称是天马,它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

  音。山里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白色的脑袋和青色的身

  子、黄色的足爪,名称是鶌鶋,它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吃了它的肉

  使人不感觉饥饿,还可以医治老年健忘症。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z!)

  草。条菅(ji1n)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①,三岁一成,

  食之已疠。

  【注释】 ①器酸:据古人讲,大概是一种可以吃而有酸味的东西,就像山西解州盐池所生

  产的盐之类的东西。因为泽水静止而不流动,积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酸味的物质。

  【译文】再往东北七十里,是座咸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铜,这

  里到处是松树和柏树,在所生长的草中以紫草最多。条菅水从这座山发源,

  然后向西南流入长泽。水中多出产器酸,这种器酸三年才能收成一次,吃了

  它就能治愈人的麻疯病。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

  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sh6ng)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

  黄垩(6)。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天池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带

  有花纹的美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兔子却长着老鼠的头,借助

  它背上的毛飞行,名称是飞鼠。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

  有很多黄色垩土。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

  尾,其颈■(sh6n)①,其状如句(g#u)瞿②,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ji4o),

  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雌雉(zh@),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p@n)牡

  (m(),名曰象蛇,其鸣自詨(ji4o)。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

  ■(xi4n)父之鱼,其状如鲋(f))鱼,鱼首而彘(zh@)身,食之已呕。

  【注释】①■:肉瘤。②句瞿:斗。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阳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有丰富的

  金铜。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而长着红尾巴,脖子上有肉瘤,像

  斗的形状,名称是领胡,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

  就能治愈癫狂症。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雌性野鸡,而羽毛上有五彩斑

  斓的花纹,这种鸟一身兼有雄雌二种性器官,名称是象蛇,它发出的叫声便

  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

  父鱼,形状像一般的鲫鱼,长着鱼的头而猪的身子,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

  呕吐。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ni5)

  石①。

  【注释】①涅石:一种黑色矾石,可做黑色染料。矾石是一种矿物,为透明结晶体,有白、

  黄、青、黑、绛五种。

  【译文】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是座贲闻山,山上盛产苍玉,山下盛产黄

  色垩土,也有许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ni3n)水出焉,而西北流于泰泽。

  【译文】再往北一百里,是座王屋山,这里到处是石头。■水从这座山

  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泰泽。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

  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

  之山①,其上有金玉。

  【注释】①发丸之山:据古人讲,发丸山居于水中,形状像似神人所发射的两颗弹丸,所以

  这样叫。

  【译文】再往东北三百里,是座教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而没有石头。

  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这条河水到了冬季干枯而在夏季流水,

  确实可说是干河。教水的河道中有两座小山,方圆各三百步,名称是发丸山,

  小山上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薯(sh()

  ■(y*)①,其草多秦椒②,其阴多赭(zh7),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

  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ji4o),见(xi4n)则

  其邑有恐。

  【注释】①薯■:一种植物,根像羊蹄,可以食用,就是今天所说的山药。②秦椒:一种草,

  所结的子实像花椒,叶子细长。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景山,在山上向南可以望见盐贩泽,向北

  可以望见少泽。山上生长着茂密的丛草、薯■,这里的草以秦椒最多,山北

  阴面多出产赭石,山南阳面多出产玉石。山里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蛇,

  却长有四只翅膀、六只眼睛、三只脚,名称是酸与,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

  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使人惊恐的事情。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6),

  多涅(ni5)石。

  【译文】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是座孟门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苍玉,

  还盛产金属矿物,山下到处是黄色垩土,还有许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译文】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是座平山。平水从这座山的顶上发源,

  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优良玉石。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

  ■(s))①。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注释】①玄:黑色。■:砥石。就是磨刀石。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京山,盛产美玉,到处有漆树,遍山是竹

  林,在这座山的阳面出产黄铜,山北阴面出产黑色磨石。高水从这座山发源,

  向南流入黄河。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

  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虫尾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到处是竹丛,还有很多青石碧玉。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薄水也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黄泽。

  又东三百里,曰彭■(p0)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

  (z4o)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

  肥遗之蛇。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彭■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

  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流水。蚤林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黄河。

  肥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床水,水中有很多叫做肥遗的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

  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g&)■(x9),食之不灂(ji4o)①。

  【注释】①灂:通“■”。眼昏矇。

  【译文】再往东一百八十里,是座小侯山。明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

  流入黄泽。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有白色斑纹,名称是鸪■,

  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的眼睛明亮而不昏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注于虖(h&)池(tu$)。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①。

  【注释】①箭:一种生长较小的竹子,坚硬可做箭矢。

  【译文】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是座泰头山。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

  入虖池水。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小竹丛。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

  (xi1o)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ji4o),食之不妒。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轩辕山。山上多出产铜,山下到处是竹

  子。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是一般的猫头鹰却长着白脑袋,名称是黄鸟,发

  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妒嫉心。

  又北二百里,曰谒(y6)戾(l@)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

  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

  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氾(f4n)水。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谒戾山,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还蕴藏

  着金属矿物和玉石。沁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在这座山的东面有

  一片树林,叫做丹林。丹林水便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婴侯水也从这

  里发源,向北流入氾水。

  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q@)水出焉,南流注于

  河。

  【译文】往东三百里,是座沮洳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

  石。濝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q)n)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

  ①。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w2n)。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注释】①飞虫:指蠛(mi6)蠓、蚊子之类的小飞虫,成群成堆地乱飞,满天蔽日。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神囷山,山上是带有花纹的漂亮石头,山

  下有白蛇,还有飞虫。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洹水。滏水也从这

  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欧水。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zh6)木①。有鸟焉,其状如乌,

  文首、白喙(hu@)、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ji4o)。是炎帝之少女

  ②,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

  堙(y9n)于东海③。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柘木:柘树,是桑树的一种,叶子可以喂养蚕,果实可以吃,树根树皮可作药用。

  ②炎帝:号称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③堙:堵塞。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

  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名称是精

  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

  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

  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

  流于浊漳之水。

  【译文】再往东北一百二十里,是座少山,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出产铜。清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浊漳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d!)。牛首之水出焉,

  而东流注于滏水。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锡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出产磨

  石。牛首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景山,山上出产优良玉石。景水从这座山

  发源,向东南流入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译文】再往北一百里,是座题首山,这里出产玉石,也有许多石头,

  但没有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x*n)①,其草多芍

  (shu$)药、芎(xi#ng)(qi#ng)②。洧(w7i)水出焉,而东流注于

  河,其中有鳠(h))、黾(m!n)③。

  【注释】①栒:栒树,古人常用树干部分的木材制做拐杖。②芍药:多年生草本花卉,初夏

  开花,与牡丹相似、花朵大而美丽,有白、红等颜色。③鳠:鳠鱼,体态较细,灰褐色,头扁平,背

  鳍、胸鳍相对有一硬刺,后缘有踞齿。黾:蛙的一种,形体同虾蟆相似而小一些,皮肤青色。

  【译文】再往北一百里,是座绣山,山上有玉石、青色碧玉,山中的树

  木大多是栒树,而草以芍药、芎最多。洧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

  黄河,水中有鳠鱼和黾蛙。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是座松山。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北流

  入黄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su%)水出于

  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d!)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

  出焉,而东流注泜泽。

  【译文】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是座敦与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蕴藏

  有金属矿物和玉石。溹水从敦与山的南面山脚流出,然后向东流入泰陆水;

  泜水从敦与山的北面山脚流出,然后向东流入彭水;槐水也从这座山发源,

  然后向东流入泜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zh6)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

  焉,而北流注于洧(w7i)水。

  【译文】再往北一百七十里,是座柘山,山南阳面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北阴面出产铁。历聚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洧水。

  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

  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l7i)石①。敞铁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

  大泽。

  【注释】①礨石:礨的本义是地势突然高出的样子。礨石在这里指河道中的大石头高出水面

  许多,显得突兀。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维龙山,山上出产碧玉,山南阳面有金,

  山北阴面有铁。肥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皋泽,水中有很多高耸的

  大石头。敞铁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大泽。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

  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h&)沱(tu$)。

  【译文】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座白马山,山南阳面有很多石头和玉石,

  山北阴面有丰富的铁,还多出产黄铜。木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

  入虖沱水。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

  于虖(h&)沱(tu$)。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空桑山,没有花草树木,冬天夏天都有雪。

  空桑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虖沱水。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

  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d^ng d^ng),其鸣自訆(ji4o)。虖(h&)

  沱(tu$)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l$u)水。液(y@)女之水出于其阳,

  南流注于沁水。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泰戏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有金属矿

  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羊,却长着一只角一只眼睛,眼

  睛在耳朵的背后,名称是■■,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虖沱水

  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水。液女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面,向南流入

  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hu^hu^)之水出焉,而东流注

  于虖(h&)沱(tu$);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石山,山中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濩

  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虖沱水;鲜于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

  南流入虖沱水。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l$u)液(y@)

  水。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童戎山。皋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

  流入溇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h&)沱(tu$)。

  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k^u)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高是山。滋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

  入虖沱水。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棕树,草大多是条草。滱水也从这座山发源,

  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陆山,有很多优良玉石。■水从这座山发

  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又北二百里,曰沂(q0)山。般(p2n)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沂山。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

  黄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①。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婴石:一种像玉一样的带有彩色条纹的漂亮石头。

  【译文】往北一百二十里,是座燕山,出产很多的婴石。燕水从这座山

  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

  多橐(tu$)橐①,其鸟多鹠(li*)②。历虢(gu$)之水出焉,而东流注

  于河,其中有师鱼③,食之杀人。

  【注释】①橐駞:就是骆驼。②鹠:即鸺鹠,也叫做横纹小鸮,头和颈侧及翼上覆羽暗褐色,

  密布棕白色狭横斑。③师鱼:即鲵鱼,就是前面所说的人鱼。

  【译文】再往北走五百里山路,又走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饶山。这座山

  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中的野兽大多是骆驼,而禽

  鸟大多是鸺鹠鸟。历虢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师鱼,

  人吃了它的肉就会中毒而死。

  又北四百里,曰乾(g1n)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

  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豲](hu2n)其鸣自詨(ji4o)。

  【译文】再往北四百里,是座乾山,没有花草树木,山南阳面蕴藏着金

  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阴面蕴藏着铁,但没有水流。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

  普通的牛却长着三只脚,名称是豲,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

  其(川)[州]在尾上①,其名曰罴(p0)[九]。

  【注释】①州:古人注“州”为“窍”。上窍谓耳目鼻口,下窍谓前阴后阴。这里的窍是指

  后阴而言,就是肛门的意思。

  【译文】再往北五百里,是座伦山。伦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

  黄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麋鹿,肛门却长在尾巴上面,名称是罴九。

  又北五百里,曰碣(ji6)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

  蒲夷之鱼①。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注释】①蒲夷之鱼:古人认为就是冉遗鱼,它的形体似蛇,有六只脚,眼睛像马的眼睛,

  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做恶梦。

  【译文】再往北五百里,是座碣石山。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

  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蒲夷鱼。这座山上出产玉石,山下还有很多青石碧玉。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译文】再往北行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雁门山,这里没有花草树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

  草木,有金玉。

  【译文】再往北行四百里水路,便到了泰泽。在泰泽中屹立着一座山,

  叫做帝都山,方圆一百里,不生长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北五百里,曰錞(ch*n)于毋(w*)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

  ■(l@)①。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

  见(xi1n)则其邑大旱。

  【注释】①■:急风的样子。

  【译文】再往北五百里,是座錞于毋逢山,从山上向北可以望见鸡号山,

  从那里吹出的风如强劲的■风。从錞于毋逢山向西可以望见幽都山,浴水从

  那里流出。这座幽都山中有一种大蛇,红色的脑袋白色的身子,发出的声音

  如同牛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大旱灾。

  凡北次三(经)[山]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①,凡四十六山,

  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ni4n)神②。其祠之:皆用

  一藻(z3o)茝(zh!)瘗(y@)之③。其十四神状皆彘(zh@)身而载玉④。

  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

  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t*)糈(x()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注释】①无逢之山:即上文所说的錞于毋逢山。②廿:二十。有时也写成“艹”。③藻:

  聚藻,一种香草。茝:香草,属于兰草之类。④载:通“戴”。

  【译文】总计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自太行山起到无逢山止,一共四

  十六座山,途经一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中有二十座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马一

  样的身子而人一样的面孔。祭祀这些山神:都是把用作祭品的藻和茝之类的

  香草埋入地下。另外十四座山山神的形状是猪一样的身子却佩戴着玉制饰

  品。祭祀这些山神:都用祀神的玉器,不埋入地下。还有十座山山神的形状

  都是猪一样的身子却长着八只脚和蛇一样的尾巴,祭祀这些山神:用一块玉

  壁祭祀后埋入地下。总共四十四个山神,都要用精米来祭祀。参加这项祭祀

  活动的人都生吃未经火烤的食物。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译文】以上是北方经历之山的记录,总共八十七座山,二万三千二百

  三十里。

  山海经卷四

  东山经

  东山(经)之首,曰樕(s))■(zh))之山,北临乾(g1n)昧(m6i)。

  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y^ng y^ng)之鱼,其状如犁牛

  ①,其音如彘(zh@)鸣。

  【注释】①犁牛:毛色黄黑相杂的牛,像虎纹似的。

  【译文】东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樕■山,北面与乾昧山相邻。

  食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鳙鳙鱼,形状像犁牛,

  发出的声音如同猪叫。

  又南三百里,曰藟(l7i)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

  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①。

  【注释】①活师:又叫活东,蝌蚪的别名,是青蛙、蛤蟆、娃娃鱼等两栖动物的幼体,头又

  圆又大而尾巴细小,游泳水中。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藟山,山上有玉,山下有金。湖水从这座

  山发源,向东流入食水,水中有很多蝌蚪。

  又南三百里,曰栒(x*n)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

  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ji4o)。有鸟焉,其状如鸡

  而鼠(毛)[尾],其名曰(z9)鼠,见(xi4n)则其邑大旱。■(zh!)水

  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zh5n)鱼,其状如儵(ch$u)①,其喙

  (hu@)如箴②,食之无疫疾。

  【注释】①儵:即“鯈”字。鯈鱼,也叫白鲦(ti2o)、■(c1n)儵,一种小白鱼。体长

  只有数寸,侧扁,银白色,腹面有肉棱,背鳍有硬刺。生活在江湖中。②箴:同“针”。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栒状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有丰富的青石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狗,却长着六只脚,

  名称是从从,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

  普通的鸡却长着老鼠一样的尾巴,名称是■鼠,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

  大旱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湖水。水中有很多箴鱼,形状像

  儵鱼,嘴巴像长针,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病。

  又南三百里,曰勃亝(q@)之山①,无草木,无水。

  【注释】①亝:“齐”的古字。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勃亝山,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減(ji3n)水出焉,北流注

  于海,其中多鳡(g3n)鱼①。

  【注释】①鳡鱼:也叫做母鲇、竿鱼,体延长,亚圆筒形,青黄色,吻尖长,口大,眼小,

  性凶猛,捕食各种鱼类。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番条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減

  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zh6)。姑儿之

  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g3n)鱼。

  【译文】再往南四百里,是座姑儿山,山上有茂密的漆树,山下有茂密

  的桑树、柘树。姑儿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zh5n)石①。诸绳之

  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注释】①箴石:石针是古代的一种医疗器具,用石头磨制而成,可以治疗痈肿疽疱,排除

  脓血。箴石就是一种专门制做石针的石头。

  【译文】再往南四百里,是座高氏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箴石。

  诸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湖泽,水中有许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ch&)。泺(lu^)水出焉,

  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岳山,山上有茂密的桑树,山下有茂密的

  臭椿树。泺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湖泽,水中有许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南三百里,曰犲(ch2i)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x))

  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zh@)毛,其音如呼,见(xi4n)则天下

  大水。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犲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山下到处流

  水,水中有很多堪■鱼。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一身猪毛,发

  出的声音如同人呼叫,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

  南流注于沔(mi3n),其中多■(ti1o)■(r$ng),其状如黄蛇,鱼翼,

  出入有光,见(xi4n)则其邑大旱。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独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

  下多的是美观漂亮的石头。未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沔水,水

  中有很多■■,形状与黄蛇相似,长着鱼一样的鳍,出入水中时闪闪发光,

  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大旱灾。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t*n)

  而有珠,名曰狪狪(t#ngt#ng),其鸣自詨(ji4o)。环水出焉,东流注于

  (江)[汶],其中多水玉。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泰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金。山中有

  一种野兽,形状与一般的猪相似而体内却有珠子,名称是狪狪,它发出的叫

  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汶水,水中有很多水

  晶石。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ch*n)于(江)[汶],无草木,多瑶、碧。

  激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娶檀(t2n)之水,其中多茈(z!)(羸)[蠃](lu^)。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竹山,座落于汶水边上,这座山没有花草

  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玉石。激水从竹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娶檀水,

  水中有很多紫色螺。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s))■(zh&)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

  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6r)用鱼①。

  【注释】①■:用牲畜作为祭品来向神祷告,想要使神听见。

  【译文】总计东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尾,自樕■山起到竹山止,一共十二

  座山,途经三千六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龙的头。祭祀山神:

  在毛物中用一只狗作为祭品来祭祀,祷告时要用鱼。

  东次二(经)[山]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j&)吴,南

  望沙陵,西望湣(m0n)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吟],

  其名曰軨軨(l0n l0n),其鸣自叫,见(xian)则天下大水。

  【译文】东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空桑山,北面临近食水,在山

  上向东可以望见沮吴,向南可以望见沙陵,向西可以望见湣泽。山中有一种

  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有老虎一样的斑纹,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呻吟,名

  称是軨軨,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

  灾。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穀)[榖(g^u)],而无水,多鸟

  兽。

  【译文】再往南六百里,是座曹夕山,山下到处是构树,却没有水流,

  还有许多禽鸟野兽。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y@)皋(g1o)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

  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r()之水,其中多蜃(sh6n)珧(y2o)①。

  【注释】①蜃:大蛤(g2)。蛤是一种软体动物,贝壳卵圆形或略带三角形,颜色和斑纹美

  丽。珧:小蚌。蚌是一种软体动物,贝壳长卵形,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环形。

  【译文】再往西南四百里,是座峄皋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有丰富的白垩土。峄皋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激女水,水中有很多

  大蛤和小蚌。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d!)砺

  (l0)。

  【译文】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葛山的尾端,

  这里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粗细磨石。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l!)水出焉,东流注于余

  泽,其中多珠蟞(bi5)鱼,其状如(胏)[肺]而(有)[四]目,六足有珠,

  其味酸甘,食之无疠(l0)。

  【译文】再往南三百八十里,就是葛山的首端,这里没有花草树木。澧

  水从此发源,向东流入余泽,水中有很多珠蟞鱼,形状像动物的一叶肺器官

  却有四只眼睛,还有六只脚而且能吐珠子,这种珠蟞鱼的肉味是酸中带甜,

  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病。

  又南三百八十里,日余峨(6)之山,其上多梓(z!)枏(n1n),其下

  多荆芑(q!)①。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t))

  而鸟喙(hu@),鸱(ch9)目蛇尾,见人则眠②,名曰犰(qi*)狳(y*),

  其鸣自訆(ji4o),见(xi4n)则螽(zh#ng)蝗为败③。

  【注释】①芑:通“杞”。即构杞树。②眠,装死。③螽:即螽斯,蝗虫之类的昆虫,体绿

  色或褐色,样子像蚱蜢,以翅摩擦发音。但对农作物的损害不如蝗虫厉害。为败:为害。

  【译文】再往南三百八十里,是座余峨山,山上有茂密的梓树和楠木树,

  山下有茂密的牡荆树和枸杞树。杂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水。山中

  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兔子却是鸟的嘴,鹞鹰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

  见人就躺下装死,名称是犰狳,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

  就会有螽斯蝗虫出现而为害庄稼。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无草木,多水。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杜父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流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无草木,多水碧①,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

  而鱼翼,其名曰朱獳(r(),其鸣自訆(ji4o),见(xi4n)则其国有恐。

  【注释】①水碧:就是前文所说的水玉之类,即水晶石。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耿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水晶石,还

  有很多大蛇。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鱼鳍,名称是朱獳,发出

  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国家出现而那个国家里就会有恐怖的

  事发生。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c6n)

  水,其中多鵹(l@)鹕(h*)①,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共鸣自訆,见(xi4n)

  则其国多土功。

  【注释】①鵹鹕:即鹈鹕鸟,也叫做伽蓝鸟、淘河鸟、塘鸟。它的体长可达二米,羽毛多是

  白色,翅大而阔,下颌底部有一大的皮囊,能伸缩,可以用来兜食鱼类动物。因为它的四趾之间有金

  蹼相连,所以古人认为其足类似人脚。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卢其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石

  头。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涔水,水中有很多鹈鹕鸟,形状像一般的

  鸳鸯却长着人一样的脚,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国家出

  现那个国家里就会有水土工程的劳役。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y6)之山,无草木,多水。

  【译文】再往南三百八十里,是座姑射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流水。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y6)之山,无草木,多石。

  【译文】再往南行三百里水路,经过一百里流沙,是座北姑射山,没有

  花草树木,到处是石头。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y6)之山,无草木,多水。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南姑射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流水。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无草木,多大蛇,多碧、水玉。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碧山,没有花草树木,有许多大蛇。还盛

  产碧玉、水晶石。

  又南五百里,曰缑(h$u)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东流

  注于沙泽。

  【译文】再往南五百里,是座缑氏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

  矿物和玉石。原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沙泽。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

  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獙獙(b@ b@),见(xi4n)则天下大旱。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姑逢山,没有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

  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却有翅膀,发出的声音如同

  大雁鸣叫,名称是獙獙,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大旱灾。

  又南五百里,曰凫(f*)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zh5n)石。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l$ng)侄,其音如婴儿,

  是食人。

  【译文】再往南五百里,是座凫丽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盛产箴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却有九条尾巴、九个

  脑袋、虎一样的爪子,名称是■侄,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又南五百里,曰■(zh5n)山,南临■水,东望湖泽。有兽焉,其状如

  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嗥狗,其名曰峳峳(y#uy#u),见(xi4n)

  则其国多狡客。有鸟焉,其状如凫(f*)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xi6)

  鉤(g#u),见(xi4n)则其国多疫。

  【译文】再往南五百里,是座■山,南面临近■水,从山上向东可以望

  见湖泽。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却长着羊一样的眼睛、四只角、

  牛一样的尾巴,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名称是峳峳,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

  家里就会有很多奸猾的政客。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鸭子却长着老鼠

  一样的尾巴,擅长攀登树木,名称是絜鉤,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多

  次发生瘟疫病。

  凡东次二(经)[山]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zh5n)山,凡十七山,

  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g6)①。其祠:毛用一鸡祈,婴

  用一璧瘗(y@)②。

  【注释】①载:戴。一般指将东西戴在头上。觡:骨角。专指麋、鹿等动物头上的角,这种

  角的骨质与角质合而为一,没有差异,所以叫骨角。②婴:据学者研究,婴是古代人用玉器祭祀神的

  专称。

  【译文】总计东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自空桑山起到■山止,一共十七

  座山,途经六千六百四十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野兽的身子人的面孔而且

  头上戴着觡角。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鸡献祭,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

  玉璧献祭后埋入地下。

  (又)东次三(经)[山]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xi1ng)山,其

  上多金玉,其下多棘。有兽焉,其状如麋而鱼目,名曰妴(w1n)胡,其鸣

  自訆。

  【译文】东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尸胡山,从山上向北可以望见

  ■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茂密的酸枣树。山中有一种野

  兽,形状像麋鹿却长着鱼一样的眼睛,名称是妴胡,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

  名称的读音。

  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兽多虎。

  【译文】再往南行八百里水路,是座岐山,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桃树和李

  树,而野兽大多是老虎。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诸鉤(g#u)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广

  员百里,多寐(w6i)鱼①。

  【注释】①寐鱼:又叫嘉鱼、卷口鱼,古人称为鮇鱼。这种鱼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

  侧扁。体暗褐色。须二对,粗长。吻褶发达,裂如缨状。

  【译文】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是座诸鉤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沙

  子石头。这座山,方圆一百里,有很多寐鱼。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无草木,多沙。

  【译文】再往南行七百里水路,是座中父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沙

  子。

  又东水行千里,曰胡射(y6)之山,无草木,多沙石。

  【译文】再往东行一千里水路,是座胡射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沙

  子石头。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z!)桐,多桃李,其草多菌

  蒲①,其兽多麋、鹿。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阳,其中

  多鳣(zh1n)鲔(W7i)②。

  【注释】①菌蒲:即紫菜、石花菜、海带、海苔之类。②鳣:鳣鱼,据古人说是一种大鱼,

  体形像鱏鱼而鼻子短,口在颔下,体有斜行甲,没有鳞,肉是黄色,大的有二、三丈长。鲔:鲔鱼,

  据古人说就是鱏鱼,体形像鳣鱼而鼻子长,体无鳞甲。

  【译文】再往南行七百里水路,是座孟子山,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梓树和

  桐树,还生长着茂密的桃树和李树,山中的草大多是菌蒲,山中的野兽大多

  是麋、鹿。这座山,方圆一百里。有条河水从山上流出,名称是碧阳,水中

  生长着很多鳣鱼和鲔鱼。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跂(q0)踵之

  山,广员二百里,无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广员四十里皆涌,

  其名曰深泽,其中多蠵(xi6)龟①。有鱼焉,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名

  曰鮯鮯(h2 h2)之鱼,其(名)[鸣]自訆。

  【注释】①蠵龟:也叫赤蠵龟,据古人说是一种大龟,甲有纹彩,像玳瑁而薄一些。玳瑁是

  海中动物,形似龟,背面角质板光,有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大的可达数尺。

  【译文】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经过流沙五百里,有一座山,叫做踵踵

  山,方圆二百里,没有花草树木,有大蛇,山上有丰富的玉石。这里有一水

  潭,方圆四十里都在喷涌泉水,名称是深泽,水中有很多蠵龟。水中还生长

  着一种鱼,形状像一般的鲤鱼,却有六只脚和鸟一样的尾巴,名称是鮯鮯鱼,

  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m()隅(y*)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

  赭(zh7)。有兽焉,其状如牛而马尾,名曰精精,其鸣自訆。

  【译文】再往南行九百里水路,是座踇隅山,山上有茂密的花草树木,

  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还有许多赭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

  牛却长着马一样的尾巴,名称是精精,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无皋之山,南望幼海,东望榑(f))

  木①,无草木,多风。是山也,广员百里。

  【注释】①榑木:即扶桑,神话传说中的神木,叶似桑树叶,长数千丈,大二十围,两两同

  根生,更相依倚,而太阳就是从这里升起的。

  【译文】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无皋山,从山

  上向南可以望见幼海,向东可以望见榑木,这里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刮大

  风。这座山,方圆一百里。

  凡东次三(经)[山]之首,自尸胡之山至于无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

  百里。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m()羊① ,(米)[糈(x()]

  用黍(sh))②。是神也,见(xi4n)则风雨水为败。

  【注释】①牡:鸟鲁的雄性。②黍:一种谷物,性黏,子粒供食用或酿酒。在脱皮以后,北

  方人称它为黄米子。

  【译文】总计东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自尸胡山起到无皋山止,一共九

  座山,途经六千九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却长着羊角。祭祀山

  神:在毛物中用一只公羊作祭品,祀神的米用黄米。这些山神,一出现就会

  起大风、下大雨、发大水而损坏庄稼。

  (又)东次四(经)[山]之首,曰北号之山,临于北海。有木焉,其状

  如杨,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食水出焉,而东北流

  注于海。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t*n),名曰(猲)[獦

  (g7)](狙)[狚(d4n)],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

  爪,其名曰鬿(q0)雀,亦食人。

  【译文】东方第四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北号山,屹立在北海边上。山

  中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普通的杨树,开红色花朵,果实与枣子相似但没有核,

  味道是酸中带甜,吃了它就能使人不患上疟疾病。食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

  向东北流入大海。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狼,长着红脑袋和老鼠一样的眼

  睛,发出的声音如同小猪叫,名称是獦狚,是能吃人的。山中还有一种禽鸟,

  形状像普通的鸡却长着白脑袋,老鼠一样的脚足和老虎一样的爪子,名称是

  鬿雀,也是能吃人的。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无草木。苍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展水,其中

  多鱃(qi&)鱼①,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y$u)②。

  【注释】①鱃鱼:即鳅鱼,也写成鱼,形状像鳝鱼,长约三、四寸,扁尾巴,青黑色,没

  有鳞甲而微有黏液。常潜居河湖池沼水田的泥土中,所以俗称泥鳅或泥。②疣:同“肬”。一种小

  肉瘤,即长在人体皮肤上的小疙瘩,俗称瘊子。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旄山,没有花草树木。苍体水从这座山发

  源,然后向西流入展水,水中生长着很多鱃鱼,形状像鲤鱼而头长得很大,

  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皮肤上不生瘊子。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东始之山,上多苍玉。有木焉,其状如杨而赤理,

  其汁如血,不实,其名曰芑(q!)①,可以服马。泚(c!)水出焉,而东北

  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贝,多茈(z!)鱼,其状如鲋②,一首而十身,其臭(xi))

  如鲋(m0)③芜,食之不■(p0)④。

  【注释】①芑:“杞”的假借字。②鲋:即鲫鱼,体侧扁,稍高,背面青褐色,腹面银灰色,

  肉味鲜美。③臭:气味。蘪芜:就是蘼芜,一种香草,叶子像当归草的叶子,气味像白芷草的香气。

  据古人讲,因为它的茎叶靡弱而繁芜,所以这样叫。④■:同“屁”。

  【译文】再往南三百二十里,是座东始山,山上多出产苍玉。山中有一

  种树木,形状像一般的杨树却有红色纹理,树干中的液汁与血相似,不结果

  实,名称是芑,把液汁涂在马身上就可使马驯服。泚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

  向东北流入大海,水中有许多美丽的贝,还有很多茈鱼,形状像一般的鲫鱼,

  却长着一个脑袋而十个身子,它的气味与蘼芜草相似,人吃了它就不放屁。

  又东南三百里,曰女烝(zh5ng)之山,其上无草木。石膏水出焉,而

  西注于鬲(g6)水,其中多薄鱼,其状如鳣(sh4n)鱼而一目①,其音如欧

  (o()②,见(xi4n)则天下大旱。

  【注释】①鳣:通“鳝”。即鳝鱼,俗称黄鳝。②欧:呕吐。

  【译文】再往东南三百里,是座女烝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石膏水从

  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鬲水,水中有很多薄鱼,形状像一般的鳝鱼却长

  着一只眼睛,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呕吐,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大旱灾。

  又东南二百里,曰钦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

  其中多鱃(qi&)鱼,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豚(t*n)而有牙①,其名曰

  当康,其鸣自訆,见(xi4n)则天下大穰(r2ng)。

  【注释】①牙:这里指尖锐锋利而令人可怕的露出嘴唇之外的大牙齿。

  【译文】再往东南二百里,是座钦山,山中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却

  没有石头。师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皋泽,水中有很多鱃鱼,还有

  很多色彩斑斓的贝。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小猪却长着大獠牙,名称是当

  康,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而天下就要大丰收。

  又东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其

  中多■(hu2)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xi4n)

  则天下大旱。

  【译文】再往东南二百里,是座子桐山。子桐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

  西流入余如泽。水中生长着很多■鱼,形状与一般的鱼相似却长着禽鸟翅

  膀,出入水中时闪闪发光,发出的声音如同鸳鸯鸣叫,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

  生大旱灾。

  又东北二百里,曰剡(y3n)山,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彘(zh@)而

  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y*),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

  虫蛇,见(xi4n)则天下大水。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剡山,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

  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猪却是人的面孔,黄色的身子上长着红色尾巴,名称是

  合窳,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这种合窳兽,是吃人的,也吃虫和蛇,一

  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①。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

  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f7i),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xi4n)则天下

  大疫。鉤(g#u)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劳水,其中多鱃(qi&)鱼。

  【注释】①桢木:即女桢,一种灌木,叶子对生,革质,卵状披针形,在冬季不凋落,四季

  常青。初夏开花,是白色,果实椭圆形。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太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茂

  密的女桢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却是白脑袋,长着一只眼睛

  和蛇一样的尾巴,名称是蜚,它行经有水的地方水就干涸,行经有草的地方

  草就枯死,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大瘟疫。鉤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

  入劳水,水中有很多鱃鱼。

  凡东次四(经)[山]之首,自北号之山至于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

  十里。

  【译文】总计东方第四列山系之首尾,自北号山起到太山止,一共八座

  山,途经一千七百二十里。

  右东经之山志,凡四十六山,万八千八百六十里。

  【译文】以上是东方经历之山的记录,总共四十六座山,一万八千八百

  六十里。

  山海经卷五

  中山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

  杻(ni()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①,黄华而荚(ji2)实②,名曰箨

  (tu#),可以已瞢(m2ng)③。有兽焉,其状如■(hu@)鼠而文题④,其

  名曰■(n4i),食之已瘿。

  【注释】①本:草木的根或茎干。这里指茎干。②荚:凡草木果实狭长而没有隔膜的,都叫

  做荚。③瞢:眼目不明。④■鼠:不详何兽。

  【译文】中央第一列山系薄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甘枣山。共水从这座

  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黄河。山上有茂密的杻树。山下有一种草,葵菜一样

  的茎干杏树一样的叶子,开黄色的花朵而结带荚的果实,名称是箨,人吃了

  它可以治愈眼睛昏花。山中还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鼠而额头上有花纹,名

  称是■,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人脖子上的赘瘤。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橿(ji1ng),多■(l@)木,是木

  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楝(li4n)]①,服之不忘。

  【注释】①楝:楝树,也叫苦楝,落叶乔木,春夏之交开花,淡紫色,核果球形或长圆形,

  熟时黄色。木材坚实,易加工,供家具、乐器、建筑、农具等用。又据古人说捣碎楝树的子实可以洗

  衣,而服食它可以益肾。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历儿山,山上有茂密的橿树,还有茂密的

  ■树,这种树木,茎干是方形的而叶子是圆形的,开黄色花而花瓣上有绒毛,

  果实像楝树结的果实,人服用它可以增强记忆而不忘事。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其中是多豪鱼,状如鲔(W7i),赤喙(hu@)尾赤羽,[食之]可以已白癣(xu3n)

  ①。

  【注释】①癣:皮肤感染真菌后引起的一种疾病,有好多种。

  【译文】再往东十五里,是座渠猪山,山上有茂盛的竹子。渠猪水从这

  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豪鱼,形状像一般的鲔鱼,但长

  着红嘴巴和带羽毛的红尾巴,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白癣病。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6),黑、青、

  黄垩。

  【译文】再往东三十五里,是座葱聋山,山中有许多又深又长的峡谷,

  到处是白垩土,还有黑垩土、青垩土、黄垩土。

  又东十五里,曰涹(w#)山,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译文】再往东十五里,是座涹山,山上有丰富的黄铜,山北面盛产铁。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h))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

  实如棕荚,名曰植楮(ch*),可以已癙(sh()①,食之不眯(m@)②。

  【注释】①癙:忧病。②眯:梦魇(y3n)。梦魇就是人在睡梦中遇见可怕的事而呻吟、惊

  叫。

  【译文】又往东七十里,是座脱扈山。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葵菜的叶

  子而是红花,结的是带荚的果实,果实的荚像棕树的果荚,名称是植楮,可

  以用它治愈精神抑忧症,而服食它就能使人不做恶梦。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①,其状如龙骨②,可以已痤(cu$)

  ③。

  【注释】①天婴:不详何种植物。②龙骨:据古人讲,在山岩河岸的土穴中常有死龙的脱骨,

  而生长在这种地方的植物就叫龙骨。③痤:即痤疮,一种皮肤病。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金星山,山中有很多天婴,形状与龙骨相

  似,可以用来医治痤疮。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曰枭(xi1o)谷,其中多铁。

  【译文】再往东七十里,是座泰威山。山中有一道峡谷叫做枭谷,那里

  盛产铁。

  又东十五里,曰橿(ji1ng)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译文】再往东十五里,是座橿谷山,山中有丰富的黄铜。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ji1n)草①。

  【注释】①葌草:葌,同“蕑”,而蕑即兰,则葌草就是兰草。

  【译文】再往东一百二十里,是座吴林山,山中生长着茂盛的兰草。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

  如禾①,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ju6)水,是多飞鱼,其状

  如鲋(f))鱼,食之已痔衕(d^ng)。

  【注释】①秀:指禾类植物开花。又引申而泛指草木开花。

  【译文】再往北三十里,是座牛首山。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名称是鬼草,

  叶子像葵菜叶却是红色茎干,开的花像禾苗吐穗时的花絮,服食它就能使人

  无忧无虑。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潏水,水中有很多飞鱼,形状

  像一般的鲫鱼,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痔疮和痢疾。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穀)[榖(g^u)]。有兽焉,其状如狸

  ①,而白尾,有鬣(li6),名曰胐胐(p6i p6i),养之可以已忧。

  【注释】①狸:俗称野猫,似狐狸而小一些,身肥胖而短一点。

  【译文】再往北四十里,是座霍山,这里到处是茂密的构树。山中有一

  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野猫,却长着白尾巴,脖子上有鬃毛,名称是胐胐,

  人饲养它就可以消除忧愁。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薝(zh1n)棘①。

  【注释】①薝棘:不详何种植物。

  【译文】再往北五十二里,是座合谷山,这里到处是薝棘。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l0)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

  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sh&)①,食之已聋。

  【注释】①菽:本义是指大豆,引申为豆类的总称。

  【译文】再往北三十五里,是座阴山,多的是粗磨石、色彩斑斓的漂亮

  石头。少水从这座山发源。山中有茂密的雕棠树,叶子像榆树叶却呈四方形,

  结的果实像红豆,服食它就能治愈人的耳聋病。

  又东四百里,曰鼓镫(d5ng)之山,多赤铜。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

  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译文】再往东四百里,是座鼓镫山,有丰富的黄铜。山中有一种草,

  名称是荣草,叶子与柳树叶相似,根茎与鸡蛋相似,人吃了它就能治愈风痹

  病。

  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d5ng)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

  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xu2n)以吉玉①。其余

  十三山者,毛用一羊,县(xu2n)婴用(桑封)[藻珪]②,瘗(y@)而不糈

  (x()。(桑封)[藻珪]者②,(桑主)[藻玉]也,方其下而锐其上③,而

  中穿之加金④。

  【注释】①县:同“悬”。吉玉:古人往往在人、事、物等有关词语前贯以“吉”字,用来

  表示对其美称。这里的吉玉就是一种美称,意思是美好的玉。②藻珪:即用带有色彩斑纹的玉石制成

  的玉器。③锐:上小下大。这里指三角形尖角。④据学者研究,“藻珪者”以下的几句话,原本是古

  人的解释性语句,不知何时窜入正文。因底本如此,今姑仍其旧。

  【译文】总计薄山山系之首尾,自甘枣山起到鼓镫山止,一共十五座山,

  途经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宗主山山神:在毛物中,

  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再悬挂上吉玉献祭。祭祀其余十三座山的

  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羊作祭品,再悬挂上祀神玉器中的藻珪献祭,祭礼完

  毕把它埋入地下而不用米祀神。所谓藻珪,就是藻玉,下端呈长方形而上端

  有尖角,中间有穿孔并加上金饰物。

  中次二(经)[山]济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lǘ)

  麋①,其鸟多鹖(h6)②。

  【注释】①闾:就是前文所说的形状像驴而长着羚羊角的山驴。②鹖:鹖鸟。据古人说,鹖

  鸟像野鸡而大一些,羽毛青色,长有毛角,天性勇猛好斗,绝不退却,直到斗死为止。

  【译文】中央第二列山系济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辉诸山,山上有茂密

  的桑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山驴和麋鹿,而禽鸟大多是鹖鸟。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d!)砺(l0)。

  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译文】再往西南二百里,是座发视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多出产磨石。即鱼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豪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而没

  有花草树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

  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q@ng),见(xi4n)则其邑大旱。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鲜山,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

  长花草树木。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鸣蛇,形

  状像一般的蛇却长着四只翅膀,叫声如同敲磐的声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

  就会发生大旱灾。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

  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ch2i)身①,鸟翼而蛇行②,其音如叱呼,见

  (xi4n)则其邑大水。

  【注释】①豺:一种凶猛的动物,比狼小一些,体色一般是棕红,尾巴的末端是黑色,腹部

  和喉部是白色。②蛇行:蜿蜒曲折地伏地爬行。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阳山,到处是石头,没有花草树木。阳水

  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化蛇,形状是人的面孔却长

  着豺一样的身子,有禽鸟的翅膀却像蛇一样地爬行,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呵

  斥,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水害。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①。有兽焉,其状如彘(zh@)

  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l^ng)蚳(ch0),食之不眯。

  【注释】①赤铜:指传说中的昆吾山所特有的一种铜,色彩鲜红,如同赤火一般。用这里生

  有尖角,中间有穿孔并加上金饰物。

  中次二(经)[山]济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lǘ)

  麋①,其鸟多鹖(h6)②。

  【注释】①闾:就是前文所说的形状像驴而长着羚羊角的山驴。②鹖:鹖鸟。据古人说,鹖

  鸟像野鸡而大一些,羽毛青色,长有毛角,天性勇猛好斗,绝不退却,直到斗死为止。

  【译文】中央第二列山系济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辉诸山,山上有茂密

  的桑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山驴和麋鹿,而禽鸟大多是鹖鸟。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d!)砺(l0)。

  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译文】再往西南二百里,是座发视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多出产磨石。即鱼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豪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而没

  有花草树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

  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q@ng),见(xi4n)则其邑大旱。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鲜山,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

  长花草树木。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鸣蛇,形

  状像一般的蛇却长着四只翅膀,叫声如同敲磐的声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

  就会发生大旱灾。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

  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ch2i)身①,鸟翼而蛇行②,其音如叱呼,见

  (xi4n)则其邑大水。

  【注释】①豺:一种凶猛的动物,比狼小一些,体色一般是棕红,尾巴的末端是黑色,腹部

  和喉部是白色。②蛇行:蜿蜒曲折地伏地爬行。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阳山,到处是石头,没有花草树木。阳水

  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化蛇,形状是人的面孔却长

  着豺一样的身子,有禽鸟的翅膀却像蛇一样地爬行,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呵

  斥,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水害。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①。有兽焉,其状如彘(zh@)

  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l^ng)蚳(ch0),食之不眯。

  【注释】①赤铜:指传说中的昆吾山所特有的一种铜,色彩鲜红,如同赤火一般。用这里生

  产的赤铜所制做的刀剑,是非常锋利的,切割玉石如同削泥一样。所谓神奇的昆吾之剑,就是由这种

  铜打造的。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昆吾山,山上有丰富的赤铜。山中有一种

  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猪却长着角,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号啕大哭,名称是■蚳,

  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做恶梦。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ji1n)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

  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w4ng)草①,

  可以毒鱼。

  【注释】①芒草:又作莽草、■草,也可单称为芒,一种有毒性的草,与另一种类似于茅草

  而大一些的芒草是同名异物。可能芒草长得高大如树,所以这里称它为树木,其实是草。

  【译文】再往西一百二十里,是座葌山。葌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

  流入伊水。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石青、雄黄。山中有一种树

  木,形状像棠梨树而叶子是红色的,名称是芒草,能够毒死鱼。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译文】再往西一百五十里,是座独苏山,这里没有花草树木而到处是

  水流。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

  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蔓渠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到处是小竹丛。伊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洛水。山中有一种野

  兽,名称是马腹,形状是人一样的面孔虎一样的身子,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

  啼哭,是能吃人的。

  凡济山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

  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x()。

  【译文】总计济山山系之首尾,自辉诸山起到蔓渠山止,一共九座山,

  途经一千六百七十里。诸山山神的形状都是人的面孔鸟的身子。祭祀山神要

  用毛物作祭品,再用一块吉玉,把这些投向山谷而不用米祀神。

  中次三(经)[山]萯(b6i)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y()琈

  之玉,其阴多赭(zh7)、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

  状如茜(qi4n)如举①。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xi4n)

  则其邑大水。

  【注释】①茜:茜草,一种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根是黄红色,可作染料。举:即榉柳,落

  叶乔木,生长得又快又高大,木材坚实,用途很广。

  【译文】中央第三列山系萯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敖岸山,山南面多出

  产■琈玉,山北面多出产赭石、黄金。天神熏池住在这里。这座山还常常生

  出美玉来。从山上向北可以望见奔腾的黄河和葱郁的丛林,它们的形状好像

  是茜草和榉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白鹿却长着四只角,名称是

  夫诸,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水灾。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①。北望河曲,是多(驾)[鴐

  (ji1)]鸟②。南望墠(ti2n)渚,禹父之所化③,是多仆累、蒲卢④。■

  (sh5n)武罗司之⑤,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⑥,而穿耳以鐻(q*)

  ⑦,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zh7n)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

  中有鸟焉,名曰鴢(y3o),其状如凫(f*),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

  有草焉,其状如葌(ji1n),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g3o)本⑧,名

  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注释】①密都:隐密深邃的都邑。②鴐鸟:即鴐鹅,俗称野鹅。③禹父:指大禹的父亲鲧

  (g(n)。相传禹是夏朝的开国国王。④仆累:即蜗牛,一种软体动物,栖息于潮湿的地方。蒲卢:

  一种具有圆形贝壳的软体动物,属蛤(g6)、蚌之类。⑤■:一说是神鬼,即鬼中的神灵;一说是山

  神。⑥要:“腰”的本字。⑦鐻:金银制成的耳环。⑧藁本:也叫抚芎(xi#ng)、西芎,一种香草,

  根茎含挥发油,可作药用。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青要山,确实是天帝的密都。从青要山上向

  北可以望见黄河的弯曲处,这里有许多野鹅。从青要山向南可以望见墠渚,

  是大禹的父亲鲧变化成为黄熊的地方,这里有很多蜗牛、蒲卢。山神武罗掌

  管着这里,这位山神的形貌是人的面孔却浑身长着豹子一样的斑纹,细小的

  腰身洁白的牙齿,而且耳朵上穿挂着金银环,发出的声音像玉石碰击作响。

  这座青要山,适宜女子居住。畛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山中

  有一种禽鸟,名称是鴢,形状像野鸭子,青色的身子却是浅红色的眼睛深红

  色的尾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多生孩子。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形状像兰草,

  却是四方形的茎干黄色的花朵、红色的果实,根部像藁本的根,名称是荀草,

  服用它就能使人的肤色洁白漂亮。

  又东十里,曰騩(gu9)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y()琈之玉。正

  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①,其状如豚(t*n)而赤文,服

  之不畏雷,可以御兵②。

  【注释】①飞鱼:与上文所述飞鱼的形状不同,当为同名异物。②兵:指兵器的锋刃。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騩山,山上盛产味道甜美的枣子,山北阴面

  还盛产■琈玉。正回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许多

  飞鱼,形状像小猪却浑身是红色斑纹,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怕打雷,还可

  以辟兵器。

  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荆]之木①。

  滽滽(r$ngr$ng)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注释】①蔓荆:一种灌木,长在水边,苗茎蔓延,高一丈多,六月开红白色花,九月结成

  的果实上有黑斑,冬天则叶子凋落。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是座宜苏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有繁茂的蔓荆。滽滽水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

  黄色的贝。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①。是山

  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②,其状

  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b6i)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注释】①都:汇聚。②吉神:对神的美称,即善神的意思。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和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而到处是瑶、

  碧一类的美玉,确实是黄河中的九条水源所汇聚的地方。这座山盘旋回转了

  五层,有九条水从这里发源,然后汇合起来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苍玉。

  吉神泰逢主管这座山,他的形貌像人却长着虎一样的尾巴,喜欢住在萯山向

  阳的南面,出入时都有闪光。泰逢这位吉神能兴起风云。

  凡萯(b6i)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

  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m()羊副(p@)①,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

  雄鸡瘗(y@)之。糈(x()用稌(t*)。

  【注释】①副:裂开,剖开。

  【译文】总计萯山山系之首尾,自敖岸山起到和山止,一共五座山,途

  经四百四十里。祭祀诸山山神:泰逢、熏池、武罗三位神都是把一只公羊劈

  开来祭祀,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其余二位山神是用一只公鸡献祭后埋入地

  下。祀神的米用稻米。

  中次四(经)[山]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

  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汵](j9n)石①。

  【注释】①汵石:一种柔软如泥的石头。

  【译文】中央第四列山系厘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鹿蹄山,山上盛产玉,

  山下盛产金。甘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汵石。

  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礝(ru3n)石①。有兽焉,其状如貉(h6)

  而人目②,其名曰貉(y0n)。虢(gu$)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瓀

  (ru3n)石③。

  【注释】①礝:也写成“碝”、“瓀”。礝石是次于玉一等的美石。白色的礝石如冰一样透

  明,而水中的礝石是红色的。②貉:也叫狗獾,是一种野兽。外形像狐狸而体态较肥胖,尾巴较短,

  尾毛蓬松,耳朵短而圆,两颊有长毛,体色棕灰。③瓀石:就是礝石。

  【译文】往西五十里,是座扶猪山,山上到处是礝石。山中有一种野兽,

  形状像貉却长着人的眼睛,名称是■。虢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

  水,水中有很多礝石。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s#u)①。有兽焉,

  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x9)渠。滽滽(r$ngr$ng)

  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ji6),其状如獳(n^u)犬

  而有鳞②,其毛如彘(zh@)鬣(li6)。

  【注释】①蒐:即茅蒐,现在称作茜(qi4n)草。它的根是紫红色,可作染料,并能入药。

  ②獳犬:发怒样子的狗。

  【译文】再往西一百二十里,是座厘山,山南面有很多玉石,山北面有

  茂密的茜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全身青黑色,发出的声音

  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名称是犀渠。滽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

  流入伊水。这里还有一种野兽,名称是■,形状像獳犬却全身有鳞甲,长在

  鳞甲间的毛像猪鬃一样。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穀)[榖(g^u)],多涂石①,其上多

  ■(y()琈之玉。

  【注释】①涂石:就是上文所说的汵石,石质如泥一样柔软。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箕尾山,有茂密的构树,盛产涂石,山上

  还有许多■琈玉。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

  流注于洛。其中多羬(xi2n)羊。有木焉,其状如樗(ch&),其叶如桐而

  荚实,其名曰茇(b2)①,可以毒鱼。

  【注释】①茇:学者认为“茇”可能是“芫”的误写。芫即芫华,也叫芫花,是一种落叶灌

  木,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蕾可入药,根茎有毒性。

  【译文】再往西二百五十里,是座柄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铜。滔

  雕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山中有许多羬羊。山中还有一种树

  木,形状像臭椿树,叶子像梧桐叶而结出带荚的果实,名称是茇,是能毒死

  鱼的。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白边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下盛产石青、雄黄。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

  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①,名曰葶(t0ng)

  苧(n@ng),可以毒鱼。

  【注释】①苏:即紫苏,又叫山苏,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干呈方形,叶子紫红色。枝、叶、

  茎、果都可作药用。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熊耳山,山上是茂密的漆树,山下是茂密

  的棕树。浮濠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还

  有很多人鱼。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苏草而开红花,名称是葶苧,是能毒死

  鱼的。

  又西三百里,曰牡(m()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m6i)。

  其兽多■(zu$)牛、羬(xi2n)羊,鸟多赤鷩(b9e)①。

  【注释】①赤鷩:即鷩雉,也叫锦鸡,像野鸡而小一些,冠子羽毛都很美,五色艳丽。和上

  文所说的赤鷩同属野鸡的种类,形状大同小异,故名称上也往往混同。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牡山,山上到处是色彩斑斓的漂亮石头,

  山下到处是竹箭、竹■之类的竹丛。山中的野兽以■牛、羬羊最多,而禽鸟

  以赤鷩最多。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讙(hu1n)举之山。雒(lu^)水出焉,而东北流

  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马肠之物①。此二山者,洛间也。

  【注释】①其中:指玄扈山中。据《水经注·洛水》,知玄扈水发源于玄扈山。可见,此处

  是有省文的。马肠:即上文所说的怪兽马腹,人面虎身,叫声如婴儿哭,吃人。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讙举山。雒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

  北流入玄扈水。玄扈山中生有很多马肠这样的怪物。在讙举山与玄扈山之

  间,夹着一条洛水。

  凡厘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七十里。其神

  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x(),以采衣(y@)之①。

  【注释】①衣:用作动词,穿的意思。这里是包裹的意思。

  【译文】总计厘山山系之首尾,自鹿蹄山起到玄扈山止,一共九座山,

  途经一千六百七十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面孔而兽的身子。祭祀山

  神:在毛物中用一只白色鸡献祭,祀神不用米,用彩色帛把鸡包裹起来。

  中次五(经)[山]薄山之首,曰苟(床)[林]之山,无草木,多怪石。

  【译文】中央第五列山系薄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苟林山,不生长花草

  树木,到处是奇形怪状的石头。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穀)[榖](g^u)、柞(zu^)①,其草多

  ■(zh*)、芫②。其阳多■(y()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

  多■(d@)鸟,其状如枭(xi1o)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鹿],食之

  已垫③。

  【注释】①柞:柞树,也叫蒙子树、凿刺树、冬青,常绿灌木,初秋开花,雌雄异株,花小,

  黄白色,浆果小球形,黑色。②■:即山蓟,是一种可作药用的草,又分为苍术(zh*)、白术(zh*)

  二种。苍术是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可以入药。白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以入药。芫:即芫

  华,其实是落叶灌木,因树形矮小,被看作草。花可以药用,根可以毒死鱼。③垫:一种因低下潮温

  而引发的疾病。

  【译文】往东三百里,是座首山,山北面有茂密的构树、柞树,这里的

  草以■草、芫华居多。山南面盛产■琈玉,这里的树木以槐树居多。这座山

  的北面有一峡谷,叫做机谷,峡谷里有许多■鸟,形状像猫头鹰却长着三只

  眼睛,还有耳朵,发出的声音如同鹿鸣叫,人吃了它的肉就会治好湿气病。

  又东三百里,曰县■(zh&)之山,无草木,多文石。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县■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色彩斑斓

  的漂亮石头。

  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无草木,多■(b4ng)石①。

  【注释】①■石:即玤石,是次于玉石一等的石头。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葱聋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石。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sh2o)药、■(m6n)

  冬①。

  【注释】①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花,与牡丹花相似,可供观赏,而根茎可以入药。

  ■冬:俗作门冬,有两种,一是麦门冬,也叫沿阶草,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常膨大成纺锤形,

  可以作药用;二是天门冬,也叫天冬草,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地下有簇生纺锤形肉质块根,可以作

  药用。

  【译文】往东北五百里,是座条谷山,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槐树和桐树,

  而草大多是芍药、门冬草。

  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阴多苍玉,其阳有井①,冬有水而夏竭。

  【注释】①井:井是人工开挖的,泉是自然形成的,而本书记述的山之所有皆为自然事物,

  所以,这里的井当是指泉眼下陷而低于地面的水泉,形似水井,故称。

  【译文】再往北十里,是座超山,山北面到处是苍玉,山南面有一眼水

  泉,冬天有水而到夏天就干枯了。

  又东五百里,曰成侯之山,其上多櫄(ch&n)木①,其草多(芃)[艽]

  (ji1o)②。

  【注释】①櫄木:据古人说,这种树与高大的臭椿树相似,树干可以作车辕。②艽:就是秦

  艽,一种可作药用的草。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是座成侯山,山上是茂密的櫄树,这里的草以

  秦艽居多。

  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垩(6)。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是座朝歌山,山谷里多出产优良垩土。

  又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①。

  【注释】①锡:这里指天然锡矿石,而非提炼的纯锡。以下同此。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是座槐山,山谷里有丰富的金和锡。

  又东十里,曰历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历山,这里的树大多是槐树,山南面多出产

  玉石。

  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①(j9ng)。尸水出焉,南流注

  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注释】①麖:鹿的一种,体型较大。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尸山,到处是苍玉,这里的野兽以麖居多。

  尸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优良玉石。

  又东十里,曰良余之山,其上多(穀)[榖](g^u)柞(zu^),无石。

  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良余山,山上有茂密的构树和柞树,没有石

  头。余水从良余山北麓流出,然后向北流入黄河;乳水从良余山南麓流出,

  然后向东南流入洛水。

  又东南十里,曰蛊(g()尾之山,多砺(l0)石、赤铜。龙余之水出焉,

  而东南流注于洛。

  【译文】再往东南十里,是座蛊尾山,盛产粗磨石、黄铜。龙余水从这

  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洛水。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穀)[榖(g^u)]、柞(zu^)、棘,

  其草多薯(sh()■(y))蕙①,多寇脱②。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其中多璇(xu2n)玉③。

  【注释】①薯■:也叫山药。它的块茎不仅可以食用,并且可作药用。蕙:一种香草。②寇

  脱:古人说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草,有一丈多高,叶子与荷叶相似,茎中有瓤,纯白色。③璇玉:古

  人说是质料成色比玉差一点的玉石。

  【译文】再往东北二十里,是座升山,这里的树以构树、柞树、酸枣树

  居多,而草以山药、惠草居多,还有茂密的寇脱草。黄酸水从这座山发源,

  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璇玉。

  又东二十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阳虚山,盛产金,阳虚山临近玄扈水。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

  升山,冢(zh%ng)也,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首山,■(sh6n)也①,

  其祠用稌(t*)、黑牺太牢之具、■(ni6)酿②;干儛③,置鼓;婴用一

  璧。尸水,合天也,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刉(j9)一

  牝(p@n)羊④,献血。婴用吉玉,采之,飨之。

  【注释】①■:神灵。②■酿:■,俗作“■”。酒曲,酿酒用的发酵剂。■酿就是用曲■

  酿造的醴(l!)酒。这里泛指美酒。③干儛:古代在举行祭祀活动时跳的一种舞蹈。干,即盾牌,是

  古代一种防御性兵器。儛,同“舞”。干儛就是手拿盾牌起舞,表示庄严隆重。④刉:亦作“刏”。

  划破,割。

  【译文】总计薄山山系之首尾,自苟林山起到阳虚山止,一共十六座山,

  途经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升山山神的典礼:在毛

  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首山,是神灵

  显应的大山,祭祀首山山神用稻米、整只黑色皮毛的猪、牛、羊、美酒;手

  持盾牌起舞,摆上鼓并敲击应和;祀神的玉器用一块玉璧。尸水,是上通到

  天的,要用肥壮的牲畜作祭品献祭;用一只黑狗作祭品供在上面,用一只母

  鸡作祭品供在下面,杀一只母羊,献上血。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并用彩色

  帛包装祭品,请神享用。

  中次六(经)[山]缟(g3o)羝(d0)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

  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

  虫,是为螫(zh6)虫①,实惟蜂、蜜之庐②。其祠之,用一雄鸡,禳(r2ng)

  而勿杀③。

  【注释】①螫虫:指一切身上长有毒刺能伤人的昆虫。②蜜:也是一种蜂。③禳:祭祀祈祷

  神灵以求消除灾害。

  【译文】中央第六列山系缟羝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平逢山,从平逢山

  上向南可以望见伊水和洛水,向东可以望见谷城山,这座山不生长花草树

  木,没有水,到处是沙子石头。山中有一山神,形貌像人却长着两个脑袋,

  叫做骄虫,是所有螫虫的首领,也确实是各种蜜蜂聚集做巢的地方。祭祀这

  位山神,用一只公鸡作祭品,在祈祷后放掉而不杀。

  西十里,曰缟(g3o)羝(d0)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往西十里,是座缟羝山,没有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

  玉石。

  又西十里,曰廆(gu9)山,多■(y()琈之玉。其阴有谷焉,名曰雚

  (gu4n)谷,其木多柳、楮(ch(),其中有鸟焉,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

  丹火而青喙(hu@),名曰鸰(l0ng)■(y4o),其鸣自呼,服之不眯。交

  觞(sh1ng)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俞随之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

  于谷水。

  【译文】再往西十里,是座廆山,山上盛产■浮玉。在这座山的阴面有

  一道峡谷,叫做雚谷,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柳树、构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

  状像野鸡却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身上通红如火却是青色嘴巴,名称是鸰

  ■,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做恶梦。交

  觞水从这座山的南麓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洛水;俞随水从这座山的北麓流

  出,然后向北流入谷水。

  又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xi6)水出焉,

  而东南流注于洛;少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谷水。

  【译文】再往西三十里,是座瞻诸山,山南面盛产金属矿物,山北面盛

  产带有花纹的漂亮石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洛水;少水从

  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后向东流入谷水。

  又西三十里,曰娄涿(zhu#)之山,无草木,多金玉。瞻水出于其阳,

  而东流注于洛;陂(b5i)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茈(z!)

  石、文石。

  【译文】再往西三十里,是座娄涿山,没有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

  物和玉石。瞻水从这座山的南麓流出,然后向东流入洛水;陂水从这座山的

  北麓流出,然后向北流入谷水,水中有很多紫颜色的石头、带有花纹的漂亮

  石头。

  又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

  涧水出于其阴,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麋(m6i)石、栌丹①。

  【注释】①麋石:麋,通“眉”,眉毛。麋石即画眉石,一种可以描饰眉毛的矿石。栌丹:

  栌,通“卢”。卢是黑色的意思。卢丹即黑丹沙,一种黑色矿物。

  【译文】 再往西四十里,是座白石山。惠水从白石山的南麓流出,然

  后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涧水从白石山的北麓流出,向西北流

  入谷水,水中有很多画眉石、黑丹沙。

  又西五十里,曰谷山,其上多(穀)[榖(g^u)],其下多桑。爽水出

  焉,而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碧绿①。

  【注释】①碧绿:据学者研究,可能指现在所说的孔雀石,色彩艳丽,可以制做装饰品和绿

  色涂料。

  【译文】再往西五十里,是座谷山,山上是茂密的构树,山下是茂密的

  桑树。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谷水,水中有很多孔雀石。

  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

  洛,其中多旋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无草木。

  【译文】再往西七十二里,是座密山,山南面盛产玉,山北面盛产铁。

  豪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旋龟,形状像鸟一样的

  头而鳖一样的尾巴,发出的声音好像劈木头声。这座山不生长花草树木。

  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多

  竹。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鸣石①。

  【注释】 ①鸣石:古人说是一种青色玉石,撞击后发出巨大鸣响,七八里以外都能听到,

  属于能制做乐器的磬石之类。

  【译文】 再往西一百里,是座长石山,没有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

  矿物和玉石。这座山的西面有一道峡谷,叫做共谷,生长许多竹子。共水从

  这座山发源,向西南流入洛水,水中多产鸣石。

  又西一百四十里,曰傅山,无草木,多瑶、碧。厌染之水出于其阳,而

  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其西有林焉,名曰墦(f1n)冢(zh%ng)。谷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珚(y1n)玉①。

  【注释】 ①珚玉:玉的一种。

  【译文】再往西一百四十里,是座傅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

  之类的美玉。厌染水从这座山的南麓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

  人鱼。这座山的西面有一片树林,叫做墦冢。谷水从这里流出,然后向东南

  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珚玉。

  又西五十里,曰橐(tu#)山,其木多樗(ch&),多■(b6i)木①,

  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铁,多萧②。橐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脩辟之

  鱼,状如黾(m7ng)而白喙(hu@)③,其音如鸱(ch9),食之已白癣。

  【注释】①■木:古人说这种树在七、八月间吐穗,穗成熟后,像似有盐粉沾在上面。②萧:

  蒿草的一种。③黾:青蛙的一种。

  【译文】再往西五十里,是座橐山,山中的树木大多是臭椿树,还有很

  多■树,山南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面有丰富的铁,还有茂密的

  萧草。橐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脩辟鱼,形状像

  一般的蛙却长着白色嘴巴,发出的声音如同鹞鹰鸣叫,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

  愈白癣病。

  又西九十里,日常烝(zh5ng)之山,无草木,多垩。潐(qi2o)水出

  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菑(z9)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西九十里,是座常烝山,没有花草树木,有多种颜色的垩

  土。潐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苍玉。菑水也从

  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枏(n2n),多竹箭,其兽多■(zu$)

  牛、羬羊,其鸟多[赤]鷩(bi5),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

  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y1n)

  玉。

  【译文】 再往西九十里,是座夸父山,山中的树木以棕树和楠木树最

  多,还有茂盛的小竹丛,山中的野兽,以■牛、羬羊最多,而禽鸟以赤鷩最

  多,山南面盛产玉,山北面盛产铁。这座山北面有一片树林,叫做桃林,这

  片树林方圆三百里,林子里有很多马。湖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

  河,水中多出产珚玉。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薯■,

  多苦辛,其状如■(xi1o)①,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疟(nü6)。

  杨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门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

  中多玄■(s))。■(j0)姑之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门水,其上多铜。

  门水(出)[至]于河,七百九十里入■(lu^)水。

  【注释】 ①■:同“楸”。楸树是落叶乔木,树形高大,树干端直。夏季开花,子实可作

  药用,主治热毒及各种疮疥。

  【译文】再往西九十里,是座阳华山,山南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北面盛产石青、雄黄,山中的草以山药最多,还有茂密的苦辛草,形状像

  楸木,结的果实像瓜,味道是酸中带甜,人服食它就能治愈疟疾。杨水从这

  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人鱼。门水也从这座山发源,

  然后向东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黑色磨石。■姑水从阳华山北麓流出,然

  后向东流入门水,■姑水两岸山间有丰富的铜。从门水到黄河,流经七百九

  十里后注入■水。

  凡缟(g3o)羝(d0)山之首,自平逢之山至于阳华之山,凡十四山,

  七百九十里。岳在其中①,以六月祭之,如诸岳之祠法,则天下安宁。

  【注释】①岳:高大的山。

  【译文】 总计缟羝山山系之首尾,自平逢山起到阳华山止,一共十四

  座山,途经七百九十里。有大山岳在这一山系中,在每年六月祭祀它,一如

  祭祀其它山岳的方法,那么天下就会安宁。

  中次七(经)[山]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

  ①,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g()。

  有草焉,其状如蓍(sh@)②,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s))条,可以为簳

  (g3n)③。

  【注释】①帝台:神人之名。棋:指博棋,古时一种游戏用具。②蓍:蓍草,又叫锯齿草,

  蚰蜒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古人取蓍草的茎作占筮之用。③簳:小竹子,

  可以做箭杆。

  【译文】 中央第七列山系苦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休与山。山上有一

  种石子,是神仙帝台的棋,它们有五种颜色并带着斑纹,形状与鹌鹑蛋相似。

  神仙帝台的石子,是用来祷祀百神的,人佩带上它就会不受邪毒之气侵染。

  休与山还有一种草,形状像一般的蓍草,红色的叶子而根茎连结丛生在一

  起,名称是夙条,可以用来做箭杆。

  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sh1ng)百神也①。有草焉,

  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②,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③。其上多砺(l0),

  其下多砥(d!)。

  【注释】①觞:向人敬酒或自饮。这里指设酒席招待。②成:重,层。③为毒:除去毒性物

  质。

  【译文】往东三百里,是座鼓钟山,神仙帝台正是在此演奏钟鼓之乐而

  宴会诸位天神的。山中有一种草,方形的茎干上开着黄色花朵,圆形的叶子

  重叠为三层,名称是焉酸,可以用来解毒。山上多出产粗磨石,山下多出产

  细磨石。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y2o)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y2o)

  草,其叶胥(x&)成①,其华黄,其实如菟(t*)丘②,服之媚(m6i)于

  人③。

  【注释】①胥:相与,皆。②菟丘:即菟丝子,一年生缠绕寄生草本植物,茎细柔,呈丝状,

  橙黄色,夏秋开花,花细小,白色,果实扁球形。③媚于人:这里指女子以美色讨人欢心。媚是喜爱

  的意思。

  【译文】 再往东二百里,是座姑媱山,天帝的女儿就死在这座山,她

  的名字叫女尸,死后化成了■草,叶子都是一层一层的,花儿是黄色的,果

  实与菟丝子的果实相似,女子服用了就能使她漂亮而讨人喜爱。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豚(t*n)],

  赤若丹火,善詈(l@)①。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

  服之不字②。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③,服之不瘿。

  【注释】 ①詈:骂,责骂。②字:怀孕,生育。③无条:与上文所述无条草的形状不一样,

  属同名异物。

  【译文】 再往东二十里,是座苦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山膏,

  形状像普通的小猪,身上红得如同丹火,喜欢骂人。山上有一种树木,名称

  是黄棘,黄色花而圆叶子,果实与兰草的果实相似,女人服用了它就不生育

  孩子。山中又有一种草,圆圆的叶子而没有茎干,开红色花却不结果实,名

  称是无条,服用了它就能使人的脖子不生长肉瘤。

  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其上有木焉,名曰

  天楄(bi1n),方茎而葵状,服者不■(y5)①。

  【注释】①■: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再往东二十七里,是座堵山,神人天愚住在这里,所以这座山

  上时常刮起怪风下起怪雨。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名称是天楄,方方的茎干

  而像葵菜形状,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吃饭不噎住。

  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苍玉。

  有木焉,其叶如槐,黄华而不实,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有兽焉,其状如

  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译文】再往东五十二里,是座放皋山。明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

  伊水,水中有很多苍玉。山中有一种树木,叶子与槐树叶相似,开黄色花却

  不结果实,名称是蒙木,服用了它就能使人不糊涂。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

  像蜜蜂,长着分叉的尾巴和倒转的舌头,喜欢呼叫,名称是文文。

  又东五十七里,曰大■(k()之山,多■(y()琈之玉,多麋玉①。有

  草焉,其状叶如榆,方茎而苍伤②,其名曰牛伤③,其根苍文,服者不厥④,

  可以御兵。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龟,食者无大疾,

  可以已肿。

  【注释】①麋玉:据古人说,可能就是瑂玉,一种像玉的石头。②苍伤:就是苍刺,即青色

  的棘刺。③牛伤:如同说牛棘。④厥:古代中医学上指昏厥或手脚逆冷的病症,即突然昏倒,不省人

  事,手脚僵硬冰冷。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大■山,盛产■琈玉,还有许多麋玉。山

  中有一种草,叶子与榆树叶相似,方方的茎干上长满刺,名称是牛伤,根茎

  上有青色斑纹,服用了它就能使人不得昏厥病,还能辟兵器。狂水从这座山

  的南麓流出,向西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长着三只脚的龟,吃了它的肉就

  能使人不生大病,还能消除痈肿。

  又东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①,其高丈余,赤叶赤

  华,华而不实,其名曰嘉荣,服之者不[畏]霆②。来需之水出于其阳,而西

  流注于伊水,其中多■(l*n)鱼,黑文,其状如鲋(f)),食者不睡。合

  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洛,多(t6ng)鱼③,状如鳜(gu@)④,居逵

  (ku0)⑤,苍文赤尾,食者不痈,可以为瘘(1^u)⑥。

  【注释】 ①秀:草类植物结实。这里指不开花就先结出果实。②霆:响声又震人又迅疾的

  雷。③鱼:也叫瞻星鱼,体粗壮,亚圆筒形,后部侧扁,有粗糙骨板。④鳜:鳜鱼,也叫鯚花鱼、

  桂鱼,体侧扁,背部隆起,青黄色,有不规则黑色斑纹,口大,下颔突出,鳞小,圆形。⑤逵:四通

  八达的大路。这里指水底相互贯通着的洞穴。⑥瘘:人的脖子上生疮,长时间不愈,常常流脓水,还

  生出蛆虫,古时把这种病状称作瘘。

  【译文】 再往东七十里,是座半石山。山上长着一种草,一出土就结

  子实,高一丈多,红色叶子红色花,开花后不结子实,名称是嘉荣,服用它

  就能使人不畏惧霹雳雷响。来需水从半石山南麓流出,然后向西流入伊水,

  水中生长着很多■鱼,浑身长满黑色斑纹,形状像普通的鲫鱼,人吃了它的

  肉不感觉瞌睡。合水从半石山北麓流出,然后向北流入洛水,水中生长着很

  多鱼,形状像一般的鳜鱼,隐居水底洞穴,浑身青色斑纹却拖着一条红尾

  巴,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患痈肿病,还可以治好瘘疮。

  又东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q&n)①。其上有木焉,其名

  曰帝休,叶状如杨,其枝五衢(q*)②,黄华黑实,服者不怒。其上多玉,

  其下多铁。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t@)鱼,状如(■)[盩

  (zh^u)]蜼(w7i)而长距③,足白而对,食者无蛊(g()疾,可以御兵。

  【注释】①囷:圆形谷仓。②衢:交错歧出的样子。③盩蜼:据古人说是一种与猕猴相似的

  野兽。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少室山,各种花草树木丛集像圆的谷仓。

  山上有一种树木,名称是帝休,叶子的形状与杨树叶相似,树枝相互交叉着

  伸向四方,开黄色花结黑色果实,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心平气和不恼怒。少室

  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铁。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

  水,水中有很多■鱼,形状像猕猴却有长长的像公鸡一样的爪子,白白的足

  趾而相对着,人吃了它的肉就没了疑心病,还能辟兵器。

  又东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而赤理,其名曰栯(y&)

  木,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状如■(zh*),白华黑实,泽如蘡(y9ng)薁

  (y))①,其名曰■草②,服之不昧③。上多美石。

  【注释】①蘡薁:一种藤本植物,俗称野葡萄。夏季开花,果实黑色,可以酿酒,也可入药。

  ②■草:与上文所述■草的形状不一样,当是同名异物。③昧:昏暗。引申为眼目不明。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泰室山。山上有一种树木,叶子的形状像

  梨树叶却有红色纹理,名称是栯木,人服用了它就没了嫉妒心。山中还有一

  种草,形状像苍术或白术,开白色花结黑色果实,果实的光泽就像野葡萄,

  名称是■草,服用了它就能使人的眼睛明亮不昏花。山上还有很多漂亮的石

  头。

  又北三十里,曰讲山,其上多玉,多柘(zh6)、多柏。有木焉,名曰

  帝屋,叶状如椒①,反伤赤实②,可以御凶。

  【注释】①椒:有三种,一种是木本植物,即花椒;一种是藤本植物,即胡椒;一种是蔬类

  植物。这里指花椒,枝干有针刺,叶子坚而滑泽,果实红色,种子黑色,可以入药,也可调味。②反

  伤:指倒生的刺。

  【译文】再往北三十里,是座讲山,山上盛产玉石,有很多的柘树、许

  多的柏树。山中有一种树木,名称是帝屋,叶子的形状与花椒树叶相似,长

  着倒勾刺而结红色果实,可以辟凶邪之气。

  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錞(ch*n)于玄石①。

  【注释】①錞:依附。

  【译文】再往北三十里,是座婴梁山,山上盛产苍玉,而苍玉都附着在

  黑色石头上面。

  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ch&)而赤实,名曰亢

  木,食之不蛊(g()。汜(s@)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

  蛇谷,上多少辛①。

  【注释】①少辛:即细辛,一种药草。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浮戏山。山中生长着一种树木,叶子的形

  状像臭椿树叶而结红色果实,名称是亢木,人吃了它可以驱虫辟邪。汜水从

  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在浮戏山的东面有一道峡谷,因峡谷里有

  很多蛇而取名叫蛇谷,峡谷上面还多产细辛。

  又东四十里,曰少陉(x9ng)之山。有草焉,名曰■(g1ng)草,叶状

  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y9ng)薁(y)),食之不愚。器难之水出焉,

  而北流注于役水。

  【译文】 再往东四十里,是座少陉山。山中有一种草,名称是■草,

  叶子形状与葵菜叶相似,又是红色的茎干白色的花,果实很像野葡萄,服食

  了它就能使人增长智慧而不笨拙。器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役

  水。

  又东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荻)[萩(qi&)]

  而赤华①,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役水;承水出于其阴,

  而东北流注于役[水]。

  【注释】①萩:一种蒿类植物,叶子是白色,像艾蒿却分杈多,茎干尤其高大,约有一丈余。

  【译文】再往东南十里,是座太山。山里有一种草,名称是梨,叶子的

  形状像蒿草叶而开红色花,可以用来治疗痈疽。太水从这座山的南麓流出,

  然后向东南流入役水;承水从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后向东北流入役水。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水]。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末山,山上到处是黄金。末水从这座山发

  源,向北流入役水。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注于河。

  【译文】再往东二十五里,是座役山,山上有丰富的白银,还有丰富的

  铁。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黄河。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j@)

  柏,服者不寒。其阳多■(y()琈之玉。

  【译文】再往东三十五里,是座敏山。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形状与牡

  荆相似,开白色花朵而结红色果实,名称是■柏,吃了它的果实就能使人不

  怕寒冷。敏山南面还盛产■琈玉。

  又东三十里,曰大騩(gu9)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

  其状如蓍(sh9)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穀)[榖](h7n),服之不夭,

  可以为腹病。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大騩山,山北面有丰富的铁、优质玉石、

  青色垩土。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蓍草却长着绒毛,开青色花而结白色果实,

  名称是■,人服食了它就能不夭折而延年益寿,还可以医治肠胃上的各种疾

  病。

  凡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至于大騩(gu9)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

  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sh!)身而人面①。其祠:毛■(qu2n)用

  一羊羞②,婴用一藻玉瘗(y@)③。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

  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

  【注释】①豕:猪。②■:毛色纯一的全牲。全牲指整只的牛羊猪。羞:进献食品。这里指

  贡献祭祀品。③藻玉:带有彩色纹理的玉。

  【译文】总计苦山山系之首尾,自休与山起到大騩山止,一共十九座山,

  途经一千一百八十四里。其中有十六座山的山神,形貌都是猪的身子而人的

  面孔。祭祀这些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纯色的羊献祭,祀神的玉器用一块藻

  玉而在祭祀后埋入地下。苦山、少室山、太室山都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三

  座山的山神:在毛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在祀神的玉器中用

  吉玉。这三个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面孔却长着三个脑袋。另外那十六座山的

  山神都是猪的身子而人的面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