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经济学论道:什么是商品的价值?

  什么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来自对人力的消费,这人力包括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西方的财富积累方式,来自廉价劳动力。

  这种财富积累方式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资金因为逐利本性向观念消费品流动,导致生存消费品的生产处于紧缺状态,因此生存消费品价格上涨。生存消费品的价格上涨还有资本炒作的因素,如对粮食的囤积居奇,投机倒把。但这是暂时的,用行政手段可以解决,如计划经济,战时经济,根本原因还是生存消费领域的资金不足,导致生产生存消费品生产者(包括老板与工人、农民)的收入相对的下降。

  而大多数人的购买力下降(相对物价,特别是生存消费品的物价)导致资金流雍塞。

  西方对付经济危机的策略,就是通过殖民、战争、不平等贸易等手段,把含有人力较少的观念消费品(机器产品)去换取“落后”国家含有人力较多的生存消费品与观念消费品(包括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黄金、白银),甚至是劳动力。后来又通过资本输出直接剥削输入国的廉价劳动力。

  但等世界的“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的两极分化拉大,“落后”国家的购买力下降,“先进”国家的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战争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最好方式:大量消耗物资(生存消费品),使物价保持不跌反涨;大量牺牲人口,主要是低收入的人口,减少了对生存消费品的刚性需求;使民众无条件的服从政府;战时计划经济调整了资金流向;在战争中掠取别国的财富,使被占领国民众的生活水平降低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准;重新划分殖民地、势力范围与世界市场。

  因为原子弹使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大大缩小,但局部战争一直不断,战争的目的最终还是重新分配财富、制造廉价劳动力,是转嫁危机的手段。所以,在西方的经济运行与发展模式下战争就像疟疾一样,只能控制,不可避免的。

  战争是一种病,但不是先天带来的基因病,而是后天自作孽(生活方式不当)造成的富贵病,如糖尿病——消渴症,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这和战争病的症状很相似,继续多饮、多食(扩张、掠夺)、多尿(无度消费),是饮鸩止渴,只有造成消瘦加剧,导致死亡。但现在西方的党派政治是党派利益至上,也就是党派背后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至上,而不是他们宣称的国家利益至上,是集团短期利益至上,而不是国家长期利益至上,因此,战争风险总的是加重而不是减轻。当前世界的战争模式是挑起一国或地区的内乱,然后是列强支持代理人武力夺权,或直接武力入侵。总之还是转嫁国内危机。但这样做实际是加剧国内危机。

  中国的经济运行发展模式与此不同。

  因为农耕社会的特点是世世代代在同一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是相对封闭的经济,所以要靠良好的自循环来使经济的增长满足人口增长对生存消费的需要。因此,第一要满足生产生存消费品的劳动力需要。大兴土木是不好的,使民不以时是不好的,《墨子》《老子》似乎是反对观念消费,其实是反对无偿或低于从事生存消费品生产的劳动力价格征用劳动力来搞土木工程与观念消费品生产。

  因为生存消费品的生产总量其实是容易超过人口的基本需求的,所以,人们自然会有余钱来作观念消费,来消费富余的人力。对富余人力的消费,使人力的价格(相对于生存消费品的平均价格)提高。这就是商品附加值的来源,因此,商品附加值本质上是文化价值,来自对商品的观念消费,而不是来自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用性。所以,划分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很有必要。因为马克思(也是西方传统的并迄今为止的)定义的商品“价值”其实只是凝结在产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人力的平均价格),而“文化价值”才是凝结在商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因为农耕经济是看天吃饭的经济,所以史书稗官上多有记载,一逢大灾荒,就饿殍遍野,吃树皮草根观音土,甚至易子而食。好像中国历来很穷,经济很落后、很脆弱。看了些历史书以后才知道,各地都有备战备荒的粮食库藏,但中央政府不准地方官员未经批准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这还是韩非子提出的,理由是下面的官员用你王上的粮食去收买人心,以后他可能凭着这人心资源来篡夺你的政权。秦皇把韩非子杀了,但这条建议作为制度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在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很慢的情况下,这条制度剥夺了多少人的生命。因此,农耕经济相比工业经济其实并不怎么落后,工业革命使欧美经济突飞猛进,是用战争、殖民等手段掠夺他国财富的结果。历史上训练有素、兵强马壮的游牧民族在军事上打败农耕民族是常见现象,但游牧社会的经济水平远不如农耕社会。从地理条件说,选择农耕生产方式说明自然条件相对更好些。因为庄稼长不好,才选择的游牧。“落后就要挨打”,这话不错,但中国人的落后真的是在武器与掌握武器的八旗子弟上,经济落后是列强加给中国的谎言。中国人善用人力资源,善于创造文化价值,历史上,和平年代,经济一直是世界领先的。

评论
  • 亲,我已经阅读并点赞,我的《同行》,欢迎回访支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