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经济学道论:什么是健康经济?

  对一个人来说,健康首要是血液流通。对一种经济体(国家、企业、行业、家庭等独立核算单位,称之为“经济体”)来说,健康首要是资金流通。

  人的血液流通,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使身体保持健康。经济体的资金流通,能生产出更多产品,能及时的推销出去,获得效益,使经济体保持活力。

  人的血液总量是相对恒定的,但血液循环畅通,细胞新陈代谢就快,人的健康状况就提高。把经济体一个时期所需的资金总量看作是相对恒定的,资金循环畅通,流速快,生产与销售出去的产品就多,经济体的收益状况就提高。

  使人的血液流通保持良好的措施有:

  保持营养的供应。在造血机能相对降低的时候,以补充营养的手段来维持血液的质量。这是清源。

  以体育锻炼或养生的手段来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液循环的利用率。这是疏流。体育锻炼是外动带动内动,养生是内动带动外动,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或两者混用,只要适合,只要恰当,只要有利于血液流动,就是好的。

  及时化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痛是对健康发出的警报,瘀是百病之根。

  参照来看,使经济体的资金流通保持良好的措施有:

  保持流动资金的充足供应。在产品利润相对降低的时候,以科技、设计等来改善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外观形象。这是清源。

  以提高营销能力或加强内部管理的手段来缩短资金的循环过程,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这是疏流。

  发现资金流有瘀积现象,要高度重视,及时解决。经济体危机的发生,一定是资金流出现严重堵塞,资金链发生断裂。所谓产品老花、生产能力过剩等都只是现象。

  保持人与经济体的健康的三原则,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保持平衡。”

  保持内部的平衡,保持活的个体之间的平衡,保持与外界的平衡。这平衡是动态的平衡,相对的平衡,没有一劳永逸的平衡,没有绝对的平衡。企图依赖某种“制度”来强行维持某种平衡,这种观念、这种教条,本身就种下了失衡的祸根。

  动态的平衡还意味着平衡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平衡,而“健康”主要是对成熟的人与经济体而言,也就是说,“健康”问题对成熟的人与经济体,才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

  经济体与人一样,有初生期,成长期,发育期,成熟期,衰落期。按佛教的说法,就是器世界(对人来说就是物理世界)的成、住、坏、空,生命个体的生、老、病、死。

  在人的初生期、成长期与发育期,健康一样是许多0前面的那个1,但因为先天的基因与生长激素的作用,这个1常常是被忽视的,好像它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是可以尽情挥霍的。到了成熟期,才慢慢知道,健康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是要小心呵护,用心保护,开源节流的。经济体也一样。企业在资金上出大问题,往往就是在成熟期,就像癌症、中风、心肌梗塞大部分发生在成熟期以后的人身上,因此,健康问题在进入成熟期后逐渐摆到议事日程的首位。

  现在中国的经济体,从国家,到行业,到企业,到家庭,到经济法意义上的“个人”(法人),大多进入了成熟期。随着资本推行经济全球化,世界从整体上说也进入了成熟期。因此,“健康经济”是当今中国、当今世界的首要问题。

  说“健康经济”或“经济的健康性”是首要问题,还因为对这问题尚没有话语自觉。现行的主流话语,出于利益与思维定式的惯性,还在有意无意的对之作遮蔽。因此,现在世界各国与区域性、全球性经济组织的治理经济的措施,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寅吃卯粮,挖肉补疮。有些治理措施反而是积累了风险,增加了潜在危机爆发的烈度。亟需改变这种状况,就亟需建立“健康经济”的话语。

  中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概念,是对“健康经济”的一种表述。健康经济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但健康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首先在目的上。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经济,是因为经济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但现在经济变成了逐利活动,经济的首要目的是逐利。逐利造成了资金的不均衡,也可以说,正是资金的不均衡才使逐利成为可能。逐利的目的造成了资金的不均衡性,而资金的严重失衡就导致了危机。

  设想出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的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是局部的与暂时的,如美国二战时期的计划经济,与实行凯恩斯主义时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从理论上说,就是要消除资本的逐利性。但一国的经济活动可能暂时消除逐利性,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还是一种以利益来结算的活动,哪怕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共同体内(苏联与东欧国家组建的欧洲经济互助会,简称“经互会”,这个名字今天没有多少人能想得起来了),国家之间还是以利益来结算,因此,以计划经济来消除经济逐利性的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以失败告终。实际上,苏联的列宁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就给计划经济制度捅了个窟窿,但因为苏联模式把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绑定在全面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上,所以,直到苏联解体,这种计划经济制度一直修修补补的维持着。也因为苏联可以在经互会组织里剥削东欧“兄弟”国家,所以它的计划经济可以维持那么久。

  但全面计划经济制度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失败,更不意味着在经济活动的动机、目的上消除逐利性是徒劳的,甚至是不合理合法的。

  经济活动的逐利性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只有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种逐利性才像癌肿一样,加速度的膨胀到成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根源,也是每个经济体(无论大小)发生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这是不容忽略、绕不过去的紧迫问题。也许可以带癌生存,但要清晰意识到这是不健康的状态,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对癌肿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一定要改正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不手术切除,不以化疗放疗来以毒攻毒,但还是要采取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积极的治疗措施,而不是徒叹奈何。现在世界经济已经生癌了,中国经济也出现了癌变可能的迹象,亟应该像对待身体癌变一样,积极稳妥的进行防治。建立“健康经济”话语,就是对经济癌变的心理治疗。

  就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因性疾病远比我们过去知道的要多得多,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归之于心因性疾病。例如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过去西医只注重外因,现在认为,感染是由自身免疫力的降低引起的,而心理因素是造成免疫力降低的重要原因,因此也可以归类到心因性疾病里。而研究又表明,负面的心理情绪是重要的致癌物。因此,对话语的作用(从消极方面说,就是心理治疗的作用),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就像中医理论可以指导寻找与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段,不仅是对一种具体治疗方法与经验的总结,“健康经济”话语亦复如是,是“道”而不是“术”。

评论
  • 亲,我已经阅读并点赞,我的《同行》,欢迎回访支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