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九天之上舞霓裳——先锋的号角

  先锋的号角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战国时,燕昭王筑幽州台,虚位以待天下英豪,铸成了一段千古佳话。

  八百余年过去了,一位已是而立之年的诗人,再次登上这寂寞良久的幽州台。诗人振臂高呼,放声而歌,歌声在呼啸袭来的朔风中,如同金石铿锵,掷地有声,吹响了中国诗歌盛世的先锋号角。这个诗人,正是陈子昂。这首诗歌,就是后来被广为传诵的《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生于梓州射洪县,是地道的四川人。二十来岁的时候终于游历到国都长安,此时的陈子昂,风华正茂,热血满腔,殷切希望能在国运昌盛之时,建立宏图伟业。相传陈子昂初入京城时,还是籍籍无名。一日,他置千金买下一把名贵古琴,声称他将用这把贵重的琴,为大家演奏天籁之音。约定的时间到了,长安万人空巷,人们屏息凝气的聚在一起,都想见识一下那琴究竟有什么玄机。

  这个时候,只见陈子昂并不弹琴,反而举琴立于人群中间,大声说到:“我乃四川陈子昂,虽无二谢之才,亦有屈贾之志,不才携诗文百篇自蜀入京,恨无人赏。今闻在下欲奏千金琴,却观者如堵。然此雕虫末技,宁值几何?!”说完,陈子昂把琴当众摔个粉碎。随后将自己的诗文分发给在场的人们,至此,名动京城。

  陈子昂写《登幽州台歌》的时候,离当年摔琴散诗已经十多年了。诗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后来累任至右拾遗。拾遗,顾名思意,是拾起遗漏的东西。是皇帝身边的谏官,没有实权,不招人待见的小官。陈子昂恪守其责,多次直言力荐,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处处遭打击。心中的苦闷,也可想而之了。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契丹武将李尽忠、孙万荣等人出兵攻陷营州,边界吃紧。武则天委命武攸宜为大帅率军征讨,陈子昂作为随军参谋一同远征。武攸宜本是一介莽夫,负起任性,不过多久,就兵败如山。陈子昂临危请命,想带着一万兵马奇袭敌兵,怎料武攸宜对此嗤之以鼻,非但不听,一怒之下竟把陈子昂将为军曹!简直是奇耻大辱!报国大计就这样成了泡影。就是在这样的时刻,陈子昂方才怀揣悲愤、屈辱、无奈和挥之不去的深深孤寂,登上了幽州台,振臂高呼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所说的古人,并不单单指代燕昭王。这里的古人,是有着囊括所有唐朝之前的贤明君主、有为之士的气概的。这点,可以从诗的题目中推知一二:舍弃用典更为明确的“黄金台”而取意境更为开阔的“幽州台”,对于久负盛名的诗人来说,不会是疏忽导致。幽州台还有个名字叫“蓟北楼”,诗人同时期作的《蓟丘览古》、《燕昭王》,就明确的以蓟北楼入诗。这里,怕是诗人更着力于“幽州”两字吧。

  ——以九州代指中国,自古有之。据《周礼·夏宫》记载,天下共分:扬州、荆州、豫州、青州、衮州、雍州、幽州、冀州和并州。周武王平殷后,封召公于幽州。大致范围包括今天的河北北部以及辽宁一带。是战国七雄,燕的地界。后几度易名,在唐开国年间,重新设置幽州。

  在这个与往昔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陈子昂想起姜尚受命于周室二代君主,成就伟业;想起燕昭王礼遇乐毅,使其连破齐七十余城,垂名千古;想起太子丹知遇荆轲,壮士的绝唱似乎还在耳边;想起太宗启用敌臣魏征,终来贞观之治。而“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们,又遥遥无期,无法报效……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的措辞、句式,受《楚辞》的影响颇深。陈子昂似乎记起了屈原,在曾经同样因直谏而受到迫害的屈原身上,他照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两句诗中,各增加了一个虚词,让本该短促有力的诗句,变得音节顿挫,流畅温婉起来,更加适合吟诵。

  在这一瞬间,诗人的寂寞和先人的孤傲再次神交了。北方的苍茫和南国的旖旎,也在吟唱中接壤了。九州大地充溢着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忍不住滴下的眼泪,正是比血还宝贵的英雄泪。这里,陈子昂仅用了前两句诗,就把时间感写的淋漓尽致。仿佛这诗是从远古的洪荒而来,绵延到地老天荒,永无绝期一般。

  第三句俯仰天地,遥想宇宙,又把诗歌的背景辟至辽阔空旷的境地。最后一句,突然推出自己的孤独悲伤,这股无法抑制的情感,立刻充满了诗人前面铺垫的时空,这种遒劲的诗风,举重若轻的艺术手法,让人根本无力拒绝,只能心怀激动、感伤、最终甘心被这诗篇俘获吧。

  找寻一个合适的角度,以便得以窥视璀璨的唐诗世界,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唐存诗五万首,有名有姓的诗人二百余人,从建国起,全朝上下就热衷诗歌。唐太宗曾在《帝京篇》里写到:“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但是唐初除了些零星诗人外,如初唐四杰,诗歌更多秉承了齐梁之风,尤其是风靡一时的上官体,更是以轻薄婉媚见长,唐诗依然陷于颓靡之中。

  当唐诗迫切需要改革的时候,陈子昂应时而生,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明确指出唐诗的生命在于“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如同一声从春秋时代响彻而来的钟声,震去了缠绕在唐诗上的阴霾,可谓居功至伟。多年后,站在唐诗巅峰的杜甫感叹陈子昂:“公生杨马后,名与日月悬。”韩愈在《荐士》诗中更是不遗余力的称赞到:“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如若陈子昂身后有知,会不会因这样的赞誉开怀一笑呢?

  ——他曾登高远眺的幽州台,纵使朔风依旧,辽远苍茫,也已有众多知音拾阶而上。而苍劲有力的《登幽州台歌》早已成为诗人们内心的旋律,在唐朝的山水之间久久回响。

评论
  • 作品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指点我的作品《小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