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思想性和艺术性

  第三部分 思想性和艺术性

  作品是一类事物,如同宇宙中任何的物质,都是无限可分的。从而,皆有无数的层次、方面、性质和表现等。可以从任一角度去认识,在于皆是吸热与放热、引力与斥力的双重关系,使得是任意的可比性。只不过意识是有限的,不可能感知所有。因此,比较性的认知,相对是局限的。

  显然,意识的深广性越大、一体性越强,就有更多可比的层面、属性、范畴。因而,就更容易认知事物。如果意识较为单白、薄弱,联系性和对比性就较差。从而认识,大致就是速度慢、力度小、程度低的。就如在日常,会碰到一种情形。对同一事物的学习或使用,有的人快速有效,而有些人则低速乏效。

  当然,谁都不是全能的。即便某人的意识水平很高,但并非所有方面。而在不少的所在,也许皆是较弱的。那么,必是低速低效的。不过,毕竟有着一些较强的意识。因而,经过一段的“困难期”之后,就可能步入了高速高效之境。

  但有些人,只是看上去,在某个方面的水平较高。而实质是种线性、机械性的意识,并非多层次、大规模、高程度的。在这种范畴中,可能表现上得心应手、运掉自如。但达到一定的阶段后,差不多就寸步维艰、停滞不前了,难以根本地革故鼎新、别开生面。而在其他的领域中,不过速度低、力量弱的状况。就在于,意识的深广度和一体性较差。使得,总体上是基础薄弱、实力苍白的。

  在文学中,也是如此。比如柳永,还是有一定段位。但要写豪放派的词,怕是左支右绌、捉襟见肘。因为婉约派的词,多是速度较低、力量较弱的。那要更深广、更一体地去表现,自然就结构松散、运动杂乱了。

  再如李商隐,作品的架构和运转也许并不是太大,但联系性、统一性较好。若要写宋词,可能一时较为平常,但终会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他的水平,不是苏东坡、辛稼轩、李易安等可以相比的。

  关键在于,意识的结构性和运动性、深广性和一体性。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线性、机械性的写法,反映了片面性、孤立性的意识。使得内在,联系性很弱,变化性很差。就是句子之间的衔接,都显得较为勉强、皮傅。整体而言,是种七拼八凑、生拉硬扯的架构和运转,充斥着矫揉造作、牵合附会。如此得拿糖作醋、刀刻斧凿,已使作品成了向壁虚构、主观臆造的,颇给人目不忍睹、赧颜汗下之感。

  词都写得生拼硬凑一般,他的诗可能高唱入云吗?相对而言,词的格式较为灵活、自由,使得易于发挥、难以驾驭。而五言、七言的唐诗,模式比较呆板、固定,从而容易驾控、难于挥洒。词都没有丰神异彩、洒脱出尘之境,诗又如何不落窠臼、清新俊逸?

  有些事情,不是怎样勤奋、如何刻苦,就一定能成。就好像,若按通常的方式去修炼。即便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要在有生之年达到李白、李煜的水准,都戛戛其难、难于上青天。付出是极大,但不等于成效是巨大的,也许微乎其微!甚至,适得其反,越练越成了渣化、沙漠化的状况。

  不少人认为,如果勤学苦练、笔耕不辍,就必然能文江学海、成大就高。不免天真幼稚了,只要意识的结构性和运动性、深广性和一体性没什么提高,实质的水平就没多大进展。而焚膏继晷、铁砚磨穿,就必定能使意识大幅提升吗?那是不一定的,说不定只是歧路亡羊、竹篮打水、或南辕北辙。

  其中,有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若文学意识的空间越深广、越一体,要达到某一高度,相对所用的时间就越少。反之,若空间越片面、越单白,要达成同一高度,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也许是几倍、几十倍、上百倍,乃至无限长。因为,不一定就是结合性壮大的走向,也许是渣化、沙漠化般分解性衰落的。诸如,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等,都是如此。沙化的,如一片死亡的沙海。

  许多父母,整天督促着子女,如何勤学、怎样苦练。似乎这样,就能麟子凤雏、升堂入室。如果真的那么简单,不早就人才济济、振鹭充庭了?可为什么在世界诸多领域,响彻云霄的多是西方人,而鲜有华人的巨制宏论?如果学生付出得很多,而实际的成效很小,不就是碌碌无为、默默无闻吗?

  我国的教育体制,基本是教条式、填鸭式的。使之侧重于量化,而非质化。换言之,讲求以数量取胜。以图通过多学、多练等量变,来达到质的提高、升华。可若量没有什么成色、价值、效益,那质变是困难、缓慢、反复的。

  实质上量怎么样,不就囫囵吞枣、依样葫芦;千篇一律、重床叠屋。更为难堪的,主要还是线性、机械性的意识,片面性、孤立性的方法。这都很容易使人是沙化的走向,像高分低能,是什么状况的?

  作品是一类事物,如同天下的万事万物。既是无限可分的,又是无穷联系的。因而,可以从诸多的方面、层次、范畴去认识。但一般而言,主要是两种方式。从物质世界的角度去探知,重点就是结构性和运动性。从人类社会的层面去认知,关键就是思想性和艺术性。

  由于人类社会,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因而,所谓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实质上,与结构性和运动性是一致的。只不过出发点不同,使得说法是区别的、差异的。但根本而言,结构性很强的作品,思想性会很弱么;艺术性很差的作品,运动性会很好么?当然,通常对作品的评价,是看思想性如何、艺术性怎样。

  在于,对文学的解析、判别、认知,还没有上升到物质世界结构性和运动性的境地。因此所评论的,多是流于表面、依凭感觉、或一偏之见之类的。从而,多没有切实地判定出优劣高低。也就时常会弄成一种状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由此,似乎分辨出了,作品的好坏上下。但实则,仍是泾渭不分、薰莸无辨。最终,少数服从多数,或以方家、大师等的说法为准,评定出了高下美丑。但大多数,或名家大方的看法,就一定擘肌分理、入木三分;就必定洞若观火、颠簸不破?无疑痴人说梦、异想天开;自以为然、浅见薄识。

  并且,对于一些大作。不论民众、还是评论家,都还没有那样的水准。使得所评述的,多如以升量石、管中窥豹。不仅文学,很多方面皆是如此。因而看上去,都金碧辉煌、神圣不可侵犯似的。但实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同一团乱麻、一锅烂粥。更为滑稽的,不少都已渣化、沙化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却还被认为是玉质金相、鸿篇巨制。

  很多,连基本的发展性和腐朽性都分辨不清,可还振振有词、言之凿凿地评述呢!真让人,恍若望着一堆垃圾,不知如何去感想!主要在于,世界学术根本上是本原性的。因此,越是沙漠化的,越有可能被以为是高绝超拔、不可企及的。

  诸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皆是如此。搞得高下易位、本末倒置,一派昏天黑地、群魔乱舞的状况。但会有那么一天,什么巨匠、高论、经典、权威之类的,全被杀得血流成河、尸骨积山;千疮百孔、一片废墟。还不都原形毕露,大白于天下了?只不过一个个的笑料罢了,是不是还要比一下谁更可笑!

  就思想性,不是信奉或坚持某种意识形态,水平就一定能长足进步。像薛定谔方程,量子力学中的一种意识。不论怎样去认知、研究和推进,都是形式性、应用性的,而非理论性、根本性的。因为,宇宙无限可分、无限广大和无限发展。若把任一实情方程化,必是无数项、无数未知数的。

  就在于,对任意事物或事件的影响因素,本就无穷无尽。而且,还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但人类所能做出的方程,皆是有限的、局限的,不可能无所不容、无所不及。也就说,必然割裂或抹杀了无数的影响因素。使之都是片面性、孤立性、封闭性的,压根不是宇宙实情的反映和表现。

  实则,意识本就是有限的。从而,对任一事物或事件,都无法完全、彻底地认知。因此,认识在实质上,本就是割裂性、抹杀性、局限性的。否则,印象与原事物,就一般无二、毫无差别了。但最起码,一者是脑细胞的构成,另一者是分子、原子等粒子的架构。

  就如一个实验,与物质世界是无穷联系、无限一体的。如果全然、绝对地认知了,已然破解了整个宇宙,但可能吗?因而,对它们的认识,都是部分的、零星的。若从无穷的等级层次、无限的发展变化而言。不论怎样的认知,皆是近乎于零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那么,结论是不是片面性、孤立性的?与实情是不是出入的、偏差的,甚至大谬不然的?

  像薛定谔方程,只不过一定层次范畴的产物,是在一些条件下、某些因素的构架。这决定了,它不是理论性、根本性的。否则,应是无条件、无数因素、无穷层次范畴的,而那必是个无限性的方程。换言之,它的有限性已经注定了,只是形式性、应用性的。而且,只能相对地适用于,它产生的层面范围。

  这是孤立性、封闭性的做法。实质,是忽略了一定环境中,无数次要的影响因素。而只考虑几个主要因素,来构架和运作的。可当超出这种层次范畴后,一些次要因素就可能变成了主要的,而某些主要因素也许变为了次要的。从而,使之都没法相对地适用,只得去做一系列的调整。

  简言之,若真是物质世界根本的反映和表现,则是无所不适、无所不至的。但是,有那样的实力和本质吗?如果真有,起码跟宇宙是恒等的。其实,连微观的诸多方面都不适用。已深刻地揭示了,它是表面化、现象化的。

  若以之为物理学的主要思想,实际上在往哪奋进拼搏,棺材!实则,不过是薛定谔,根据已有的一些方程,化了三个月的时间拼凑堆砌而成的。

  再如,有种永恒的爱情观。像什么“凤鸟不变音,君子不变心”;“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等。

  如果把这种意识,作为爱情的主要思想。在实际的恋爱、婚姻等方面,往往就会事倍功半、得不酬失。因为,那是线性、机械性的思维,片面性、孤立性的方式。从实质而言,是本原性,腐朽没落的。

  在根本上,其是本原论中绝对引力的一种观点。若是相对引力的,怎么可能天荒地老不变、海枯石烂此心?不论人,还是事物。如果是绝对吸引的,则必然是完全重合的。也就是一个了,而不会是两者。因为,只要有不重合的所在,就有不同之点、差别之处。怎么可能是绝对引力,只会是相对吸引的。

  就现实中,可曾见过,一对爱侣绝对重合成了一者?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永远不会出现。假设两者是绝对引力的,则它们的任意部分必是完全相同、毫无差别的。因为,只要有不同之点、差别之处。就必定有着斥力作用,而不会是绝对吸引的。可若它们的任何所在都完全相同、毫无差别,必然绝对重合成了零。只要不为零,必不是绝对引力的。

  绝对引力是恒不存在的,它实质上是本原论的一种方式,像黑洞、黑体之类的就是如此。事物都是既吸引、又排斥的双重不对等关系。假若男女双方是相对引力的,就可能交友、恋爱,乃至结婚。但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无时不刻的变动之中。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相对引力可能在增强,也许在弱化,甚至转变成了相对斥力的。而一般来讲,到一定程度后,向相对斥力转化的几率都较大。

  因为,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就对方的思想、个性、才识、习惯等,就越发地熟知。也就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从而平淡无奇、索然寡味。那么,吸引效应就会弱化,相斥作用就在增强。

  再者,不论怎样的两个人,都是无数的差异性。因而,不管怎么默契配合、如何亲密无间。实质上,皆存在着不计其数的矛盾性、排斥性。只要那些上升为了主要的,就会使双方是相对斥力的。

  如果,主要是绝对的爱情观。则可能在尽力地消弭之间的摩擦矛盾、竭力地使双方密不可分、全力地……可这一系列的思行,都是成本大、效益差的。最终,搞得伤痕累累,千疮百孔一般。也许还在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恨海愁天……

  那是一个死循环,若不得解脱,就在扼死自己。因为那些做法,基本都是本原性、腐朽没落的。这要有好果子,那天道宁论。就在于,思维和行为,与物质世界大致是背道而驰的。就被万事万物所大体排斥,结果显而易见。只有抛开绝对的爱情观,思行才可能自然化、现实化、合理化。

  上述两个例子,都在说,思想若是差错的。人的行为多是事倍功寡、得不偿失,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

  像我国,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都没有基本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整个社会,还是物质匮乏、精神落后的状况。

  根本原因,就是人民公社、计划经济、大锅饭等主体的思想是谬错的。使得总体上,是成本很大、效益很差的状况。可能快速有效地进展么,只会是老牛破车、步履艰难的情形。其实只要十年,就能比较轻松地从一穷二白,到丰衣足食的地步。但我国人民,却为此奋斗了三十多年。

  又如,不少的物理学家,依照狄拉克的理论。在岩石、加速器、宇宙射线等等之中,寻找着磁单极子。但是,半个多世纪了,一无所获。如果真能找到,只有一种可能,宇宙恒为零。

  纯粹的磁南极和磁北极,是种绝对斥力的本原,实质上是恒不存在的。在根本上,它们不过是脑细胞架构的印象性事物。而脑细胞,都是南北极性的磁体,不是磁单极子。

  之所以说它们是绝对斥力的,因为不能有吸引的关系。否则,在吸热、引力的效应下,一者之中必有另一者的成分了。从而,就不是纯粹的磁南极或磁北极。

  也就说,若是完全的磁南极和磁北极,则相互之间绝对没有吸引效应。因而,只能是绝对斥力的。可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共处于同一时空中。因为,若互相间的距离是有限的,则必是相对斥力的。在绝对排斥之下,只能是无限远。换言之,一者若是存在的,另一者必不存在。

  假设有个纯粹的磁南极,则它任意部分必然是完全相同、毫无差别的。若有不同之点、差别之处,那必有磁北极的成分。就好像,与磁南极不同的、差别的是什么,不就是磁北极吗?可若它的任何所在,皆是完全相同、毫无差别的,就绝对重合为了零。实质上,只要不为零,就不是纯粹的磁南极。简言之,若磁单极子理论成立,宇宙恒不成立。

  只是想说,很多的思想体系。未必是金科玉律、不刊之论,也许差三错四、大谬不然。像集合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计划是管理的核心等等,皆是诸如此类的。人类意识的有限性,宇宙及发展的无限性已经决定了。人不可能发现或创造出,无条件、绝对性的真理。不论怎样的理论、学说之类的,都是阶段的、时期的,全是低级的、原始的。无论到什么时候,人类的思想、学术等,均是低劣差的。因为,水平、高度,是无穷的。

  像目前的世界学术,主要的思想体系不过是本原论。从根本而言,其的进展、变化,只是在制造着各式各样的本原。而这都是任意的、无限的。因为,无非就是脑细胞架构出一种印象性事物,以之为本原罢了。

  就艺术性而言,与思想性类同。很多的论述、说法等,皆是差池的、谬错的。

  比如,对艺术、对人生。不少人追求着一种境界,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其实,所有的物质,都处于宇宙这个无限的系统中。但它们的合一、一体,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诸如一朵花,从含苞到盛放,与外界大致是相对吸引的。而由盛开到枯萎,与外部大体又是相对排斥的。最终,被相对分解成了其他事物,花的这种物质形态不存在了。如果,花与宇宙是绝对合一、一体的。那么,相互之间是无限吸引、绝对引力的。从而,花即宇宙,宇宙即花了。

  通常所说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多是指完全地合而为一,那永远无法做到。实质上,是绝对引力的本原论。我们所能达成的境界,是与物质世界更为地契合、更加得浑然。也就说,使之间的相对引力不断升级,从而达到更高层次、更大范畴的合辙。

  就如石器时代,意识与物质世界的相对引力较弱。人只能制造和使用,一些简单的木石工具。而随着意识深广化、一体化地进展,与物质世界的相对引力已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已是飞船、卫星、核能、激光、手机、网络等的时代。虽然相对吸引的层次范畴,基本步入了强子、轻子、星系、星团的地步。但物质世界是无限可分、无限广大和无限发展的,使得人类的进程是没有尽头的。

  作为个体,关键要使意识更深广、更一体地与物质世界切合。之间相对吸引的效应越强,思维和行为,相对的成本就越小、效益就越好。

  就好像,在一些领域,有的人突飞猛进,而有些人寸步维艰。就在于,前者的思行是力半功倍的,而后者则是力倍功半的。这就是,与社会相对引力的大小强弱,与相应事物契合程度的高低优劣。简言之,若主要与社会是相对斥力的、与相应事物是相对分解的。思行,必然成本大、效益差。

  若认为,有着绝对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境。就可能在踏破铁鞋地寻找、探赜索隐地研讨、挖空心思地琢磨、无所不用其极地……可这一切,近乎徒劳无功。方向和路线是错误的,难道还会行之有效、明效大验,只不过求妍反媸、欲益反损罢了。

  再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从诗中可见,他与社会基本是排斥的。可能有很多原因,使得与诸多的现状龃龉不合。诸如文化大革命时,有的人为了躲避政治的迫害,而逃到了深山老林中。又如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商灭亡后,他们逃至了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为食。

  就陶渊明,是挂冠归去的,自称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朝廷请他出仕,坚辞不去。看上去,应是个性的问题。恍若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好像鹤鸣九皋、声闻于野。如果非常得自我化,心胸就会比较局限、狭隘、封闭。使得包容性很差,从而与许多的人事物,相对是摩擦、冲突、抵牾的。因此,基本是相斥的效应。

  在与社会相对斥力的状况下,他的思想和艺术会怎样?自然被相对排斥到了,极其羸弱、浅陋、落后的原始部落――桃花源。明显,腐朽没落的走向。因为,发展是相对结合性壮大的趋向,而非相对分解性衰落的。

  就好像,若再进一步。意识就被排挤到了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的年代,乃至不会直立行走的时代。当然,恐怕还没到那一步,已经找棵歪脖树吊死了!他容不下社会,社会能容下他吗?有些事情,比1+1=2还简单。

  若与社会主要是相斥的,自然缺乏人类深入广泛的基础、层次、方面和范畴等。这已然使意识系统,在相对分解性衰落。如果继续下去,就是渣化、沙漠化的进程。

  像桃花源,已很有着沙土、渣滓的意味。太封闭、太狭小,就没什么根基、层面和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深广化、一体化地进展,又如何相对结合性壮大?恐怕十万、一百万年中,都产生不出汽车、飞机、原子弹、电脑、宇宙飞船之类的。那就如一口棺材,弥漫着死气,而且就要入土为安了。

  并且,与现实的相对排斥性,会使作品缺乏素材。这很容易走上主观臆造,向壁虚构之路。如《归园田居》,就充斥着刻意、造作,乃至胡说八道。好像,意识已大为扭曲、精神已极其变形。压根不是正常状态,就跟神经病一般。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在自吹自擂,哗众取宠。不论怎样,生存所需的物质、精神主要来源于社会。大自然是能给人一些,但相当有限,基本是次要的。如果完全抛开了红尘,衣食住行都是大问题。自己种粮、织布、建房,制作一系列必需的物品?不说别的,就一个碗、一条被子、一张桌子,做起来都让人头大。

  而且,难以与他人切磋交流,难于与人类文明交换作用。意识,是不是在日益没落?到一定程度,大致就进入了自循环的状况。也就说,以现有的印象性事物为主。通过相互之间交换作用,而架构和运转出更高级的。但由于缺乏现实基础,那大体皆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的。

  换言之,之前的印象性事物,在向空花阳焰、黄粱一梦般的印象性事物转化。看上去也许神乎其神、玄之又玄,但实质朽木不雕、粪墙不圬。那其实是种死循环,就像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又如所编造的桃花源,似乎仙风道骨、福地洞天。但实则,只不过一个原始的小部落,相对于晋朝社会都是低劣差的。

  像什么“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皆是面壁虚构,胡吹乱嗙的。深刻地反映了,他的内心是极其虚弱、空洞的。与诸多现状的大幅度排斥,已注定了意识是梦幻泡影的走向。因而,不论说得多么神妙莫测,怎样高世骇俗,根本上都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一般的。

  如果意识衰落到了这种程度,已经无法写出相对现实性、合理性的作品了,更别说文理俱惬、神清骨秀的。差不多,都是腐朽没落的大笔,朽木粪土之作。简言之,就是满脑袋的残渣沉滓。若不使意识落到实处,没法切实地改变这种状况。诸如此类的,除了制造垃圾,怕是也没什么别的本事了。

  举了些例子,主要在说,要有相对正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否则,就会是事倍功寡、劳而无获的状况,甚至缘木求鱼、升山采珠。成就的大小、发展的快慢,与多少的苦功、奋斗、拼搏,往往是不对等的。对付出与成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劣高低。要想成本小、效益好,就要相对高超的意识系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