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发生在陈宋王朝,当朝皇帝姓陈,国号为宋,此宋非彼宋,陈宋王朝与中国古代赵氏之宋于习俗法度上大有区别。而究竟如何不同,这既不是故事重点,此处便先卖个关子,但请放心,我虽不言,待您阅尽书中文字,答案自然便会浮现胸中。尽管习俗法度种种与赵宋大相径庭,但人类利害诸事、情爱诸事、思想诸事,古今一也,内外同也,因此大可不必拘于此时此地此事此情,阅此书尽兴便是。
陈宋王朝设都城于东北方向的大平城,大平城城如其名,是陈宋王朝中大繁华、大平和之所在,皇宫四四方方巍峨大气坐落在大平城中央,直占了小半个都城,城外围则是平民住宅。平城位于陈宋王朝东南角上,历来是皇族子弟避暑游玩的所在,无论是自然景致或是人工建筑,与大平城相比更精细雅致。此二城中多的是贵族子弟,但平城之繁华远远比不过大平城。平城西郊外有一座天行山,天行山山腰处有一座请月庵,有的皇族妇女犯了较轻的过错,若皇帝等管事的不忍将其打入冷宫,令其再无出头之日,那妇女便会被送往此处,经年之后重又接回宫中,有宫人想要避世清修,请月庵也是个好去处。崇元十七年,请月庵迎来了一个怪人——说她怪不是因为她面貌奇特,或是言辞出格,怪就怪在其年纪尤其小。送来的是个小公主,她不过八岁,身材娇小,脸庞白皙,但见一个圆圆的小脸配上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十分水灵。公主穿戴华贵,锦衣玉服包裹着宛如一个小瓷娃娃,只是神色茫然,似乎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上一刻还在宫中,这一刻就到了深山里,小公主行李装了两个红木箱子,一个放衣物,一个放些书本字帖,随行的不过一个乳母,几个宫人,乳母带着公主见过住持,道明原委——宫中自是发生了些什么,小公主大约要在此处居住许久,于是住持便给公主安排厢房,宫人们将公主的行李放下,将厢房整理一番,乳母便吩咐他们离开了,乳母自己则留下照顾小公主。
公主与乳母二人在请月庵一住就几乎六年。终于,元和五年夏,小公主在请月庵的生活随着皇上的到来而结束。
当朝皇帝陈新,年仅二十,本来只是宗亲子弟,六年前先帝驾崩而膝下无子继承王位,不得已,有大臣推举陈新为王,当时的韦皇后便下了懿旨让他做了皇帝。陈新与请月庵中的这位落梅小公主可说是几无交集,小公主被送走时,陈新皇帝刚好被迎进宫,两人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一个不懂自己怎么就要被送进宫当皇帝,一个不懂自己怎么就要被送出宫去了。公主不久前才丧父,如今又遭此事,忧伤惊惶,幸而乳娘在身边哄着,她才强忍着没有哭出来。承德门前两顶轿子一进一出,两人连面都没有见到,六年来落梅公主时常以为自己永远都要呆在这里,从不敢想回宫之事,也已习惯了山中清幽寂寥的生活,不想今日这连面都没有见过一次的皇帝亲自前来,欲迎她回宫。
陈新自然不可能忽地想起要接自己千里之外未曾谋面的妹妹回宫,原来是韦太后生了重病,病榻之上极其思念远在平城的落梅公主,央求皇帝将她带来,声泪俱下,在场者无不动容,皇帝忙答应下来。步辇送至山脚下,陈新带着两个随从徒步走上山去,山路崎岖蜿蜒,他直走得满头是汗才终于到了请月庵,因其仅着常服,未穿龙袍,而山中女尼未见过世面,请月庵前院中扫地的两个二十多的年轻女尼甚至未认出这是当今皇上,只觉得此人华贵非常,却也并不多看两眼。正是傍晚时分,住持用过晚饭来到正殿,就见陈新跪坐在蒲团之上听小尼姑吟诵着经文,请月庵中最不常见便是男客,住持倒见过几个皇室成员,依稀觉得陈新眉眼间有些熟悉,陈新起身表明来意,住持听说太后重病,不由叹了一口气,又听到陈新此次前来是为了带走小公主,便一面吩咐个小尼姑去收拾个厢房,一面打算去领小公主出来见一见皇帝。小公主八岁之前便不仅将字认全了,还读了不少书,来到此处乳娘叮嘱着功课亦不敢忘,此时自在厢房中读书写字,住持径直走进厢房,一进门便说道:“兰姑娘,你可算能回去了。”落梅公主名木兰,住持、乳娘与韦太后都唤其本名,其余人等则不敢随意。
小公主停下写字的笔,看着住持,一如六年前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小心翼翼问到:“师父,你说回去……是回……?”
住持走到公主身边,用一只手轻轻搭上她肩膀,说到:“回宫,是宫里来人接你了。”
然而出乎住持意料之外的是,小公主并未流露出丝毫愉快的神情,反而有些怅惘似的,斟酌了一下说:“真的吗?翠儿姐姐、秋屏姐姐,已经六年不曾见过了,也不知宫里变成什么样了,还有……”小公主话说一半便哽咽了,怕是想到了母后。
住持也想到了小公主在想谁,稍显为难地说到:“你的母后,可能不大好。”
小公主眼中似有动容,却只垂头不语。
住持此时想到大殿内的陈新皇帝,便叫小公主与她一同出去拜见哥哥,小公主神情复杂,看不出在想什么,却也看得出她绝对不欣喜。
“我在此六年,宫内人不曾牵挂过我,而我亦不过偶尔想起宫中之事,早就习惯了山野幽静安逸的生活,我哪里还想要回宫呢,我也算一个半吊子出家人,住持和惠静姐姐、惠敏姐姐对我好,我又哪里舍得下你们呢?况且父皇仙去,母后重病,我在宫中终日对着许多陌生宫人,除了乳娘,连个亲近人也无,岂不寂寥?更不必提有些宫人仗势欺人,我昔日身份显赫,虽未曾被欺侮,却也是见过的,如今无依无靠,可不轮到我了么?师父,我不要回宫。”
“你不回宫,你母妃可不要牵挂死你了?我虽是出家人,却听过你们世俗人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母妃已经病重,趁现在还能说上几句话快去看看吧,等她不在,你哭瞎了都没法再与她说一句话。兰姑娘你明年便十五了,是大人了,可不能任性。”
小公主先是垂头不语,若有所感,渐渐便有泪珠从眼眶滚落,住持亦想起六年间种种,心中不免感伤,低下身抱着小公主,安慰道:“好孩子,别哭了。”
又劝慰了片刻,小公主终于愿意去正殿见一见未曾谋面的皇帝哥哥,住持绞了把毛巾给小公主擦擦带着泪痕的脸,两人便来到了正殿。
正殿中陈新皇帝正等的百无聊赖,开始细细观察起庄严巍峨的观音像,住持带着小公主走到他身旁他才发觉,皇帝第一次见这妹妹,笑道:“老早母后就成日说起我这个玲珑剔透的妹妹,今日终于得见,果真是长得水灵灵的,山野之间有这样的姑娘,别人见到说不定要以为是仙女。”
小公主本来就不愿见这哥哥,听他话语轻浮,且似是看不起这山野小庵,便更为不悦,勉强行了个礼。
陈新皇帝又问起这几年间小公主的境遇,小公主勉强答了些敷衍的话,陈新皇帝接着自顾自说起了宫内的事,她实在无心听下去,便打断陈新:“夏日易困倦,平日午后小憩倒也还好,今日我午间看书看入了迷未曾小睡,此时便有些困了,皇上您走上山也累了,不妨就早些休息吧。”
陈新丝毫不觉得不自在,附和着妹妹说到:“也是,妹妹养足了精神,明日才好与我一同回宫。”
小公主仍旧不说话。住持见两人已无话可讲,便想要带着陈新去少有人用的东厢房,陈新一边跟着住持走,一边借着月华打量行过之处,寺中夏木正繁茂,参天古树有之,低矮灌木有之,寺中池塘池水清澈,池上一座小石拱桥清幽雅致,。夜间两人行走过尚觉景色怡人,但若是一个人夜晚行走其间,这景色怕是有些过分冷寂,他又想到小公主常年生活在此处,心酸了起来。
陈新皇帝待小公主倒也不是轻浮,实在是韦太后常常想起,常常提起,听得多了便仿佛熟识的一样。陈新皇帝虽非太后所出,但入宫后与太后两人一个与爹娘相距甚远,一个女儿远行,似乎同病相怜,也正好相互扶持,相处愈久则愈发母子情深,韦太后常常提起这个妹妹,陈新皇帝也爱屋及乌,越发觉得这妹妹定是鲜花做的一般可人。今日一见,果然与韦太后有几分相似,甚是可爱。
陈新本也就没对这山中寺庙有任何奢望,这东厢房果真如他预料的一般简朴,一张床,一个书案,几乎就再无他物。陈新并不嫌弃屋子简陋,也许是长途跋涉累了,他躺下倒头便睡。
住持安顿好了皇帝,又拐到小公主所住院中,小公主房中已无灯光,却可依稀听见哭声,怕她今夜也是难眠。
其实如果你觉得结构比较大,而且你也有了整个故事的框架,可以继续写下去,不被十章的长度所限制,也可以不断地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