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校长认为这次学校在市“质量调研”中让她很丢面子,一个星期来整天唬着个脸,不是找张三李四谈话就是让教导处教研组开会反思。张三李四都是在这次考试中平均考分比较低的班级的任课老师,校长要他们好好分析原因,当然言下之意就是要他们好好找找自身因素。诚然,女校长这么作也算不得过分,虽然市里一再强调不能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来衡量教师的工作好坏,但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又使得学校的考核评定很难有统一的客观标准,因此最后往往都只能落实在学生成绩这一刚性指标上。再者,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教师从自身寻找不足之处也无可厚非。但校长在大会上说的一句话却让健泉听了很不是滋味。校长在提到教师要寻找自身问题时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希望有些老师好好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其实校长的这句话也不是她自己的发明,这句话在教育圈子里流传很久了,校长说这句话的用意就是想让这些教师多做自我反省。
但健泉认为这句话看似有道理实际很荒谬,虽然这句话的后半句“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以说没有什么错,确实有不能胜任的教师;但是前半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却违反了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世界万物都是各异的,每一片树叶都不尽相同,不可能整齐划一,学生学习同样也是如此。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对于某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有的学生就是有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那个高度,“教不会”的现象确实存在,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一定如此。就像刘翔的速度,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能达到的,换一个人,即使同样是孙海平担任教练,也很难再训练成刘翔第二。健泉甚至觉得,这种话是以前那个荒谬年代的那种荒谬思维方式的延续或变异,诸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等等。
可是,健泉的这种想法即使再有道理,也不应该说出来,然而他却说了。在教导处召开的“教研反思会”上,他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虽然他并不是针对校长个人,他认为教师确应好好进行反思,从自身的角度寻找教学上的不足。但针对这句话,他认为应该有必要提出来商榷,他觉得这是一种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形而上学的观念,如果这种观念不纠正,那么以后只要有任何一个学生学习跟不上,考试考不好,便就是教师的责任,这对教师是不公平的。应该科学客观地分析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分析研讨出诸方面的原因,从而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能一概把问题的责任推在教师方面。
他的这一说法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当即向他报以热烈的鼓掌,每一张脸都是那样的诚恳。然而健泉并不知道,会后马上有人快捷地向校长传递了这一信息,而且把健泉的意思纠偏了45度,说成健泉认为校长的观点是形而上学。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如果校长把健泉找去,当面质问他为什么说她的观点是形而上学,健泉倒一点都不会感到麻烦,他可以和校长面对面地把这些意思沟通厘清。但事实上,校长根本就没有找他,见了他仍然是一如既往的笑脸,而健泉当然也就对此事根本一无所知。
教学反思也罢,自我检讨也罢,提高教学质量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分数有理。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奋斗,就加码,就干拼命主义。因此这次市质量调研带来的最终结果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的力度,除原先的作息时间外,再增加45分钟的晚自习,由本来五点三刻放学延长到六点半。
学生教师一下子又都增加了负担,虽然对于教师,校长让食堂给每人补偿一碗排骨面,但路远的回到家却还要晚上八点多钟。而学生,则令自带干粮点心,可趁课余空闲时抓紧补充。学校领导班子内部有人提出这样做是否会出什么问题,但校长认为非如此不能抓出成绩来。
不料,还是出了问题。
在今天拜读,更有意义
回复 @心葵: 谢谢心葵!
今日拜读更有意义,期待
情节展开,时光穿插,主人公以课文打开学生的心灵。迟迟交来的作文搅动的是读者殷殷的期盼,而作者却戛然驻笔,好精巧的构思啊!
情节展开,时光穿插,主人公以课文打开学生的心灵。迟迟交来的作文搅动的是读者殷殷的期盼,而作者却戛然驻笔,好精巧的构思啊!
小说描写的故事和细节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的影子吗?好丰富啊。赞一个。
今天一口气看完九章,文采奕奕!生动感人!怪不得会被首页推荐。期待后续。
很多年不看小说。《七七级》也只看一半。这次一定看下去,看完它。期待。
很多年不看小说。《七七级》也只看一半。这次一定看下去,看完它。期待。
简练的笔法,清晰的思路。确实好文章!赞!
又看到老同学的美文!谢谢你的精神食粮!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