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神马都是浮云

  自从和健泉的那次交谈后,她果然不再过分地纠缠自己的母亲。这使健泉在她母亲的面前很有成就感。同时对她也不免平添了几分怜爱。

  而她,似乎也改变了许多。

  比如上课积极主动提问便是她所改变的众多行为中的一个。

  不能说她在学习的理解上有高出同学多大程度,但她的感悟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地方,尤其在文科方面。

  那天,在学了《西都赋》后,她向健泉提出了问题。

  《西都赋》是东汉文学家班固的名篇《两都赋》之一,西都即西汉首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后,西汉的那些遗老都有怨言,希望朝廷复都长安。当时的学者、长安人杜笃著文《论都赋》奏章朝廷,以长安地形险要为由,称天下新定,主上方以边陲为忧,建议迁都长安,以兴汉室。于是班固撰写了《两都赋》,与之论争,维护建都洛阳。在《西都赋》中,班固写尽了长安都城之壮丽宏大,宫殿之奇伟奢华,用表面的赞美来提出对迁都的反对。文中有“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句,写了长安的繁华之景。

  健泉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了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解释了文中的疑难词句后,让学生自行阅读理解。大部分学生都对课文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一堂课很快顺利结束。

  下课后,健泉刚到办公室,喝了一口水,她便找来,向健泉提出了一个问题。

  她问健泉,文中的“红尘”一词的意思和现今所谓的“看破红尘”里“红尘”的意思是否一致。

  课文里对“红尘”一词的注释是:车马扬起的飞尘。原句“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意为:热闹喧嚣的车马人流挤满了城里的街市,那扬起的尘土,从四方合拢,充满全城,与烟云连在了一起。

  而现今对“红尘”的理解,是由此引申出来的意思:车马扬起的飞尘指代繁华的都市,从而被佛教喻指为人间俗世。后来把那些厌倦官场虚幻的富贵生涯,向往山林田园的隐居生活甚至淡漠尘世、循道出家、离弃人世说成“看破红尘”。

  她礼貌地向健泉表示谢意,好似若有所思地离开了办公室。

  但健泉却发现向她解释的时候她并没有仔细听,显然,这些她早已懂得,她的提问另有所图。

  果然,放学前,健泉收到了她的一张字条。字条上说,那么,父亲的所为,是不是“看破红尘”?

  健泉顿悟,她的心结,还是没有解开。

  之前,她母亲打电话给他,感谢老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女儿现在对自己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为难她了,虽然母女之间的沟通还有障碍,但至少可以和平相处了。电话里,她再三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此,健泉颇为得意。那天咖啡馆里和母亲的会谈没有收获,却未料后来与女儿的交谈大有效果,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

  岂料健泉还是高兴得太早。今天,她对课文的那番不同寻常的感悟,昭示了她内心真正的纠结依然存在。她对母亲态度的改变,仅是作为向健泉的一个承诺,实际上,神马都是浮云。

  健泉决定,还是要从她母亲那儿把这件事情了解清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