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非金

  "沉默是金"作为古老金句,被大多数人奉为圭臬,不管他们做不做得到。其实,我认为是不是金子,是有前提的。

  更准确地说,"沉默是金"不过是在极端环境下首要的保命原则。因为还有句话:枪打出头鸟。于是在极权统治下,谁敢出声反对,甚至"腹诽",都会被残酷镇压。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文章《德国认罪问题》里明确提出,对暴政的反思不是一部分个人的“认罪”。“一个国家的政治灾难之后,集体反思成为一种为重新加入尊严人类的灵魂洗涤,这是个内在过程,它永不停止。”他将国家政治统治的松紧与其治下人民的道德底线相联系,得出越是专制,人们越是道德沉沦,麻木不仁,且倾向于将责任全部推给当政者和所谓的时代。

  之前在马洛夫的《迷失的人》里,他也从另一角度提出类似看法,即受害者本身也是有罪的。当然他的观点更激进,如此说来,那些死于纳粹大屠杀的犹太人也接受不了。但雅思贝尔斯是以国民性来发问,即不论你在这个极权国家里处于怎样的位置、阶级、种族,你都是国家机器的创建者和承受者。别再摆出一副受害者或事不关己,心安理得的样子!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写的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当罪恶发生时,沉默的旁观者也有罪。

  所以,沉默是金往往成为人们明哲保身的座右铭,在暴政和暴行面前保持缄默。时至今日,我们的父母辈因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还总是告诫子女要谨言慎行,不要瞎讲话,或干脆不要讲,免得惹祸上身。他们是有切肤之痛的,对“言祸”有骨子里的恐惧;那躲藏在暴行后面一张张面目模糊的脸,始终如噩梦般萦绕不散。然而我们偏要回敬:在不合理之前,我一定要呐喊,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再微弱;否则,沉默就会象瘟疫般迅速传播,最终吞噬我们的良知。暴政怕的是不同的声音。

  沉默不是金子,可能会成为埋葬我们的坟土。勇于说“不”,敢于担当,背负责任,应成为时代精神,从而推动社会向更自由,更人性的方向发展,反过来也保障我们作为“人”的尊严。

评论
  • 支持!力顶!好看!已赞,欢迎回访我的作品《命运的樱花树》和《随笔★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