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

  刚看了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与约翰尼.李.米勒主演的话剧《弗兰肯斯坦》。原著作者是玛丽.雪莱,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诗人的妻子却有着哲学家的气质和科学家的远见。创作了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和他一手造就的无名怪物之间的故事。

  之所以是怪物,而不能称为“人”,是因为“他”并非男女结合受精自然分娩而来,而是籍由弗兰肯斯坦之手,由好多块尸体部件拼合,最后被一线近似“神迹”的闪电激发而“复活”的再造人。当渴望创造奇迹的弗兰肯斯坦突然撞见活起来的“他”时,造物主被他的“造物”吓跑了!

  “他”跌跌撞撞地游荡人间,丑陋的模样吓坏了每一个遭遇之人。好不容易碰到个瞎老头不计较他的面目可憎,把仅有的食物与他分享,跟他聊天,教他识字。他笨拙地跟着老头学习各种技能,甚至还会背诵弥尔顿的《失乐园》。可是,最终还是因为吓人的外貌,令老头的女儿女婿认定他不是好人而驱赶他,他愤怒之余一把火烧死了他们。

  他开始痛恨造他的主人,一路追踪找到了弗兰肯斯坦,在希求同伴不成后,失手杀死了同情他的主人的新娘。弗兰肯斯坦痛心疾首,追悔莫及,发誓要毁灭这个“怪物”。追击的猎手变成了猎物,猎物反过来追猎手。两个同样不为世俗所容的“人”,在互相追逐中同归于尽。

  整个故事情节很简单,但隐喻相当丰富。在此不论演员的精彩演绎。其实,这是个现代失乐园的故事。弗兰肯斯坦妄图扮演上帝的角色,他有想“造人”的野心。但他没想到成功了,他被自己的成功吓坏了,不知所措,这个不负责任的“造物主”丢下他的“孩子”逃跑了。“怪物"只身溜出遗弃他的天堂。他有超人的智慧,但缺失了作为人最重要的同情心。这一点,他其实与弗兰肯斯坦互为镜像。后者并不比前者更高尚。否则也不会想拼凑一堆烂肉为一个新人。所以他不会感恩好心收留他的老头,不能体谅他人的恐惧,杀害孩子杀害弗兰肯斯坦的新娘,没有负罪感,没有忏悔心,只会迁怒,只会质疑和控诉,只会歇斯底里。这不能籍由单纯的文化教育解决。所以,即使他能朗诵那么美丽的诗篇,也丝毫没有人情味。但唯独对于他的造物主,却一直抱着既爱又恨的复杂感情,这是他勉强能称之为"人"的核心。而弗兰肯斯坦呢?他长年埋头于古怪的科学研究,忽视父亲、兄弟和表妹伊丽莎白(新娘)的关爱,也是个情感上不完整的人,甚至以婚礼为诱饵诱使怪物上钩。谁更残忍呢?如果他不嫌弃怪物的丑陋,象一个真正的父亲一样慢慢引导他,在他心里培育善的种子,也许他们两都能体面地生活。

  这使我想起另一个“怪物”,日本漫画家浦泽直树笔下的天才少年约翰,他是个外貌俊美的少年,但内心却寄居和生长着一只巨大的怪物。不同的是,他并非天生如此。他有个双胞胎妹妹安娜,两人感情很好,却由于父母被害落入陷阱。原东德秘密警察搞的反人道的心理实验,妄图培养出超常又冷酷所谓未来国家的领导人,建立了一个孤儿院,里面的“孤儿”都是刻意筛选,故意除掉父母后连哄带骗弄进来的。这些孤儿就是实验对象。包括了这对兄妹。为了救妹妹,约翰自告奋勇进入了最后的名单。从此,妹妹被领养,他们天各一方。约翰在孤儿院持续参加了实验,天资聪颖的他很快学会了操控人心,最后挑唆利用其他孩子,在院内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相互虐杀,最终以一把大火掩盖了罪恶。约翰改名换姓辗转了几个收养家庭生活。他给每个家庭都留下美好,有教养又异常聪明的印象,为抹去自己存在的痕迹,每次离开都将养父母谋杀。他做他十分擅长的事,那就是操弄人心。他接近有钱人,政客,犯罪团伙,那些居心叵测的家伙被他的魅力和手腕征服,一厢情愿幻想着拥立他为还魂的希特勒。没成想,除了妹妹安娜尚在他心里残留一丝温情外,他对任何人都没有恻隐之心。敌人也好,所谓的同道也罢,都不在他眼里。他象个没有同伴的幽灵,优雅地牵扯着那些他视作玩偶的人,最后冷眼旁观他们自相残杀。如同约翰幼年时酷爱阅读的那本“童话”《怪物》里的怪物,它渐渐吞噬了他的良知,飞快地长大,就要反噬自身。与弗兰肯斯坦的外化怪物不同,约翰完美地象神,如同月亮的两面,不知光明来自何处,一样对自身的存在迷惑不已。

  另外,还有个让人心酸又恐惧的怪物形象鲜明深刻,就是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创作的《香水》。主人公格雷诺耶生于十八世纪法国巴黎一个鱼市场。讽刺的是,生养于充满嘈杂和臭鱼烂虾味道的鱼市场,他对香味异常敏感,但自身却没有任何气味。他游历各地学习提取香精的技术。他也是个迷失自我的怪物,他没有道德感,不懂得如何爱人和得到别人的爱,他膜拜的香味就是他心目中的善和美。为了追求极致的香,他谋杀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少女,从她们身体上撷取神秘的处女之香,终于配制成功这绝世之香。即使身陷牢狱,他也贴身密藏着这瓶由生命凝结而成的香水。当他拔出塞子,挥洒那珍贵的液体时,众人皆为之疯狂。空气中弥漫着愉悦与亢奋,丑陋又神圣。仿佛爱神向人间倾洒的玫瑰,人们相拥亲吻做爱,狂喜而疯癫。他顺利逃脱死刑的镣铐,却在这欢乐的人群中茕茕孑立。没有任何人上来与他相拥,没人在乎他是谁,没人爱他。他绝望地将最后的香水尽数倾倒于自己身上,想籍此感受他人的暖意。他走错了,已经疯狂到失去理智的人们蜂拥而上,生生将他撕碎、吞食。鲜血淋漓中,他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臭气熏天的鱼市场,肮脏、下贱,令人作呕。

  成为怪物也许并非他们所愿。人性在异化后,究竟还有几分“人味”?还是仅仅如变态杀手汉尼拔一样,成为图腾式的返祖符号。

  朦胧期还有别的臆想的怪物,如哥特文化残存的幽灵吸血鬼诺斯费拉杜等,以及来自未来的异形,当杀戮成为生存的方式和习惯,而不是变形的对温情和美善的追求,才真是异于人类的怪物。

评论
  • 支持!力顶!好看!已赞,欢迎回访我的作品《命运的樱花树》和《随笔★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