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李清秋手里拿着许占辉给她的小纸盒子,揆度着许占辉会拿什么小玩物逗她玩。回到宿舍,半躺在床上,双手捧着小纸盒,想:一定是一个漂亮的小发卡。她轻轻地打开,不是发卡,是一条银光闪闪的小项链,和一个蓝色心形玻璃吊坠,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是许占辉漂亮的钢笔字:小铁链代表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钢铁意志,小玻璃球是晶莹的心。清秋心里忽一下泛起一片幸福的涟漪,她捏起项链,在眼前晃了晃,咦,这小玻璃吊坠,真好看,蓝莹莹的,一晃光闪闪的,记得魏琪有一条这样的小链子,但这条比魏琪的那条色泽亮很多,工艺也精致很多。这条银色的链子配上蓝色的玻璃吊坠,简直是完美搭配,小黑子还真有眼光。李清秋越看越喜欢,把项链戴在脖子上,对着镜子照啊照,又拿起小吊坠在嘴上“啪”亲了一下。

  宿舍的同学都离开了,清秋打扫完宿舍,简单整理了几本书,几件衣服,就背起包回家往家走。清秋虽然住校,但离家近,平时常回家,所以不像外地同学那样一放假就急着走。回到家,李母正在厨房,清秋喊:“妈妈,我回来了。”

  “回来的正好,饭刚做好了,快去洗手准备吃饭。”

  李父在书房看书,听见女儿的声音,从书房走出来。

  “爸,我班有个同学也申请了英国爱丁堡大学,如果他也被录取,我们可以做个伴,这下你就放心了吧。”

  “是吗,有个伴当然好了,头一次出远门,我真不放心。”

  “来,吃饭。”说话间,李母已把饭菜端上了桌。

  母亲一个劲给清秋夹菜:“多吃点,学习用脑,要多补充营养。”

  忽然李母看着清秋愣住了,瞅着清秋脖子上的项链,问:“小秋,你带谁的项链?你买的?”

  “不是,同学送给我玩的,白铁皮的。”清秋又指指吊坠,“这是玻璃的,魏琪就有一条与这个差不多的,才几块钱。”

  “不会吧,摘下来让妈看看,我看着不像玻璃,有点像钻石呢。”

  “怎么会,我们同学可买不起钻石。”

  清秋放下筷子,准备摘项链,父亲说:“先吃饭,吃完饭再看,一个学生不会买贵重饰品的。

  李母还是放心不下,吃完饭来到清秋房间,让清秋摘下来仔细看看。从这条链子做工的精细程度看,决不会是白铁皮做的,而且光泽也不对呀,白铁的表面不会是青白色,也发不出这种柔和的光泽来。吊坠也不像是玻璃的,李母对首饰虽然不太董,但怎么看也不像是玻璃球,那晶莹剔透的色泽越看越像钻石。

  “孩子,这是谁给你的?明天退给人家吧,咱不要别人的东西。”

  “妈,这是一同学给我玩的,又不是啥值钱的东西,有必要这么认真吗?”

  “这个同学家里是不是很富裕?”

  “应该是偏穷的,普普通通的家庭。”

  听到送项链的同学家不富而且偏穷,李母有些相信清秋“白铁和玻璃”的话,但仍不放心,想进一步证实一下。

  “那,有包装盒吗?让妈看看。”

  清秋从书包里掏出已被挤扁的小纸盒,递给母亲。纸盒上一个字都没有,李母拿着这个劣质的小纸盒,翻来倒去地看。她想,如果是钻石,不会用这么个破纸盒盛着。这下李母放心了。

  “小秋,记住,以后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特别是贵重的物件。”李母叮嘱着。

  “妈,你放心吧,我不会要别人的贵重东西,这个小玻璃球就是同学送我玩的,啥意思也没有。”

  

  转眼,大四面临毕业。

  李清秋被爱丁堡大学录取了。刘海涛也阴着阳错被爱丁堡大学录取。

  刘海涛本来申请留学的学校里没有爱丁堡大学,那天傍晚在莲花湖边,得知李清秋准备申请爱丁堡大学后,才着手申请。也是天随人愿,申请到了,拿到录取通知书,他心里一阵狂喜,但表面很平静,倒是担心起李清秋是否能申请下来。刘海涛是个沉得住气的人,按理他拿到通知书,应该第一时间去找李清秋,别的不说,就从两个人申请的是同一学校,也该去问下清秋是否收到通知书,但是他没有,他不想让李清秋看到他的狂喜,好像当初申请爱丁堡大学有什么目的似的。其实,刘海涛是真有目的的,他是为了李清秋。许占辉的退学给了他很好的机会,他主观认为许占辉退学后,与李清秋的关系就会自然了断,许占辉已配不上内外兼优的李清秋,李清秋也会慢慢忘掉许占辉,这一切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许占辉退学后,刘海涛积极接近李清秋,对她关护倍加,虽然还不敢大胆示爱,但总是以半开玩笑的方式表示一下,可李清秋呢,真把刘海涛的玩笑话当成了玩笑话。李清秋把刘海涛的关心当成是同学友爱,她遇到问题时也会找刘海涛聊一聊,刘海涛会像大哥一样,帮她出出主意,遇到不顺心的事呢,刘海涛会想法子逗她开心,两人相处得挺融恰。但刘海涛城府很深,李清秋总感觉自己与刘海涛之间隔着一层什么,看不透。所以清秋对刘海涛的热情,总是想着法子降温。

  刘海涛摸不准李清秋的心思,但他相信时间的力量,随着时间推移,许占辉会慢慢从李清秋的生活中隐去,而他刘海涛通过努力,会慢慢赢得李清秋的芳心。当他得知清秋申请留学英国时,他也申请去英国,他相信,共同学习和长时间的相处,会拉近他与清秋的关系,成就他们的爱情,遥远的异国他乡,将是他们爱情生根发芽的极好温床。

  李清秋就不一样了,那天下午,她拿到爱丁堡大学的录取通知,一蹦一跳地就去找刘海涛,她想知道刘海涛申请成功否,若能有个熟悉的人做伴去英国,心里会踏实很多。阅览室没有,篮球场没有。没找到刘海涛,李清秋就一个人向莲花湖走去。清秋有个习惯,高兴了,伤感了,委屈了,就爱去莲花湖,坐在湖边对着湖水发呆。大学四年,李清秋的喜怒哀乐,忧郁彷徨,都发泄给了莲花湖。

  清秋远远地看到莲花湖边,她经常坐着发呆的石头上坐着一个人,清秋加快步子向湖边走。近了看到是刘海涛,清秋愣了一下:他怎么会在这里?刘海涛已扭头看向清秋,她来不及多想,照直走向刘海涛。

  “一个人在这里干吗?我到处找你。”

  “等你啊。”刘海涛笑着说。

  “等我?你知道我会来?”

  “知道。”说这二个字时,海涛没笑,脸色变严肃了。“清秋,你真不明白?”

  “明白什么?无厘头。”清秋没有给海涛说话的机会,说:“说正事,你接到爱丁堡的

  录取通知书没?”

  刘海涛没回答清秋的问话,说了句:“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清秋催海涛:“我问你话呢,收到没。”

  “收到了,正想去告诉你,这不,你就来了。”接着问清秋:“你收到了吗?”

  “收到了,找你就是告诉你这事。”

  “来,握个手吧,携手前进,接着做同学,看来你我缘份不浅啊。”

  清秋只好把手伸过去,刘海涛握住李清秋的手,好一会儿没松开:“与清秋牵手同行,曾是我几回回梦中所求。”

  清秋把手抽出来:“梦醒醒吧,去英国途中搬行李的事归你了。”

  “得令,愿为女神效劳。”

  李清秋和刘海涛将于十月初赴英国留学。他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信心、幻想、期待和美好向往,如站在大海这边,憧憬着海那边未知的世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