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重聚

  萱诺在依依不舍中离开了上海,从她2001年赴上海任职,在中国大陆她已待了近十年。上海与儿时从她母亲那里听到的“东方巴黎”判若两城,上海不再是原来那个世风萎靡、充满着硝烟与战争的城市,它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热潮中苏醒了,恢复了往日的和平、喧嚣与繁荣。上海逐渐变成了她每日生活的环境,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与更多的中国大陆同事相识相知,上海算是她的第二个故乡。

  她试着了解这个城市,像了解一个久违了的故人一样。2001年,她第一次来上海,就好像1832年上海国际贸易的发现者——东印度公司负责中国沿海业务开发的林赛一样,背负着一样的使命,为东家寻找一个可以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上海地处亚洲最长最重要的河流——长江的入海口,有可进行内河航运的黄浦江,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上海不仅便于和北京、广州进行商业往来,而且为与爪哇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南中国,尤其与日本发展商业往来提供了方便。这里聚集着来自不同城市与国家的人们,他们勤劳、富足并富有商业头脑,具有经营意识且热衷于开展贸易。

  恩斯特•欧•豪瑟(Ernest O. Hauser)曾详细地描绘过上海在中国的战略地位:“上海曾为英国商品的理想集散地,位于一片冲积平原的中心地带,是惟一一个离茶园、丝绸产区及棉花种植地都不远的地方。这片平原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生气勃勃,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的城市,四通八达的运河,交通繁忙的道路,美丽的村庄、果园、竹林,灌溉充足的田地,岸边垂柳葱郁的河流,种满松柏的墓地。这正是遥远的西方所传说的中国。充满生气的国家,生机勃勃的国家。我们是否想征服这个尚未开发的新市场?上海,上海……她就在英国人手中……”

  这座多元化的都市,充满了无数跨国企业的梦想和幻觉,使全世界为它着迷。2001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的跨国公司加紧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而在这些跨国企业的心目中,上海是最佳的投资地。截止2009年一月,上海云集了多达三点三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上海正在成为中国大陆投资性公司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最集中的城市。

  2002年,萱诺为了更好地熟悉中国大陆,周六周日的时间都会去不同的城市和地方,体会不同地方的人文风情。甚至她给自己计划至少每隔一个月去内地的城市一次,越来越快地融入内地。上海以它独有的经济魅力,让萱诺感到既惊奇又有趣,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产物,时尚、高贵、诱惑、雅致,它没有北京、西安等那些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它从商业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经济的崛起。

  为了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尽管这些来华的外资企业口口声声说实现人才的本土化,但是他们在高管的任用上,一部分外派母国人才,另一部分转派邻近地区精通亚洲文化但在美国或欧洲接受过教育的亚洲人,如香港、台湾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人才。一些外企高管的名字拼音看上去是华裔,但人却是新加坡、台湾或香港人。

  想要在外企成为高管,就一定要懂英语,以融入欧美主流。中国人难以在外企担任高管的最大难题就是语言劣势。中国企业国际化后,仍未脱离这一藩篱。最佳的例子是联想。联想为了融入欧美,做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总部直接搬到美国,并且全体高管开始学习英语。

  回想起这些,萱诺感觉自己又是幸运的,很庆幸能够生活在这个年代,享有了超出一般中国人的某种特权,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也能做公司的高管。

  她仍旧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始终保持优先是她的习惯,她又是第一批登上飞机的人群之一。她在靠窗的位置坐下,望着窗外熟悉的机场,她不知道多少次从这里起飞又落下。忽然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她旁边坐下。只是他脸上没有昔日神采奕奕、脸颊向上微微鼓起的神情,而是脸色阴沉,上层眼皮下沉,两眼无光,两侧嘴角微微下拉。刚开始萱诺以为是认错人了,她又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对方,拍了一下他说:“Richard,你好,我是萱。”

  Richard是展华中国区的客户GS驻中国区的最高层级银行家,听到萱诺的声音,他吃了一惊,眉毛上扬,两眼瞪大,嘴巴微微张开:“你好,萱,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

  接下来,两个人都略有些尴尬,不知道说什么好。Richard挠着鼻子,看了萱诺一眼,然后转移开视线说:“萱,在离开GS中国区之前,我已经收到了展华中国区高管人事变动的消息,我为你感到难过。”

  说这句话时,他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下眼框变成了拱形,“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也被GS遣返新加坡了。因为今年中国区业绩不好,所以上头要换人,也暂停了在中国扩张网络的计划。尽管GS在新加坡保有了我的职位,但我却被迫提前开始没有薪水的圣诞假期了。”

  Richard不等萱诺说话,继续阴沉着脸说:“我不像你,没有牵挂。我还有三个孩子和老婆要养。大的孩子才刚上中学。幸亏我在上海浦东置了两处房产,卖掉房产,翻了十倍,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投资,可以过渡一下,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生活。”

  说完这句话,Richard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下,转过头看了萱诺一眼,关切地问:“你呢?在上海有置办地产吗?”

  萱诺伸开手掌,十指朝外,摇摇头说:“没有。我十分不善于理财,所以财也不理我。”

  Richard被萱诺的言辞逗得哭笑不得,惋惜地说:“哦,那太可惜了。那你有什么打算吗?”

  萱诺微微地笑了笑,说:“暂时计划休息一下,旅行一段时间。”

  “那也好,经济不景气的现状已迫使GS下调在中国的业务预期。GS明年在中国的成长预期下调了十个百分点。在中国,经理人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压力将越来越大。”Richard气色依旧凝重,呈拱形的下眼框让人感觉他正在为某事心烦。

  他长吸了一口气,然后又吐了出来,如释重负地说:“美资企业这种裁员方式,仿佛一场恶梦,从被通知裁员到交出手机离开办公室,仅仅用了一天时间!GS被裁的一个男同事,家里有两个小孩,老婆工资不高,又有房贷,半夜两口子哭着给我打电话……但我却无能为力。”

  两人在唏嘘感叹中,透着无奈。

  就这样,两人笼罩在一片氤氲的氛围中,一路分享着彼此所经历的处境。到了新加坡樟宜机场后,林诚和Melinda已经在机场等萱诺,她便与Richard分开了。

  再次与Melinda相聚,萱诺十分开心,Melinda亲切地拥抱了她,化解了她心头的烦闷,脸上的阴云随之慢慢散去。拥抱过后,萱诺打量着Melinda,虽然她的额头和下巴上增添了几条皱纹,但她依旧精神矍铄,笑容亲切。

  离开机场后,他们来到默罕默德苏丹街(Mohamd Sultan Street),这里很多都是南洋旧房子改建的,附近一家大排档有做得极好的肉骨茶。Melinda知道萱诺十分喜欢。

  他们三人落座后,Melinda语气平和而又坦诚地给萱诺说:“其实,你现在的离开是早已安排好的。原定展华派你驻在中国的期限是三至五年,希望通过这么长的时间,让你培养本土的接班人。但是我们没有想到,中国的人才市场储备比我们想象的要差很多,并不能在这段时间内找到能够胜任你工作的候选人。所以就延长了你的外派时间。”

  Melinda伸开手掌,睁大眼睛,做出遗憾的表情说:“鉴于中国区的优异表现,本来我是计划培养你做我的接班人的,但是没想到Daniel的上任改变了一切计划。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展华在华利润的缩水,加剧了这一变化。几年前,展华的裁员名单上,根本不会考虑中国区,那时中国区的关键词是扩张、增长。但现在中国区增长放缓了脚步,超额的人力成本成为巨大的负担。展华在中国区就提前实施了裁减外派人员的计划,为了节省成本,取消住房津贴等一些关键性的福利,不愿意接受这些变化的外派员工只能选择离开。”

  萱诺听到这里,多少有些释然,她把在飞机上碰到Richard的经历告诉了Melinda和林诚。然后她用手抚了下额头,说:“我明白,外企在华已经度过初创期,外籍人士已经不再是高管任命的首选,成本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林诚在一边点点头,一边又用打抱不平的口气说:“是的,当前我们在华的外企客户大都是这样的,大部分高管都是外派过来的,拿双倍工资,住高档公寓,现在外派的高管越来越少了。据说所知,在北京、新加坡和香港这样的中心地区,外籍高管每年的住房、交通以及孩子上私立学校的津贴高达一二十万美元,此外这些福利的税款还需十万美元左右。总的算来,每个高管需要高达百万美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些老外虽然十分花心思想成为一个‘中国通’,他也不能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市场。而且,一般等到他成为中国通的时候,任期差不多就结束了。但是,萱在中国的开支很节俭啊,没有专车交通全免,并没有给展华带来太大开支!同时,她本来就是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很了解,甚至比我们还要多。”

  Melinda嘴角微微下垂,微微笑了下,对林诚说:“话是这样说的,但是对于Daniel来说,这个开掉萱的借口再好不过了。他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把最有可能与他竞争的异己铲除。”

  然后,她又头转向萱诺,用安慰的口气说:“萱,你能理解就好。你被迫离开展华,不是你能力不及,而是你在展华使命的终结,内部权利争夺被排挤的结果。所以,没有什么遗憾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语言不再是外籍人员的优势。随着中国受教育人口和归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多,外籍员工的晋升机会将会大大减少。展华中国区的高管将会实现全部本土化。”

  林诚嘴巴微微翘起,摇摇头说:“虽然展华在华高管的任命本土化了,但是在战略的实施上却是伪本地化,将美国总部成功的经验模式生搬硬套在中国市场上,中国高管只有无条件照搬和执行,根本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比如展华总部认为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坚持所谓的广告信息的统一与一致性,但中国当地的受众根本不知所云,广告费被白白浪费。”

评论
  • 继续加油哦!zp


    木兰 作者

    回复 @编辑部: 谢谢


  • 写得不错,支持一下,继续加油


    木兰 作者

    回复 @Mark: 谢谢,一起努力!


  • 写的不错,题材有看头。


    木兰 作者

    回复 @郭小米: 谢谢鼓励:)


  • 学习了,写的很好哦


    木兰 作者

    回复 @杨一半: 谢谢欣赏


  • 照你这神速,十万字已经指日可待啦。


    木兰 作者

    回复 @江雪: 谢谢,一起加油!


  • 木兰 作者

    希望各位朋友佳人分享意见,谢谢


  • 这次看到了:)特荐,棒棒的!


    木兰 作者

    回复 @云舒丫丫: 谢谢支持


  • 你这题材有深度,我是不敢涉猎的。你这下笔比我顺畅多了,看来我得加油。你得慢点走,好让我们赶得上啊。


    木兰 作者

    回复 @江雪: 谢谢支持,还请组长多提意见


  • 错误章节已删除啦!希望日更哦!加油!she


    木兰 作者

    回复 @编辑部: 谢谢


  • 木兰 作者

    回复 @云舒丫丫: 还在申请修改中,谢谢支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