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子的张清站在楼梯口,抽完一支烟,他的心情平复了不少。
听说院里要搞一次读书会,让各专业的老师共同读一本书,活动由叶老师发起,余院长提供经费支持,让老师们自愿报名参加。张清听余院长在学院工作群里说了这事,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他要报名参加。
他是个爱学习的人,毕业来到这里失去了同门师兄弟,一下子陷入到学术上的孤独状态,没有人可以一起谈论最近读了什么书看了什么文章,他感到很不习惯。在他看来,读书会应该是个和同事搞熟的好途径,为此他得参加参加。他就跟叶小可老师报了名,询问读什么书、活动会是什么形式等问题。
叶小可告诉他,读书会需要三个主讲人,三个点评人,主讲人必须读完全书做报告,点评人需要读完全书以及被点评对象的报告,除了主讲人和点评人之外,其余的人可以自由发言。叶小可还说,书目已经由余复兴院长指定了,就读陈平原的《大学何为》。
叶小可最后还表示,非常欢迎张清博士来做主讲和点评人。张清就当仁不让地答应了,为此他花了两周时间细读此书,写了一万多字的读书报告,还专门做了ppt。张清把这次读书当作自己在学院同事中的一次亮相,一心想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读书会的日子到了。那天是周六,张清抱着笔记本匆匆忙忙来到会议室里,一看,长方形的会议桌周围稀稀落落地,只坐了几个人,都是各教研室的主任,刘希博士没有来,李涵秋副教授也没有来,他心里顿时就咯噔一下,对这个读书会的性质产生了疑问。
大概余复兴也很奇怪为什么人这么少,张清听到他低声问叶小可另一些人怎么没有来。叶小可为难地说:“刘希老师请假了,他说他有课来不了。”张清心想,大周末的,哪会有什么课,刘希是找借口不来吧。又听叶小可说:“李涵秋老师的孩子生病,她得带孩子去医院,早上刚打电话来说的。”张清想,李涵秋大概也是不想来,所以拿孩子做借口,这孩子生病哪会这么巧。
那教研室的其他年轻老师呢?他们怎么一个也没有来?余复兴却没有接着问下去。张清想,这事可真是奇怪了。早知道我也不想来了,坐在这里好别扭,周围除了叶小可和余复兴是正牌的博士,其他的都是些硕士,而且整天不学无术,就喜欢装腔作势唬人,好像没有人真正要读书的样子。我和这些人混在一起干什么。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吧。
叶小可说,本来安排的每个教研室各出一个主讲人、一个点评人,所以是由李涵秋、刘希、张清三位博士做主讲人,张成、王盛、叶小可做点评。但刘希和李涵秋都来不了,只好让张清老师一个人来做报告了。余复兴听了,把目光停在张清脸上,冲他似笑非笑。张清想,院长大概在同情我孤军奋战的遭遇吧。不管别人怎么样,我还是要好好表现一下。
读书会开始了,张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做起报告来,像是在国际会议的会场。他的报告主题是关于大学精神的沦丧,他把李零关于“大学变成了养鸡场”的论断和陈平原的这本书结合了起来,一边放着ppt,一边挥舞着大手解释ppt的内容,不时还有所发挥,说到动情之处,简直让人怀疑他就要站起来和某个假想敌厮打。
叶小可看到张清这么认真,心里非常感动。她一直觉得留大胡子的人显得邋遢,张清平时穿着也很不讲究,这更强化了邋遢的印象,但这会,她觉得这胡子显出的不是邋遢,而是他对学术的痴迷与热情,没想到他对待读书会这么认真。
虽说叶小可只是读书会的组织者,余复兴才是读书会的发起人,但自从余复兴指定她充当联络人,让她负责确立读书会的流程、订书报销,给大家发书,不知不觉之间,她已经把读书会当成了自己的事来操办。这件事占据了她近一个月以来的主要精力,让她做了很多以前从来没做过的事,比如鼓起勇气跟并不熟悉的同事打电话(她有打电话恐惧症),比如联系办公室要求提供移动式投影仪,比如联系人做海报再张贴在学院橱窗,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推诿扯皮的事,却都一一克服了,到读书会召开的那一天,除了个别找借口不来的人,万事俱备,她终于松了一口气,觉着终于可以给院长和所有来参加的老师一个交代了。
张清做完报告,接下来轮到张成和王盛做点评。张成和王盛面面相觑,把手头薄薄的笔记本翻来翻去,一个说:“你先讲吧”,另一个说:“还是你先讲吧”。叶小可说:“张清老师讲得太好了,点评人很有压力啊。”余复兴说:“按座位顺序,从这边开始,张成先来吧。”
张成就吞吞吐吐地开始讲起来。他先把张清夸了一番,说这个报告思路清晰、特别有现实的针对性,让他感到受益匪浅,接着说了说自己在网上查到的陈平原的生平资料,读了一段豆瓣上关于这本书的评论,说大学的沦丧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最后联系了一下自己,说因为心态浮躁,只读了这本书里的几章,没有全部读完,感到非常遗憾。听到最后,叶小可明白了,张成根本就没有读过这本书。
接下来,王盛的发言与张成相似,也是东拉西扯的泛泛而谈,完全没有深入到这本书的内部,根本没能力给张清做点评。张清强忍着不快听完这两个人扯淡,终于站了起来,以上厕所为理由,走出了会议室。叶小可见状,心里也凉了几分。只有余复兴强打精神,说了几句俏皮的调侃话,好歹把场面撑住。
张清抽完烟回到会议室,他发现房间里烟雾弥漫,自己出去抽烟的举动纯属多余。余复兴、张成、王盛都是老烟枪,早就憋得不行了。见叶小可出了会议室,余复兴点起一支烟,众人就开始吞云吐雾,用烟草和尼古丁的气息抹去刚才空气中的不快。
叶小可上完厕所回到会议室,发现除了张清,所有的男人都在抽烟,她对张清的好感不由得又多了几分。余复兴见叶小可回来了,就冲靠窗的王盛努了努嘴,王盛赶快吸完最后一口,把烟扔到脚边踩灭,起身把后面的窗户全打开,把门也全打开,让空气对流,驱散屋里的烟味。叶小可觉得余复兴也有点像黑社会老大,张成和王盛像是他的两个马仔,只有张清和自己是比较独立的。
等叶小可把张清的报告点评完,余复兴做了一个总结,他首先肯定了老师们周六放弃与家人的相聚,来到这里参加读书会的行为,对没有出席的老师进行了隐晦的批评,表扬了张清老师认真钻研的精神、表扬了叶小可老师积极筹备读书会的行为,最后,像是赌气又像是欲盖弥彰,他说以后读书会还要坚持办下去,变成学院的一个品牌。
读书会结束以后,叶小可一路追着张清,想和他多说一会话。但张清是个非常内向的男人,无论叶小可和他说什么都会在三句话之内冷场,两个人之间很快就无话可聊了。最后走到楼下的时候,张清突然停下来对叶小可说:“叶老师,我往这边走了,再见啊。”其实叶小可还没和他说自己要往哪去呢,这说明他对叶小可根本就毫无兴趣,甚至还有点反感。
张清不喜欢叶小可。这事似乎早有渊源,但在读书会之后,他对她的反感加剧了。在张清看来,叶小可和余复兴似乎有点暧昧不明的关系,他经常看到叶小可从余复兴的办公室走出来,还看到叶小可时常用一种崇拜的目光望着余复兴。
这次的读书会,在张清事后看来,也是余复兴为了扶持叶小可在院里的威信而一手策划的。他不明白这两个人怎么会搅在一起,余复兴不过就是个比自己大十岁的老男人罢了,身材还矮胖臃肿,除了是个院长,他简直一无是处,老听他在那里谈论情怀,却没见他出过什么研究成果,真不明白叶小可怎么会喜欢这种人。不知道她是真傻还是在装儍。听说余复兴家里还有个漂亮老婆,叶小可又不是什么美女,也不知道他看上她什么。
想来想去,张清突然一拍脑门:对了,我想这些事干什么,关我屁事啊!反正我找老婆才不会找叶小可这样的女博士,要找就找个年轻貌美、相夫教子的。叶小可?这种硬梆梆的老女人,还是留给余复兴这种老男人消受吧。
实际上,张清对余复兴和叶小可的关系完全猜错了。刘希的事平息后,余复兴找到叶小可想办一次读书会,里面有他的深谋远虑,并不完全是出于儿女私情。
余复兴对叶小可说,这次干部竞聘,刘希没被学校看上,是因为他被人写了匿名信,被查出来教学上有问题,这是硬伤。李涵秋没被看上,是因为她年纪太大而且是离婚的。至于叶小可没被看上,是因为她太年轻,组织上担心她群众基础不佳。但叶小可是博士,人年轻,没有什么黑历史,工作时间也比别的人长一些,是学院领导的理想人选。
余复兴之所以想着力培养叶小可,是因为学校高层透露下来风声,教育部很快就要进驻工作组,对学校进行巡视诊断,到时学院会有很多事需要人来组织安排。余复兴想让叶小可担任院“迎巡促建”小组副组长,具体做些事,比如起草四五万字的学院自查报告,分散他的工作负担。这其实应该是副院长的事情,叶小可目前还不具备这种资质和才能,为了让她以后跟别人要材料顺手,需要着力培养她在老师之中的威信,他就想到了读书会。
叶小可听完余复兴对她的职业规划深为感动。叶小可啊叶小可,你可真是祖坟冒了烟了,居然会遇到余复兴这样的好领导,替你筹划仕途,一手把路都铺好了。她顿时觉得余复兴的圆脸是那么性感,连他圆圆的像是怀孕六个月的肚子也不那么让人讨厌了。
叶小可满心期待这次读书会取得成功,谁料到事情竟会变成这样呢?虽然策划读书会的动机并不纯粹,但这事启动以后,叶小可却在选书、读书的过程里感到了乐趣,在想象中与同事们谈论读书心得也让她感到莫名兴奋。没想到除了张清,别的人根本就不重视这件事,他们来这里纯粹是为了给余复兴一个面子。而张清,她本来以为他会懂得自己的一片苦心,与她感同身受,对周围这些平庸而不求上进的人感到愤怒,没想到他却是如此的淡漠,把她拒绝于千里之外,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她哪里得罪了他了。
原来以为读书应该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没想到现在却变成了一种表演,叶小可不禁疼惜起这些书的命运,疼惜起自己为了组织读书会付出的那些时间和精力。
如果有修改后的新版本,请及时联系编辑部
回复 @编辑部: 谢谢!
已经做下架处理
三十而立,我们每个男人都有这个其实啊!我也快了!支持下!
回复 @晨小旭: 是人都有,或早或晚,不着急啊
加油吧!
回复 @写书网: 谢谢鼓励
加油哦,一起进步
回复 @蔡静盈: 谢谢关注,一起加油!
加油!
回复 @荣槐:一起 加油
看到你的更新了,要继续加油哦!zp
回复 @编辑部: 昂
加油不要断更!zp
写得不错哦!加油!(羊)
回复 @编辑部: 谢谢老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