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劲丞有一把尚方宝剑,是张凤娥带着方劲舟一起去陈州庙会的时候,带回来的礼物,虽然没有开刃,但方劲丞依旧喜欢的紧,他的好朋友都来看过好多次了。初买回来的时候,方劲丞使尽了吃奶的劲儿也拔不出来,只能在好朋友们来看的时候,两个人合力,一人握着剑柄,一人握着剑鞘,把这把长剑拔出来。
但也仅仅只能你举一会儿,我举一会儿,想象着自己是个大英雄罢了。最简单的玩具往往能玩得更长久。因此就算过了那一个热度,还要一直珍藏在一旁,成为最不可丢弃的过往。方劲丞的尚方宝剑,就靠着他的床头,虽然他到现在也没本事一个人拔开,但每次想起来这码子事就要摸一摸他的剑。
一家人终于有一天都得了闲,坐在一块儿聊着天,张凤娥讲着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家里的日子是多么难过,家里有时甚至连馍都没得吃,她只能想办法,给孩子们打稀饭喝,孩子们现在那么爱喝稀饭都是那时候穷,吃不起馍只能喝稀饭的原因。讲着讲着她便落泪了。大家也都见怪不怪,接下来她肯定要讲小的时候,孩子们是多么淘气,不让人省心了。可还是禁不住她真情的回顾,催泪的讲述,方劲舟和方劲之终于两眼冒水光了,方劲丞男子汉一般,说着,“以前有啥子好讲的呢,不是都过去了么?”张凤娥每次一听到这句话,就要骂他,可能因为骂完他之后心情就好了,她往往就带着孩子们展望一下未来的美好生活。这次连方劲丞都不能很理智的评判了,可方灿华还是没有任何表示,既不插嘴,也不表态,只是叹着气。
“爸,你今儿个咋不说话?”方劲舟纳闷,最近老爸总是叹着气。
说与不说都没用,学费还是要一点点攒,可大部分时间他还是叹着气,看孩子们调皮便忍不住骂两句,但却不打他们了,毕竟孩子都开始大了,有了尊严。
“慢慢的长大就好了。”仿佛带着满心的希望,方灿华说。
长大就好了,家里也不会那么着急着用钱了,可孩子们都长大之后是不是要用更多的钱,他却没想过。
张凤娥却在每次一起聊天的时候,都十分投入。她声音轻快,逻辑清晰:“要是给你们再要一个小弟弟……”
方灿华立即摆手:“劲丞一个就够淘人的了,到底这假设也只能是假的。”
“有一个弟弟,劲丞就过得上苦日子啦,现在……”张凤娥继续帮方劲丞想象着有一个弟弟的悲惨生活。
她话还没讲完,方劲丞便拿着他压根拔不出剑鞘的剑,气势汹汹的说:“我一剑把他打死。”
张凤娥和方灿华只当小孩子童言无忌,开开玩笑也只是好玩。笑过之后也不放在心上。倒是方劲舟,她却直接指出,方劲丞这样的做法,实在是又蠢又残暴。难道有了方劲之,她就把她打死么?有了他,她和方劲之就联手把他打死么?不顾父母是不是想要一个儿子,不顾方劲丞是不是她们的弟弟,也不顾及这样的行为有多恐怖?已经有了要做一个伟大的人的梦想的方劲舟,是不能忍受那么残暴的自己的,也不愿身边的人往残暴发展,就算开玩笑也不行。
眼看一家人的推心置腹的聊天就要在方劲舟的政治课中结束。张凤娥也无语的说:“那是,你才是家里面最娇贵的,人家没用的,你都有。”
方劲舟一听,这是说她要比他们年长几岁,曾经受到过父母独一无二的宠爱。“谁让我比他们都大呢,不是说,我是老大我怕谁么?”
“就是,老大还跟咱妈一块儿出去赶会呢!”方劲丞拿着自己的剑想起这事也很不乐意。
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陈州都有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本来就信奉神灵的村里人,更是十分看重。尽管两个地方相距一百多公里,但人们依旧热情不减,全家出动也有可能。因此每年去陈州庙会,打发孩子们都是一项技术活。可今年一向不愿去赶庙会的方劲舟竟然也想去,两个小的糊弄着给他们带点吃的和玩的就行,方劲舟有些一根筋,绝不要什么,就是想去看看。可每次出发的时间,都是挑大半夜天不亮的时候,这样才能在白天到那,下午才能赶回来。张凤娥有些不舍得孩子跟着挨冻,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大半夜正是天最冷的时候。
可方劲舟满不在乎,一定要跟着,就去见识了一番,那地方的庙会,热闹程度并不是他们这个毫无特色的小地方可以比的。
本来大家都不去,也没什么,可方劲舟一去,就不一样了。老大都能去了,那老二和老三应该也能去,可是张凤娥却在再次去赶庙会的时候,没有带他们任何一个。这让他们感到十分不公平,为此闹了很久。现在每次提起的时候,都忍不住说父母偏心。
方劲舟只能拿出以前的话来,“我那是先去看看啥样子,等咱都长大了再一块去不就行了。”
“去个啥,莽撞的很。说个笑话就能生气。”方劲之对着方劲丞说。
“反正不是我。”方劲丞绝不会随便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缺点。
“修路的时候……”张凤娥不明讲,却止不住的高兴。
学校门口到街上有一段五分钟的路程,而方劲丞家正好也在这段路上。以前他们初上小学的时候,路还是非常泥泞的,后来校长号召全校学生暑假的时候,少玩一些,多捡一些砖头,每个人在开学的时候都要上交一驾车子的砖头,到时候大家一起动手把路修好。
本来当地人就穷,再加上每家都有两三个上学的,一家要对两三驾车子的确是个沉重的负担。可没办法,学校的命令下来了,孩子们也只能执行。不说每天都捡砖头吧,也是走在路上都要看一看有没有砖头。可能因为上学的孩子太多了,没用一个周,村里连一个小砖头都不能看到了,甚至有人的围墙,没有用水泥泥起来的砖头,都少了半个墙。
方劲舟姐弟三人就捡到一车小砖头头子,怎么凑都凑不够。他们都忧心着开学后,可开学后,他们只能反复的叮嘱方灿华一定要帮他交上,完不成任务的话老师会生气的。除了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其他年级的孩子,都要拿着工具,把铺在路上的砖头砸碎。
于是,斧头、凿子、锤子……一片叮叮当当的想起来。孩子们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把这条小路全部铺好了,正好赶上周末,学校再买些水泥,把地给泥泥就成了。
地基是做好了,可还是需要水泥,石子、沙子之类的材料,才能铺成真正的水泥路,可这些东西都要占一些地方。
张凤娥带着方劲丞回去的时候,已经累的说不出话来,下午磨了三个豆腐,提水至少都要二十四桶水,更别提烧火之类的杂碎的活。可才回到家,就见家门口堵了很多水泥、沙子,进屋都难。可才运来石子的人,正想把石子在这里卸车呢。没想到这会儿人回来的,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倒。张凤娥看了一阵无名火冒起来,厉声阻止他们,他们却当没有听见。方劲丞看到妈妈恼怒了,这些子人竟然还这么过分的堵他们家门口,拿起昨天刚用过的锤子,就往他们的车窗上招呼。送石子的人,一看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这么厉害,开着车子就往学校里面去了。
没过多久,有人出来调解,称当时货都送到了,没地方放,只能先放在他家门口。张凤娥表示理解,方劲丞却不乐意,非要给他们讲个明白,难道货到之前不应该打个招呼么,非要把人家的门口堵得死死的还要继续堵么。这孩子看问题如此透彻,出来调解的人只能表示,明天就算用不完也尽量挪地方。方劲丞才稍稍满意。
但方劲丞拿着锤子为张凤娥出气的行动却令张凤娥有些担心,事后教育他,不能太鲁莽,不说其他,万一不小心碰到了自己可怎么办。最后还是给他讲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
就算那件事过去那么久,他依然不后悔当时的举动,就算他真的把那个人的脑袋砸了,他也不能让他的妈妈在他面前还要受别人的气,自己的家自己还做不了主?
可好在方劲丞少有那么莽撞的时候,偶尔的小淘气反而令方灿华和张凤娥高兴。
方劲之和方劲丞很少能像今天这么好好说话的,但对于方劲之的掀老底的行为,方劲丞还是很不高兴。“比你这个忘事精好多了。”
方劲之自从生了那场大病,在方灿华心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也因为小女儿可爱,总是惹人欢笑。从来嘴甜的人不吃亏,方劲之从小便会说好听的,不像方劲舟和方劲丞受到那么多的打和骂。可人无完人不是,方劲之也因为爱丢三落四吃了不少苦。
小孩子都特别爱玩,一玩起来,便什么也忘记了。方劲之也不例外。她时常把衣服拉在某个地方,等想起来再去找,哪里还能找到呢。本来小时候家里就穷,买了一件衣服已经是罕事了,更何况,方劲之只要有新衣服一定会丢。因此大人都说她穿不住新衣服。可方劲舟却不同,她出去玩,就算再热,也绝不把自己的衣服放在别人家。这更加坚定了大人的想法,这孩子的确穿不住新衣服,最后竟然有点为她辩护的意思了。
可忘事精这个事,方劲之也无奈呀,她那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丢衣服,现在一样想不起来。可她却明明记得一件她才认清的事实。
“知道么,”她说:“咱被咱爸妈骗了。”
夏天一家人在中午的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凉面条了,可下面条的汤,节俭惯了的家长是不舍得倒掉的,留下来给孩子当作白开水喝。于是,便有,“都喝点‘白汤茶’……”但孩子们却因为方言音中“汤”和“糖”极其相似,混淆起来。天真的问,“真加了糖么?”怎么没有汤可多着呢。
方劲之也是最近才想明白,上学期间一直用普通话,回到家就方言,自由转换,还真没想这之间的不同,如今看来,细微之处的变化还是很多的。
方灿华怎么也没想到事情兜兜转转又回到他这里,只得笑着说,“我可没有骗你们啊,你们都是自己听错的。”
她没说这番话之前,他们都以为并不是故意误解,可现在他们都恍然大悟,被骗了。方灿华分明是知道她指的和他们指的是不一样的。不然也不会在他们问的时候,一副根本没差的样子点头的。
“你怎么可以这样呢?”
来支持文了!
前几天因某些原因,没有网络没传,正好今天可以传,便传了。但最后两章还是等我修改完再传吧。N多的不自信啊
加油!加油哦!👻👻👻
回复 @写书网: 加油
(⊙_⊙),哇,就掉队一更。很快就能赶上,加油↖(^ω^)↗
回复 @荣槐: 补上了,白天再更今天的。
回复 @叶自葳蕤: 嗯,晚上我来看👍
还差两更哦
回复 @荣槐: 泪更中
题目新颖,内容朴实,侃侃而叙,像是在听邻家叔叔讲很久以前的事
回复 @蔡静盈: 我也是听说的。
很赞,加油!zp
回复 @编辑部: 加油。
作品的题目已经吸引小编看下去了,文章仅仅上传了6章,小编已经看到了您娴熟的笔体和独具魅力的个人话语风格。加油上传,非常期待你!加油,不要偷懒哦,让我苦苦等待!责任编辑:猫小米
回复 @编辑部: 请多多指教。
这本书好看!都上传这么多了!期待日更哦!she
回复 @编辑部: 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