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剩女的奇遇

  昏黄的灯光下,一张小方桌。年轻的女子相对而坐,娓娓细语。桌上有两个酒杯,一瓶酒,几碟菜。菜已快要见底了,酒也已经喝了大半。她们却聊兴正浓,迟迟没有走的意思。

  叶小可到上海来开会,想起这边正好有一个同学方小惠,就联系了一下小惠。

  方小惠也是个剩女,和叶小可的处境颇有几分相似,都是读完博士才工作,都是一个人孤身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打拼,又都还没有男朋友,因而两人有不少共同话题。

  她们聊完学生聊同事,聊完工作聊感情。聊到了感情,话题就再也转不开也停不下来了。

  叶小可这一年不断在相亲,遇到了不少奇葩的事。

  有一个男人,他是大学老师,一个理工男。叶小可和这个人在网上聊了一阵,彼此都很有好感。理工男挺知趣的,他没有像她之前遇到的那些同行那样,问叶小可发没发过核心期刊、要不要评职称。这类话题都十足讨人嫌,一个人如果在单位不免和同事领导聊这些,下了班就再也不会想和相亲的对象还聊这些,问这些问题的无知人类都已经被叶小可作为历史的尘埃一一扫除了。

  理工男和这些人都不一样,他展示给她的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形象。他告诉她,他会摄影,喜欢旅游,最近正打算在周边大学校园来一次巡回采风。春天来了,校园各处的花都开了,如果叶小可愿意,可以扮演他拍花时的人肉背景板和路人甲。叶小可听了欢欣雀跃,因为觉得这个男人不急切也不谄媚,想法与众不同。于是她告诉他,她家附近正好有一个公园,这会园子里满是开花的树,欢迎他来做公园一日游。

  他和她约在周末下午见面。

  周末的下午,叶小可在家里以逸待劳,一边看着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一边等着电话铃声响起。从两点等到三点,从三点等到四点,从四点到五点,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叶小可想,他该不会是不来了吧?不来了居然也不打个招呼,未免也太没礼貌了吧。她拿起手机打算兴师问罪,这才发现,手机不知在何时已经没电关机了。难怪他不来联系我,原来……

  她赶紧把手机充上电,开了机,发现他已经发了一连串短信,这些短信的内容是:

  我已经出发了,你要准备迎接我啊。

  我到xx广场了,你出门吧。

  你该不会是害羞了吧,怎么不回我信息。

  你快出来啊啊啊!再不出来我就走了。

  ……

  最近的一条是:我走了。

  看完这些信息,叶小可赶紧把电话打过去问他走了没,现在哪里。他说,这会还在广场上呢,已经等了她几个小时,打算要走了。她赶紧道歉,并邀请他留下来一起吃晚饭。

  于是,他和她一起吃了晚饭。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方小惠听完这个故事,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叶小可说,这件事使我认识到了手机的重要性,事后我已经对罪魁祸首进行了严肃处理,我把手机换了。

  有一个男人,他住在北郊,也是一个理工男。这个理工男和前一个不太一样,前一个是外地毕业过来的大学老师,这一个是本地毕业的小公务员。叶小可和这个人在网上聊了一阵,一开始没找到什么共同话题,后来有一天聊着聊着,理工男突然流露出情绪,说为什么现在的女孩没有一个能好好过日子的,不是太物质,就是太挑剔,不是嫌他个子矮,就是嫌弃他收入低。叶小可说,在你面前就有一个好女孩啊,不嫌你个子矮,也不嫌你收入低,天天陪你聊闲天,为什么你没有兴趣见一见呢?

  于是他和她约了下一个周末见面。

  周末,叶小可把手机充满了电,把手机铃声的音量调到了最大,生怕重蹈上次的覆辙。他和她终于在广场附近的德克士门口胜利会师、亲切交谈。

  公务员理工男讲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对游戏的嗜好后,表达了对叶小可的好感。据他说,他下午刚刚从一个相亲网站组织的同城相亲会里逃出来,那里面的女孩他感觉自己都hold不住,他要找一个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由自己追求而来的女孩,这样才能保证婚姻的稳定。稳定是现阶段他最重要的追求。他觉得她会是很合适的人选,叶小可自己也这么觉得。

  于是,他们又见了第二次、第三次。

  第二次的时候,叶小可请他在家附近的烧烤摊吃烧烤。他流露出一副“我见过大世面”的神情,和她说,吃烧烤要慢慢点菜,不要一下子点许多,不然送上来都凉了。叶小可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但到服务员送上账单时,他傻眼了,原来两个人吃顿烧烤居然花了三百块钱,不过是些茄子、鸡翅之类,为什么会这么贵啊。仔细看看价目表,原来烤茄子要三十块钱一只,真是逆了天了。虽然价格贵得离谱,叶小可还是热情地买了单。为了感谢她的盛情款待,送她回去的路上,他在路边摊给她买了一个海绵宝宝的气球。

  叶小可拿着气球实在很开心。她早就想买这么一个气球了。小时候她是家里的长女,下面还有个弟弟,父母每次买玩具都只给弟弟买,理由是她是大孩子了不需要玩具了。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街上正在流行红气球,弟弟吵着让父母给买了一只。回家的路上挤公交,气球不好带,就让弟弟站在窗口轻轻抱住气球,绳子拴在车座的把手上,一路千辛万苦才把气球带到家。没想到刚到家门口,弟弟一松手,气球就飞走了。他又是跳又是叫,也不能把气球再追回来,只好大哭一场。叶小可对气球也很眼馋,却又不好意思对父母说自己想要,看到弟弟的气球飞走了,心里非常的惆怅。现在她可以给自己买个气球了,但却更难为情了,这个东西只能是父母给孩子买,自己给自己买算怎么回事呢。现在他给她买了一个气球,满足了她这个隐秘而长久的心愿,她对这个人的好感一下就爆棚了。虽然她是女博士,但是她也有一颗童心啊。

  第三次的时候,他们换在了市中心见面。他和她一起去了电影院看《冰河世纪2》,看完以后吃了个快餐,天就黑了。她送他到车站。等车的时候,他说北郊过来太远了,坐车要倒三趟车,两小时呢,说着这话的时候,眼睛就一直盯着叶小可,流露出某种渴望的神情。叶小可说,啪啪啪?他点了点头,又满怀期待地看着她。我觉得这样不好,太快了,以后再说吧,叶小可说。他不说话了,抬起头幽怨地看着她,一副受伤的神情。她心里一紧,差不多就要投降,却又狠下心来,说,回去吧,下周见。四周都是人,他站在人群里,她看着他,有点无奈,有点不忍。

  回去以后他就彻底消失了,不再在网上出现,也没有电话。叶小可也没有再联系他。

  又过了好几周,他终于在网上出现了,说家里有一些事,母亲最近做了个手术,外地的表妹也来旅游了,整天不是陪这个就是陪那个,刚忙完。叶小可再也没说什么。

  他送的气球拴在屋角的书架上,一天一天,慢慢蔫了。

  他再也没有来过。

  听叶小可讲完这个气球的遭遇,方小惠说,充满童心的女博士,你差点被骗了吧。这分明就是一个屌丝男:你看他和你约会吃的都是些什么,不是快餐就是烧烤,吃的烧烤还是你请客。见面不到三次就想上床,上床被拒绝就直接消失不见。他根本不像过日子的男人,倒像是打着相亲的名义找炮友。对对对,这个我后来也隐约感觉到了。不过送气球还是让我蛮感动的……

  第三个男人,也是一个理工男。他曾经骑行过青海湖,还热衷于购买数码产品,给别人的手机刷机。叶小可听了他的这些爱好,不禁觉得,这个男人真是好有男人味啊!于是她发挥了穷追烂打的精神,整天缠着他讲自己过去的丰功伟绩,最终不幸地得知,这是个已婚离异的男人。虽然叶小可还是个黄花大闺女,但她觉得离异的男人也可以考虑考虑,主要的是能够让她产生崇拜冲动的男人实在太稀有了,这个男人恰好是其中之一。然而这个人还没见到她就很快把她pass掉了,本着理科生特有的理性精神,他告诉她,他们之间存在两大鸿沟:1.他是硕士,而她是博士,感觉高攀不起;2.他是离婚的人,而她还没结过婚,怕她迟早会后悔。她对他说,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他就是吸引自己的人。然而,他还是选择了消失,和之前的每一个男人一样。

  方小惠说,听完他的分析,我不得不说,他分析得很有道理。你说你崇拜他,但你其实并不了解他,他的个性,他的为人,他离婚的原因,从你的话里我都听不出个究竟。你崇拜的只是他头上的某种光环,户外骑行的经历,会刷机,但这些都不能看出一个男人是不是成为丈夫的合适人选。我相信去任何一个移动营业厅都能找到会刷机的男人,去任何一个骑行的车友群都能找到有丰富骑行经历的男人,有这些特长的男人挺多的,你有点盲目崇拜了。你说得没错,要是今天我再遇到他,多半不会再有什么心动了。因为我自己已经学会了刷机,也有了不少山里骑行的经历……没想到不知不觉之间,我已经成为了自己曾经想要嫁给的那种人。

  服务员过来问还要不要加菜,说是厨师快下班了,这是饭店在委婉地送客。她们环顾四周,发现人已经走光,只剩下这一桌。便起身结账出门。

  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她们好不容易才拦了一辆车赶回宿舍,换下淋湿的衣服,把头发吹干,感受着在整个潮湿的世界之外这一角干净而清洁的空气,像是洪水中的诺亚方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