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

  如何正确地吃药,似乎不是个问题。

  但在当前的中国,却是个迫切的问题。刷刷新闻,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医患矛盾闹纠纷,先不论谁是谁非,矛盾矛盾,总是双方的。医生身居权威,满口专业术语;病人一脸懵懂,肚子里有的只是道听途说或网上临时搜来的山寨知识。两方面用的不是一个频道的语言,自然无法沟通,互生嫌隙。医生方面在此不做展开,因为我相信大多数医生不会故意不好好给病人看病,胡乱开药。这里单讨论一下作为病人,该如何正确地遵医嘱吃药,这里面涉及两个层次:病人缺乏相关医学知识;病人缺乏对医生的基本信任。那么,为何会完成这种局面呢?

  如今社会上不时会冒出个所谓的“神医”,水平不得而知,却信众甚多,顶礼膜拜。科学如此昌明,迷信却也猖獗。社会整体的科普水平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是重要原因。大城市集中优质医疗资源,其他如教育,科研,经济结构也明显优于偏远地区。所以很多病人涌入各大城市看病。医学远非精确的科学,受限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很多疾病可能根本无法治愈。但很多病人不理解这点,觉得既然倾家荡产了,医生为何还看不好他的病。于是,一方面理所当然认为医生必须把他看好,一方面又怀疑医生只顾赚钱,没有尽力。

  经常看到这样的病人,跟医生纠结某种药的副作用,说网上怎么说的如何如何。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你来看医生,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的判断能力吗?如果看看药物说明书,上上百度,就能搞定,恐怕无需看医生了。况且有些药经过与其他药配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也是一对辩证关系,不是三句两句能说清楚的。这就是十年医科苦读与又十年临床治疗总结出来的经验。

  如今国人乱输液,滥用抗生素,不听从医嘱,自行加减甚至随意改药服用的乱象,与病人缺乏对自己身体负责任的意识和缺乏对医生专业性的信服有关。一感冒发烧,就要求医生给吊盐水,用抗生素;稍微好转,就随便减量甚至停药。殊不知,药物在体内起作用,都需要维持一定的血浓度,定时定量服药才能维持这种治疗浓度,否则前功尽弃。特别是抗生素,要么不用,实在必要用时,一定要足量足疗程,不然极易产生耐药性。超级细菌就是这么来的。试想,如果我们手里的抗生素都无效了,回到了前弗莱明时代,许多早就之前无关紧要的感染又将轻易夺去生命。所以,别再任性了,你不光得为自己负责,还需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继续不听医生而乱吃药的病人可就真要给自己"吃药"了。

评论
  • 支持!力顶!好看!已赞,欢迎回访我的作品《命运的樱花树》和《随笔★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