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女性平权运动应该从五四运动那会儿就开始了吧!以后又披着“社会主义新女性”的外衣,经历各种运动,间或成为模糊性别的“铁姑娘”,总之,永远作为当政者和当时形势的需要,看似中国女性似乎终于一洗几千年封建社会受侮辱和损害的对象,扬眉吐气了。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说如今各种乱象:“养小三”,“包二奶”,“性交易”低龄化,甚至拐卖妇女儿,童,性侵幼女,对女性的家庭暴力,这种极端的侵害女性身体和奴化女性思想的行为。看看社会氛围,也在混乱中变得暧昧。不时有人以经济不景气的缘由,呼吁女性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好像是女人抢了大家的饭碗。
最微妙的就是所谓的时尚产业。各种杂志,电视,网络广告铺天盖地地表现一个主题:女人就要有女人味儿。什么是女人味儿?广告里都是些妆容精致,身材完美,低眉顺眼,端茶递水的年轻女性角色,要么是风风火火,麻利操持家务的中老年大妈;总之,都是些配角。主角永远是端坐老板椅,西装革履,仿佛每时每刻都在运筹帷幄的中青年“才俊”,或家里悠闲地翘着二郎腿,看看报纸,遛遛鸟,等人来伺候的“老爷”。当然化妆品广告例外。但仔细一想,那些年轻漂亮,打扮时尚,花枝招展的姑娘们,她们都好象生活在不真实的梦幻中,各种豪宅美景只是在暗示她们的从属地位,只是一群被观赏者,而且保鲜期超短,更新速度超快。真正的主角,隐藏在视线之外,不言而喻。似乎姑娘们的职业就是把自己拾掇得漂漂亮亮,待价而沽。若非如此,那些更摧残人的整容业何以生存?“女为悦己者容”,一直未改变。这“悦己者”多数还是男性吧!
美容产品广告还只是比较委婉的循循善诱,更直白的在某些日用品,中老年保健品广告里。上了岁数的女性,尽管还是仪容齐整,但已经定位明确:一个辛劳却又莫名愉快的母亲和妻子形象。她们不遗余力地洗洗涮涮,炒菜做饭,打扫卫生,而镜头边上依稀还晃荡着无所事事,仍旧翘着二郎腿读书看报的男主人,最妙的是台词:自从吃了XX(某种保健品),老伴的腰板又直了,家务活又能全包了!又能领孙子了!又能......一个年轻妈妈打开大得夸张的冰箱门,看着大嚼特嚼某品牌食品的父子俩,露出甜美满足的笑容:“我的职责就是把冰箱填满!”厨房里和洗衣机旁都是她们忙碌的身影。
当然女性在家里展现女性魅力的主要地点还是卧室。那些床品,床垫,化妆品,都让女性容光焕发,如一件鉴赏品般,等待作为主人的男性“鉴赏”。
真是些品味低俗的广告。但广告只是一扇窗子,它反映的必定是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大众意识。由此可见,男权文化多么牢不可破,根深蒂固。
请把女性首先作为“人”来定义,而不是“女人”,没有什么非生理结构的事是特别添加,就应该为“女人”承担。广告作为宣扬商品价值,传播大众文化的重要方式,不能一味迎合糟糕落后的趣味,否则凭什么让“买买买”的主力买你们的账?这是句玩笑话。其实就是:请尊重女性,无论是她的思想和形象,自己她们出于对这个世界的爱而做的付出。
支持!力顶!好看!已赞,欢迎回访我的作品《命运的樱花树》和《随笔★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