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说春秋之 贪天之功

  酒宴隆重奢华自不必说,酒过三巡,重耳等不及了,朗诵了《河水》,其中有“沔彼流水,朝宗于海”一句,意思就是说:千流万壑归大海,您若助我得国,以后晋国就是您的藩属。

  这个可比河外五城厉害多了,秦穆公大喜过望,脸上却看不出来,随之朗诵了《六月》。这首诗是歌颂尹吉甫的,说他帮助周宣王重振朝纲,返国中兴。

  赵衰听明白了,这就等于默许重耳为晋君,夹辅周王室。他很激动,大喝一声:重耳,还不拜谢秦伯赏赐!

  重耳慌忙下了台阶,稽首叩拜。秦穆公走下台阶还礼,赵衰制止道:君侯提出要重耳辅佐周天子,他怎敢不拜谢您的大恩呢?

  窗户纸就此捅破。

  秦国的动作让晋怀公倍感压力,他把老狐突抓了起来:把你宝贝儿子叫回来寡人就放了你!

  老狐突不卑不亢:我的儿子虽然不才,但老朽一直教他们忠心事主。当初,承蒙重耳公子不嫌他们愚钝,让他们把贱名写在简策上,又以玉璧为质押。既经策名委质,就算正式确立了君臣关系。已经这么多年了,再招他们回来,不就是三心二意吗?主公的命令老朽做不到!

  晋怀公也是年轻气盛,二话没说,把老狐突砍了。按照一般史家之言,老狐突可是他的外公,他也真够狠的。

  狐毛、狐偃听此消息,泣下至血。

  公元前636年正月,秦穆公亲自将兵护送重耳直趋晋国。

  到了黄河边上,狐偃拿出一块玉献给重耳:下臣服侍你这么多年,得罪你的地方太多了,还是让我就此别过吧。

  重耳狐疑地看了他一眼,忽然明白了他的以退为进。不管将来如何,我若不与舅氏一条心,就如这流逝的河水!说着,将宝玉投入黄河,以期河神见证他们的誓约。

  大军过了黄河,令狐(山西省临猗县西)、桑泉(山西省临猗县东北)、臼衰(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西北)不战而降,国都绛城近在眼前。

  二月初四,晋国主力部队驻扎于庐柳(山西省临猗县北)。军队将领除吕甥、卻芮外,多为重耳旧部,比如先家的先轸,卻芮的弟弟卻榖、卻溱等等。晋怀公心里很清楚,他已是众叛亲离,但是离了这些人他就无兵可派了。

  秦穆公遣公子絷到晋军中,劝其退兵。吕甥、卻芮在众军将的胁迫之下,退守郇城(山西省临猗县南)。

  二月十一,狐偃入郇,与秦、晋两国大夫签订盟约,重耳接管了晋国军队。

  二月十六,重耳入曲沃,祭拜晋武公宗庙,正式宣布承继大统。

  晋怀公见大势已去,逃出绛都。二月十八,重耳心腹杀怀公于高梁(山西省临汾市东北)。

  所谓“其亡也忽”,夷吾一系就此绝灭,重耳正式登上晋国的政治舞台,他就是晋文公。

  机会从来都青睐有准备的大脑,重耳的成功除了秦穆公的鼎力支持之外,更是因于他多年以来优质丰赡的人格魅力。

  吕甥、卻芮无奈投诚,但仍心有不甘,与寺人披一起商定了“焚烧宫室,杀死文公另立新君”的计谋。

  寺人披是个果断的人,立马赶来求见晋文公。

  重耳见是他来,新仇旧恨涌上心头:蒲城一役,先君命你两天赶到,你不到一天就来了。寡人逃往白狄,夷吾限你三天追杀寡人,你两天不到就来了。那截断袖,寡人可是一直珍藏着。如今你不逃跑,难道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寺人披笑了笑:小臣想,主公历经十余年风雨干戈,大概已经懂得了为君的道理。现在看来,恐怕还不太懂。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自古至理。至于对手是蒲人还是狄人,关我何事?主公以为大位已稳,就不会有蒲、狄之事了?齐桓公弃射钩之仇而用管仲,终使齐国霸于诸侯,如果主公不以齐桓为榜样,小臣只怕亲怀公者尚多,晋国远未安稳。

  一番话说的重耳羞赧不已,降阶迎寺人披入宫,寺人披将吕、卻之谋悉告于文公。

  三月的最后一天,宫内火起,一时之间,大火熊熊,人心惶惶。

  火熄人散,吕、卻遍寻不见晋文公,正自惶然无计,秦穆公邀请二人至王城(秦地,黄河边邑)商讨善后事宜。二人根本没有怀疑,因为公子雍在秦国,看秦穆公的意思,他二人又要做顾命大臣了。

  刚至王城,二人便被秦国劲卒扣了起来,从屏风后走出了晋文公。

  原来,晋文公听寺人披说出吕、卻阴谋,深感绛都险恶,于是,偷偷潜出宫去,赶上返国的秦穆公,与秦穆公定下了“擒贼擒王”的妙计。

  秦穆公当即枭了二人首级,让五位嬴姓姑娘与重耳一起返国。同时,奉送力士三千名,专职重耳的安全保卫。

  有一天,晋文公正在洗头,侍卫来报:头须求见。晋文公有心斥他几句,因有寺人披的先例在,便推托不见。

  头须倒是有耐心:洗头的时候心是倒的,心倒了意图就反过来,无怪我不能被接见了。跟随在外的鞍马劳顿自不必说,留在国内的也没闲着啊。身为国君而仇视普通人,害怕的人就多了。侍卫把这些话转达给晋文公,晋文公立即接见了他。

  头须还真是没闲着,他把拐走的钱粮分送给了晋国有头有脸的大家族,让他们这多年来一直对重耳葆有希望。同时,他找到了公子欢和伯姬,一直把他们养大成人。

  白狄把季隗送回晋国,同时要求立伯鲦为世子。赵衰不同意,因为这样难免被白狄牵着鼻子走。晋文公亦有此意,看到姬欢,他有了主意,立马宣布立公子欢为世子。公子欢是长子,立他为世子本就无可厚非。得此消息,白狄主愤愤不平,心想十二年的禄马钱粮都算喂了狗了,只好留下伯鲦兄弟,以期要挟。

  重耳把伯姬嫁给了赵衰,伯姬生育力旺盛,给赵衰生下了赵同、赵括、赵婴三个儿子。赵衰有了新欢忘了旧爱,或者他也不敢再想旧爱,因为新欢是公主。伯姬却不这么想,坚决要求赵衰接回叔隗、赵盾母子。不但如此,她还做了招更绝的,她见赵盾才德兼修,坚执以赵盾为嫡子,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居于赵盾之下,以叔隗为赵衰正妻,自己居于叔隗之下。

  国内粗安,晋文公大赏群臣,定下三条标准:用仁义引导寡人前进,用德行防范寡人过失的,受上赏。用实际行动来辅助,最终取得成功的,受次赏。亲冒矢石之险,立下汗马功劳的,更次赏。

  标准已定,对号入座,基本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就这样,晋国上下君臣和睦,人心大定。

  介之推跑了。

  他母亲说:晋侯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他定出了三条标准,儿子你大概能受次赏,怕是封赏还没下达到你这一级吧。

  介之推说:母亲您错了,儿子非是为了封赏。您看啊,献公有九个儿子,如今只剩下主公一人,这实在是上天立他为君啊,而那些从亡的人都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偷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贼,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当做自己的功劳呢(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儿子是很难和他们相处的。

  于是,母子二人隐居于绵山(山西省介休市东南)。

  晋文公听说后很惭愧,割股之恩非比寻常,他让心腹寺人携带封赏诏令去了几次,然而,介之推很倔强,一直不愿下山。晋文公也是恼了,下令烧山。大火过后,在一棵枯柳之旁,母子二人相拥而死。晋文公泪流满面,吩咐将绵上之田封于介子推,改绵山为介山,此地更名为介休。此一事件发生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晋文公下令这一天不得举火,人人生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晋文公命人将这株枯柳做了一双木屐,每穿此屐,忆及往事便长叹一声:悲乎足下!打这以后,“足下”一词便成了对朋友的敬称。

  据说,清明插柳,也是为祭祀介之推。

  从此,晋文公减免赋税,发展生产。一反晋惠公忌刻狭隘,除郤芮、吕甥之族流放之外,余则不论,胥、籍、狐、箕、栾、郤、先、羊舌、董、韩、赵、魏、荀等大族均担任朝廷近官。于是,政治清明,财用充足,人心安定,晋国大治。

  这年冬天,周襄王的告急文书传到晋国,打破了死气沉沉的春秋政局。

评论
  • 那么长,看作者勤奋,给个好评。


  • 事业一定是利他的,才有价值。只要想一想你的事业是否帮助了他人?如果是,就该自信欣慰!帮助他人写作,培训和出版,培养人才培育作品,真做也是有价值的了。欢迎加盟翼书网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