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地的时候,听说香港是“文化沙漠”、“物质之都”,还以为香港人都是用两只铜钱做眼镜,到处都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隐隐担心无书可读。真正来到香港才发现,原来香港同胞们非但不是想象中的满身铜臭、骄横无礼,而且还处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好多地方保留着传统的中国味(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和内地比起来,香港保留的中国传统还要多一些——虽然据说比不上台湾)。例如在内地实体书店频频倒闭的今天,香港的大部分书店还照样红红火火,本地的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星罗棋布,2013年更是把号称“亚洲最佳书店”(Asia's Best)的台湾诚品书店引入到铜锣湾地区的高端商厦,直叫内地书虫大喊羡慕。
有研究表明,纸质图书依旧在香港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书店仍是市民购书的第一选择。2012年香港书展期间尼尔森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访者在过去一年购买印刷书籍的金额平均为1654港元;最喜爱的购书地点依次为书店(94%)、书展(67%)、书报摊(26%)、网店(19%)等;98%的受访者过去一个月曾阅读印刷书籍,其中75%的阅读时间超过10小时。而联合出版集团的统计显示,2013年全年访问三联、中华、商务零售店的顾客人次达3500多万,约为香港人口的5倍。(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且不说周末,就是正常工作日,偶尔到书店一逛,就会发现这里一样热热闹闹,就算与化妆品、服装卖场相比,也不遑多让。人们或站或坐,各自捧一本心仪的书籍,看得津津有味,不由得人们不改变对所谓“文化沙漠”的主观印象。有时候书店推出24小时不关门的活动,更会有不少爱书人通宵逗留,在书香中徜徉达旦。
不过和内地比起来,香港的图书价格可真不能算便宜。随便一本香港、台湾或者其他海外地区出版的200页的书,叫价都要100港币左右(折合人民币80元左右)。如果是出版社力推的畅销书,价格还会更高一些,专业书籍更是自不待言。即使是内地出版的图书拿到香港出售,价格也往往比定价高出30%-40%,因为其中包含了进货的费用。对于习惯了一般20-30元就可以买一本书的内地读者来说,这个价格足以让我们望而却步。更何况,我们在内地购书,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按照标价付钱了,因为有万能的淘宝、当当以及声势浩大的“光棍购物节”。另一个方面,与内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般收入水平相比,动辄要花一百元才能购得一本书,着实让人感到肉疼。
不过该买的还是要买,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价格永远不如内容重要。需要做的只是对比自己的荷包厚度,要对自己的购书欲望加强节制。可买可不买的坚决不买,能打折时候买的坚决不在平日买,有会员卡的一定要办,为的无非是用最少的支出换回最多的图书而已。再说,虽然现在电子书等新科技层出不穷,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一书在手的感觉,还是冰冷的电子设备所不能代替的。
香港的版权保护工作到位,很少能见到所谓盗版书籍。根据香港《版权条例》,任何人士如未获版权拥有人的特许,以任何贸易或经营目的,制作、输入、输出、出售、出租、公开陈列,或分发侵犯版权复制品,均属违法。要知道,对于习惯了遵纪守法的香港人民来说,出版盗版书籍的事情固然很少去做,就是购买盗版书籍,也会一样有一种罪恶感,那种感觉类似帮凶,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说的大概也正是这个道理。也正是因为这样,盗版书籍才既没有供应,也没有需求。没有盗版的冲击,香港出版的书籍价格才保持基本坚挺,偶尔的打折,就足以让爱书人热血沸腾了。想想也是,相对于街头水龙头里的自来水,为商店里出售的纯净水多付出一点代价,也是应该的。
我认为,香港书价高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有些中文书籍因为无法在内地销售,失去了广阔的内地中文读者市场,所以印量有限、销量乏善可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涉及到内地和香港不同的文化产业管理制度,自然非一般书虫所能改变的了。
欢迎入驻,加紧更新哦!(棠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