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大饥。饥,食草根、树皮。大饥,人相食。
各井田采邑农迅民情传至绛都,晋惠公坐不住了。
买。郤芮的主意就一个字。
说起来容易,向谁买?
惠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这年月粮食精贵着呢。齐、楚互不相让,储存还来不及,不可能卖给晋国。小国自顾不暇,根本没这个实力。
秦国。
切,你还嫌祸害人家轻是怎么着。惠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刮大风吃炒面——咋张这个嘴?
郤芮朝吕甥努了努嘴。
吕甥就知道这事儿自己躲不掉,对手没了,郤芮也只有挤兑他。就这样,吕甥硬着头皮赶赴雍城。
晋国也有今天,秦穆公暗爽到内伤。但国家大事非同儿戏,草草打发吕甥住进国宾馆后,他召集大臣开了个会。
主公,天弃晋国,机不可失啊。邳豹先发了言。
秦穆公将目光投向公孙枝。
再次施以援手,想必他们该知恩图报了。若是还不知感恩,百姓必然离心离德,界时征伐,失败的肯定是他们。
相国,你也说说。
百里奚颤颤巍巍站了起来,不疾不徐道:天灾人祸,诸侯常有,救灾恤邻,实乃正道,依正道而行则福报自生。
晋侯实乃冻僵之蛇,若让他复苏,便要反口咬人。邳豹翻身跪倒。主公,当断则断啊。
秦穆公叹了一口气:夷吾小子固然可恨,但是百姓有什么罪?秦穆公从善如流,是个厚道人。
当年,秦国输粟于晋,从雍城至绛都舳舻千里,沿黄河、汾河顺流而下,有效地缓解了晋国饥馁的惨状。
晋民大悦,皆夸秦伯仁义。秦国人也很高兴,将此次救灾行动等同于战争,命名为“泛舟之役”。
很不巧,第二年冬天,秦国也发生了饥荒。秦穆公第一时间想到了晋国,不幸的是,秦使在晋国吃了闭门羹。
对晋惠公这种白眼狼行为,大夫庆郑很是看不起。
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为灾祸而兴奋就是不仁,贪图别人所爱就是不祥,激怒邻国则是不义(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这四种道德统统丢弃,将用什么来保卫国家?
(庆郑的“幸灾”,加上王子颓的“乐祸”,组合成一个成语:幸灾乐祸。)
虢射提出了反对意见。皮已经剥了下来,毛将依附在哪里(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言下之意是:河外五城都赖下了,反正已经臭名远扬,再做次白眼狼又如何?
庆郑被这样的混蛋逻辑彻底激怒了。不讲信用,背弃邻国,再有灾难,谁还会来救援?失去信用,灾祸不远,失去同盟,必然灭亡,天道就是这样的!
看到庆郑脸红脖子粗,虢射竟笑了起来。纵然施救也不会减轻秦人的怨恨,反而增强了敌人的实力,不如不给。
主公,亲近的人也会结为仇敌,更何况晋、秦两国本有积怨。庆郑依然坚持。以怨报德,幸灾乐祸,百姓不齿啊。
晋惠公冷哼一声,背过脸去,显然是虢射的话打动了他。
庆郑一甩袖子,走出大殿,撂下一句话:主公,将来你会后悔的!
不止不卖粮,在虢射等人的撺掇下,晋国与梁国结成战略同盟,乘秦国饥馑,在国境线上制造了不少事端。
秦穆公怒发冲冠,邳豹不失时机的来到他的身边。爱卿不要再说了,寡人知道怎么做了。从此开始,秦穆公大张军旅,希冀一战重创晋国。
秦晋大战还要推后到明年,我们还是来看看国际形势。
公元前645年春季,楚国伐徐。
江、黄、徐做了齐国跟班,楚成王七窍生烟。也难怪,江、黄扼守北门,徐国阻挡东进,西边还有一个不好惹的庸国,生生把楚国控制在淮水之南。徐国实力不弱,楚成王挟灭黄之威,想一举灭徐,绝非易事。
楚若灭了徐,那就意味着南淮夷整体倒戈,这样一来,齐鲁大地就暴露在了楚蛮眼皮子底下,这种格局是中原诸侯不愿意看到的。
三月,齐、鲁、宋、郑、卫、陈、许、曹八国诸侯盟于牡丘(山东茌平东),确定对徐国实施军援。八国联军至匡地(河南长垣境内)驻扎,逡巡不敢进。
捱到七月,齐桓公看诸侯们言辞闪烁,皆有惧战之意,只好带了二愣子曹共公,包围了楚国附属厉国,以期围厉救徐。
关于厉国地望,历代争讼不已,这里采用西晋史学家司马彪的说法——厉国就是赖国(古音“厉”、“赖”相通),位于河南息县包信镇。还记得楚武王派赖国使臣追屈暇的故事吗?您不妨回头看看《趾高气扬》。
厉国虽小,面对齐曹联军毫不示弱,固守坚城,数月未下。此时,楚军大败徐国于娄林(安徽泗县)。
联军无奈撤了厉国之围,远途奔袭救徐。楚成王看齐、曹来势汹汹,很知趣地退兵了。
宋国从匡地还军,看曹都空虚,不免技痒,狠狠地骚扰了一下子。
齐桓公也战不下去了,临淄传来消息,仲父一病不起,再不回去怕是看不到了。
再捱下去也捞不到好处,齐、曹也只得打道回府。
据专家考证,管仲约生于公元前723年到公元前719年之间,也就是说,到今年,管仲已近耄耋之年。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普及一下年龄方面的知识。
按照儒家的说法,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岁就叫耄耋。祝寿时常送一幅“花猫戏蝶”图,喻意就是“耄耋之寿”。除此之外,八十八叫“米寿”,九十九叫“白寿”,你品一品,道理何在?
齐桓公也已是七十高龄,两个老人见面,不免唏嘘流泪。
仲父,若您老不愈,谁可继任齐相?
主公,国君是最了解臣下的。
鲍师傅如何?
叔牙是坦荡君子,但他见人一恶,终身不忘,恐怕难以为政。再说,我走之后,他怕也是大去之日不远了。
那,易牙如何?
易牙烹煮儿子以享国君,没有人性,不堪为相。
开方?
开方舍弃千乘君位,父丧不奔,无情之人,怎会忠心于主公?
那竖貂肯定也不行啰?
竖貂不爱惜身体,违悖人伦,当然做不得大齐之相。
那……
臣保举一人——公孙隰朋。
易牙偷听了君臣间的谈话,便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对他的任命。鲍叔牙道:隰朋忠贞体国,管仲荐他,说明他一心为社稷宗庙考量,不存私心偏爱友人。我若当政,自当驱逐佞臣,哪里还有你们的容身之处?易牙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管仲死了,齐国军民如丧考妣。
后来,大儒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一句话,若不是管仲,我们恐怕也是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变成夷狄了。这恐怕是对管仲最高的评价。
不久,公孙隰朋和鲍叔牙也相继死去。齐桓公将管仲的话抛到了爪哇国,与易牙、开方、竖貂三人打成了一片。这三人抛开高、国等一班老臣,欺上瞒下,俨然齐国之主。
却说齐桓公三位夫人均无子嗣,如夫人们生了六个儿子,依次为:长卫姬生了公子无亏。郑姬生了公子昭。葛姬生了公子潘。密姬生了公子商人。少卫姬生了公子元。宋姬生了公子雍。齐桓公最爱郑姬,子以母贵,立了公子昭为世子。六公子皆有私党,互相攻讦。
齐桓公爱郑姬,因此与管仲皆看好公子昭,葵丘之会上还曾托孤于宋襄公。易牙与竖貂拥立庶长子无亏,管仲死后,齐桓公被他们软磨硬泡,久了,竟也说了许立无亏为世子的话。齐桓公态度不坚决,直接造成了后来齐国几十年的夺位之乱。
开方来自于卫国,按说他本该亲近两位卫姬的儿子,却偏偏与公子潘过从甚密。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还有两件事顺便说一下。
公元前649年,也就是王子带造乱那一年,郑文公又得了一个大胖小子——公子兰。他的母亲是来自于南燕国的燕姞,本是陪嫁之媵。一日,燕姞梦到一位帅哥手持兰草对她说:我是你的祖先伯鯈(黄帝之子,得姓为姞,南燕国始祖),今日以国香兰草赐你为子,以昌盛郑国。燕姞醒后,将这个梦告诉了同伴,同伴们都嘲笑她怕是要生贵子了。不久,郑文公入后宫偶遇燕姞,爱不释手,婢女们暗笑,告之姞氏之梦。郑文公大悦,寡人就成全你,当即命燕姞侍寝。后来,燕姞就生下了公子兰,也就是后来的郑穆公。今年,公子兰五岁。
去年,秦穆公正生气于晋国不借粮食的当儿,蔡穆侯卒了,世子姬甲午嗣位,为蔡庄侯。
国际环境交待完毕,秦穆公也磨好了屠刀,就要向姬夷吾头上砍去。
那么长,看作者勤奋,给个好评。
事业一定是利他的,才有价值。只要想一想你的事业是否帮助了他人?如果是,就该自信欣慰!帮助他人写作,培训和出版,培养人才培育作品,真做也是有价值的了。欢迎加盟翼书网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