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说春秋之 威信扫地

  郑人割了王室的麦子,周桓王真心伤不起。公元前715年,他不顾周公黑肩的反对,任命虢公忌父为右卿士,郑庄公贬为左卿士。

  以前卿士是不分左右的,现在呢,按照以右为上的惯例,姬寤生成了政府二把手。

  这年秋天,在齐僖公的调停下,郑庄公与齐僖公一起朝见周桓王,郑重地道了歉,表态服从于王室管理。是他真心顺从了吗,未必。

  牛什么牛,天威之下谁敢不低头?周桓王腰板挺得倍儿直。

  公元前712年,周桓王玩了一招空手套,把本属苏子国的十二邑交换了郑国的四个邑。郑庄公不傻,拿一片蛮荒之地来换我的沃壤肥田,看起来数量上我还赚了便宜,这孙子太聪明了。给!再满足他一下下。

  这下,周桓王胆更肥了,苏子国地盘大着呢,有本事他抢去啊。苏子国是苏妲己她老爸的地儿,正经地经过周武王盖章首肯的,我就不信老郑他敢明抢,抢不到那就怨不得我了。哑巴亏老郑也吃,敢情他真的是怕了。

  一纸诏令下来,他把郑庄公的左卿士也撸了,且派出使臣宣示列国。打人家一巴掌,还拿大喇叭吆喝,周桓王做得那叫一个绝。

  郑庄公彻底不干了,怎么办,难不成还去偷人家粮食?惹不起躲得起,他硬是来了一个五年不朝。

  楚国那么牛,年年还送两把茅草呢,五年没一点孝敬,这不打我脸吗?周桓王很生气!

  周桓王生气也不是没有理由。公元前713年,郑国纠集齐、鲁假命伐宋。为什么叫假命,就是说这次战争周桓王根本不知道。可能是郑庄公以王室左卿士的身份之便,在招讨檄文上偷偷加盖了周王的公章。

  齐鲁同意吗?同意。郑庄公不好惹,况且郑庄公也没少给他们好处。假命,他们是知道的,但又如何呢。人心一直都是如此,锦上添花者多矣,雪中送炭者有几?

  这时候宋国和卫国是联盟,他们纠集蔡国来了一招围郑救宋。也就是说宋国他占了也就占了,不管了,集中兵力抄近道袭击了郑国的后方。从战略意义上讲这无疑是一招好棋,只可惜后来宋卫蔡联军还是败了,要不然也不会轮到“围魏救赵”跻身成语之林。

  走到戴国(河南省民权县),三国联军心痒了,搂草打兔子,干脆先灭了戴国再去围郑。

  兵贵神速,郑庄公不笨,他立马指挥军队回撤,给宋卫来了一个反包围。

  解放军来了,戴侯喜极而泣,吩咐下去,打开戴都东门,放郑军入城。

  宋卫联军正迟疑之间,戴都城头已遍插郑国大旗,明显的,郑庄公已袭占了戴国。解放军,真是名符其实啊。

  齐、鲁也来了,宋卫又一次成了瓮中之鳖。

  结果呢,卫国主将右宰丑阵亡,宋国主将孔父嘉带领少数从人徒步逃脱。蔡国?蔡国早在包饺子之前就溜了,国小兵乏,他可不愿做别人的饺子馅。

  伐宋占了郜、邡、灭了戴、服了成、分了许,礼乐征伐全凭他高兴与否,眼中哪还有周天子?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亲任主将,以王命招陈、蔡、卫,四国联军攻郑。其他国家也招了,人家根本没反应。恭维江河日下的周室,那就是得罪了冉冉升起的郑国,谁也不比谁傻多少。

  打还是不打?打败还是打胜?若是胜,达到什么程度?三个问题很快便摆在了郑国君臣面前。

  天子亲征,在列国看来那郑国肯定有不可饶恕之罪,道义上先就输了一层。若再屈膝投降,即使社稷不灭,那在国际上也从此失去了发言权,这是郑庄公不愿看到的。

  打是必须的,不但打还要打胜。至于程度,好多事情是不可控的,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公子突出了一招:我探了联军阵势,虢公林父(大概是虢公忌父之子)为右军帅,将蔡、卫之兵。周公黑肩为左军帅,将陈兵。桓王自统中军,左右策应。陈国公子佗杀君新立,国人不附,吾右军当先犯陈师,陈师必然奔窜。再令左军直奔蔡卫联军,蔡卫闻陈败,必不敢当。然后三军合攻王师主力,万无不胜。

  郑庄公大喜,遂以世子忽将右军,祭足将左军,自领高渠弥、原繁、瑕叔盈、祝聃等将中军。左军、右军皆精选雄兵良卒,那意思,务必一击功成。

  高渠弥道:此番交战,许胜不许败,臣请献“鱼丽之阵”。

  郑庄公急道:快说,快说,若有致胜法宝,寡人无不用之。

  自古战争,步卒在前,战车其后,步卒溃散则战车失去掩护。鱼丽之阵者战车在前,步卒于左右后三面掩护,如鱼群跟从头鱼,是为“鱼丽”。车兵伤一人,步卒即补之,同时进退,有进无退,如此则车伍协同,攻防灵活,易胜难败。

  战士战士,在那个年代,不是“士”的身份就登不上战车。撒开脚丫子跑的只能叫步卒,步卒来源于农民。士农工商,工商连步卒都做不成。这就是周礼,等级森严。高渠弥这一招狠,优秀的步卒可以登上战车了,无疑于将周礼撕开了一条口子,标准的军事改革。

  郑庄公毫不迟疑,击节大赞:好!

  一时之间点兵下去,到繻葛(河南长葛北)与王军对垒。

  按照周桓王的意思,天子亲征你老郑立马投降便是了,竟然出师抵敌,爷可忍孙子不忍。

  周桓王怒不可遏,便欲亲自出马找郑庄公厮杀,郑国中军却毫无动静。春秋早期,战争大多是中军之战,以中军胜败定输赢。难不成,姬寤生那个老家伙害怕了?周桓王也无暇分析,只教军士连声骂战。

  时已过午,突然,郑营鼓声如雷,大纛齐挥。王军骂得口干舌噪,筋疲力竭,瞬息之间郑兵已冲到眼前。

  世子忽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即时溃散,周公黑肩阻遏不住,大败而走。祭足杀入右军,蔡卫二国见陈军已逃,再无战心,各自觅路奔逃。周桓王正心惊肉跳之际,子忽、祭足已联军杀来,又有祝聃、原繁从后包抄,一时之间,杀得王军车倾马毙,将陨兵亡。

  周桓王传令速退,亲自断后,且战且前行。

  却说祝聃识得那绣盖之下定是周王,一箭射去,正中桓王左肩。正欲乘胜追击,郑国中军传来鸣金之声。原来,郑庄公见祝聃射中了周王,担心局面不可收拾,急忙传令收兵。

  王师就这么败了,可谓一败涂地。天子也被人家射伤了,看那意思,若非离得远,说不定就一箭穿心。还侈谈什么“受天有大命”,“天子辅有四方”,威信扫地啊!

  所以,还有人认为,“春秋”应从此年始,诸侯将君王打得满地找牙,这也太能熊了。

  当天夜里,祭足带齐牛羊、丝帛、军粮等物百余车至周王大营,显是道歉来了。打一巴掌给一枣,郑庄公还算够意思。

  鄙国君臣不忍社稷陨落,勒兵自卫,不料冒犯王躬,寡君不胜战栗觳觫。谨遣陪臣待罪辕门,敬问无恙。些微贡物,聊充军资。惟天王怜而赦之!

  一番话有理有利有节,周桓王来不及品评,心里正窝火呢。

  虢公林父代答道:寤生既已知罪,当从宽宥。

  慢着,射我那人呢?

  噢,那不长眼的已被我君侯敕令自杀了。

  这还差不多,桓王满意地点了点头。

  郑国大胜班师,屁股还没坐热,齐使来报山戎伐齐,郑庄公派出世子忽与高渠弥救援,这便引出了另一个故事。

评论
  • 那么长,看作者勤奋,给个好评。


  • 事业一定是利他的,才有价值。只要想一想你的事业是否帮助了他人?如果是,就该自信欣慰!帮助他人写作,培训和出版,培养人才培育作品,真做也是有价值的了。欢迎加盟翼书网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