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已经逐渐了解了朝中大势。朝中把持朝政的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他们出身于关陇士族世家;朝中另一派大都是山东庶族和南方士族,这些人与武则天家庭一样,或出身不高,或郁郁不得志,他们不会附和关陇集团。如果从这里着手,取得其支持,必然有所突破。于是,武则天对高宗说:“许敬宗既然是个很出色的人才,又是皇上倚重的人,不如先让他回朝廷做他原来的修史工作,既可以引致左右,又不致引起朝臣们太大的异议。”
高宗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速将许敬宗调回中央,出任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武则天也暗中派遣心腹告知原委。许敬宗得知宫廷斗争的内情,很快心领神会。入朝不久,就派人告诉武则天要效忠她。
永徽四年(公元六五三年),武则天又秘密召见许敬宗,把自己欲争夺后位的心事告诉了他,让他从中起作用。老谋深算的许敬宗注定从此要被正统史家打入奸臣的行列了,他发现武则天对朝中之事很精通,又有权谋,看出这个女人很厉害。因此,他也表示要与武则天一条心,借重她而同排挤他的关陇集团斗争,出一出胸中恶气。他劝武则天不要着急,时机尚不成熟,先要罗致人才,收复人心,待机而发。
现在,武则天又注意到,中书舍人李义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人选。此人瀛州饶阳人氏,出身寒微。入朝后,他因家世寒微,极力寻找靠山,投到刘洎门下,当上了掌管监察百官的监察御史。李义府找到了靠山,却得罪了另外的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长孙无忌、褚遂良是刘洎的大敌,李义府也随着他的靠山一起自然而然地站在长孙无忌的对立面。高宗即位后,李义府因其文章写得好,被高宗任命为中书舍人。但这时候,他的敌对者长孙无忌大权在握,长孙无忌对李义府厌恶已深,李义府的处境很是不妙,然而,这恰恰是武则天所需要的,她要搜罗的正是长孙无忌的敌人。
这时,一直对李义府耿耿于怀的长孙无忌向皇上奏了一本,说他不堪重用,建议调往他州。朝中也有不少人说李义府的坏话。说他相貌虽然温和,未言先笑,但内怀狡诈,笑里藏刀,还送给他一个绰号,叫“李猫”,意即以柔害物。这种情况高宗是清楚的。他批准了长孙无忌的建议,拟将李义府派往壁州作司马。
敕令未下,李义府已预先得知消息。他十分恐慌,如坐针毡,前去求助于好友、中书舍人王德俭。王德俭想了想说:“当此之时,我看只有一个人能救君于倒悬。”李义府急问:“哪一位?”王德俭道:“圣上的爱妃武昭仪。”李义府摇头道:“怕不行吧。这两年,圣上一直想立武昭仪为后,只是因为有长孙无忌那老顽固在前面挡着,竟未实现。武昭仪自己的事都没办法,岂能管得了别人?”
王德俭笑道:“看来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现在皇上想立武昭仪而不果,全因怕大臣有异议而无人支持。朝中大臣畏惧长孙无忌的权势,不敢讲话。如果你能独陈己见,上表请立武昭仪,定能博得龙颜大悦,这样,即可转祸为福。”李义府高兴地一跺脚,说:“有道理,有道理! 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层。”
当天,他和王德俭商量好,代替王德俭在值宿阁值班,以寻找接近皇上的机会。同时,充分发挥了他擅长文辞的才能,迅速写了言辞恳切的表奏,呈给皇上。他流着泪说:废王皇后,立武昭仪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请皇上勿再迟疑,当机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