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一、“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在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所谓“楚辞”,当时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成帝时,刘向始编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进来,辑为十六卷,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一篇作品,成十七卷,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

  二、楚辞与赋的区别。

  1、从体式说,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

  2、从性质说,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感的抒发。

  三、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1、楚辞首先是楚文化的产物。

  (1)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国民歌一般在单句末尾加一“兮”字,这成为楚辞的主要句法形式。

  (2)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

  ①《九歌》就是在民间神乐的基本上加上而成的。

  ②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成不同神祗,载歌载舞,神秘浪漫而有故事性,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

  ③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和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

  (3)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2、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

  总之,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四、楚辞的文体特点:

  典型的楚辞体,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兮”字“些”字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五、屈原生平:

  屈原,名平,楚国贵族,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

  六、屈原的作品:

  《史记》本传提到名目或著录全文的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和《怀沙》五篇。

  对于屈原的作品看法大体一致的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

  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七、《离骚》题义辨析。

  1、《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说:“离,别也;骚,愁也。”司马迁之所谓“离骚”可能涵盖“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是分而言。”

  2、游国恩,认为,“离骚”就是《楚辞·大招》里提到的楚国古曲“劳商”。《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这个说法,从音乐和意义两方面提示《离骚》题义,较前人显然更为深入,但在释义方面,似不如马、班之说更为古直而切合作品旨意。

  八、《离骚》创作时间:

  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即作于顷襄王初年。

  九、《离骚》的主题,《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因为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分不开的。《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理想、爱国感情、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晓当时形势,提出“美政”理想,但遭歼人排挤打击,楚王又不信任他。他的诗中,以死殉国,集中、鲜明地体现着屈原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小人,他痛加指斥。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屈原对理想热烈追求,对群小严厉斥责,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十、《离骚》的艺术特点:

  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比兴手法的拓展。不仅运用了更其丰富的喻象,而且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

  4、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1)既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文学表现形式。

  (2)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3)语言丰富多姿,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4)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十一、《九歌》篇目。

  《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作品。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十二、《九歌》内容。

  《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司天之神如东皇太一神、云神、日神;司地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等。

  十三、《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1、《九歌》以奇异深浓的情感、凄清幽渺的境界,曼妙清新的描写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2、整个诗篇清新凄艳,幽渺情深,体现着《九歌》的基本风格。

  十四、《九章》篇目。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九篇诗歌。《九章》之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九叹.忧苦》。《橘颂》最早。

  十五、《九章》的风格。

  平实素朴,直抒胸臆,多用白描。

  十六、《天问》简况。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有370余句,1500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天问》似是作于屈原被楚怀王放逐于汉北之时。

  十七、《招魂》的艺术特色。

  1、结构精密完美。先从“四方”统招,次由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招。

  2、长于铺排描摹。

  十八、宋玉及其赋作。

  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作品《九辩》。

  十九、《九辩》题义:

  《九辩》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从创意看是“惆怅兮而私自怜”的自悲生平之作。

  二十、《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思想上宋玉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

  2、从艺术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首先,它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

  其次,是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

  再次,《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双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大量使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