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书 缘

  我从小喜欢看书,但并不是说我一直很有书缘,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错失了读书机会,所以对我来说,这“书”和我并不是很有“缘”。

  1)、废寝忘食的少年时代:

  记得那是小学四年级,我从小姐妹家里借到了第一本小说《孤坟鬼影》,一直看到半夜十二点,想到了小说里的内容,怕得赶快拉上被子蒙头睡觉了。后来我越来越爱看小说书了,在看《红岩》时,母亲叫我吃中饭,叫了好多次我都没去理她。我的一位游泳队朋友,比我大几岁,她的家里有好多中国近代、现代长篇小说书,如《家》《春》《秋》《苦斗》《三家巷》《青春之歌》等等吧,但问她借书有一条件:就是要用你的书去换。幸亏我有一小姐妹家里也有好多书,所以我从小姐妹家里借来书和她换着看,又把她的书借给我小姐妹看,呵呵,我充当了“中介人”,得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好处”。

  2)、嗜书如命的青年时代

  那是文化革命期间了,不少书成了禁书,只能偷偷地看了,有时难得借到一本好看的小说书,会高兴得发疯。记得在初中时,我向同学借来了一本《林海雪原》,只有数天时间就看完了,因后面排队看的同学太多了,所以大家都是限定时间的,如超时归还,要被同学们骂的。所以只得晚上迟点睡,“加班”看书。

  后来到了兵团,除了红宝书,几乎已无小说书可看了,我记得那时我最爱看的就是鲁迅的书,还有评《红楼梦》的书,当时也只能是看这些书了。

  曾数次去过浙江兵团的“兵团部”,得知原来一起去南京比赛的游泳队一位女队员留在兵团部宣传处管图书,太羡慕她了!我并不是羡慕她留在了兵团部,而是羡慕她当时在管图书!听她说,当时的一些禁书都是归她管的。真是羡慕得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因为那时我们是最爱看书的年纪。可是那场浩劫,剥夺了我们看书的权益,在红色的书店里根本买不到我们想要看的书,唉,我们这一代人哪!

  后来我进了工厂,我的藏书慢慢地多起来了,我特意弄了一个书房。有一次我们厂里的图片室处理了一大批图书,我一下子买了好多文学书刊,塞满了家里的书柜和书架。可惜的是,后来我到上海来了,这些书送人的送人,没人要的全都几毛钱一斤当废纸卖了,到现在我仍在后悔呢。

  3)、可惜的是——现在老了

  我搬到复兴西路后,离上海图书馆很近,第一次看到图书馆时我曾激动过,为它雄伟的建筑而惊叹,但我不知道是可以进去借书的。那天因在图书馆旁边看“知青文化展”,零距离地接触了图书馆,才发现这图书馆是对外开放的,所以才进去,特意地去“探望”它。

  走进这高大雄伟的图书馆,我就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和好奇。高科技的管理模式,使我好象有点“免为其难”,幸亏旁边都有工作人员,多开口问问就会了。当我办好了“读者证”,先全方位地熟悉一下这庞大的图书馆场地吧,从一楼开始到四楼,我一层层一间间地参观起来了,哇塞,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吓一跳,太大开眼界了!到现在我才知道,上海图书馆是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我为自己能住在上海图书馆附近而高兴,又为自己才发现这个“宝地”而懊悔,为什么不早点来呢?这里面什么书都有,电脑电子音像类的,古代近代现代的书籍,不管是中国外国的书都有,有这么好的图书馆,我一下子兴奋起来了!看到坐在图书馆里这么多的年轻人,我真想对他们大声地说:你们真幸福呀!这样的好事在我们年轻时连想都想不到的!我一下子借了六本书,刷卡记录都是自动的,呵呵,真的是大开“眼荤”了。

  可惜的是,现在的我,已经老了,眼睛已老花到500度了。虽对书籍还是很钟爱,但毕竟看书已是比较吃力的事了,加上我上网已二十年了,把对看书的感情已转移到电脑上来了,所以早就“忍痛割爱”了,很少再去关心书报之类了。我女儿女婿他们以前每年都有好多订书报订杂志的票子,可是我都不要,后来才勉强地订了一份《上海老年报》。今天参观了上海图书馆后,我下决心从现在起,再重新读书,去看我喜欢看的书!呵呵,反正全都是免费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