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父亲从农村来到了宁波

  汽车在农村的公路上一路颠簸,终于停在一个叫劳务场的村庄口。静文透过车窗,看到父亲几乎全白了的头发在秋风中摇曳,上穿一件以前静文买给他的灰色的薄绒衣,黑色的裤子下面是一双平跟黑布鞋。他的眼睛正在向车内张望, 静文兴奋地叫了一声“爹爹!”急忙忙地从车内走了下来。

  早上接到静文要来的电话后,父亲已在村口的公交车站等了很长时间了,看见静文下车,父亲就走过来,想去接静文的背包,静文不让,于是他就和大女儿一起朝家里走去。

  村里的人目光都朝静文看过来,父亲生怕别人不知道,连忙一、一地向大家介绍:“这是我的大女儿。”

  父亲和继母选择在这里买下房子,是因为这里原来是继母儿子当知青时插队的地方,当年继母常来看儿子,所以这里的老乡都认识这位宁波知青的妈妈。

  这里的农民善良纯真,民风朴实,生活成本又低,菜蔬便宜,最要紧的是这里的空气特好,山清水秀。所以父亲就用了二千五百元钱向农民买下了这幢房子。虽是泥巴垒起的墙,木板搭成的屋,但只要一走进围墙院子内,一排农家的四平房,就呈现在面前。东边的二间做了房间,西边的二间是厨卫设施。屋檐走廊前面,是露天的大天井,还有一块比天井还要大的自留地。一棵高大的桔子树扎根在西墙边,树上已经挂满桔子,果实累累。自留地上种着各种蔬菜,平时在家里吃的蔬菜都是现成的,又新鲜又安全。

  自继母去世后,父亲的生活也很寂寞,幸亏农村里的老乡经常会有人来院子里看看坐坐聊聊天。有人来请父亲修理电器家电的,父亲从来不收他们的钱。

  进了院子,静文迫不及待地向父亲说话了:

  “爹爹,这次来看你,主要是请你到宁波去住几天,你想去吗?”

  “到哪里去住?”

  “到南宁小区姆妈的家里去住二天,我们一家人可以团圆了,是姆 妈让我来请你去的.......”

  “啊?咋回事情?我不去!”

  “弟妹们也都希望你能去宁波住几天,我这二天住在宏阳家里,他们的意思也想全家开开心心地聚一聚。”

  “姆妈近段时间情绪不是很稳定,可能是一个人太寂寞了,你现在也是一个人,也很孤单的,所以我想你先到宁波去住几天,大家高高兴兴闹闹热热地过二天!”

  “那好,先到宁波去看看也好。”

  静文陪着父亲来到了南宁小区。敲响了母亲的家门,是母亲来开的门。

  “姆妈,我把爹爹接来了。” 静文有点兴奋!

  父亲站在门口,一声不响,母亲半眯着老花眼睛看了半天 , 对静文说:“这人我不认识,这不是你阿爹,鲁明威不是这样子的。”

  静文听母亲说这样的话,还当她是在说气话,就对母亲说:“这么长时间没碰面了,认不出也很正常,是你让我叫爹爹来这里住二天的,现在我把他接来了,你们却不认识了。”

  又对父亲说:“爹爹,先进去坐一会儿吧。”

  静文向前走了几步,父亲在后面跟着,俩人进了屋里,静文让父亲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就去倒水。

  母亲也转身跟着走了进来,坐在沙发对面的桌子旁边看着父亲。

  “静文你肯定是弄错了,他不是老鲁。”

  父亲从衣兜里掏出了自己的身份证,放在茶几上,“敏芳,你仔细地看一下,是不是我。”

  母亲:“讲话的声音也不像,肯定不是!”说着说着母亲就痛哭起来了。“这挨千刀的,就是扒了皮,我也认得出来。现在他是特意派一个假的来哄哄我……”

  静文给母亲也倒了一杯水,然后就坐到右边单人沙发上。

  父亲自离婚搬出老家后,和母亲一直都没有再碰到过。

  其实此时的母亲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的初期。这突如其来的事情让她措手不及,脑子一时反应不过来了,所以才会有这种出人意料的情况。

  静文让母亲哭着,也没去有意识地阻止她,拿了一盒纸巾,放在母亲的面前。父亲也没有说话,三个人就这样坐着。过了一会儿,母亲慢慢地止住了哭声,静文递了一条湿毛巾给母亲,让她擦擦脸。

  父亲见母亲不哭了,就说:“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你也老了,我也老了,所以才认不出来了,你在这里住着还好吗?我现在住在农村……”

  母亲渐渐地平静了情绪,呆呆地看着父亲在和她说话。

  静文和父母亲说了一句“我去买点小菜。” 就悄悄地退了出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