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文背着双肩包,漫无目的是走在宁波的马路上。
离家三十多年了,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静文对宁波的路只能依稀地辩个方向,她朝着东门口的方向走去,想去看看老家现在变成了怎么样?还有三江口,那是孩提时代最熟悉的地方了。
走到火车南站附近,静文似乎看到了一名学龄前的小女孩,用嘶哑的童声在叫喊着:“妈妈,妈妈,你在哪里,我要回家!”哭着跑着摇动着小脑袋在伤心地抽泣着,两只小手高举在脑袋前乱抓,后面跟着小女孩的外婆。——那是女儿珊珊,在上学前班前,静文把她送到了宁波,让她住在外婆家里上学,因老家的隔壁就是静文小时候上学的车马街小学。
珊珊在南火车站找妈妈的事是母亲后来讲给静文听的:静文把珊珊送到宁波后,第二天就买票要回岚山上班去了,当珊珊知道妈妈回去了,快速地跑了出来,这时刚来了一辆去火车站的公交车,姗姗在不远处,眼睁睁地看着妈妈跨上了公交车。于是她不管一切地拼命地追着那辆公交车奔跑着,一直追到了火车站。等珊珊跑到火车站时,到处找妈妈,但外婆向姗姗指了一个相反的方向,姗姗找不到妈妈,也累得实在跑不动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夏末秋初,天气还很热,珊珊哭得大汗淋漓,全身的衣服全被汗水湿透了,外婆去买了一支棒冰,才哄她回了家。
那年的珊珊只有六岁,在宁波车马街小学一共才上了二个月的学前班。因没专人照顾,小姗姗从父母亲身边的小公主变成了蓬头散发,衣冠不整的脏女孩。外婆不但要上班,而且还要照顾阿姨、舅舅们的三个孩子,珊珊比另三个小孩要大几岁,所以外婆对她管得很少。后来,珊珊发高烧生病了,又一门心思要回妈妈身边,静文没办法,只得放弃让她在城市里读书的想法,把珊珊接回了岚山。
灵桥,又称“老江桥”。横跨于江面,银灰色的桥体,直柱林立,拱梁飞架,颗颗铆钉犹如繁星点点。多么熟悉的桥啊,静文的思绪又回到了九虚岁时的童年:
那时候 母亲的单位在江东怡太祥,每到周六晚饭后,静文都要背着一个小弟,领着一个大弟从灵桥上走过,回车马街的老家去。当时人太小,老家好遥远!
有一天好象是端午节,静文不肯领二个弟弟回家。 就在母亲单位的食堂里,母亲把静文打得地上乱滚。静文倒在潮湿的石板地上,仰面看到了母亲打她时愤怒的表情。后来单位里的同事拦住了母亲,夺下了她手中的家什:“不要打了,你囡也够乖了,今天是过节......”。母亲气喘喘地才慢慢停住。无奈下静文只好边哭边背着三岁的小弟、领着五岁的大弟回家去。 路上的民警看到后,还以为她们是迷了路,一直把她们送到了家,民警敲门后,是父亲从楼上下来开的门。
静文弄不明白:当时的父亲为什么不到江东来接接她们呢?
静文在后来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在电视上看到一名受表彰的十一岁男孩的事迹:他背着三岁的妹妹走了十二个小时和母亲团聚的故事,感动了不少人,静文想想自已那时比他小多了!
母亲为什么在那天硬要赶静文姐弟三人回家呢?不肯时为什么又这样狠毒地打静文呢,现在的静文似乎明白了什么!
静文查了万年历,查到了九岁挨打的那一天,巧的是那一天既是周六又是端午节!
第二年的7月,母亲为静文姐弟仨又生下了一个妹妹。
从灵桥下来,就是江厦街了,“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这句老话说的是,江厦街的从前是以售海鲜水产而闻名天下的,现在却成了美丽的江厦公园了,静文无心欣赏公园的景色。沿着江滨,走到了三江口的江厦桥边。这桥是静文去了兵团以后才造的。原来这里有一个电影院,静文常和同学一起来看学生包场的电影,五分钱一张票子,一个暑假里能看好几场呢。有位叫金伟的朋友,家就在电影院的旁边:
那是1974年8月,钱塘江潮水冲进了兵团,知青们接到通知全都回家了,静文也回到了宁波。在家里待命的日子里,兵团已有数月没有发工资和发粮票了。
有一天,父母亲一起再次问静文要钱要粮票,要她付清数月来待着家里的生活费。静文说:“兵团里还没有寄过来,等寄来后我一定交给你们。”
那时的父母正在闹离婚,父亲为了讨好母亲,把静文从农场带回来的二只小木箱,先后从二楼的窗台上扔了下来,木箱立即摔破了,静文连忙下楼去捡地上的衣服等物,这时父亲在楼上大声地说:“兵团怎么会不发工资?你一定在骗我们,是想赖在家里吃白饭!你今天不交钱,不交粮票,就给我马上滚!”
“滚”到哪里去呀?兵团全都放假了!静文只得来到了最要好的小姐妹婷姐的家里,听了静文的诉说,婷姐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因为她们家的一个房间里,要住兄弟姐妹五个人,再也容不下另外的人了。这时正在婷姐家里玩的有个叫金伟的小伙子,听不下去了,世上竟有这样的父母?去,我们上你家和你父母说理去!于是婷姐、姐婷的哥哥、金伟三人去了静文的家,和父母说了好长时间,然后婷姐陪着静文回了家。父母亲扳着脸一声不晌,静文也不敢说话。后来她发现自己原来放在箱子里留作返兵团时,当路费用的五元钱也不知道谁拿走了,但静文一点也不敢吱声,她就这样苟且偷生地又在家里住了下来。
以前的静文每逢探亲回来,总是先交钱交粮票给母亲,和母亲说好要住多少天,付足生活费。每次回家静文也会像另外战友一样带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回来,如萝卜干、花生、岚山大种鸡等。有一次过年前,静文和另一个小姐妹特意跑了十多里路,在部队驻地排了二次很长的队,连中饭都管不上吃。用不多的工资买了四包桂圆带回宁波家里。当静文把桂圆拿出来时,大弟宏阳就立即打开桂圆包,直接剥着吃了起来。桂圆壳扔了一地。当时的静文虽心痛这些桂圆,但也没有办法,而且还要装成很高兴的样子........
不知不觉地静文一直走到了东门口:这繁华的天一广场,你可知道我的烦恼?天一广场啊,自从建造起了伟大的你,我就没有了自己的家!我成了浮萍,随风漂泊!天下这么大,亲情薄如纸,哪是归宿哪是家?
静文站在原来老家的位置上,泪水再也止不住了,象雨点一样流淌了下来!
滔滔的三江水,你就是我们游子的泪!诺大的宁波城啊,你为什么没有我静文的一寸立足之地?
太阳已西下,静文逛了一圈,又回到了母亲的家门口。她想进去问问清楚,到底是咋回事情?但抬头一看,母亲的家,早已铁将军把门了。她想到小弟宏波是住在母亲家的附近,可能母亲到他家里去了吧?就拿起手机,往宏波的家里打电话,妙娟接的电话。
“ 我是静文,姆妈在你家吗?”
只听“啪”的一声,对方挂断了电话。静文重拨,就再也打不进去了。
静文没办法,只好坐在家门口冰冷的石凳上等母亲,等呀等,一直等到天全黑下来了,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了。还是不见丽文或母亲回来。她走出南宁小区,先在一家小面馆里吃了一碗牛肉拉面,后来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了下来。
看来女儿的工作问题也泡汤了!黄校长也暂不用去找了,明天直接回岚山去吧。